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作者:刘统 >

第6章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作者:刘统-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对第二条持有异议。他说:“根据情况判断,目前共军主力部队在辽西走廊的彰武、新立屯一带集结。如果沈阳出兵,中途必遭覆灭,正中了共军的围城打援之计。现在由沈阳空运一个军援助锦州,已经是迫不得已,再把沈阳主力拿出去,置沈阳于不顾,这是失策的。希望华北增兵葫芦岛,由锦西增援锦州。”廖耀湘则建议乘共军集中力量攻锦州,辽南空虚,抢占营口,将长春和沈阳主力一起撤往关内。顾祝同断然拒绝了廖耀湘的建议,说:“总统的命令,主要不是如何安全撤退沈阳主力的问题,而是要你们出辽西,东西对进,夹击锦州地区的共军,以解锦州之围的问题。”廖耀湘指着地图对顾祝同说:“我沈阳主力单独出辽西,背三条大河,远出锦州,确实有被节节截断、分别包围、各个击破的危险。”卫立煌也说:“按照总统的办法做,很可能锦州之围未解,先送掉沈阳的主力。总统早就答应我抽调军队增援东北,以打通锦沈交通,现在正是时候。”顾祝同见他们不肯出兵援锦,只好答应把卫、廖的意见报告蒋介石,听候指示。一天时间就在扯皮中浪费掉了。27日下午蒋介石回电,仍然要沈阳主力出辽西。卫立煌把廖耀湘找来说:“总统一定要我们立即出辽西增援锦州,你看怎么办?”廖也不同意单独出辽西,要锦州、葫芦岛方面配合行动才行。卫立煌自言自语地说:“不能单独出辽西,这是真理!”然后愤懑地说:“我宁愿不干,也决不愿再使沈阳主力单独出辽西。”说完他就拉上廖耀湘一同去见顾祝同,一见面卫立煌就激动地说:“我们两个是多年同事和共患难的好友,我的事情就像你自己的事一样。我这次遇到平生以来从没遇到过的困难,无论如何希望你帮忙解决。我们不是不愿执行总统的命令,也不是不愿意行动,只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如何配合的问题。我们只是要求葫芦岛与锦州的部队会师后,东西两方同时并进,以避免被共军各个击破。”顾祝同一口拒绝说:“我已经把你们的意见电告总统,但总统考虑后仍然要你们执行他原来的命令。我是奉命来监督命令执行的,不能再向总统说话。”卫立煌着急地说:“因为你代表总统,所以我再一次请求你负责向总统进言,采纳我们的意见。这是关系几十万人命运的大事,你我都有责任,要很好地商量。”顾祝同见卫立煌逼得紧,也火起来,说:“这是总统命令,不能违背。”卫立煌高声说:“我们不是不愿意执行命令,只是要求葫芦岛与锦州会合后,再东西对进,共同行动!”顾祝同也提高调门说:“但总统命令你们立即行动!”卫立煌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站起来厉声说道:“单独出辽西,一定会全军覆灭!你不信,我两个打赌,画十字(意为写军令状画押)!”说完,彼此不欢而散。28日早上,顾祝同单独召见廖耀湘。因为廖是蒋介石的忠实门廖耀湘生,又比顾祝同低一辈,总是好说话一些。他对廖施加压力,说:“总统比任何人更关切东北部队的命运,总统要你们经辽西出锦州,就是要把你们救出去!你们反而坐着不愿意行动,企图回避战斗,这是不行的。我已把你们的意见电告总统,总统仍要按照原命令执行,我不能再代你们打电报。你们已经耽误了好几天时间,这样贻误战机,我不能再代你们负责任。你们必须服从命令,先开始行动,才能再说话。”廖耀湘不敢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又不敢冒险出辽西,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建议先令部队向巨流河、新民地区集中,作出准备出动的样子,再请顾祝同回南京向蒋介石进言。卫立煌感到这样僵下去也不是办法,同意这样做。宝贵的三天时间,又在扯皮中消耗掉了。'1'如果卫立煌坚决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放弃沈阳,集结大军出锦州,林彪尚未部署完毕,很难挡住国民党军。东北国民党军一旦入关,与华北傅作义会合,战争的进程就很难说了,至少解放战争的时间会延长。但是地方将领为了各自集团利益,置大局而不顾,使蒋介石的战略部署一次又一次落空。就在国民党军将领们为西进锦州争来争去时,解放军却在北宁线上不停顿地进攻。9月27日,七纵攻占了锦州以南的高桥和西海口。四纵进占塔山,二纵5师、三纵和炮纵主力完成了对义县的包围。29日,四纵再克兴城。北宁线唐山至锦州的要地都被解放军占领,切断了东北与关内国民党军的陆上联系。关内与锦州的联系,只剩下了一个葫芦岛海军基地。要打锦州,必须先打下义县。义县是锦州北面的交通要道,解放军南下攻锦州,主力部队和后勤运输都要经过义县。拔掉这颗钉子,才能免除攻锦的后顾之忧。10月1日上午9时,对义县的总攻开始了。解放军的大炮怒吼起来,密集的炮弹把义县打成一片火海。短短四小时,战斗结束。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9月30日,林彪决定将野战军指挥部迁往锦州前线。他与罗荣桓、刘亚楼、谭政及精干的前线指挥部机关乘火车从哈尔滨以南的双城出发,10月2日到达郑家屯。在郑家屯车站,林彪要刘亚楼通知参谋人员下车隐蔽,架起电台与中央军委、各部队联络,收集新情况。很快,一条重要情报送到林彪手中。原来,顾祝同回到南京后,向蒋介石汇报了卫立煌等不肯出兵辽西的情况,蒋介石极为愤怒,决定亲自出马调兵遣将,与共军在锦州决战。9月30日,他带领空军司令周至柔、海军司令桂永清一行飞到北平,与傅作义研究抽调华北兵力增援锦州。蒋介石命令17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华北的62军、92军一个师、独立95师由塘沽海运北上,守卫烟台的39军两个师也渡海北上,在葫芦岛会合原驻那里的54军共十一个师组成“东进兵团”,在海军、空军配合下由锦西登陆,增援锦州。傅作义从唐山召回侯镜如,要他作好准备。塘沽、烟台港一艘艘军舰升火待发,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士兵列队上船。看到华北动起来,蒋介石于10月2日飞到沈阳,召集师以上军官开会。声称:“我这次来沈阳是救你们出去,你们过去要找共军主力找不到,现在东北共军主力已经集中在辽西走廊,这正是你们为党国立功的机会。我相信你们能发挥过去作战的精神,与关内部队协同动作,是一定可以成功的。万一你们这次不能打出去,那么,来生再见。”会后,蒋介石单独接见了廖耀湘,训斥说:“你是我的学生,为什么你也不听我的命令!”不容廖耀湘辩解,蒋就下了命令:“这次沈阳军队出辽西,解锦州之围,完全交你负责。如有贻误,也惟你一人是问!”蒋介石架空了卫立煌,直接命令新1军、新3军、新6军、71军、49军主力和三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由廖指挥,向彰武、新立屯攻击,切断共军的后勤补给线后,再向锦州前进,与华北兵团夹击锦州的共军主力。蒋介石告诉廖耀湘:“现在的问题不纯粹是撤退东北主力的问题,而是要在撤退之前与东北共产党进行一次决战,给他一个大的打击!否则华北就有问题。当大将,一定要顾虑全局,你应该考虑到整个局势,好好努力完成这一次任务。”廖耀湘服从命令,表示一定尽力。蒋介石与他研究了行动细节后,象征性地见了卫立煌,便飞回北平去了。卫立煌对蒋做法极为不满,向部下发牢骚说:“委员长的用人,人人可以通天,谁也无法统一指挥。东北局势恐难收拾!”'1'华北国民党军增兵葫芦岛的情报,在10月2日送到林彪手中,情报不是非常准确,只说是增兵四个师。这个消息使林彪感到压力很大,准备的一桌菜,上来了两桌客,怎么办?他还一直担心后方补给的问题,部队南下的时候,只带了单程的汽油,后方运输线太长,万一傅作义兵团北上,锦州打不下,大量汽车、坦克、重炮会因为没有汽油撤不出来,那样的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林彪越想这些不利因素,就越不安,翻来覆去下不了决心。考虑到夜里,林彪把秘书谭云鹤喊来,口授给军委的电报:军委: 
  一、得到新五军及九十五师海运葫芦岛的消息后,我们在研究情况和考虑行动问题。 

  二、估计攻锦州时,守敌八个师虽战力不强,但亦须相当时间才能完全解决战斗。在战斗未解决前,敌必在锦西、葫芦岛地区留下一两个师守备,抽出五十四军、九十五师等五、六个师的兵力,采取集团行动,向锦州推进。我阻援部队不一定能堵住该敌,则该敌有与守敌会合的可能。在两锦间,敌阵地间隙不过五六十里,无隙可图。 

  三、锦州如能迅速攻下,则仍以攻锦州为好,省得部队往返拖延时间。 

  四、长春之敌经我数月来围困,我已收容敌逃兵一万八千人左右,外围战斗歼敌五千余。估计长春守敌现约八万人,士气必甚低。我军经数月整补,数量质量均大大加强,故目前如攻长春,则较六月间准备攻长春时的把握大为增加,但须多延迟半月到二十天时间。 

  五、以上两个行动方案,我们正在考虑中。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 

  林、罗、刘谭秘书记录后,将电报稿交给罗荣桓、刘亚楼阅过,22时以特急绝密电发出了。深夜,东总列车继续向锦州方向开去。在列车上,罗荣桓再三考虑,觉得发这封电报不合适。作为政委,他在大政方针上一贯尊重林彪,作战的具体问题他基本不干预,而且千方百计地配合工作。但这一次是关系到解放全东北的大决战,攻锦计划已由中央军委批准,南线攻势已经全面展开,部队士气正旺。临时改变计划,不仅违背军委意图,大部队往回返,也可能影响士气、造成混乱。事关全局,他不能再保持沉默。3日早上,他与刘亚楼一起去找林彪。罗荣桓委婉地说:“打锦州的事,这是主席、军委坚持的意见。葫芦岛敌人虽然增援了四个师,但我们还是有办法阻击敌人的。估计锦西方面我们再增加一个纵队或再加一两个独立师即可,是不是打锦州的决心还是不改的好。”刘亚楼也表示了相同的意见。林彪也觉得那份电报不合适,想要追回。但电报已经发出,这时估计已经送到中央首长面前了。罗荣桓建议:“为了补救,是否重新给中央发个电报,还是继续打锦州。”林彪同意,于是三人坐在一起,共同拟定了电报稿。东总列车到达彰武以北三十里的冯家窝堡,停车后机要人员于九时发出了林、罗、刘的第二封电报。 

  一、我们拟仍攻锦州,只要我们经过充分准备,然后发起总攻,仍有歼灭锦敌的可能,至少能歼灭敌之一部或大部。目前如回头攻长春则太费时间,且不攻长春,该敌亦必自动突围,我能收复长春,并能歼敌一部。 

  二、我们拟采取如下的部署:以四纵和十一纵及热河的两个独立师对付锦西、葫芦岛方面敌八个师;以一、二、三、七、八、九共六个纵队攻锦州;以五、六、十、十二共四个纵队对付沈阳增援之敌;以大小新老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突围之敌。林彪10月2日夜里的电报,到3日上午才译出送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一看林彪想回头打长春,非常生气。这天他连续起草了两封电报,于十七时和十九时发给林、罗、刘。 

  3日十七时的电报说: 

  一、你们应利用长春之敌尚未出动,沈阳之敌不敢单独援锦的目前紧要时机,集中主力迅速打下锦州,对此计划不应再改。在义县、兴城、绥中之敌已被歼灭的情况下,葫芦岛、锦西地区虽然已增加新五军及九十五师,并准备以四个师打通两锦交通,你们可于攻锦州之同时,部署必要兵力于两锦交通线上,首先歼灭由锦西增援锦州之四个师,然后打下锦州。在五个月前(即四、五月间),长春之敌本来好打,你们不敢打,在两个月前(即七月间),长春之敌同样好打,你们又不敢打。现在攻锦部署业已完毕,锦西、滦县之第八第九两军亦已调走,你们却又因新五军从山海关、九十五师从天津调至葫芦岛一项并不很大的敌情变化,又不敢打锦州,又想回去打长春,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

二、你们指挥所现在何处,你们指挥所本应在部队运动之先(即八月初旬)即到锦州地区,早日部署攻锦,现在部队到达为时甚久,你们尚未到达,望你们迅速移至锦州前线,部署攻锦,以期迅速攻克锦州。迁延过久,你们有处于被动地位之危险。3日十九时的电报说: 
  本日十七时电发出后,我们再考虑你们的攻击方向问题,我们坚持地认为你们完全不应该动摇既定方针,丢了锦州不打,去打长春。除了前电所述之理由外,假定你们改变了方针打下了长春,你们下一步还是要打两锦。那时,第一,两锦敌军不但决不会减少,还可能增加一部,这样,将增加你们打两锦的困难;第二,目前沈阳之敌因为有长春存在,不敢将长春置之不顾而专力援锦,你们可利用长春敌人的存在,在目前十天至二十天时间(这个时间很重要),牵制全部至少一部分沈阳之敌。如你们先打下长春,下一步打两锦时,不但两锦情况变得较现在更难打些,而且沈敌可以倾巢援锦,对于你们攻锦及打援的威胁将较现时为大。因此我们不赞成你们再改计划,而认为你们应集中精力,力争于十天内外攻取锦州,并集中必要力量于攻锦州同时歼灭由锦西来援之敌四至五个师。只要打下锦州,你们就有了战役上的主动权,而打下长春,并不能帮助你们取得主动,反而将增加你们下一步的困难。望你们深刻计算到这一点,并望见复。林、罗、刘3日九时签发的电报,中央军委的电台直到晚上20时十五分才收到。译好交到毛泽东手里已是半夜。这个时间差使毛泽东着急上火。但这两封电报中,更清楚地体现了毛泽东为何从一开始就坚持打锦州的战略意图。后来的战争进程表明,毛泽东是正确的,抓住了要害。“文革”中曾把这场争论作为林彪历史上反对毛泽东的罪证,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在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确定大的战略方针时,中央领导人与战区指挥员反复讨论、争论的事,时有发生。这正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团结一致的,有争论表现了共产党在政治上、军事上的民主作风。与蒋介石的独断专行、不与将领商议就下命令的作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当毛泽东看到林、罗、刘3日九时的电报后,顿时转怒为喜。一切烦恼、焦虑都烟消云散。他4日六时致电林、罗、刘:“你们决心攻锦,甚好甚慰。”“你们决定以四纵和十一纵全部及热河两个独立师对付锦西、葫芦岛方面之敌,以一、二、三、七、八、九共六个纵队攻锦州,以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之敌,这是完全正确的。你们这样做,方才算是把作战重点放在锦州、锦西方面,纠正了过去长时间内南北平分兵力没有重点的错误(回头打长春那更是绝大的错误想法,因为你们很快就放弃了此项想法,故事实上未发生影响)。”“在此之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希望你们按照你们三日九时电的部署,大胆放手和坚持地实施,争取首先攻克锦州,然后再攻锦西。”'1'毛泽东的三封电报,也使东罗荣桓北野战军指挥员坚定了信心,打消了顾虑,对迅速打下锦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虽然在重大决策过程中,中央与战区指挥员之间产生不同意见的争论,也属正常。但罗荣桓心里总是感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