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家大少-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史夫人也不是要把荣国府的中馈,一股脑儿都交给张氏,她先是把府中各处的管事,该升的升,该换的换,确保各个位置都有自己的心腹,才把账本全部清理了,账面做得漂漂亮亮,只剩下应付日常开支的银两。史夫人的算盘打得很响,账本和内库的钥匙都在她手里,张氏所谓的管家,不过是帮她跑腿,若是她做得不好,等王氏生产了,她正好可以让她帮张氏。
届时,两个儿媳妇互相制衡,她这个当婆婆的,只要冷眼看着、从旁点拨就好,日子岂不自在。史夫人的这番心思,自然是不会向王氏道明的,她只说让她安心养胎,早日给珠儿添个弟弟。
王氏心有成算,晓得凡事不能一躇而就,只要史夫人的心在贾政身上,她就没什么可担心的。眼下,她最要紧的任务就是安心养胎,不管儿子女儿,总要长得好、人聪明,长辈才会喜欢。
倒是张氏,进门自在了这些年,突然被史夫人叫去帮着管家,心里颇有些不习惯。张家书香传家,惯是最会教养女儿的,管家理事这些技能,张氏十来岁就跟着母亲和嫂子们学过,还亲自在家实践过,可以这么说,真把荣国府的中馈全交给她,她定能管得妥妥当当。可像现在这样,凡事有人钳制,钱银捉襟见肘,上头还有个婆婆虎视眈眈,就等着寻她差错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日常用度倒也还好,一切照着规矩来,史夫人以前怎么做的,她就怎么做,哪怕明知不妥,也坚决不做改动,反正她依例而为,谁也无从指责,要是有人说她错了,就是在打史夫人的脸。
可是突发事件,就比较麻烦了,按照旧例来吧,显得不好看,可要是改了原来的规矩,史夫人只怕有话要说,张氏目前头痛的,就是贾三姑娘的婚事,她的那个嫁妆,着实是让她为难了。
贾代善的三个庶女,贾大姑娘和贾三姑娘是杜姨娘生的,杜姨娘原是徐太夫人的丫鬟,贾代善征战在外的时候跟着伺候过他,算是贾家的有功之人,后来生了贾大姑娘,就提了姨娘。
贾二姑娘是邓姨娘生的,邓姨娘是史夫人的陪嫁丫鬟,据说长得特别漂亮,曾经有段时间很得贾代善的宠爱。不过杜姨娘和邓姨娘都是薄命的,杜姨娘生贾三姑娘的时候难产没了,邓姨娘则在生下贾二姑娘的第二年,一病去了。因而贾家的姑娘们,都是跟在史夫人的身边长大的,一应待遇,全部相同。外面的人知道了,都说史夫人贤惠,对待庶女也是视如己出。
贾大姑娘比贾政大一岁,贾二姑娘跟贾政同龄,只比他大了不到两个月,两人都是出了徐太夫人的孝期,就被史夫人匆匆嫁了出去,毕竟她们是姐姐,她们没有嫁,贾政不好娶王氏进门。
史夫人给庶女挑人家,可是很讲究的,都是挑的有爵位的勋贵之家,不可能继承爵位的庶出子弟。说起来不仅名声好听,还省了不少嫁妆,谁家的主母会给庶子娶媳妇下重聘呢,聘礼少,嫁妆自然也少,自古皆是如此。史夫人的做法,不能说是有错,只是在张氏看来,显得有些浪费,反正都把庶女养大了,何必随便打发出去,挑个穷苦些的读书人,兴许还能有回报呢。
大燕的勋贵,都是跟着太、祖皇帝打天下起家的,前两代可以说是真的英勇无敌,没有他们,就没有大燕的天下。可从第三代起,由于天下承平,大部分人就是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睡觉,像贾赦这样的勋贵子弟,京中枚不胜举。贾赦还好,他是嫡长子,他爷爷和老子留下的东西,大部分是他的,庶子就不同了,尤其子弟多的人家,只要一分家,就跟平民百姓没什么区别。
把养了十几年的庶女嫁给这等人,不是浪费是什么,张氏看得出来,史夫人在生活上,真没亏待过她的几位庶女,贾敏有的,她们都有,明面上绝对是公平的,何必婚事上这么短见呢。
贾三姑娘的婚事,和她的姐姐们差不多,史夫人为她挑选的夫婿,是抚顺伯卓家的庶出三子。国公府的庶女嫁伯府的庶子,虽然显得低了一点,也还说得过去,嫁妆数额也是有旧例的。
谁知就在去年,抚顺伯家出了件丢人现眼的事,抚顺伯的长子逛青楼,为了抢花魁,跟人打了起来,还闹出了人命,更要命的是,混乱之中被他推下楼摔死的,还是他同胞的兄弟。
抚顺伯差点被两个不争气的儿子气死,兄弟阋墙,还闹出人命,这件事传到皇帝耳朵里,说不得就要定他一个治家不严之罪,真要闹得凶了,夺爵都是有可能的。抚顺伯先给二儿子办了丧事,又把大儿子杖责一顿,赶回老家去了,伯夫人哭着求情都没用,差点被他一起赶了回去。
抚顺伯总共三个儿子,一个犯了大错,在老家反省,一个已经死了,剩下最后一个,虽然是庶出,好歹安分守己。抚顺伯前些年在战场也是立了功的,要是他跟皇帝求情,将来庶子继承家业,完全有可能。这样一来,贾三姑娘的嫁妆就让人棘手了,是跟她的姐姐们一样,还是适当添加点。
虽说抚顺伯的庶出儿子有了继承爵位的可能,但也只是可能,万一抚顺伯舍不得,将来又把长子接回来,谁能说得清呢。张氏就觉得,不管她怎么做,史夫人都在前面等着她,她依照旧例吧,史夫人肯定会说,她这个当嫂子的苛待小姑子,未来妹夫的身份都变了,小姑子的嫁妆也该增添点,她说给贾三姑娘添点嫁妆吧,史夫人多半就要说她不按规矩办事了,朝令夕改。
贾赦见张氏举棋不定,给她出了个主意,“阿嫣,你也不用为难,有什么拿不定的,直接去问太太,你刚学着管家,不会是正常的,太太管了这么些年,肯定有法子,你多学着点。”
张氏听了低头不语,贾瑚则是一脸崇拜的表情看着他爹,他突然发现,贾赦的推脱战术,在很多时候还是用得上的,就天真道:“娘,爹说得对,你有不会的,只管去问祖母。还有我的血燕,你跟祖母说,让她叫人多买点,不然二婶娘想吃,儿子就没得吃了。娘,你要记得说哦。”
其实,贾瑚并不认为燕子的口水有什么好吃的,不过周围的人都说燕窝吃了对身体好,他也就养成了每天一碗的习惯。荣国府不差钱,再多的燕窝也买得起,不过最珍贵的血燕由于产量有限,不是想要多少都有的,分到每一房的数量非常有限,也就只够贾代善和史夫人,还有贾瑚和贾珠的。
王氏有了身孕,口味比较刁钻,经常打发人到大厨房要各种稀奇古怪的吃食,稍微做得迟了,就说有人怠慢她。前段时间,史夫人把自己份内的血燕分了王氏一些,可能是吃着可口,就找厨房要了起来,张氏哪里有多余的血燕给她,他们长房有的,也就是贾瑚的那一份,她不想生事,就让人分了些给她,贾瑚的血燕不够吃,就只能跟着他们吃白燕了。
让贾瑚自己说,他不觉得味道有差异,可王氏拿腹中胎儿作伐,总给他娘找麻烦,他就忍不了。
贾赦一听贾瑚的血燕竟被王氏抢了,顿时义愤填膺,怒而拍桌道:“阿嫣,你就是太好说话了,你退了一步,有人只怕要进十步。”自从史夫人把贾珠抱到身边,贾代善原本偏移过来的心思,又有些往回倒,贾瑚再是聪明伶俐,毕竟跟着他们,和贾代善有距离,不比贾珠,天天在他眼前。
张氏浅浅笑道:“我不退让几步,在公公婆婆面前,如何显得我们委屈。”贾瑚闻言愕然,严嬷嬷教导有方啊,居然教会他娘以退为进了,看来他的担心,显得有些多余了。
☆、第008章 还击
张氏踌躇了两天,抱着账本、牵着儿子到史夫人面前叫苦去了。张氏翻阅过已经嫁出去的两位姑奶奶的旧例,都是一万两银子六十四抬嫁妆打发出去的。作为庶女,能有价值万两的嫁妆,算是很难得的,不过贾家是开国元勋,贾源和贾代善攻城拔寨之时,不知私藏了多少宝贝起来,这个数目对目前的贾家,或者是说大部分的勋贵来说,都是不算什么的,谁家还能缺了这点银子。
再说所谓的万两,是指账面而言,张氏细细研究过,真要估算起来,两位姑奶奶的荒山、瘦田,还有不能变卖、升值的绫罗绸缎等物,加起来也就万余两,说不定还不到,真心不算多。
到了贾三姑娘这里,要是没有抚顺伯家里出的那档子事,张氏用一万两给她办嫁妆,肯定比她的两个姐姐都要好看。可问题是,卓家下聘的银两足有两万两,就是全部陪嫁回去,再加一万两的嫁妆,那也不好看啊。勋贵世家之间联姻,哪家不是聘礼、嫁妆旗鼓相当,若是遇上疼爱女儿的,嫁妆是聘礼的几倍都有。贾家之前两位姑奶奶,夫家下聘不过几千两,她们的嫁妆倒也能看。
有卓家的两万两聘礼在前,贾三姑娘的一万两嫁妆,实在是拿不出手,而且史夫人也没发话,聘礼都要陪嫁回去,要是收了人家两万两的聘礼,回头只带一万两的嫁妆过门,让人知道了,不说荣国府是在卖女儿才怪,而贾三姑娘在卓家,则是一辈子都不要想抬起头来,嫁妆太寒碜了。
当年,贾家向张家下聘,因是娶长媳,聘礼就是五万两。张家世代书香,古书古画不少,钱银却是不多,纵然如此,仍是给张氏凑了五万两的嫁妆,连同聘礼一共十万两,装了一百二十八抬,浩浩荡荡送到贾家来。五万两聘礼暂且不说,张家给张氏的五万两嫁妆,可是货真价实,家具摆设、衣裳首饰就不说了,只说田庄和店铺,都是极好的,年年收益颇丰。
张氏带着贾瑚给史夫人请了安,不等史夫人问及贾三姑娘的嫁妆办得如何了,就先告罪道:“儿媳无能,有违太太的重托。三妹妹的嫁妆,儿媳实在是不知该怎么办了,只能向太太请教。”
史夫人只得问道:“有什么可为难的,你照着规矩办不就是了。”这个张氏,以前看着没什么心眼儿,有什么就说什么,这才几年工夫,居然变得滑不溜揪,她都有些看不懂她的为人行事了。
张氏回道:“太太,是这样的,儿媳从未经过这样的事,不敢轻举妄动,就去翻大妹妹和二妹妹的旧例,结果看出两样规矩,便是大妹妹和二妹妹的嫁妆都在万两左右,而且都是聘礼的两倍。儿媳就在想啊,三妹妹的嫁妆,也照这个规矩来,儿媳虽然愚笨,照着葫芦画瓢还是可以的。不想还没起头呢,就遇上难题了,大妹妹和二妹妹的夫家,下聘都是五千两,她们的一万两嫁妆,正好就是聘礼的两倍,可是抚顺伯府,他们送了两万两的聘礼来,三妹妹的嫁妆还是一万两,岂不只有聘礼的一半,可要是给她多加点吧,又坏了前面的规矩,儿媳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张氏毫无停顿地说完这番话,换上一副认真求教的表情,眼都不眨地看着史夫人。
史夫人面无表情,心里却是五味杂陈,百般滋味涌上心头。外人都说,她对庶女好,衣食住行,样样不差,却不知道,她并非心甘情愿如此,而是贾代善盯着,不得不做给他看罢了。
当日,贾代善征战在外,杜姨娘常年跟随,人人都说她有功,以为她不知道,杜姨娘不过是跟在已经打下来的城池里,生活起居都有人照顾,还不用给正房奶奶请安,有什么苦的。她留在家中操持家务,孝顺长辈,照顾儿女,有谁说过她一句辛苦了。要不是见贾代善对杜姨娘另眼相看,她如何会把邓姨娘给了他,结果前门拒虎后门进狼,邓姨娘一旦得宠,比杜姨娘还放肆。
后来,战打完了,贾代善回京了,两位姨娘也都去了。史夫人就把她们的女儿养在身边,她为的什么,还不是为了贾家的面子,亏待了庶女,她的敏儿日后出阁,如何能嫁到好人家去。
史夫人出身侯门,打小也是宫里出来的嬷嬷教养大的,如何不知庶女嫁得好了,对家族也是助力,可她不甘心,不甘心她们的女儿过得好。所以她精心挑选女婿,挑得让外人无话可说,史夫人心里清楚,她挑中的那些世家庶子,都是不成器的,只要没了家族的扶持,日后定然一无是处,而她为庶女准备的嫁妆,也多为易耗品,到她们分家需要银子的时候,只怕剩不了两个。
贾三姑娘运气好,将来或许能成伯府夫人,这是史夫人没预计到的,不过木已成舟,她也没有破坏婚事的打算,只是不想为她操办,就推给了张氏。史夫人打了两个主意,要是张氏遵循旧例,只给她办一万两的嫁妆,贾三姑娘到了卓家,日子也是难过,也许都熬不到伯夫人。要是张氏自作主张,给小姑子添了嫁妆,她不发话,公中不出银子,看张氏怎么办,难道自己贴吗。
在史夫人看来,张氏身为国公府的长媳,对主持中馈这件事,应该是很热衷的,她让她帮忙,务必会求得尽善尽美,只有表现好了,以后才有更多的机会。史夫人根本没想过,张氏遇到难题,直接就来找她求助了。而张氏,也不是她所想的贪恋权力之人,自己还不是国公府的女主人呢,何必去操那个心,张氏的想法,和史夫人简直是南辕北辙,从而把史夫人给噎住了。
史夫人沉默半晌,方问道:“老大媳妇,你为难了这么些天,就没想出什么章程来?”
张氏忙道:“儿媳倒是想过了,就是把卓家的聘礼,也都算成嫁妆,这样加上公中的一万两,差不多也够了,就是不知是否妥当,毕竟大妹妹和二妹妹出阁,是没把聘礼也陪回去的。”
张氏这话一说,史夫人的脸色更不好看了,贾瑚在旁边看了,差点偷笑出声。他估计啊,两位倒霉姑姑出门的时候,祖母借机捞了一笔,不然的话,怎么会是一脸被人踩到痛脚的表情。
贾瑚猜得没错,史夫人给两位庶女筹办嫁妆的时候,使了招移花接木。到底是国公爷的女儿,即便是庶出,贾大姑娘和贾二姑娘的夫家也不敢太过怠慢,五千两的聘礼,给得是很足的。史夫人就说了,聘礼转到手,再让姑娘们带回去,显得他们家很不用心,不如聘礼入库房,她各自再给她们备上一万两的嫁妆就是,贾代善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没有再追细节。
贾家两位姑娘出阁的时候,嫁妆都是号称万两银子,可实际上呢,未必能值回人家聘礼的银两。多出来的万余两银子,史夫人也没进了腰包,而是在贾政成亲的时候,悄悄给了他当私房。
史夫人轻咳一声,点头道:“就照你说的办,聘礼可以放进去,但是不要原封不动,该换的都换了,不然看着,也不像话。”她倒要看看,张氏能给三丫头,置办出什么样的嫁妆来。
“多谢太太指点,儿媳这就下去办。”张氏要的,不过就是史夫人这句话,便是办错了,也不是她的责任。至于贾三姑娘,虽然她们姑嫂相处还算不错,可她能为她做的,也只有这些。
刚说完贾三姑娘的婚事,王氏就来上房给史夫人请安了。她身子日重,史夫人就免了她的晨昏定省,可是王氏还是经常过来,一为了可以多看到儿子,二就是随时了解张氏管家的情况。
“瑚儿见过二婶娘。”贾瑚蹦蹦跳跳冲到王氏面前,迅猛的动作吓了王氏和她身边的人一跳。不过贾瑚收脚很快,他停下时,由于王氏后退了两步,两人间的距离就显得有些夸张了。
贾瑚扭过头,委屈地道:“祖母,娘亲,二婶娘这是不喜欢我吗?怎么躲得那么远?”
史夫人和张氏愕然,王氏忙道:“瑚哥儿聪明孝顺,婶娘喜欢还来不及,怎会不喜欢。”
“原来二婶娘是喜欢我的,瑚儿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