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驸马-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旧靴满是泥土。乘着枣红追风马,手按宝剑,风尘朴朴率先进城。城中军民百姓都跪于两侧,高呼万岁。
李自成来到了秦王府,秦王存枢带着其儿永寿王等坦露上身,背负荆棘,俯首称臣。布政使陆之祺等三百余名官员跪地愿降。李自成大喜,亲自将秦王搀扶起来,封其为权将军,官居一品。永寿王为制将军,官居二品。陆之祺等都随着官职高下,加官一级,分派到六部委以重任。
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称为西京。派大军分路追剿孙传庭残余部队,高汝利、左光先、梁甫等将领先后归降,都率领原来的部下,加官进爵,众降将大喜。陈永福先曾射瞎了李自成左眼,坚守山寨拒不投降。大军屡攻不下,将山寨团团围住,李自成亲自前来指挥攻打。牛金星劝告李自成道:“大王如想取得天下,必先降服人心。崇祯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大王反其道而行之,必可天下归心。”
李自成问道:“如何才能降服人心呢?”
牛金星说道:“大王有没有听说过雍齿封侯的故事?”
李自成摇了摇头,“先生不妨说来听听~~”
牛金星一捋小胡子,笑着说道:“或说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面临着分封功臣的难题。在多年的楚汉相争中,功臣太多,如何封赏这些有功之臣,便成为这位新天子的当务之急。汉高六年,当刘邦先把张良、萧何、曹参等大功臣分封后,众多的中小功臣如何分封就成了麻烦,日夜争功不决。于是,刘邦就把这件事搁置起来。但是,这种搁置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危机。有一天,刘邦在长安皇宫的阁道出行时,看到他的将军们三五相聚,议论纷纷,就问谋士张良,将军们在议论什么?张良一句话挑明了危机,说:“此谋反耳。”刘邦大吃一惊,说:天下已定,为何谋反?张良说:你的天下就是这些人打下来的,现今你分封的全是亲信,诛灭的全是仇人。他们盘算,整个天下也不够分封,因而封谁不封谁就成了大事。这些战场上打出来的人难免有过去得罪过你的,他们不但担心不能受封,而且担心秋后算账,所以相聚谋反。刘邦十分担忧,就向张良讨教对策。张良就问他:皇上平生所憎恨,且群臣所共知的人,谁最突出?刘邦说:莫过于雍齿这个家伙,我没起事时就同他有仇,后来多次羞辱我。早就想杀了他,但他确实功劳多而不忍下手。张良就建议刘邦先封雍齿,以稳定众人。于是,刘邦把其他人都搁置一边,先封雍齿为什邡侯。还没有得到封赏的群臣听说了这事之后,便都放心的说道:“雍齿这样的人都能封侯,况且我们呢?于是人心就安定了。”
李自成恍然大悟,说道:“陈永福曾经射瞎我一只眼睛,但是论领兵打仗,他确实是一个好手。如果我能原谅陈永福,那就能收服人心了。”于是李自成命白广恩前去劝降,保证不咎既往。陈永福有些疑惑,李自成独自一人一骑来到山寨下对陈永福喊道:“陈将军~~你看这是什么?”说罢李自成掏出一只金翎箭陈永福认得那就是自己当年在开封射瞎李自成眼睛的金翎箭“当日各为其主,你那么做没有错!”李自成说罢当众将金翎箭一折两半,随手丢在地上,又纵马踩踏了几下,说道:“我李自成折箭发誓,对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只求陈将军以天下苍生为念~~早早开门投降。”
陈永福感动中带些无奈,只得当下打开寨门,下山投降。李自成大喜,设宴款待,封其为文信伯,尽欢而散。只有高杰不敢投降,逃往延安。李过带兵三万前去追赶,高杰向东而逃,趁冻渡过宜川,进入蒲津坚守。贺锦追到河边,河冰开化,无法渡河,只好率军回去。
李自成听从众将建议,整修西安城墙,大修驰道,扩军备饷,准备西征。秦王府财物山积,全部‘劝’其助为军饷。命刘宗敏将豪门大户都拘了起来,定出限额,令其助饷。牛金星等人赈救灾民,给穷人分田分地,劝壮丁从军,李自成大军已成为名正言顺的王者之师了。其它各地军民百姓都派人前来请求李自成大军早日兴师剿除明军,解百姓于倒悬,天下皆知大明王朝已是离死期不远了。
陕西一丢,崇祯如热锅上的蚂蚁,礼部侍郎陈演便为崇祯出主意,说道:“流贼不过是些乌合之众,不过仗着人多势众,所以难于抵挡。为今之计,还是以筹饷练兵为急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周王坚守开封,便是倾其所有,若无金银鼓励,焉能抗百万流贼?京城公侯遍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只要臣子们捐银救国,百万雄师不足道也。”
崇祯皇帝大喜,于是第二天的乾清宫里。崇祯高居龙座,目光炯炯,逼视丹陛下的众臣:“列位爱卿,你们谁府上没有成千上万的银子啊?眼下边关万急,国库告尽,你们一定愿意拿出些用不着的银子来,‘捐俸助饷’,抵御强敌。”
众臣傻眼了,他们互相观望,不敢吱声儿。
崇祯声音中充满威严:“列位爱卿,是不是啊?”
众臣惧,陆续应声:“臣愿意捐助愿意。”
崇祯微笑了:“果然深明大义!既然如此,朕顺应列位爱卿的意愿,立刻下旨,让全国王公的贵族,以及京城内外的各级官吏,都来捐俸助饷。”
众臣齐声赞道:“皇上圣断。”
崇祯道:“不仅如此,朕还要带头捐助,以为全国楷模!”
众臣一惊,乱纷纷奏道:“皇上万万不可臣等一定尽力捐助!”
崇祯摆摆手,制止众臣的劝告声,转脸问王承恩:“王承恩,朕的皇银还有多少?”
王承恩上前一步,不加思索地回答:“禀皇上,还有二百五十三万四千一百八十两他沉呤片刻,再补充:零七分三厘!”
崇祯惊讶地:“不对吧。朕即位时有两千多万两,怎么只剩二百五十万了?”
王承恩道:“皇上早就把积攒的皇银捐给边关了,先后共捐助了九次,老奴次次有帐可查。”
众臣闻声,一片窃议,都是感概不已的样子。
崇祯沉思片刻,毅然道:“既然还有二百五十三万,朕就拿出二百五十二万来――捐助军饷!”
众臣大惊,乱纷纷叫道:“皇上,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崇祯再次摆手制止,沉声道:“不仅如此,朕还要将宫中的珠宝玉器,也拿出来变换成银两,以助剿贼!”
众臣哗啦啦跪了一片,乱纷纷叫着:“皇上啊,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呀”
崇祯第三次摆手,制止众臣,厉声道:“还有,朕从即日起,重着布衣麻鞋,减膳撤乐,不食荤腥,省下宫廷开支来,以助军饷!”
这下子,众臣真的大惊失色了。满朝寂静,掉个针都能听见。
崇祯与王承恩都冷冷地注视着众臣,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哇”地哭了起来,悲切地抽泣道:“皇上此举,可谓惊天地而泣鬼神,古往今来明君也难以效法。臣等、臣等定当效法”
众臣俱带着哭腔道:“臣等当以皇上为楷模臣定当效法皇上”
退朝了,众臣议论纷纷步下玉阶,朝宫外走去。他们彼此交头接耳:
“唉,瞧着吧,苦日子开始喽!”
“谁敢往外掏银子啊?你掏得越多――证明你贪墨受贿越多!”
“可不掏也不行啊,皇上眼都瞪圆喽!”
“咱们愁什么?有前辈顶着哪!说话的臣子示意走在前面的周奎。于是,所有臣工都向周奎发出亲切的挖苦声:“老国丈,在下唯您老人家马首是瞻!”
周奎做恐惧状,慌忙摆手道:“别别别!你们个个富得流油,随便屙泡屎下来,都能肥二亩地!”
众臣调笑着走到宫门口,顿时呆定!一幅巨大的白绸铺在大案上,旁边站着王承恩,王承恩身边站着许多手捧笔墨的小太监,一群人早已在等候众臣。
王承恩深深一揖:“各位大人,刚才在朝廷上,各位都表示了捐助意愿,极为涌跃。老奴准备了一方白绸,请各位大人自愿填上捐助的数目。将来这榜啊――肯定要名垂青史的!”
一看来真的,众臣尴尬地笑了,许多人悄悄往后退缩,嘴里嘀咕着:“哦哦”
王承恩心里此刻极端鄙视这些朝堂上人模人样的文官,他说道:“这么着,老奴亲自侍候着,为各位大人铺绸磨墨”
王承恩上前,抓着徽墨在砚台里磨了几下,然后执笔,饱蘸浓墨,笑眯眯地把笔奉给众臣:“来呀,哪位大人先请?”
群臣纷纷后退,无比客气地谦让起来,有人说道:“周大人,您家财万贯,您先请!”那姓周的大感污辱,斥道:“谁说我家财万贯哪!我穷得快揭不开锅了。刘大人,还是您带个头吧!”姓刘的摆手不迭:“在下只是个侍郎,岂敢越过了各位大人?”
如此你我谦让了半天,还是没人愿意接过笔,王承恩板起了面孔,“难道各位大人方才说的都是假话?”
群臣轰然道:“我们哪敢欺君~~说了认捐,就一定认捐。”
【169】捐款闹剧
众臣又是一番艰苦推让,他们讲资历、排辈份、又论品级、比家产多寡个个刁钻狡猾:
“刘大人哪,您是泰昌年间入朝的,三朝元老了,您请。”
“吴大人见笑了!您掌管着户部,脚踩着金山银海,您请!”
“宋大人,光是前门楼子那儿,就有三家宋氏银号!怎么样,拨出一点来?”
“那不是在下的,只是碰巧与老板同姓,在下辈份小,品级低!岂敢放肆!您请您请”
众臣苦苦争论,各式各样荒诞不经的理由都冒了出来王承恩冷眼相看,双手越攥越紧这时,忽有一大臣醒悟,说道:“哎,老国丈在哪里?”
众臣左右一看,周奎正悄悄地溜进小道。众臣立刻大呼小叫:“老国丈,您可千万别走!您走了,抛下我们怎么办哪”
立刻有大臣上前,生拉硬拽地硬将周奎拉回来。现在,众臣有了依靠,都说:“老国丈,您又是老前辈,又是皇亲国戚,还是大公无私的臣工表率!您快请吧”
周奎眼见走脱不了,实在无奈,几乎痛苦地说道:“老夫虽然贵为皇亲,但确实家徒四壁。这么着,皇上旨意是‘捐俸助饷’,也就是捐出俸禄以助军饷。老夫就捐出整整半年的俸禄吧,啊?”
众臣一听,顿时恍然大悟,喜叫:“好好!”
周奎上前执笔,边写边咕噜着:“老夫每月的俸禄是一百二十两,六个月共是七、七、七百二十两”
老国丈周奎刚搁下笔,立刻有臣上前抢着填报:“在下也捐出半年俸禄,总共六百四十两!”
另有臣上前抢填:“在下不敢前辈们比肩,应该矮一头,在下捐助五个月的俸禄吧!”接下来,每个大臣都沿用此例:五百两,四百两甚至一百零六两!
王承恩在一旁冷眼看着,心里却气得要命,王承恩嘴上一言不发,静待各位大臣都填报完之后,王承恩冷笑道:“大家都是明白人,区区俸禄,只是各位每月收入的九牛一毛!老夫想起,刚才在朝廷上,周老皇痛哭流啼说过一句话,‘皇上此举,惊天地而泣鬼神’。老夫转送各位,叫做‘百官此举,惊天地而泣鬼神哪,亘古未闻~~~’佩服!”
王承恩拿起白绸一看,立刻算出总数,道:“全部捐助加起来,共计一万二千余两。还不到皇上捐助的零头的零头!各位大人的忠君之心、报国之诚,老夫多谢!”
王承恩施礼,然后与小太监王晓之各执一角,高举起那白绸,迎风飘然而去――活像高举一副义旗。
众臣们互相对望了一眼,彼此惴惴不安乾清宫玉阶上,那副白绸已被裱糊好,展示在玉阶下。小太监王晓之在旁守候。周后踱来,看着捐助表,惊怒:“怎么,我父亲只捐助了七百二十两?”小太监王晓之恭敬地:“禀皇后娘娘,老国丈亲手书写,捐助了半年俸禄。”
周后满面羞惭,一言不发,转身离去。
坤宁宫,周皇后盛妆伫立在客厅中,头上佩挂着从未有过的许多珠宝钗饰。一宫女入报:“秉娘娘,袁妃、田妃,宁妃都来了。”
周后说道:“请~!”
宫女退下,三个美貌嫔妃步入,恭敬地向周后施礼:“臣妾给娘娘请安。”
周后微笑:“妹妹们都坐吧。”
众嫔妃入座。周后亲切地道:“妹妹们,皇上为中兴大明,亲自和臣工们一块儿捐俸助饷。我们后宫嫔妃们,应该为皇上分忧、为国出力才是。你们说呢?”
众嫔妃互相看看,齐声道:“娘娘说的是。”
周后道:“我想和妹妹们商量一下,从明天起,各宫都开始撙节用度,缩减开支,省下银子来,给朝廷做军饷,你们说,行不行啊?”
“行,行!谨遵娘娘懿旨!”袁妃和田妃说道周后高兴地道:“那做姐姐的先谢谢妹妹们了”周后说着带头除下珠饰玉钗,一样样搁进身边的盘中,说,“这串东珠,我用不着了,拿去变银助饷吧。这只双凤金钗,我也用不着了”
嫔妃们见状,个个惊讶互视。过了一会儿,她们明白了,纷纷地、也是无奈地从自己头上、颈上取下若干金玉钗饰,放入盘中。勉强笑道:“这些钗饰,原本是皇上赏的,捐给朝廷吧”
周后喜道:“妹妹们这番心意,皇上肯定高兴!”
嫔妃笑道:“都是应当的,再说,我们捐得再多,也不能跟娘娘比啊。”
周后看了看盘子里,只有袁妃和田妃放入的首饰最多◆◆◆◆◆◆◆◆◆乾清宫暖阁,崇祯正在与张国维和陈演商议政务。王承恩匆匆步入,笑道:“秉皇上,皇后娘娘领着后宫嫔妃们,在花园里开了一片荒地,正在种菜呢!”
崇祯大喜,连声说:“好,好!”
王承恩又道:“皇后和嫔妃还捐出了不少首饰,要变银助饷哪!”
崇祯感概万千:“这是在为朕分忧啊!吩咐内阁拟旨,皇后及嫔妃以国家大义为重,勤俭朴素,撙节开支,堪为天下百姓之楷模。着京城内外各王公贵府,都引以为镜。”
崇祯又面对张国维和陈演说道:“王公们要都能这样的话,何愁征不上税赋来?”张国维和陈演只是陪笑。
午后,老国丈周奎扶杖一步三摇地进入御花园,左探右望。一宫女跪拜问候:“奴婢给国丈请安。”
老国丈周奎问:“皇后娘娘哪?”
宫女示意不远处的菜地,老国丈周奎眯眼一望,大惊:“这是怎么了这是”
国丈周奎匆匆奔去,到了菜地边上,没有说话,只是用木杖敲敲一只水盆铛铛两响周后听见了,起身而来,微笑道:“父亲,您来了?”
国丈周奎急问:“出什么事了?你被废了么?!”
周后嗔道:“父亲说什么哪!女儿正领着后宫嫔妃种菜,撙节助饷!”
国丈周奎看看她衣着,长叹道:“你贵为正宫娘娘,怎能跟个村妇一样”
周后不悦,道:“朝廷难处这么多,皇上都要愁死了。女儿身为正宫娘娘,更得想法儿为皇上分忧!”
老国丈周奎低语:“你来,来。我有话跟你说。”老国丈周奎拉着周后离去。
老国丈周奎坐在坤宁宫大椅上,周后亲自奉上茶水。
周后道:“父亲,您有什么话,快说吧。”老国丈周奎左右看看,机密地:“愚父有一策,可使朝廷避开险境,确保平安。”
周皇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