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作者:刘统-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求黄维“应爱惜部属的生命,立即放下武器,不让你的官兵作无谓的牺牲”。但是黄维等拒绝投降。大王庄后面、双堆集东南有个制高点叫尖谷堆,是座25米高的土堆子。黄维兵团的炮兵的观测所就在上边,因此为双方必争之地。12日黄昏,华野七纵部队推进到尖谷堆下,18军军长杨伯涛命令发射毒气弹,解放军被迫后退,当夜没有再进攻。国民党军使用后才知道,所谓的“毒气弹”就是催泪瓦斯弹,并不能致人于死地。国民党的军工厂并没有生产剧毒瓦斯的能力,所谓的“毒气弹”是吹牛的。邓小平政委在战后的报告中也说:“敌人曾多次使用催泪性的瓦斯弹,因为我们曾事先教育部队防毒,使战士们在精神上产生了紧张状态。某部在攻击杨庄时,就因为敌人放毒发生混乱,直到明了其作用不大时才安定下来。”'1'14日,华野三纵以攻坚能力最强的8师归中野六纵指挥,进入大王庄阵地。陈士榘集中了纵队炮兵团和华野特纵的重炮团的火力,压制双堆集。当日黄昏,中野六纵、华野三纵部队对双堆集东北的18军核心工事发起总攻。这个工事由胡琏的骨干部队114师54团守备,该团号称“威武团”。解放军的攻坚部队是中野六纵49团1营(“襄阳营”)和华野三纵23团1营(“洛阳营”)两个英雄部队,来个以硬对硬。18时,解放军集中强大炮火对国民党军阵地进行毁灭性轰击。上百门炮发射的炮弹和火药抛射筒发射的炸药包倾泻在阵地上,近1小时的炮火准备,将国民党军工事完全摧毁。国民党军士黄维被俘;兵被打得逃出工事,“襄阳营”和“洛阳营”并肩突击,经过短兵相接的格斗,“威武团”大部被歼。与此同时,华野七纵21师和中野六纵47团在8门榴弹炮支援下,攻占尖谷堆,歼灭国民党军一个营和工兵连。18军调上了特务营、炮兵营、工兵营向尖谷堆反扑,可以说用上了一切可以使用的兵力,也被解放军一一打退,尖谷堆阵地牢固地掌握在解放军手中。'1'尖谷堆的攻克,使黄维兵团的司令部、炮兵阵地、快速纵队的车辆和临时机场完全暴露。胡琏和杨伯涛指挥18军的剩余部队将战车、大炮转移到兵团部附近,收缩阵地。把200辆卡车排列起来,堆上泥土,构成城墙式的防御工事。胡琏把保卫兵团部的警卫营调给18军充当战斗部队,并将逃散的14军零散官兵千余人组织起来补充18军,凡是可以拿枪的人都用上了。对于退却的团长、营长,不问理由,一律枪决。这样还是阻挡不住解放军的强大攻势。解放军的炮火可以直接打到黄维的兵团部,炮弹从黄维、
胡琏的头上呼啸而过,落在掩蔽部附近爆炸。黄维、胡琏躲在掩蔽部里一筹莫展。黄维感到再也坚持不下去了,14日呼叫南京方面,表示15日要突围,要求空军配合轰炸。15日九时,空军副司令王叔铭飞到双堆集上空,对黄维说:“不能照计划实施。”黄维说:“你不能照计划实施,我只好断然处置了。”他和胡琏召来10军军长覃道善、18军军长杨伯涛,命令各部队破坏重武器和电台,抛弃伤员,于当日黄昏开始分路突围。黄维、胡琏求生心切,分头爬上坦克,在11师和战车营掩护下提前行动。他们从双堆集西边打开缺口冲出去后,黄维因坦克发生故障,只好混杂在溃兵中奔跑,被解放军追上生俘。杨伯涛冲不出去,跳入小河自杀,河水冻得他受不了,又爬上岸来,被两个解放军战士架到指挥部里烤火。10军军长覃道善也在乱军中被俘。兵团副司令兼85军军长吴绍周比较明智,黄维、胡琏乘坦克先逃,把浮桥压坏。吴绍周乘坐的坦克不能通过,他索性带着参谋长、师长和卫士坐在附近的小庙里,等着解放军来收容。只有胡琏逃到鲍集附近,被李延年兵团部队救起,送到蚌埠,算是漏网之鱼。到16日,黄维兵团四个军、一个快速纵队共十万余人全部被歼。'1'从12月4日起,蚌埠北上的李延年第6兵团指挥96军对曹老集发起攻击,54军从左侧迂回仁和集,39军在周家口以西牵制。刘汝明的第8兵团在后面跟进掩护。中野二纵担任固镇以西何集地区防御,华野六纵担任鲍集地区防御。国民党军重点进攻鲍集,蒋纬国率战车2团二十余辆坦克向鲍集阵地轮番冲击,华野六纵依靠当地多河渠的地形,层层阻击。8日以后,豫皖苏军区张国华率地方部队五个团、渤海纵队11师相继赶到,增强何集、鲍集地区防御。解放军顶着天上飞机轰炸,地上火炮轰击和坦克冲锋,顽强阻击12 天,三次转移阵地,付出重大伤亡。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付出13000人伤亡的代价,只前进了几十里。还是不能为黄维兵团解围。蒋纬国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是尽人力以听天命。这样的大战,关系国家存亡,绝非少数人勇敢牺牲能挽回战局的。”当16日获悉黄维兵团被歼灭的消息后,李、刘兵团连夜撤退到淮河以南。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以黄维兵团被歼,杜聿明集团被围,李延年、刘汝明兵团溃退而结束。歼灭黄维兵团,是中原野战军在淮海战役中打得规模最大、最为艰苦的战役。中原野战军各纵队歼灭国民党军10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物资。解放军也付出了重大伤亡。各纵(不含华野)阵亡及失踪约8500余人,负伤2800余人。由于伤亡太多,部队都经过两三次火线整编。九纵司令员秦基伟回忆:“淮海战役结束后,当地政府发动群众清理掩埋国民党军人马尸体,埋一人尸发高粱5斤,埋一马尸发高粱24斤,张围子群众共得政府发粮万余斤。也由此可见,这股死多活少的敌人是相当顽固的,我们的仗也是打得很残酷的。”'1'虽然打了胜仗,政委邓小平的心情却相当沉重。1949年1月11日他给毛泽东的报告中写道:
中原自10月下旬至歼黄维,作了50多天的加油作战,一般部队都很积极,问题很少。其原因是经过去年8、9月整党,对各级干部教育均大,官僚主义大大减少,干部责任心大大提高。因为干部负责,战士逃亡的也大为减少,在战斗中从上到下均颇顽强。一纵歼181师,三纵攻宿县均能迅速解决战斗。歼黄维时各部均下了最大决心,不顾任何代价,消灭黄维的意志一直贯彻到下面。故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各纵队虽然经过三次到四次的火线编队没有叫苦的。但是在总攻的时候,中原各纵伤亡达二万余人,气已不足,结果使用了华野两个纵队才解决战斗。而在中野各纵中,四纵、九纵及六纵比较充实,伤亡虽大(四纵9000余,连同淮海第一阶段约11000余,九纵6000余,六纵5000余)尚能一直攻到底,战功亦较大。三纵在淮海战前仅16000人,攻宿县伤亡1500人,打黄维又伤亡4500余人;一纵战前三个旅、九个团仅17000人,打181师伤亡1500人,打黄维又伤亡3000人,故在最后均已丧失攻击能力。二纵及十一纵,在战前均仅万二、三千人(所有人员在内),就更难担负艰巨任务。战后各纵一致感觉中野不充实,以不能独歼黄维,增加华野过大负担为憾。同时这次还暴露了中野现有火力,打这样的仗实嫌太弱,幸弹药充足,补给及时,特别是战场范围不大,我能交换集中使用,且有华野一部分火器加入,才勉强应付过去。歼黄维后,部队虽伤亡较大,干部伤亡比例更大,但士气甚好,特别是在大规模的攻坚作战方面过了一个重要的关,这是一个极大的收获。
淮海战役歼灭黄维兵团的战斗,使中野部队经历了大战的磨炼,在作战各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刘伯承司令员非常重视总结经验,责成各纵队及时总结经验,并由司令部汇总为《淮海战役中双堆集歼灭战初步总结》。刘伯承在总结的题词中写道:“淮海战役乃毛泽东军事学说中各个歼灭黄百韬、黄维、杜聿明三军的范例,而双堆集歼灭黄维军一战,则乃承先启后的关键。由于我在津浦西侧从黄维的外翼开始围攻,而杜聿明军则欲从徐州西南拊我外翼,以
淮海战役(三)风雪陈官庄
1948年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覆灭后,徐州方面的国民党将领怨声载道。蒋介石的“特派战地视察官”李以到徐东前线督战时,邱清泉对他大发牢骚:“总统派你来视察督战,视什么?察什么?冯治安部队造反,事前为什么不知道?这种杂牌部队再多有什么用!妈的,害得我们好苦。总统只知道写手令,打电报,战场情况他老人家不清楚。共军围点打援,是一种消灭生力军的手段。对黄百韬我是出死力相救的,结果伤亡这样大,黄兵团不免于败,上了敌人的当。国防部是打糊涂仗,是亡国的国防部。敌人主力那么强大,我们能在徐州孤注一掷么?”李弥说得更为具体:“敌军的人海战术是围点打援,这次陈毅同刘伯承集中力量来干,就是想把我们的主力打垮。如果在徐州我们不早撤出,将来就是陷入重围。那时敌人再用人海战术来打一点,任何部队都挡不住。敌人的政治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会鼓动,把老百姓组织动员起来。我在山东三年和这次作战中,看到敌人抬担架、运粮弹、修工事,要人有人,我们这一套就不行。所以归根到底,我们的政治就是不行。”但是这些话蒋介石都不爱听,说:“当将领的不能服从,不能任劳任怨,还行么?不着眼大局还行么?见危不救还行么?”'1'黄百韬兵团被歼后,11月24日,蒋介石把刘峙、杜聿明召到南京开会,国防部提出新的作战方案:以打通津浦路徐蚌段为目的,徐州方面以主力向符离集进攻,黄维兵团向宿县进攻,南北夹击共军。蒋介石批准这个方案,要杜聿明回去部署。杜聿明乘飞机回徐州时,特地飞经双堆集上空。见地面上炮火连天,战斗激烈。他与黄维通话,黄维说:“当面敌人非常顽强,这样打不是办法。”杜聿明说:“今天老头子已决定大计,马上会下命令,请你照令实施好了。”11月26日,杜聿明指挥孙元良兵团沿津浦线两侧向孤山集、官桥(今属安徽萧县)地区进攻,邱清泉兵团向潘塘以南的二陈集、刘塘一线进攻。74军在二陈集、仁和集方向遇到强大的华野一纵,打了两天,被反击回来。70军寻找华野较弱的鲁中南纵队进攻,27日占领官庄、刘庄等六个村庄。鲁中南纵队虽然装备远不如国民党军,仍以顽强的意志且战且守,迟滞国民党军的前进速度。74军军长邱维达回忆:“各军第一线部队展开以后,大家认为成败在此一举,必须集中一切兵力与火力。26日拂晓,战斗信号刚一发出,炮声轰鸣,全线进攻部队即与当面的解放军展开了极为激烈的战斗。双方的火力、冲击、反冲击都发挥到最高度,逐村争夺,寸土不让,甚至争夺一村庄或一据点,必须反复争夺四五次,有的六七次之多。以致使70军和74军伤亡惨重,虽然有些进展,也是很迟缓的。战斗一天,前进速度仅3公里。次日清晨又继续发起进攻,战况与昨日比较,则大有逊色,这显示进攻的锐气已经走下坡路了。28日‘剿总’还是强调要继续进攻,但第一线部队已呈现精疲力竭的状态。迫于军令和‘总统’视察官监督之下,只好放些枪炮装装样子,部队都在原地不动。截止到28日,第2兵团的第一线还停止于褚兰、张集之线,不能前进一步了。”'1'鉴于徐州国民党军倾巢南下,华野迅速调整部署,以山东兵团主力增援徐州以南的阻击作战。以九纵增援两广纵队担任津浦路西侧防御;以八纵接替鲁中南纵队,担任津浦路正面防御;以四纵增强一纵、十二纵方面的防务,担任津浦路东侧防御。三个强大的阻击集团在孤山集、后官桥、褚兰一线,构筑工事并组织反击。29日九纵接替广纵阵地后,当夜就对孙元良兵团发起反击,收复两个村庄。30日八纵收复严庄等地,72军两个营进攻范庄,遭八纵包围,仓皇撤退。徐州“剿总”组织的打通津浦线的计划又失败了。正如华野总结中所说:“敌曾企图乘我主力在徐州以东未及转移,及一部南下作战,在我薄弱的部分沿津浦线两侧南犯,妄图寻找我弱点乘机突进。但在此七天中敌前进约30里至10余里,遭我强力反击退回约10余里,实际敌人前进仅20余里至10里。故杜聿明所辖之邱、李、孙兵团倾巢南犯,图沿津浦线取捷径南下靠拢黄维,以便在李延年兵团策应下合股南撤江防之企图,遭严重打击,已使该敌由津浦南下之决心动摇。”'1'蒋介石见徐州三个兵团南下受阻,蚌埠的两个兵团又不能北上,黄维兵团的形势日益危急,28日将杜聿明召到南京商量对策。杜聿明见到顾祝同说:“目前挽救黄维的惟一办法,就是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兵力与共军决战。否则黄维完了,徐州不保,南京也危险。”顾祝同丧气地说:“老头子也有困难,一切办法都想了,连一个军也调不动。现在决定放弃徐州,出来再打,你看能不能安全撤出?”杜聿明说:“从徐州撤出问题不大,可是要放弃徐州,就不能恋战。只有让黄维守着,牵制敌人,将徐州部队撤出,经永城到达蒙城、阜阳间地区,以淮海为依托,再向敌人攻击,可以解黄维兵团之围。”蒋介石批准了这个方案。杜聿明匆匆飞回徐州,当天晚上召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司令开会,部署撤退行动。杜聿明命令:30日发动全面进攻迷惑共军,当日晚上开始向萧县、永城方向撤退。李弥兵团以一个师在前面开路,其余作为掩护部队在最后撤离。邱清泉、孙元良兵团居中,各兵团以“滚筒战术”(即以各部形成圆形态势,防备解放军包围)逐次掩护前进。为了保证撤退的安全,杜聿明下了严厉的命令:1。各部行动要严格保密,务使大军撤退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不能让解放军明了撤退的企图,如有泄密,军法从事;2。责成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副参谋长文强会同李弥部队,在部队撤离徐州后,彻底破坏徐州车站的所有火车头和无法带走的弹药物资,烧毁全部军用地图和档案;3。命令徐州警备司令部征用城内的所有车辆供撤退之用,并将徐州公私银行的现金集中,随军押运。29日下午,邱清泉在徐州机场召集手下四个军长部署撤退任务。三个军长从前线匆匆赶回来,听说要撤退,都感到意外。他们提出众多的伤员和带不走的军用物资怎么办,邱清泉干脆地说:“这些问题我没有办法处理,你们自行决定吧!”杜聿明的“保密”根本保不住。29日黄昏,徐州城内就开始骚动起来。国民党官兵到处抢购绳索、扁担,征用车辆,大家都知道国民党军队要跑了。文强派保密局特务爆破队与李弥的工兵营共同破坏徐州车站的火车头,原定等30日晚国民党军撤离徐州后进行,李弥部下逃命心切,提前半天开始行动,隆隆的爆炸声传到数十里外。徐州“剿总”院内烧档案的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徐州警备司令谭辅烈带人到各个银行去查封拿钱,谁知一连走了几家,都是人去楼空。不但现金全部转移,连职员家属都已乘飞机逃走了。银行的行动比军队还快,肯定是得到了南京方面的消息。杜聿明得知后拍案大叫:“老头子(蒋介石)钱就是命,连泄露军情都不顾,叫我怎么能打胜仗!”'1'11月30日,徐州国民党军开始撤退。邱清泉、孙元良兵团在前,李弥兵团殿后,加上国民党党政人员和家属,共约30万人,由徐州沿徐(州)永(城)公路向西南方向撤退。由于各兵团撤退前切断了电话线,杜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