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白话尚书 >

第26章

白话尚书-第26章

小说: 白话尚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旌亍K撬担旱却颐堑木鳎骼戳伲颐蔷突岣椿盍耍√煜氯嗣癜魑颐巧碳遥丫芫昧税。
 “佑助贤德的诸侯,显扬忠良的诸侯;兼并懦弱的,讨伐昏暗的,夺取荒乱的,轻慢走向灭亡的。推求灭亡的道理,以巩固自己的生存,国家就将昌盛。

     “德行日日革新,天下万国就会怀念;志气自满自大,亲近的九族也会离散。大王要努力显扬大德,对人民建立中道,用义裁决事务,用礼制约思想,把宽裕之道传给后人。我听说能够自己求得老师的人就会为王,以为别人不及自己的人就会灭亡。爱好问,知识就充裕;只凭自己,闻见就狭小。
     “啊!慎终的办法,在于善谋它的开始。扶植有礼之邦,灭亡昏暴之国;敬重上天这种规律,就可以长久保持天命了。”
【原文】
     1。成汤放桀于南巢(1),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2)。”仲虺乃作诰。
     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3)。有夏昏德,民坠涂炭(4);天乃锡王勇智(5),表正万邦,缵禹旧服(6)。兹率厥典(7),奉若天命(8)! 
2。“夏王有罪,矫诬上天(9),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10), 用爽厥师(11)。简贤附势(12),寔繁有徒。肇我邦于有夏(13),若苗之有莠(14), 若粟之有秕(15)。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16);矧予之德言足听闻(17)?“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18);德懋懋官(19),功懋懋赏;用人惟已(20),改过不吝;克宽克仁,彰信兆民。乃葛伯仇饷(21),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22)?攸徂之民(23),室家相庆。曰:徯予后(24)。后来其苏(25)。民之戴商,厥惟旧哉(26)! 
     3。“佑贤辅德,显忠遂良(27);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28),邦乃其昌。
     “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29)。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30), 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31)。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32)。
     “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33),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注释】
(1)'南巢'地名。在今安徽巢县东北。
(2)'台'音yì,我。'口实'话炳。
(3)'时乂'时,是,这些。乂,治理。时乂,治理这些人民。
(4)'民坠涂炭'坠,陷入。涂,泥。炭,火。言人民象陷入涂泥炭火之中。
(5)'锡'通赐,赐予。
(6)'缵'继承。
(7)'率'遵循。
(8)'奉若'奉顺。
(9)'矫诬'矫,假托。诬,欺骗。(10)'式'用。
(11)'爽'明,使之明。《墨子》引作丧,音近而误。
(12)'简贤'简,慢、怠慢。简贤,怠慢贤人。
(13)'邦于有夏'邦,建邦、建国。邦于有夏,建国于夏世。
(14)'莠'农作物中的杂草。
(15)'秕'中空的谷粒。
(16)'非辜'辜,罪。非辜,不当的罪。
(17)'矧'何况。
(18)'殖'聚集。
(19)'德懋懋官'懋字有盛美、劝勉二义。这里是说:德盛的用官职劝勉他。下文功
懋懋赏,用法相同。
(20)'用人惟己'《孔传》:“用人之言,若自己出。”
(21)'乃葛伯仇饷'乃,从前。《孔疏》:“此言乃者,却说已过之事。《胤征》云:
乃季秋月朔,其义亦然。”葛伯,葛国的君主。饷,馈送食物。有人送食物给耕田的人,
葛伯夺其食物,又杀了这人。葛伯以饷田的人为仇,所以叫葛伯仇饷。
(22)'奚'何,怎么。
(23)'攸徂'攸,所。徂,往。攸徂,所往的处所。
(24)'徯'等待。
(25)'苏'复生。
(26)'旧'久。
(27)'遂良'遂,进用。进用善良的人。
(28)'推亡固存'推求灭亡之道,以巩固自己的生存。《蔡传》:“推亡者,兼攻取
侮也;固存者,佑辅显遂也。推彼之所以亡,固我之所以存,邦国乃其昌矣。”(29)'九族'指亲属,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共称九族。(30)'建中'《孔传》:“建立大中之道。”(31)'垂裕后昆'垂,传。裕,宽裕。昆,后裔。言传宽裕之道给后人。(32)'自用'用自己,凭自己。(33)'殖'封殖,培植。
汤诰
     【说明】成汤战胜夏桀,回到都城亳邑,诸侯都来朝见。成汤告戒诸侯,阐明伐桀的重大意义,勉励诸侯各守常法,以承天休。史官记录成汤的讲话,名叫《汤诰》。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五。《史记·殷本纪》载有《汤诰》全文,与此篇不同,足以证明本篇是伪造的。成汤的诰辞分二段。第一段言桀政暴虐,伐桀是为民请命。第二段言自己责任重大,愿与诸侯共守常法,以承天休。
【译文】
 汤王在战胜夏桀后回来,到了亳邑,大告万方诸侯。汤王说:“啊!你们万方众长,明白听从我的教导。伟大的上帝,降善于下界人民。顺从人民的常性,能使他们安于教导的就是君主。夏王灭弃道德滥用威刑,向你们万方百姓施行虐政。你们万方百姓遭受他的残害,痛苦不堪,普遍向上下神祇申诉无罪。天道福佑善人惩罚坏人,降灾于夏国,以显露他的罪过;所以我小子奉行天命明法,不敢宽宥。敢用黑色牡牛向天神后土祷告,请求惩治夏桀,就邀请了大圣伊尹与我共同努力,为你们众长请求保全生命。
 “上天真诚帮助天下人民,罪人夏桀被废黜了。天道不差,灿然像草木的滋生繁荣,兆民真的乐于生活了。上天使我和睦安定你们的国家,这回伐桀我不知道得罪了天地没有,惊恐畏惧,像要落到深渊里一样。凡我建立的诸侯,不要施行非法,不要追求安乐;要各自遵守常法,以接受上天的福禄。你们有善行,我不敢掩盖;罪过在我自身,我不敢自己宽恕,因为这些在上帝心里都明明白白。你们万方有过失,原因都在于我;我有过失,不会连及你们万方诸侯。

     “呜呼!但愿能够这样诚信不疑,就会获得成功。”
【原文】
     1。王归自克夏,至于亳(1),诞告万方(2)。
     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3)。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4)。若有恒性(5),克绥厥猷惟后(6)。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7)。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8),弗忍荼毒(9),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祇(10)。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11),不敢赦。敢用玄牡(12), 敢昭告于上天神后(13),请罪有夏,聿求元圣,与之戮力(14),以与尔有众请命。
     2。“上天孚佑下民(15),罪人黜伏(16)。天命弗僭(17),贲若草木(18),兆民允殖(19)。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20),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21),慄慄危惧
 ,若将陨于深渊(23)。凡我造邦(24),无从匪彝(25),无即慆淫(26),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
 。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呜呼!尚克时忱(28),乃亦有终。”

【注释】
(1)'亳'地名,成汤的国都,在今河南商邱县。(2)'诞'大。(3)'予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为予一人。(4)'衷'善。
(5)'若有恒性'若,顺;恒,常。《孔传》:“顺人有常之性。”
(6)'克绥厥猷'克,能。绥,安。猷,导、教。言能使人民安于教导。
(7)'敷'布,施行。
(8)'罹'被,遭受。
     (9)'荼毒'痛苦。荼,苦菜,味道苦。毒,指毒人的虫,是人之所苦。所以用荼毒比喻痛苦。
(10)'辜'罪。'神祇'神,天神;祇,地祇。
(11)'肆'故,所以。'台'音yì,我。'将'行,奉行。
(12)'玄牡'玄,黑色。牡,公牛。
(13)'神后'后土,指地神。
(14)'聿'遂。《孔传》:“聿,遂也。”'元圣'大圣,指伊尹。'戮力'努力。
(15)'孚'信。《孔传》:“孚,信也。”
(16)'黜伏'退伏。《孔传》:“桀知其罪,退伏远屏。”
(17)'僭'差错。
(18)'贲'音bì,文饰。《孔传》:“贲,饰也。天下恶除,焕然咸饰,若草木同华。” 
(19)'殖'生活。
(20)'辑宁'辑,和睦。宁,安宁。
(21)'戾'罪。
(22)'慄慄'危惧的样子。
(23)'陨'坠落。
(24)'造邦'建立的国家。
(25)'匪彝'匪,通非。彝,法。《蔡传》:“匪彝,指法度言。”
(26)'慆淫'慆,怠惧。淫,纵乐。《蔡传》:“慆淫,指逸乐言。”
(27)'简'明白。
(28)'时忱'时,此、这。忱,信、诚信。时忱,这样诚信。
伊训
【说明】伊,伊尹。训,教导。《史记·殷本纪》:“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
立太丁弟外丙;三年崩,立外丙弟仲壬;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子太甲,成汤適长孙也。
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这是史官记录伊尹教导太甲的话,所以叫做《伊训》。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六。本篇前一段是史官的话。伊尹的训词又分三段。第一段言成汤修德而有天下,今王
嗣位,当讲求爱和敬。第二段言成汤修己求贤和制定官刑之德。第三段勉励嗣王敬身行德。
     【译文】
 太甲元年十二月乙丑日,伊尹祭祀先王,侍奉嗣王恭敬地拜见他的祖先。侯服甸服的诸侯都在祭祀行列,百官率领自己的官员,听从太宰伊尹的命令。伊尹于是明白说明大功之祖成汤的大德,来教导太甲。
 伊尹说:“啊!从前夏代的先君,当他勉力施行德政的时候,没有发生天灾,山川的鬼神也没有不安宁的,连同鸟兽鱼鳖各种动物的生长都很顺遂。到了他的子孙不遵循先人的德政,上天降下灾祸,借助于我汤王的手。上天有命:先从夏桀讨伐;我就从亳都执行。我商王宣明德威,用宽和代替暴虐,所以天下兆民相信我、怀念我。现在我王嗣行成汤的美德,不可不考虑开头!行爱于亲人,行敬于长上,从家和国开始,最终推广到天下。
 3。啊!先王努力讲求做人的纲纪,听从谏言而不违反,顺从前贤的活;处在上位能够明察,为臣下能够尽忠;结交人不求全责备,检点自己好像来不及一样。因此达到拥有万国,这是很难的呀!
 “又普求贤智,使他们辅助你们后嗣;还制订《官刑》来警戒百官。《官刑》上说:敢有经常在宫中舞蹈、在房中饮酒酣歌的,这叫做巫风。敢有贪求财货女色、经常游乐田猎的,这叫做淫风。敢有轻视圣人教训、拒绝忠直谏戒、疏远年老有德、亲近顽愚童稚的,这叫做乱风。这些三风十过,卿士身上有一种,他的家一定会丧失;国君身上有一种,他的国一定会灭亡。臣下不匡正君主,要受到墨刑。这些对于下士也要详细教导。
 啊!嗣王当以这些教导警戒自身,念念不忘呀!圣谟美好,嘉训很明啊!上帝的眷顾不常在一家,作善事的,就赐给百福;作不善的,就赐给他百殃。你修德不论多小,天下的人都会感到庆幸;你行不善,即使不大,也会丧失国家。”

     【原文】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1),伊尹祠于先王(2),奉嗣王祗见厥祖(3)。侯甸群后咸在(4),百官总已以听冢宰(5)。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6),以训于王。
 曰:“呜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7),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不宁(8),暨鸟兽鱼鳖咸若(9)。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10)。有命造攻自鸣条(11);朕哉自亳(12)。惟我商王布昭圣武(13),代虐以宽,兆民允怀。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14)!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
 “呜呼!先王肇修人纪(15),从谏弗昲(16),先民时若(17);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18),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

     “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制《官刑》(19),儆于有位。曰: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20),时谓巫风(21)。敢有殉于货色(22)、恒于游畋(23),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24)、逆忠直、远耆德(25)、比顽童(26),时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27),其刑墨(28)。具训于蒙士(29)。
     4。“呜呼!嗣王祗厥身,念哉!圣谟洋洋(30),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31),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32),坠厥宗(33)。”
【注释】
(1)'祀'年。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叫年。
(2)'祠'告祭于庙。
(3)'祗'恭敬。
(4)'侯甸'侯服、甸服。王畿之外方五百里叫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叫甸服。
(5)'冢宰'冢,大。宰,治。冢宰,又叫大宰,百官之长。
(6)'烈祖'有功之祖。《孔疏》说:“烈,训业也。汤有定天下之功业,为商家一代
之太祖,故以烈祖称焉。”'成德'盛德。
(7)'懋'勉行。
(8)'山川鬼神'《孔疏》说:“山川鬼神谓山川之鬼神也。”
(9)'暨'及,连同。'咸若'成,都。若,顺、顺遂。
(10)'假手'借手。
(11)'有命'有命令。指下文“造攻自鸣条”这句话。'造攻自鸣条'造,始。攻,讨
伐。自,从。鸣条,夏桀所居,即指夏桀。《孔疏》说:“诛桀始攻从鸣条之地而败之。”
(12)'朕哉自亳'朕,我。哉,通载,行。亳,汤的国都。这是说,我从亳都执行上
天之命。《尧典》“熙帝之载”郑注:“载,行也。”
(13)'布昭'宣明、宣扬。
(14)'罔不在初'罔,不可。在,省察、考虑。初,开初。这句是说,不可不考虑开
头。
(15)'肇'勉力。《尔雅·释言》:“肇,敏也。”敏,即勉的意思。'人纪'纪,纲
纪。人纪,为人的纲纪。《孔传》:“言汤始修为人纲纪。”
(16)'咈'违背。
(17)'先民时若'时,是,表示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若,顺从。《孔传》:“先民
之言是顺。”
(18)'与人'与,交与、交接。与人,结交别人。
(19)'官刑'治理官吏的刑法。
(20)'酣'乐酒,嗜酒行乐。
(21)'巫'以祈祷鬼神为职业的人。《孔传》:“废德事鬼神曰巫。”
(22)'殉'求,贪求。《孔传》:“殉,求也。”
(23)'畋'田猎。
(24)'侮'轻慢。《孔疏》说,“侮谓轻慢。”
(25)'远耆德'远,疏远。耆,老。《孔疏》说:“疏远耆年有德。”
(26)'比顽童'比,亲近。顽,愚。童,童稚。《孔疏》说:“亲比顽愚幼童。”
(27)'匡'正。
(28)'墨'墨刑,凿额涂墨的刑罚。
(29)'蒙士'下士。《孔疏》说:“蒙谓蒙稚,卑小之称,故蒙士例谓下士也。”
(30)'洋洋'美好。《孔传》说:“洋洋,美善。”
(31)'尔惟德'《孔疏》说:“尔惟修德而为善。”'罔小'不怕小。
(32)'尔惟不德'《孔疏》说:“谓不修德为恶也。”'罔大'即使不大。(33)'坠厥宗'坠,失。宗,宗庙。《孔传》:“必坠失宗庙。”这里的宗庙,指代国家。
太甲上
【说明】太甲立为君主,不遵守成汤的法典,伊尹把他放置到桐宫,使他思过。太
甲在桐宫三年,悔过自新,于是伊尹又迎接他回到亳都。自太甲初立到放于桐宫,又从桐
     宫回来,伊尹多次开导过他。史官记述这些重要训话,写了《太甲》三篇。
     太甲上篇是写把太甲放到桐宫的历史事实。共分三段。第一段写太甲不顺从伊尹的教导,伊尹勉励太甲重视天命,认真当好国君。次段写太甲对伊尹的教导不念不闻,伊尹又勉励太甲遵守成汤的措施,认真对待为君的职守。三段写太甲仍不改变,伊尹于是把太甲放到桐宫,使他靠近先王,庶几受到教训。
     这是梅氏伪古文尚书之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