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空法师讲述 >

第10章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空法师讲述-第10章

小说: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空法师讲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恶就要堕阿鼻地狱众生都有份。其他经典度脱对象不等。如华严、法华只能度上上根人,下中辈无份。阿含经度中下根人,上上根不契机。惟此经三根普被,绝待圆融。祖师们所说,一句‘阿弥陀佛’具足了四句宗旨。第一是唯心为宗。所有一切大小乘经典皆是唯心为宗。第二是唯佛为宗。此佛即指阿弥陀佛,只要称念阿弥陀佛即能成就。第三是绝待圆融为宗。如华严、法华可以当之,本经亦不例外,大乘中之大乘,一乘中之一乘。第四是超情离见为宗。

 

从古德所说之宗旨观之,乃知此法门超出一切大经大论,根据历代祖师大德观察所得的结论大致不差。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解中所引用隋唐古德所说,一切圆收圆超经典以华严为第一,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算圆满。华严与无量寿经比,以无量寿经为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无量寿经是夏莲居老居士集五种原译本之大成,内分四十八章,以第六章四十八愿为第一,在四十八愿中,古德公认第十八愿为第一。佛说阿弥陀经就是解释第十八愿,十八愿说十念必生。由此可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由此生起真诚信心,乃是有大善根大福德者。念这一句佛号就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深信一句佛号包括戒定慧三学。一心执持名号无一杂念,即是诸恶莫作。一句佛号无量功德均在其中,即是众善奉行,大乘菩萨戒具足了。一心称念,一心是定,定学具足了。信愿持名是第一智慧,慧学具足了。此三学是究竟圆满的三学。古德说,此是修学成佛最近的路。大乘与小乘比,大乘走近路,大乘法门与禅宗比,禅又超近。禅与净相比,净又更近。经中说一日至七日即能往生,在往生传及净土圣贤录中不乏其例。证明经中所说真实不虚。道理明白,一听就相信,如法修持,并不怀疑,此人的根性在菩萨之上。

 

‘西方’是标示极乐世界现在的处所,距离我们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土。看似遥远,其实临终时佛来接引,往生乃刹那间事,不必再打妄想。罗什大师译此经时,顾念我们都是带业之人,凡情未断,难免有想家时候。西方人天眼洞视,天耳彻听,可以看到家亲眷属在那一道。如欲照顾他们,刹那间即可返回娑婆世界。‘从是西方’乃指大千世界之西,而非地球之西。现在天文学有所谓黄极,我们地球有南北极,银河系也是转的,它的轴端即叫黄极。从前一般人猜想,佛讲的三千大千世界大概就是指的银河系。佛的法运不过一万二千年,银河系的角度可能只转一、二度,这种说法也讲得通。如照黄念祖老居士的说法,一个银河系就是佛经所讲的一个单位世界,所以大千世界有十亿个银河系。根据经文说,一个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铁围山所绕,名一四天下。一千个四天下名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名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名为一个大千世界。

 

或者有人要问,为什么极乐世界在西方?如果极乐在东,又要问何故在东?这种发问等于开玩笑。况且若在十一万亿佛土,回头看极乐,则极乐又在东边,方位焉有一定。身体是正报,身体靠以生存者如饮食衣服居住环境以及世界谓之依报。此世界名‘娑婆’,意为‘堪忍’。世与界二字在六书中谓之会意。三十年为一世,过现未谓之世为时间。横约十方,以定疆隅为空间。时空合一谓之‘世界’。‘极乐’者梵语‘须摩提’,亦称安养、安乐、清泰等,乃永离众苦第一安稳之谓。西方世界分四土:

 

(甲)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者所居,带业轻重不同,故又分三辈九品。修行应尽量消除业障,生西品位可以增高。‘五浊’一词,兹先略予说明:(一)劫浊。‘浊’是污染,‘劫’指时间。众生罪恶深重所感召之乱世,人民疾苦,在历史上所谓黑暗时代。(二)见浊。即众生对人生宇宙的观察生错误之见,而自以为对。(三)烦恼浊。对诸佛菩萨古圣先贤的教训怀疑,违其教化,不肯奉行。又行事钞资持记曰:烦恼浊即五钝使。(四)众生浊。乃见浊烦恼浊之果报,即生活环境的污染,例如空气水资源以及其他环境污染,气候异常变化皆属之。(五)命浊。寿命减短,不能享天年,为修行之最大障碍。今天读到这段经文,深知佛有先见之明,几乎完全针对现在这个时代说的。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又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可知断除诸恶,恢复清净,必须由心地上下功夫,心净则土净。身心是正报,环境是依报。佛常说,依报随著正报转,故修心为第一。

 

(乙)方便有余土。权教菩萨以及阿罗汉辟支佛所居。西方世界无二乘纯是菩萨。带业往生,烦恼未断,下下品往生,到了西方也是菩萨身份,不是小乘。不过初信位菩萨只一年级,若到了七年级,见思烦恼断了,真正得到身心清净,即到达方便有余土。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即生到方便有余土。小乘阿罗汉辟支佛以及权教菩萨,执著重,用分析方法,觉悟了身心世界都不是真实相,知万物是一合相。无论动物植物矿物都是由一个基本物质组合的。由析空观契悟实相,这种方法拙笨。另外一种聪明人,一听佛说即能悟到体空观,谓之体空巧度,比较巧妙。若用天台四教来比,藏通别圆四教,根性最利的是圆教,其次为别教,再次为通教藏教。以上所述似较复杂,惟依大师解释,佛土有四,各分净秽。‘方便有余土,析空拙度证入者秽,体空巧度证入者净’。虽在同一佛土,其中净秽仍有等级之不同,希善于体会。

 

(丙)实报无障碍土。又称实报庄严土,即华严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境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居。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才能到达这个境界,乃见性地位。就净宗说,为理一心不乱。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理一心生实报庄严土。密诀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不要问,水到渠成。若要问如何才算是理一心,就没有希望了,因为心不清净。乡下老太婆,什么都不懂,她可能念到了事一心或理一心,临终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次第三观’与‘一心三观’均为天台宗的名词。天台大师讲修行方法有‘三止三观’。先观空,再观假,后再观中。此为次第三观,契中下根之机。利根人在一念中即空即假即中,圆满三空三观,没有界限。在一念中修三观即在一句佛号中。能念之心在那里?不可得。所念之佛在那里?亦不可得。从体上观察,俱不可得,当体即空。事上有是假有,事相宛然。空与假是一,空不碍假,假不碍空,空假一如即中道,在一念当中,空假中均具足。理事明了之后,统统放下,不去理会,这一句佛号与一心三观相应,真正念成功了,见思尘沙无明都没有了,就圆断三惑,圆证三德,就见性了,般若智慧现前,通达一切法,过现未均现在眼前,得大自在,达此境界,得到念佛三昧,也不要生欢喜心,一欢喜这个境界就没有了。

 

《解》常寂光土。分证者秽。究竟满证者净。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有佛号阿弥陀。序正报教主之名也。翻译如下廉释。佛有三身。各论单复。法身单。指所证理性。报身单。指能证功德智慧。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法身复者。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极法身。报身复者。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化身复者。示生化身。应现化身。又。佛界化身。随类化身。虽辨单复三身。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今云阿弥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复即报即法也。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义。的标实境。令欣求故。诚语指示。令专一故。简非干城阳焰。非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非保真偏但。破魔邪权小故。圆彰性具。令深证故。

 

(丁)常寂光土。一般大乘经中说常寂光净土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就天台家讲法,藏通二教只断见思烦恼,未破无明,当然就不算了。别教成佛证入常寂光土,但别教与圆教比较,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谓之法身大士,十地菩萨加等觉,无明破十一品,妙觉就成佛了。成佛共破十二品无明。无明总共有四十二品,才破十二品,还有三十品未破,此为别教佛。其所证的境界是常寂光土中之秽土,圆教佛四十二品无明统统断尽,圆满证得佛果,他的境界是常寂光土中之净土。净土法门非常奇特,即使带业往生者生到凡圣同居土,亦能享受常寂光土的境界,其他经论法门所无。因为上面三土不是我们凡夫在一生中能够证得的。我们想断烦恼实在不容易。纵然断了见思烦恼,也不过是小乘阿罗汉或圆教七信位菩萨的地位。若想生到方便有余土,一生难以作到。至于实报土与寂光土更甭提了。惟有凡圣同居土,只要能伏住烦恼就行,伏比断容易。但是伏烦恼也要下一番工夫,烦恼虽有,使其不起作用。在通途方面用定,定可以伏住。净宗法门用一句佛号即可伏住,比禅定容易太多了。念佛只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行了。正念就是一句佛号,古德常说:万缘放下,提起正念。除一句佛号外,所有一切念头都是妄想,没一样真实的。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包括我们的思想见解念头。

 

我们只能生到凡圣同居土,往上升不可能,不过其余三土的受用均能得到,实在不可思议。其他诸佛世界必须见思烦恼断了,才能享受方便土的受用,无明破一分,才能得到实报土的受用,一定要凭工夫。

 

经上讲到达西方即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如不能同时享受上三土的境界,如何能见到诸上善人。我们娑婆世界也是凡圣同居土,而我们见不到阿罗汉菩萨,更见不到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在西方天天与他们见面,因为有这种事实,佛在无量寿经中说,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读到此处,了知信愿持名,必能得到经中所说的殊胜功德利益。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理,报身化身是事。理是能变,事是所变。理即经中所说真如本性,华严说一真法界,又说不思议解脱境界,都说的是这一桩事情。与此一真法界同义的名词术语有几十种之多。何以说许多名词?目的叫我们不要执著名相。叫我们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才能真正体会到其真相。哲学家讲宇宙万有的本体即是法身。报身是讲智慧。报身是能证之智,法身是所证之理。理与智是一不是二。在哲学里能与所是相对的。佛法讲能证之智与所证之理是一个,不能分开。化身又叫应身是利益众生的。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诸佛菩萨是随众生而应的。诸佛菩萨的三身明显,我们的三身不明显,因我们的心被妄想执著七情五欲所迷。佛的教学只是破迷开悟,悟了,法身即证得了。我们现在的身是业报身,随业受报。六道轮回是自己迷失了自性,造善恶业变现出来的。如何恢复三身,如何得三身的受用,乃是佛所教导我们的主要课题。

 

‘法身单’,指所证理性。理与事是一,性与相是一,此宇宙人生的真相,即是法身。‘报身单’,指能证的功德智慧,彻底正确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谓之智慧,称之为报身。‘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此是他受用。为什么有生老病死?因为我们有自受用,即自己图享受。诸佛菩萨没有自受用,身也没有相,其相是他受用,所以他没有生老病死。佛法讲无我,对自己讲无我,对别人讲有我,有我是他受用,为教化众生觉悟的工具,所以佛菩萨身是随众生感应而现。观音三十二应身是大类,完全无心也无念头才能感应。如敲钟,大敲大鸣,小敲小鸣。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都是逢问即答,不加思量。所以学佛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一念不生,单用一句阿弥陀佛,以一念止一切妄念。此法门巧妙容易,一念比无念容易修。过去看到许多大德接引众生的方法是用身教,无言语。有的用言教,为其详细解说。因人因事而异,均能使众生得益。法门无量无边,其目标是一个,殊途同归。

 

‘法身复者’,第一种自性清净法身。此指本体,亦即法身单,我们大家都有。第二种离垢妙极法身。从事相上讲,‘垢’是无明烦恼,亦圆教如来果位,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尽,称他为‘离垢妙极法身’,因为等觉菩萨尚有一分生相无明未破,不能称为妙极。妙极法身成佛者有,菩萨以下没有。‘报身复者’,分自受用报身与他受用报身。般若经讲的实智即是自受用报身。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自受用是无知。佛为众生说法是权智,佛自己受用是实智。佛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其心是真清净。

 

‘化身复者’,分示生化身与应现化身。示生化身如佛住世间,同世人一样,讲经说法,八十岁圆寂。应现化身是临时感应出现。过去周邦道先生的夫人在抗战前住在南京,遇到地藏王菩萨化缘,乃是菩萨应现化身。周家住宅甚大,有三进。有一天一位出家人到他家向周夫人化缘,化五斤香油。当时周夫人尚未学佛,未曾首肯,把这位出家人敷衍走了。周夫人事后想起我家有三道门,均未开启,这位出家人如何进来,殊属不解。后来到台湾将此事向李老师谈及,李老师说,这位出家人就是地藏菩萨。周先生夫妇听后非常后悔。

 

‘佛界化身,随类化身’。此单指以佛的身相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其他各种现身即随类化身。‘虽辨单复三身,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大师唯恐我们听后生执著就坏了。从理上讲有体相用,从佛界讲有三身,这三件事是圆融的,不纵横,亦无差别,如有执著即有过失。说法听法都要懂得这个原理原则,即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说法的人说法清净,听的人不执著言语、名相,不起分别执著,听说有觉有悟。经上说的阿弥陀佛究竟是那一种身?凡圣同居土所见的阿弥陀佛是示生化身。释迦佛三千年前在世出现也是示生化身。虽然同是示生化身,而其精神全不相同。释迦佛示生有一点随缘的味道。佛出现世间,当时世间人寿百岁,佛八十岁圆寂。第一是化缘已尽。第二是魔王波旬启请,对佛说,你度化的众生够多了,可以入般涅槃了。佛答应他乃是随顺世缘。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示生化身,他创造一个极乐世界,所感应的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的愿望,身相与国土均是示生化身,与一切诸佛度化众生不一样,非常特殊。就化身而言,他也是报身,也是法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因其寿命太长,虽然将来他的化缘尽时入般涅槃,观世音菩萨就在极乐世界成佛以继其位,但在何年,无人能算出来,前面已详述。我们往生到西方,寿命智慧神通德能均与阿弥陀佛相同,人人有份。如把此事实搞清楚,方知念佛求生净土是人生第一件大事,其他全是假的。

 

‘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此二‘有’字非常重要。‘具四义’,即‘四悉檀’。第一、世界悉檀。佛以法施与一切众生,‘的标实境,令欣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