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瓷.二嫁娘子 作者:燕赵公子(晋江非v2014-05-27完结)-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
书名:心上瓷/二嫁娘子
作者:燕赵公子
晋江2014…05…27完结
非V章节总点击数:69121 总书评数:247 当前被收藏数:381 文章积分:11;460;335
文案
嫁不出去的老姑娘顾昕慈突然桃花运旺盛起来,
然后她千挑万选,终于娶了村里最出色的小伙子云瑞。
不过后来云瑞回到故里,还是一门心思要娶回自己的妻子,造就了一段佳话。
虽然顾昕慈嫁了两次,但嫁的都是一个人,这不是皆大欢喜嘛~
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好青年相识相爱的过程(*^__^*) 其实男主他是个高大上……
架空仿明朝,制瓷手工艺技术流,1vs1甜宠种田文,看到bug请轻轻告诉我哦~
提示:景梁县架空设定隶属湖广徽州府,冬季烧炕,制瓷手艺与景德镇相仿,只在手工艺、衣着风俗等处仿明朝,其余架空orz~
内容标签:
搜索关键字:主角:顾昕慈,云锦瑞 ┃ 配角:顾弘毅,顾父顾母,其他等等 ┃ 其它:明朝,瓷器,种田,甜宠文
☆、001走百病
大明成化二年正月十五,正是上元佳节。
顾昕慈拢拢头上的斗篷帽子,低头跟在李家婶子身后,沉默不语。
这时天已暗下,穿着各色白布袄裙的妇人姑娘,正穿行在景梁县的大街小巷里。
这一年的冬日比往年都要冷上许多,漫天的雪花正在纷飞飘落,妇人们行走在薄薄的积雪上,发出“咯吱”的声音。
顾昕慈看着手里秀气的兔子灯,心中颇为顾念还在家中的父母。
她原本不想来的,母亲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家里缺食少药,去岁的青瓷碗还有大半都没卖掉,她成天操心这个,根本没旁的精神顾及其他。
可是父亲却偏要她来,在长辈看来,这上元节的走百病,似乎真能除却疾病,避灾祈福。
她说不过父亲,只得套上当年母亲穿过的一件白绫袄,让李家婶子带着她,跟随其他妇人们出了家门。
即使家中光景好时,心慈母亲也不喜广袖长衫,经年都是交颈窄袖样式,下面也只简单穿条素色长裙,再没其他花哨式样。
所以她身上这件白绫袄也是窄袖样式,顾昕慈模样清秀身条纤长,一身有些年岁的老旧衣服穿在身上,却显得腰肢柔软,裙摆飘摇。
走在她身前的张氏回头看了眼顾昕慈,缓了缓步子,小声跟她说起话来:“昕娘,你母亲的近日好些没有?我这几日没去,心里颇有些挂念。”
她母亲得的是肺病,整日咳嗽,家里也愈发贫困起来,曾经关系好的几家人都借过些银钱。这些年下来,村里人渐渐和他家生分了往来。只有李家,因曾经受过他们顾家的帮助,所以一直还如往昔。
听了她的话,顾昕慈勉强笑笑说:“还是老样子,整日都要吃好多汤药,可还是消瘦得厉害,咳嗽得嗓子都要坏了,也没见好。”
因着年节时忙,张氏也确实几日没有去了,听顾昕慈的意思,知道她母亲还是没什么起色。
张氏想到这里,不由叹了口气:“当年你母亲可算是村里有名的美人,你父亲也是村子手艺最好的匠人,你母亲嫁给你父亲以后,你家的顾记也红火起来,借着你母亲一手丹青功夫,那几年过得可真叫人羡慕,可惜了。”
确实,早些年她还是个懵懂孩童,那些年过得天真快乐,家里盖起了三间大瓦房,母亲也健康美丽,每年冬日都会给她准备漂亮的新衣,从来不曾落下一件。
那个时候她是村中最令人羡慕的孩童,就算家中只有她一个孩子,父母也对她疼爱有加,从不因为她是独生女而薄待。
可是她十岁时,弟弟也才刚两岁,母亲却害了肺病,那时她父亲腿还好,家里的日子也没一下子一落千丈。
到她十二上下,父亲出去送货摔伤了腿,日子这才难过起来。好好的一个家渐渐被拖垮,如今只剩那房子还能看,屋里的家具好一些的都已变卖,剩下的多半已经残破。
张氏听了顾昕慈的话,心里也颇难过,借着朦胧的灯影,她又细细打量顾昕慈,果然见她已经是大姑娘模样。
“昕娘,过了这个年,你就十八了吧?”这句话,张氏问得小心翼翼。
要说样貌,顾昕慈在他们青叶村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佳人;要说心地,只怕没有比她再孝顺懂事的。
可惜,要不是她十岁时母亲便得了病,她现在早就能做孩子的娘了,何苦快要双十年华还无人提亲。
说到这个,顾昕慈反而不觉得难过生气,对于她来说,弟弟尚且年幼,父母又重病缠身,如果她离开这个家,那家里就没法过日子了,十二岁那年父亲伤了腿不能走远路,她便女扮男装去县里走街串巷卖货,眼界自然要开阔些,她早就想好,等弟弟大一些,能挑起这个家来,她就留在家里看顾父母和窑坊,至于成亲的事情,她早就不再考虑了。
“嗯,是十八了,”顾昕慈笑笑说,“还好我大了,要不然爹爹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她这样说,张氏更为她心酸,因为她娘病了,他爹无法兼顾家里和瓷窑,所以顾昕慈十来岁就开始学画,等再年长些,家里开窑也都是她在监管,她一个女孩子,为了多卖些碗碟,经常穿着一身粗布男装,独自一人走街串巷兜售瓷器。
张氏知道,村里很多人都背后议论她,讲她一个姑娘家抛头露面伤风败俗。
可是如果她不这样,她母亲就无钱吃药,父亲的腿也会越来越差。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顾昕慈一个姑娘家做到这地步,也很难得。
“婶子帮你留意些,要是有那合适的人家,我也帮你仔细问问,年岁再大些,再找就更难了。”张氏顿了顿,还是跟顾昕慈这样念叨一句,虽然这话本不应该直接跟姑娘家说的。
可她母亲病了,她父亲整日为了多赚些银子忙碌,哪里有空操心她的终身大事。
顾昕慈知她好意,也没推辞,点点头答应下来。
说话的功夫,一行人已走到桥口,这道石桥是景梁县的老桥,桥东桥西连接着整个景梁县,每一岁的走百病,必要经过这座桥。
果然,整个队伍慢慢停了下来,一位穿着锦缎白绫袄裙的妇人从人群里缓缓走了出去,站在桥头高声唱道:“走走桥,渡渡危。”
她声音高亢嘹亮,即使是走在最后的顾昕慈也能听到,随着她的话,妇人姑娘们也跟着唱起来。
妇人们声音或高或低,或柔或刚,在风雪漫天的上元宁夜,奏出一首婉转的乐曲。
唱罢,队伍又开始缓缓前进。他们要穿过景梁县东,一直走到东县门处,摸摸城门上的铆钉,身体利索的也可爬到城墙上,喊一句:“爬爬城,去百病。”
顾昕慈看着那城门高度,也说要爬上去喊一句话,张氏笑说自己一把老骨头,便留在下面等她。
顾昕慈跟着几个年轻的妇人爬到城墙上,夜里的景梁县漆黑一片,只有手执花灯的妇人们点缀着街道,穿成一条缤纷的长龙。
这就是景梁县的上元佳节,顾昕慈细心感受这一切,然后向着城外大声喊一句:“爬爬城,去百病。”
就算这只是古时的风俗,她也想要试试,只要她爹娘的病能早日好起来。
夜里有些冷,城墙上还有些积雪,顾昕慈正站在城墙上发呆,突然听到旁边一个低沉的男音也喊了一句“去百病”。
这倒是有些奇了,这走百病一向只有妇人姑娘们来走,怎么竟有个男人也来爬城墙,顾昕慈心里好奇极了,这会儿城墙上人还不少,她也不觉害怕,扭头就往那边看去。
不仅她在偷偷看,旁边的大姑娘小媳妇们也都偷偷打量那男子。
夜里有些暗,但所幸大家都打了花灯,借着橘红色的光,顾昕慈勉强能看清那高大男子的面容。
原来是他。
这人顾昕慈是认识的,他们都住一个村,也都算是村里的贫困户,只不过这人与他母亲是外来户,五六年前来的青叶村,他母亲身体也一直不好,他为了他母亲,每日都给好些村里的瓷窑打零工,什么粗重活都能干。
有时候顾昕慈很羡慕他,因为他是男人,可以光明正大在外面干活,而她想要走街串巷去卖碗,却只能女扮男装,还要忍受村里人的风言风语。
她并不在乎这个,但不表示她爹娘不在乎。为了这个,他爹娘没少睡不好觉,顾昕慈有时候想起来就觉得厌烦,她讨厌那些人平白议论别人家的事,却也莫可奈何。
顾昕慈就这般看着人家发呆,虽然天色昏暗,但也能让人觉察出一二。
被看的那人沉默良久,终于忍不住开口:“姑娘,可是有什么事?”
这还是顾昕慈第一次听他说话,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赶忙道:“无事,无事。”
说完,她又觉得需再讲些什么,低头看了看他手里的灯笼,便又说:“只是看公子手里这花灯漂亮,才端看许久。”
这话说的不假,他手里那柄花灯是他母亲亲手所做,在层叠的莲花瓣上立了一个圆圆胖胖的锦鲤,里面灯影摇曳,显得莲花锦鲤仿若仙界之物。满景梁县如此多妇人姑娘出来走百病,也就只这一柄精致夺目。
“谢姑娘赞。”他听人夸母亲做的灯,自然是高兴的,于是便也回谢一句。
虽然住一个村里,两人也都为了家里讨生活,每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可也未曾讲过话,再说他们又孤男寡女,便也没有继续说些别的。
顾昕慈又在城墙上念叨几句走百病,为父亲母亲多多祈福几句,便下了楼,与张氏一同回了青叶村。
而城墙之上,那年轻男子也在默默眺望远方,似在祈求上天降幅。
作者有话要说: 昂~开新文啦,这一次尝试古言种田的风格,希望大家喜欢~
还是老规矩,每日晚七点十五更新,顺便,使劲球收藏球评论,捂脸_(:з」∠)_
☆、002归家路
青叶村到景梁县却也不远,从村口出来,沿着河畔绕过成片的稻田,一刻便能走入官道。上了官道之后便更好走一些,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就能到了。
顾昕慈与张氏一路从景梁县出来,跟着三三两两的妇人姑娘往青叶村走。
这时雪下得有些大了,地上已经铺了一层薄薄积雪,又恰逢上元佳节,那月亮又大又圆,映衬得天地一片荧光。
她们手里都拿着花灯,虽然已经夜深,但路也算好走。
跟她们走一路的妇人们,多半是青叶村的村民,但她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时不时聊上两句,却无人到顾昕慈与张氏跟前凑合。
虽然没人明说,但顾昕慈家里的情况也确实艰难,村妇们一个怕顾昕慈开口借钱,再一个,就算顾昕慈为尽孝道支撑家里营生,也到底于名声有损,这些年来已经鲜少有其他村妇与她说话了。
对于这个,顾昕慈也不甚在意。
父母都在病中,弟弟尚且年幼,有了这顿没下顿的日子何其艰难,那不值钱的名声又有什么重要?
见她低着头沉默不语,颇为善良的张氏怕她难过,便赶紧找了话题挑头:“昕娘,毅哥儿今年十岁了吧。”
“可不是,半大小子了。”说起弟弟,顾昕慈脸上浮现出些许笑容。
顾弘毅两岁上母亲便病了,后来父亲也伤了腿,整个家跟着逐渐败落,他打小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却异常懂事听话。
母亲身体不好,父亲腿上伤重,唯一的姐姐眼看快到双十年华却也从来不说成亲的事,每日操劳着为家里挣些银钱,他小小年纪就已经知道努力为亲人分薄负担。
以前他们母亲病得还不重,他还到底读了两年书,后来母亲缠绵病榻下不了床,他那时才六岁,便也死活不肯读书了。
以他自己的话讲,科举哪里是那么好考的,他们村里学堂的老师考了一辈子,眼看都到了不惑之年,仍旧只是个秀才,家里穷的揭不开锅才办了这间学堂。
连一家老小都养不活,还读什么书?
话虽如此,但就算不为了考取功名,多读点书也总归是好的,如果不是家里太贫困,顾昕慈是怎么也要让弟弟多读几年书的。
张氏小心翼翼看了顾昕慈一眼,见她一脸温柔,索性开口问:“毅哥儿如今也开始学手艺了?”
作为一个男人,就算顾弘毅不走科举,也总得会安身立命的活计。张氏的担心不是没道理,至少这话听在顾昕慈耳里倍觉温暖。
“父亲说过了年便让他到窑上干活,家里的窑坊以后还要他继承哩。”顾昕慈笑笑,小声说着。
张氏松了口气,虽然顾家如今败落,但顾昕慈爹娘都是很通透的人,事事都认真为子女打算。毅哥她从小看到大,是个很能吃苦的孩子,就算将来昕娘真的孤身一人过活,他也必不会让姐姐过苦日子。
两人就这般低声细语,不多时就回到了青叶村。
青叶村是个不大不小的村子,因途径景梁县的长苍溪途经此地,所以也算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早在东汉时景梁县人便开始烧制陶器,到了唐代,因为景梁县高岭土烧制的青白瓷质地晶莹,故而景梁县开始名声远播,千年以来景梁出产的瓷器已经闻名遐迩,周边大多数村落都以制作瓷器为生。
离景梁县最近的青叶村也并不例外。
除了顾昕慈家的顾氏瓷坊,还有村东陈家、村西林家两家瓷坊坐落于此,其他人家,有专门供应烧瓷所需不子,也有买卖画瓷颜料、笔具等物,青叶村村人营生总归脱不出瓷之一字。①
这个小小的青叶村,因高超的制瓷手艺而繁衍生息。
虽说一个村里人大多都做着与瓷有关的营生,但其实相互间并没有多大的竞争关系,比如顾家瓷坊专做盆碗盘等餐食用具,而陈家则只做瓶罐等大件,林家却擅香炉等精致摆件。说起来一个村里的三家瓷坊竟也能安然一直延续至今,供应了寻常人家所需的一切瓷器。
景梁县周边的大小村落,大多都是这样。
顾昕慈家里在村南,离村口近些,进了村没走几步便到了。
张氏原本想跟顾昕慈道别就家去,可转念想了想她家里的近况,还是拉住了就要往家走的顾昕慈。
顾昕慈今年也不过十八,可身量却看着瘦弱,穿着他母亲未出嫁时的旧衣,仍显得单薄空旷,她继承了母亲清秀婉约的容颜和父亲高挑挺直的身形,无论怎么看都是个非常出色的姑娘。
年纪轻轻的美貌少女,整日穿着母亲的旧衣,头上也不过簪一只简单的玉兔捧月木簪,眼看便要双十年华,可亲事未了,将来也看不见什么好出路。
张氏心中涌上一阵怜惜,张口便说:“昕娘,过了今日这一年也算是过去了,婶子家里还有盈余,家里若是实在困难,你别顾着脸子不好开口,跟婶子可不要外道。”
张氏未出嫁时便同顾昕慈的娘亲关系极好,也算是手帕交,后来两个人一起从青杏村嫁到青叶村,关系自然更亲厚一些,这些年来也只有她还敢这样对顾昕慈讲话,其余曾经交好的人家到底再也不愿白白舍了银子。
顾昕慈心中也十分通透,他们都是农户人家,一年到头一家人为了生计操持,赚的钱不说是血汗钱,也到底都是一个子一个子攒出来的辛苦钱,借给她家说不得几年都还不上,头两年或许还好心,这年头长了便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大方。
这事如果换成顾昕慈,她想自己都未必会愿意那样帮助别人。
所以将心比心,张氏和李家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