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驸马-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了总兵府衙门,依旧还是没有人迎接他。吴昌时此时倒也干脆不生气了,于是简单通传之后,便不等门值回报,就迈着大步进了总兵府。
进入大门后,没几步就是总兵府的大堂,左边是兵饷库,右边是库军房。堂下有一些的吏舍官厅。吴昌时远远便可以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和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正在大堂上说话。
吴昌时还没踏入大堂,吴昌时的书办便高叫道:“文选郎中吴昌时吴大人到~”
“何人喧哗?”
没有行礼,没有阿谀~~却只有一声响亮的斥责吴昌时不断地提醒自己忍耐,他强压下怒火,对那年轻说道:“我乃文选郎中吴昌时,请你们的总兵宋友亮和监军袁枢出来相见。”
那年轻答道:“我便是宋友亮~”
那中年人答道:“我便是袁枢~”
“哦~”吴昌时打量了一下宋友亮,他只听说宋友亮很年轻,却从未见过,没想到真人这么年轻,这么英挺俊朗。吴昌时此刻昂起了头,还打算等宋友亮向他瞌头。然后优雅地请他起来呢。没想到宋友亮只是略一拱手,就一屁股地坐到自己身边了“吴郎中远道而来,辛苦了~~请坐吧!”宋友亮自顾自坐下,随手指了指下手的一张椅子。
此时堂内只闻吴昌时粗重的喘息声,他本来准备宋友亮面前摆摆架子,却没想到。宋友亮这样当场不给他面子。虽说此刻没外人,但是这事儿传出去,他哪还有脸面在?
忽听堂内有人怒哼了一声。大声道:“宋军门,你身为一个武将。怎可对吴大人如此无礼?”
宋友亮抬头随声望去,却是吴昌时的书办,他上前一步,怒气冲冲地指着宋友亮斥责道。
那书办话音未落,只见宋友亮猛地一拍身旁地桌面,激得上面的茶盏哗哗作响,他厉声喝道:“放肆,我乃征北将军、平北伯、登州总兵,吴郎中的品级都在我之下,我没要吴郎中向我行礼就算客气了。你一个个小小书办敢与上官这么说话?你可知尊卑体统,你官场礼节,圣人之学都学到屁股上去了?”说罢宋友亮忽然一个箭步冲到那书办面前,啪啪~~正反两手,给了那书办狠狠的两巴掌这一切来的太突然,吴昌时愣住了,那书办被打懵了。“袁~”吴昌时情急之下正欲向袁枢求助,却见袁枢自顾自品茶,假装没看见,于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吴昌时只能说道:“放肆,不懂规矩的混账,这里几时轮到你说话?滚~~”倒霉的书办只能捂着两半被打红的脸灰溜溜地出了大堂。确实,论品级他不如宋友亮,但他是文官啊,在现在的大明朝,四品文官己经比从二品的总兵值钱了。不过,这是大明的潜规则。既然是潜规则,就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较真。如果真要较真起来,在礼数上,倒是说不过去
吴昌时在下手坐下,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宋军门,本官这次来盘查钱粮,发现登州的账册里有诸多问题~~”其实账册他压根翻都没翻,这些话只是索贿时常用的套路罢了宋友亮诧异道:“文选郎中不是负责科举的吗?什么时候也负责盘查各镇钱粮了?”
吴昌时的忍耐几乎要到极限了,他耐着性子说道:“这是周阁老亲自委派的~~希望宋军门能配合。毕竟吃空饷~克扣军饷,都是挫伤军心的事。”
“本官不明白什么意思~”宋友亮继续装糊涂吴昌时冷哼道:“宋军门一年的俸禄不过一百二十两,哪里能捐出三十万两?这其中肯定有问题,所以吴某才奉命前来彻查。“吴昌时一本正经道:”当然~~吴某以为这其中也可能存在误会~~需要一些够分量的证据,或者有人为军门说好话,方能消解这些误会!!!!”
“你是不是要钱啊?”宋友亮脱口而出宋友亮这么直白,到让吴昌时一愣,他笑而不答,只是说道:“宋军门果然爽快~~”说罢吴昌时伸出一根手指,“十万两,不多吧?”
哪知宋友亮却冷冷道:“有银子也是我的,我宁可拿去填狗洞,也不会给你们这班贪官污吏!”
“好~~你有种!”吴昌时再也忍不住,他噌地站起身来,“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不送~”宋友亮冷冷道袁枢望着吴昌时远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一丝狡黠地笑,他笑道:“吴镇抚,这次骆指挥要的东西,这下齐备了吧?”
“当然~~”只见吴孟明从屏风后的暗处走出,他身后还站着两个手拿纸笔的锦衣卫,“方才他的一言一行都已经记录在案~~居然敢来向慷慨捐饷的忠臣索贿~”吴孟明得意地笑道:“这次还搞不死你?”
“多行不义必自毙~~”宋友亮冷笑道:“周延儒小人得志,吴昌时嚣张跋扈。锦衣卫的兄弟们为了维护大明江山稳固,劳心劳力,他们居然要废罢厂卫,如果没有厂卫,这些贪官污吏岂不是要更加无法无天?”
“就是~~”吴孟明对宋友亮的好感无以复加,他笑道:“其实要收拾吴昌时的不止我们锦衣卫。”
却说吴昌时担任文选郎后,大权在握。凡是薛国观所用之人则想方设法把他清出中枢道台,任用自己这一帮子人。朝廷二八月调整官员,一般来讲监察御史按旧例外调四人,而吴昌时一下子就调出了十人,令御史们大为恐慌。御史虽说官品不高,但执掌中枢,是个监察各处官员的官,颇有油水。每年巡盐就可将腰包装得满满的,况且平日里又有弹劾上奏之权,一遇到机会便可一步登天,入主内阁,成为国家的栋梁。御史们群情激愤,合伙来到吏部与吴昌时讲道理。
吴昌时早就把人选安排妥当了,就连剩下的也要逐步替换,见这些官员闹上门来,不禁发威道:“你等捞的也差不多了,好来好去,算是幸运。若是被我查出来,想要易地做官恐怕也没那么便宜的事了。”
御史们大怒,拿起条凳就向吴昌时砸了过去。
吴昌时一面逃一面发狠道:“你们等着,我非要将你们这些杂种都清除出去不可。”
御史们知道这是狭路相逢,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于是调动了一切力量,专门查访吴昌时行贿受贿,贪赃枉法,买卖官职,交通内侍等违法乱纪行为。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对要求废除锦衣卫周延儒恨之入骨,于是便决定联合御史们一起动手,首先拿吴昌时开刀。进过侦查,查出他交通内侍李端,王裕民的真凭实据,连泄密方式都查得个一清二楚,其它罪状都有根源。
【172】登州的丝织业
有了锦衣卫针对周延儒,宋友亮便可全身心的投入到登州的产业大发展中去。
目前,由于木材加工机、榨油机、纺纱机的推广。登州出产的木器、木材和豆油、花生油价廉物美,不光走进山东本地普通百姓的家,还行销全国。
一开始,很多工人担心东家用了新机器,人力用的少了,自己会失业。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前来办货的客商越来越多,很快一台机器就不够用了,于是很快就上第二台。不出几个月,第三台机器又要上了,只要你会使唤那些机器,各个作坊的老板开出高价抢着要你去他那里干活。于是,登州掀起了一股学习使用机器的热潮。宋友亮又顺势在登州开办了第二所学堂——登州技师大学堂,专门培养各种技师。
那些只会八股文的老学究哪儿教得了这个?于是大批从登州大学堂这所新式学校毕业出来的学子又走上了登州技师大学堂的讲台。一开始,有钱人对登州大学堂不屑一顾,认为那是穷人的孩子读不起私塾,请不起先生才去那里识几个字。可他们现在发现,从邓州大学堂的出来的学子成了香饽饽,到哪里都很抢手。就算去登州技师学堂教书,一月的工钱也有二十两,一年二百四十两银子,那可是一笔可观的数目。
关键的一点事,自己的孩子读八股,将来唯一的出路就是去考科举。而从登州大学堂出来的学子,军队、衙门、作坊主都是抢着要,出路很多。于是一些觉得自己家孩子不是考科举的料子的家长们,也开始把孩子们往登州大学堂里送社会风气也正悄然改变,以前人们觉得那些摇头晃脑的书生学富五车,博学广知,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总会去请教他们。可现在,有关机器和种田乃至物理、化学上的小常识,那些书生是一问三不知。反倒是登州大学堂的学子还能讲出个子丑寅卯,人们渐渐开始觉得,那些书生、儒生除了摇头晃脑的掉书袋,什么都不会。于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维模式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冲击首先纺织业,棉花在明代初年引种山东,而且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的强制与奖励政策。明中期以后,由于赋役折银等因素的影响,山东省逐渐形成了鲁西北与鲁西南的商品棉产区。当时种棉一亩可获净花21斤,粮食亩产不过净米一石,故每亩棉花的价值差不多相当于种五亩粮食。植棉经济效率极高,有利可图,刺激了农民扩种的积极性。可以认为,大量地用布花代输税粮是促使山东省棉花种植在明代初期迅速普及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万历《明会典?户部?会计二》记万历六年山东运往京库、边库的棉布达60万匹、棉花39万斤。由山东征解棉布棉花数额在北方各省名列第一来看,山东省在明中期已发展成为北方最重要的棉产区。
明末山东的棉花,“六府皆有之,东昌尤多,商人贸易四方,其利甚溥”。东昌府棉产量特大,江淮商人来此贸易,“高唐、夏津、恩县、范县宜木棉,江淮贾客列肆赍收,居人以此致富。但是,由于登州府境内多丘陵,土壤以棕壤褐土为主,不太宜棉,虽然山东人民培育出在岗地栽培的棉花品种——山花,但植棉总不如养柞或栽培水果省工获利,更能发挥丘陵山区资源优势。随着柞蚕养殖技术的提高,鲁东南丘陵山区出现了大量的养蚕山场,范围包括沂州、登州二府全境及莱州、青州两府南部州县,柞蚕业成为当地人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登州当地的百姓将鲜茧加工成干茧,最早采用的是“日晒法”,后来又有“盐腌法”、“笼蒸法”、“闷杀法”等。元末明初用土灶烘茧,是蚕丝生产史上的一大技术改革,成为后来蚕茧加工的主要方法。
小土灶系砖土结构,高、宽各为8尺,长约30尺,每8尺隔为一间;每间各设门户,地下设炕,后方或侧面筑风门,屋内设置棚架;每一层棚相距7寸,棚上排列长3.5尺、宽1.5尺、深0.5尺的茧箱,箱底用苇条制作,使暖气畅通。将鲜茧置箱内,自风门烧火,4小时杀蛹即毕,一昼夜可烘5次。每一室内架棚4~5层,每箱置茧2000粒,每室一次可烘4万粒。
烘茧大部是利用木柴燃烧的热量,通过烟道的辐射热进行,故称为柴灶。后来随着登州煤矿的大量开采,煤炭价格降低,百姓便均改为煤灶,茧灶构造仍为砖木结构。以柳档木制成9层横格,每层放置茧蓖(茧格)3只,一乘茧灶共有茧篦54只,但因每只茧蓖受温程度不一,所以要翻茧调蓖,使烘成的干茧适干均匀。
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宋友亮组织登州大学堂的技工下乡,与有着多年烘茧经验的老蚕农同吃同住,终于将9层柳档木茧灶改造成了13层的茧车,茧灶内共有茧车4部,茧灶中央装有横式风扇,成为风扇车子灶。经过改造的茧灶,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烘力,干茧易于达到适干均匀。
不就之后,一种“五井式烘茧灶”又被制造出来,五井式烘茧灶灶间用木制茧车烘茧。由于茧车上下各层温度不均,干茧不易达到适干均匀,但在当时,茧车式烘茧灶比柳档木搭成的茧灶在工艺上要先进。茧灶分为高、低温两部分,茧车由高温区移至低温区时,进行翻茧调篦(格),依次循环。
经过工艺改良,登州的柞茧产量从每季一万多斤增加到每季五万多斤,蚕茧产量的增加对缫丝技术改进又提出了要求。
山东缫丝业有大框丝、小框丝与厂丝之分。大框丝历史悠久,因其丝周大得名,也称土丝。山东蚕民素有自缫土丝的习惯。缫制大框丝时用一周长一丈六尺许的木制大框,以铁片凿孔,作集绪器,2人手工操作,1人足踏运车,专管缫丝,1人管索绪。缫出的丝,条份粗,色泽黯,纤度不匀,丝缕紊乱。缫制土丝多为家庭副业,也有专门缫土丝的手工作坊,都是季节性生产。
蚕茧供应量加大,但是缫丝产能落后,于是在宋友亮依照后世的记忆,结合老缫丝工人的经验,开始推广一种名为小框丝的缫丝技术。小框丝为半机械操作,缫丝装置与大框丝稍有不同:将六七口缫丝锅列一排,左端安一大煮茧锅,锅下有一管道通煮茧灶,丝框周长四尺半,其下有管道用以传送热气,使丝片易于干燥。这种缫丝法,虽仍较粗笨,但比大框丝已进步多了,缫成的丝洁白光亮,与近代机器缫丝机生产出的生丝品质极为接近了。
有了质优价廉的生丝原料,下一步便是丝织了。明代的丝织工艺技术的改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管是缫丝用的缫车还是丝织用的织机在明代都有所提高,织机更形成专业化。在明末,苏州市场上,已有绫机、绢机、罗机、沙机、调机、布机六种织机出售。在工艺技术上,罗、沙在明代有较大改进,从原来的经线分组互绞,织出圆孔或方孔,发展到用一段平织和一段交织相间,并提花,成为现代的罗。绫,是高级的斜纹组织。在宋代,发展为隐藏了斜纹的缎。到明代,缎就代替了绫。明代的改进使丝织物物进入市场,扩大销路。
眼下,登州的纺织产品主要销往朝鲜和日本,销往朝鲜的主要是棉纺织品和丝织品,而出口到日本的,却是以生丝为大宗。但是,作为穿越众的宋友亮深知出口低附加值的初级原料是没有前途的,于是他果断地下令对出口到日本的生丝征收重税,而对出口到日本丝织品成品实行零关税。
由于大量质优价廉的丝织品成品涌入日本,使得日本本土的丝织业收到巨大冲击,许多小业主纷纷破产,日本生丝进口量一路大跌,这使得郑家在日本的生丝生意也收到了波及。于是,郑芝龙把在案头放了一个多月的宋友亮拜帖拿了出来,并约定在东海勿南沙海面会面◆◆◆◆◆◆◆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但是,它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lang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lang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则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在这幽美的夜晚中。
宋友亮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控制海洋就控制了世界,郑芝龙,你终于愿意见我了吗?”
【173】海上双雄会、建奴分裂
郑芝龙通过塘报和邸报上的消息,对宋友亮多少也是有些了解的。为了这次的海上会面,郑芝龙也做了一些准备。他挑选了二十艘最大的战船,船艇重新油漆过,船帆船具也都换上崭新的。船上的水兵挑选最身材最高大,面目最凶悍的。穿戴的盔甲,佩戴的兵器也是最精良的郑芝龙满以为这样的安排足够威风,不过,当定远、镇远、来远、经远、致远、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