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234章

大宋金手指-第234章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地算是达到了。
    现在中原就是熟透了的果实,但是还有一只凶残的狼在旁边窥视,宋军下一步要做的,是赶走那只狼,将这熟透了的果实收入怀中。
    “再向城时轰两炮,让他们快点投降吧。”赵景云叹了口气:“原本以为战事会有多惨烈,现在看来,火炮的出现,战争中不会再有英雄了。”
    “那倒未必。”孟珙笑了笑:“我倒希望咱们军中不要出什么英雄,有英雄。还是让敌军中出现吧。”
    赵景云的叹息自有道理。火器的出现让个人的勇武在战场之上不值一提,也就少了那种力敌万人的英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英雄事迹,从此便成了传说。孟珙地笑语则是从一个主将的角度去说的,英雄一般只有在最危险的时候才出现,只要大宋保持对这些国家的优势,那么英雄对于大宋没有任何意义。
    进入工业化的大宋。象是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无情地将任何敢于阻止他崛起地敌人绞成粉碎,在这个过程之中,一切个人英雄主义,无论是敌方的还是我方的。都显得没有意义。
    “陛下,宋人又开了几炮,将南门门楼炸垮了”
    完颜守绪象段枯木一般坐着,目光茫然地盯着群臣,众臣都不敢与他目光相对。
    目前城中指挥作战的是伊喇哈布,他算幸运,因为待罪入狱的缘故,被押至汴梁受审,中途金蒙破盟,他也就被放了出来。收拢了一支数千人地军队赶到蔡州。成为完颜守绪手下兵力最多的大将。如今蔡州城中有近八万军民,粮食却不多。而且守城器械也严重不足,这种情形下奉命主持蔡州防务的伊喇布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是勉强支撑罢了。
    “是吗,是不是又射箭进来劝降了?”沉默了好一会儿,完颜守绪才慢悠悠地问道。
    “是,这是宋人的信。”伊喇布哈将一折纸呈了上来。
    内侍接过信,却不敢交到完颜守绪手中,而是放在他身前的案几之上。完颜守绪也不拆看,只是木木地看着伊喇布哈:“条件是什么?”
    “要我大金无条件投降。”伊喇布哈也不讳言。
    “应当如是,宋国的皇帝可不象朕,不知道天下大势,还逆势而为之”完颜守绪淡淡地说道。
    “陛下!”伊喇布哈想起完颜合达,忍不住唤了一声:“陛下身系举国之望,天下安危,大金兴亡,尽系于陛下一身,陛下如此消沉,如何对得起合达平章?”
    “合达错了大势已去,便是张良王猛,也没有力挽狂澜的机会了。”完颜守绪长长叹了口气,目光在众臣身上扫了扫:“朕不必看宋人书信中所言,无非便是要朕做亡国之君。朕自即位以来,不敢说远胜列祖列宗,却也兢兢业业,未曾有亏于德行。大金之亡,乃天意也,非朕无能所致”
    这临时充当天子大殿的原是蔡州知州府邸,比起汴梁城中的大殿,自然要局促狭窄。因为群臣都寂静无声的缘故,完颜守绪说话时,竟然产生了淡淡地回音。
    群臣不知他所言何意,都静静地听着。
    “朕南狩仓促,皇子年幼,不堪所用完颜宗麟。”
    完颜宗麟乃是宗室,被封为东面元帅,身体强健勇武过人,听得完颜守绪唤自己,他不知是何意,却还是出来拜倒:“臣在。”
    “朕立你为太子,将帝位传予你”完颜守绪平静地道。
    屋中先是死一般地沉寂,好一会儿,才传来完颜宗麟的惊呼:“陛下,万万不可,臣臣何许人也,如何敢觑觎至宗之位?”
    “陛下万万不可!”其余众臣这才反应过来,在伊喇布哈地带领下拜倒哀告道:“虽是国势倾颓,但武仙处尚有大军二十万,我大金忠臣良将仍在,汴梁虽失,可蒙胡不过为抄掠而来,抄掠完毕之后自然退去,国事尚有可为,陛下何出此言?”
    “诸卿!”
    完颜守绪连喊了两声。屋子里还是没有静下来。他勃然大怒,一脚踹翻了桌子,这才让这些臣子们抬头望着他。
    “朕只不过不愿作亡国之君罢了,朕这一点私心,诸卿都不愿让朕遂意?”完颜守绪喝问道。
    群臣面面相觑,然后都望向完颜宗麟,毕竟他才是当事人。
    “陛下,臣实是不堪无才无德,如何敢为”完颜宗麟紧张得满头都是汗水,连说话都不俐落了。他喃喃地道。仍然拼命推辞。
    “起来,起来。”完颜守绪将他一把扶了起来,微微一笑:“朕选你为嗣,倒不是想让你为亡国之君。诸臣所言甚是,蒙胡掳掠之后必退,国事尚有可为。只是如今宋人围着蔡州,朕身体肥重。不易脱身,卿向来勇武敏捷,或可乘马突围,当今时事唯艰,正要一个英武的天子。而不象朕这般这般”
    他起初说得还很镇静,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地,但说到后来,仍然忍不住哽咽了两句。完颜宗麟忙道:“陛下,臣愿护着陛下杀出重围!”
    “朕宋人不得朕,如何肯善罢甘休?”完颜守绪叹息着,泪水忍不住流了出来:“一开始便错了,原本合达平章应留下来,函朕首安抚宋国方是正理”
    完颜宗麟还待说话,却被完颜守绪牵着来到那御座前。完颜守绪将他推入御座。又自自己身上解下龙袍系在他脖子上,他还待起身推辞。完颜守绪却强按着他,然后向群臣喝道:“新帝既立,为何还不拜贺?”
    群臣见事已至此,只能拜倒道贺,完颜宗麟坐在御座上瑟瑟发抖,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完颜守绪悄然后退,转身自小门出了屋子,屋里已经传来群臣向完颜宗麟询问战守之策地声音。
    他在门口呆立了一会儿,然后长长吁了口气。
    回到自己的“寝殿”,他吩咐人搬来柴草,将寝殿周围围住,然后浇上油脂。浇油脂之事是他自己亲自所为,做这一切时,他面色平静古井无波。拿着一盒自宋人处买来的火柴,他端坐在柴草边上,沉吟了一会儿,然后划着了火柴。
    “朕非亡国之君”他心中想,然后要将火柴扔向那引火用的干草。
    但手伸得一半,他又停住,看着那跳动的火光,终究没有扔下去。眼见着火苗要烧着手,他将火柴扔在地上,用脚踏灭,然后将火柴交给一个内侍。“城破之时,替朕将柴草点燃,然后你自己自己散了吧,朕都要死了,拉扯着你们一起去有何用?”
    “陛下!”那内侍受过金主厚恩,闻言拜倒:“陛下,不如陛下与奴婢换了衣衫,陛下乘乱出城,奴婢点了这把火,到时别人都以为死的是陛下”
    “便是离了蔡州,朕又能逃到哪儿去?”听得这忠心耿耿的内侍愿以身代死,完颜守绪有些感动,但他还是坚决地摇了摇头:“还是”
    话尚未说完,他听得“轰轰”一连串的巨响,接着便是喧哗声不绝,他吃了一惊:“宋人开始攻城了么?”
    “奴婢去打探一下,或许是我们的援军来了!”那内侍慌慌张张地跑了过去。
    完颜守绪慢慢坐了下来,他已经完全失去了与赵与莒对抗的信心和勇气。完颜合达遗言中要他象事父祖那样去服侍赵与莒,他心中深以为然,但是,如今这情形,宋国地皇帝分明是要赶尽杀绝,不给他丝毫喘息之机了。
    想当初,大金崛起之时,对于宋国也是赶尽杀绝,若不是宋国出了中兴四将,哪里有喘息之机,可如今自己地中兴名将在哪
    枯等了好一会儿,那内侍还未回来,完颜守绪听得喧哗声离他这边越来越近,才站起身,便看见那内侍连滚带爬地逃回:“陛下,陛下,我军我军献城了!”
    完颜守绪只觉得眼前一黑,血同时涌上他的头部,让他直挺挺地倒在了柴草之中。
    蔡州之战的结束极富戏剧性,宋军只是开了几十炮。射进来数十封信件。守城地金兵便开门献城。而在这个时候,金主完颜守绪将帝位传给了东面元帅完颜宗麟,自己聚薪意欲自焚。宋军攻入城中时,完颜守绪晕倒在柴草之中,完颜宗麟则在接受百官朝贺,他匆忙出门想与宋军交战,却被生擒活拿,而完颜守绪也被找到,这两位金国地末代君主,一起成了孟珙的阶下囚。
    如何处置他们。孟珙不敢擅专。派人严加看守,和金国的大臣一起送往临安。
    “陛下大喜,陛下大喜!”
    炎黄四年二月十二日,战报传到了临安,赵与莒这次没有保密,立刻召集群臣,将完颜守绪被生擒地消息告诉了他们。群臣也同他一样喜形于色。纷纷向他道贺,他笑着接受了。
    这确实是所有人都高兴的消息,用不着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去泼群臣的冷水,大庆殿中的众臣,个个都是心思深沉之辈。兴奋劲儿过去之后,他们当中自然会有人出头地。
    赵与莒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在魏了翁面上停了下,最先出头的,只怕是他吧。
    果然不出赵与莒所料,在一片道贺之后,魏了翁出班奏道:“陛下,金主虽已就擒,中原尚未平定,此非庆功高卧之时也。”
    赵与莒笑了笑。微微点头。
    兵部尚书赵善湘也出来奏道:“陛下。金主既已就擒,当以此逼降武仙。他手中地二十万金兵,不可使之溃乱祸害百姓。”
    这是一个重要地问题,金国虽然亡国,但武仙手中还有二十万士兵,这二十万人任其溃散的话,不仅会祸害百姓,而且免不了出些啸聚山林的强徒,对于大宋稳定光复的领土重建中原没有什么好处。
    “臣对此倒有一个建议”工部尚书陈贵谊道:“陛下,中原久沦敌手,金虏不知治国之策,致使中原之地水利道路损害严重。陛下可将这二十万人打散,分成四五支,由禁军督促,在中原各地兴建道路与水利,国库只管喂饱他们,再稍稍给些钱钞与他们养家,如此有个四至五年,中原道路便可通畅,而这些败兵,亦可习得一技之长,能有个生计活路。”
    这与赵与莒所想不谋而合了,秦大石、李邺围永州,二十万人如瓮中之鳖,赵与莒却连接着严令不得主动攻击,为的便是保存这二十万劳力。故此陈贵谊说完之后,赵与莒便又看向魏了翁:“魏卿,户部拿得出这笔钱么,朕内府今年着实没有什么钱钞可用了。”
    魏了翁肃然道:“此为国之大事,自然不可让陛下内库出钱,去年收支状况,臣已经与户部同僚在统算了,估计节余不少于前年,若得如此,这笔钱钞当无问题。”
    “若是国库宽裕,待他们也要厚些,另外邹卿。”赵与莒又向邹应龙道:“自古以来,善政祸国往往皆是小人弄权所致,刑部掌管司法,你自诸路提点刑狱抽调精干官吏,监督朝廷钱粮是否落到实处,勿令小人坏朕大事。”
    这是赵与莒非常担心的问题,那数十万人,与他们相关的家庭便是数十万户,若是发给地钱粮不到位,若是克扣得狠了,将他们逼反了地话,那么自己尽可能保留中原元气的打算就算落空了。
    邹应龙应了一声是便不再作声,赵与莒又转向兵部尚书赵善湘:“赵卿,军事参赞署后继地方略是否已经发到前线?”
    在战争之前,军事参赞署便拟好了战局可能的发展趋势和诸军地应对措施,如今战局已经大定,金国已经在事实上灭亡了,所以原先拟定的措施是否要进行修改,此事赵与莒完全交给了军事参赞署。
    “如今我军在中原有两大目的,第一是迅速推进收复故土,第二是打击蒙胡勿使蒙胡将其掳掠所得的人口财帛带走。”赵善湘道:“臣已经向秦大石下令,要他尽快逼降武仙,同时李邺、王启年部已经赶往汴梁,真德秀、扈世达部已出楚州,接替赵葵、孟珙防务,而赵葵孟珙部兵分二路,赵葵赶往汴梁与李邺王启年合兵,孟珙则率精兵突进赶往潼关,争取夺下潼关,阻断蒙胡归路。”
    赵与莒微微点头,赵善湘这安排带有一点私心,便是不让流求系的近卫军独揽全功,不过这没有关系,平衡乃为政之道,他便是再偏向于流求系,也不得不考虑有另外的力量对其形成平衡。
    “那便如此了,郑卿,你准备好献俘事宜,待中原平定之后,便献俘于太庙。”他站起身来:“光复中原只是开始,诸卿不可志得意满,当再接再厉,朕也不可懈怠,必与诸卿共勉!”
    众臣抬眼看着高踞御座前的赵与莒,齐齐地应了声“是”。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二八九、汴梁暮春春如歌
     更新时间:2009…6…29 19:33:26 本章字数:5231


    “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山荞畲粟杂沙碜,黑黍黄如土色,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坚忍是举世无双的,虽然两年多以前,蒙胡对中原掳掠所造成的创伤尚在,但是仅仅两年时间过去,汴梁城便又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情形,甚至比二年多前更为繁华。
    时值炎黄六年暮春,汴河两岸绿柳婆娑,群英会酒楼便在这一片绿荫之中。前金与宋破盟之后,曾没收了群英会酒楼,蒙元退出汴梁时又曾放了一把火,将原先的汴河码头附近烧成一片白地。大宋光复汴梁后,立刻抽巨资重建汴河码头,不仅拓宽河道,而且将码头附近布置得美仑美焕。与此同时,群英会酒楼开始重建,钱钞流水般地花销出去,几乎占得了小半条街面,在酒楼之外又如同临安的宾馆一般做了大量绿化美观,两年多时间过去,当初迁来的柳树早已种活,在这暮春时节里为汴梁平添几分景致,“群英春色”也成了汴梁新八景之一。
    在楼头高吟陆放翁诗的,乃是一个五十左右的男子,他穿着是普通儒服,结着幞头,不象是如今汴梁最流行的那种仿近卫军服饰。他面色白皙,身体微胖,有一双明亮的眼,神情和蔼,没有什么威仪,但又让人不敢在他面前无礼。
    “真公,多谢了。”
    坐在那五十左右男子面前的也是个五十出头的男子,衣服质朴无华。面上神情甚为恍惚,仿佛有什么心事一般。
    “陆兄何必多礼,能成全放翁先生遗愿,也算是真某替朱晦庵补一缺憾。”
    真公自然是真德秀,被他称为陆兄地乃陆子聿,陆游幼子。陆游一心匡复中原,与励志北伐的权相韩胄结好。而韩胄又最看朱熹不顺眼,所以当初朱熹曾经半是嫉妒半是感慨地说陆游“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真德秀为朱熹再传弟子,虽然这几年他已经自成一家,被那些以朱门正宗的人斥责为离经叛道,但对于朱熹的尊重敬仰,却从未改变过。
    “先父仙去时有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乃先父平生之愿也。此愿既遂,身后褒贬,不值一提了。”陆子聿微微一笑:“真公,晦庵之事,休要再提了。”
    “呵呵,倒是真某放不开”真德秀笑了笑,为陆子聿倒上一杯酒。然后道:“陆兄请饮上一杯,这是用玉米酿的酒,天子赐名为金玉液的,虽然四处都有卖,可是只有这群英会卖的最为正宗。”二人相视一笑。举杯共饮,方放杯子,突然听得楼外人声鼎沸,陆子聿伸了头向外一望,却看见自一艘蒸汽轮船上下了许多客人来。
    这些人自远处来到汴梁,大多都是为了生意,故此抵岸之后,纷纷四散,寻馆驿住宿地寻馆驿,投亲靠友的忙着与三轮车夫谈价钱。当然也有人向这群英会走来。真德秀眼睛看到走进群英会的一群人时愣了愣。那群人中有男有女,但当中的男子真德秀认识。便是在徐州曾接待过他的赵子曰。
    炎黄四年光复汴梁之时,汴梁城中百姓不是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