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中国的光荣与梦想 >

第2章

中国的光荣与梦想-第2章

小说: 中国的光荣与梦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要国家。

    另外,美国一家媒体研究机构的分析显示,“中国崛起为经济超级大国”成为十年来全球阅读量最大的新闻,在网络上的受关注度超过第2名400%,超过了伊拉克战争、9·11恐怖袭击等热门新闻,成为十年来最受关注的新闻事件。

    而在2010年初的一些大型网络论坛上,英国《泰晤士报》的两幅漫画也成了热帖,漫画的主角都是“中国龙”:一幅描述的是一百多年前,“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惨状,“中国龙”匍匐在地,掌断尾折,鳞开肉裂,纵然怒目喷火也只能任人宰割;另一幅是当今的“中国龙”,被画成一派顶天立地、翻江蹈海的气势,世界发达国家和一些大国似乎都不被放在“龙眼”里。虽然最新的“中国龙”表达有“中国威胁论”的意味,但两幅漫画形成强烈对比,还是让中国人感慨万分。

    在21世纪前十年间,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尽管一直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十年来中国一直呈现一种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

    中国经济保持着全球最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实力几乎呈几何级数迅猛增长。十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连突破10万亿(2002年)、20万亿(2006年)、30万亿(2008年)元人民币大关,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这十年的最后一年——2009年,尽管中国经济只实现了“保八”(GDP增长率为8%)的增长目标,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达到50%,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这是二战以来全球首次出现的经济格局。《新世纪新千年首个“中国十年”献辞》,黄庭满,新华网,2010年1月4日。

    2009年12月26日,有着世界上时速最快列车的中国武广(武汉—广州)高铁正式运行。这辆挂着“和谐号”标志的列车正是时下中国的一个绝佳隐喻。自从跨进21世纪后,中国这列东方快车载着13亿乘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呼啸着一路闯进对此毫无准备的世界舞台。

    这个速度让中国自己都感到惊奇:2000年中国GDP总额约为1万多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六位,人均GDP约为856美元;2008年中国GDP约为4万多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三位,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

    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辐射到政治和安全等其他领域。中国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在世界格局和全球治理中都拥有了不可缺少的话语权,在这十年间,中国走到了世界舞台的最前沿。中国工业品在全世界销售,中国工人在全世界打工,中国汉语在全世界被人学习,中国士兵出现在全球维和的行列里无论是维护地区稳定还是解救经济危机,无论是防扩散问题还是气候变化问题,中国的态度开始发挥影响力。当中国突然出现在全球体系之中时,世界似乎还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如果说新兴大国的崛起是这十年来世界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那么中国在其中则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十年前中国正在争取加入世贸组织,还不知道可否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如今中国已经在G20会议上一言九鼎,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出演主角。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举凡重要的“演出”,中国几乎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听中国怎么说”已成为一种常态。“中国正在经历角色转换,从融入国际体系、接受国际规则到现在成为国际规则的倡导者、制定者和主导者。”《专家点评全球新世纪10年风云》,黄海霞,《瞭望》新闻周刊,2010年1月4日。

第一部分 第5节:序言:谁在下地狱谁在上天堂(5)

    21世纪的前十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全方位崛起的十年。一个在一百年前任人欺凌的民族,如今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正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地球上第二大重要国家”。新世纪头十年,中国不断向世界证明,这个历史上的传统大国将再一次走向崛起与复兴。

    对中国这个国家及其人民来说,这的确是史无前例的十年。尽管有人觉得“我一听到神圣光荣这样的字眼就觉得害臊”,而且一些韬光养晦者也觉得每当提及“大国崛起”这样的“大话”时,总觉得脸上有一种“羞臊”的感觉。但当提及这十年的中国历史时,人们还是会不可避免地想起这些“宏大”的字眼——过去的十年是如此的灿烂,特别是对于沉默了一个多世纪的中华民族来说,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也从来没有像这十年那样得到如此般地光大和绽放。

    21世纪前十年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不仅迅猛发展成为地球上第二大重要国家,而且近代以来志士仁人提出的三峡梦、飞天梦、奥运梦、小康梦等所谓的“中国梦”,在这十年中都基本得到了实现和光大。

    当然,在这些光荣与梦想的背后,也有许多迷茫和失望。十年里,中国贫富在迅速分化,差距不断拉大,迷茫在空气里弥漫,欲望和绝望在一起翻腾。

    中国国内媒体《南方周末》在总结过去十年的中国时,用了许多众口一词的“没想到”——没想到农民也能领社保了、没想到国企又成了香饽饽、没想到考公务员比考北大清华还难、没想到怪病这么多污染这么重、没想到卖烤红薯的也在打手机、没想到左邻右舍都开上了车、没想到外汇储备能到两万亿、没想到中国经济这么快就成了世界第三其实,大部分的没想到都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没想到中国崛起得这么快;另一类是没想到从“国强”到“民富”还有这么长的路要走。

    爱尔兰《星期日商业邮报》在总结中国过去十年时选择了“变”作为关键词,其评论文章用乐观的语气写道:对中国及其13亿国民来说,过去十年是曾经自豪的中国在经历多年的臣服和屈辱后终于再站起来的十年在经历十年空前成功和增长后,这个国家洋溢着自信。

    确实,在21世纪前十年间,中国及其这个国家的每个公民都在经历着成长和变化。其中既有轰轰烈烈、彪炳史册的大事件,又有波澜不惊、平淡从容的百姓琐事。本书记录的就是在这十年间这个国家及其人民在追求“光荣与梦想”、“崛起与复兴”过程中的大事件与大人物以及琐碎事和平凡人。

    本书勾画了从1999—2009年间,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思想、体育、科技以及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全景式立体画卷。其中不仅交代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也讲述了一些“鸡毛蒜皮”琐事的具体经过。

    全书分十章记述中国在这十年间的大局与大事,透析若干特别人物和事件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背景、意义,清晰地再现了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革的脉络。

    全书总体分为两大部分,上半部分主要叙写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光荣与梦想,突出表现中国在这十年中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包括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两岸融合、中国“入世”、“三农”问题、北京奥运会、载人航天、改革开放30周年等内容。

    下半部分主要叙写人民的光荣与梦想,重点展现个体的命运特征,突出表现中国在这十年中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文艺、法制、经济生活、天灾人祸等方面内容,如“选秀风潮”、“维权事件”、“讨薪惨剧”、“上学就业”、“安全事故”、“非典疫情”、“汶川大地震”等内容。

    本书从1999年记录起,从发展周期来看,这一年中国的经济、社会都处于一个周期中的谷底位置,经过“交锋”、“归一”、“复苏”、“制衡”、“突破”,在2007年达到“高峰”后,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到2009年刚好走完一个完整的发展周期。本书在末尾部分总结各种发展教训,展望未来发展趋势,预示新的梦想又在召唤着未来。“创造”会让中国从低谷出发,又走向一个越发有希望的明天。

第一部分 第6节:序言:谁在下地狱谁在上天堂(6)

    本书在一些事件的编排上并不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排列的,而是把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看作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发展事物,按照各个事物所属的领域特性和类型来安排章节结构,从横向分门别类进行叙述。

    同时,作为对这十年中国经济社会的一个梳理和总结,必然会涉及对古今中外历史上相关内容的对比和回忆,寻找到相关的历史印记和故事案例,以对照和印证今日之现实,所以本书特别设置了引论章节。引论部分主要包括美国梦与中国梦、中国“和”文化、“共和”的渊源及嬗变、中国的共和之路、中国的生命周期、新中国60年历史特征、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关系等内容。

    细节往往蕴藏着最真实的力量。历史其实就是一连串瞬间镜头的组合,当人们追忆某一个时代的时候,在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常常是一个或若干个经典的画面。因此在每一类事件的叙述中,本书采用“讲述一个故事、列举一种现象、回忆一段历史、剖析一个背景、阐明一个道理、提出一个建议”的模式和方法展开叙述,运用新闻报道的特写手法,根据大量的报刊资料、采访材料和学术资料写成。

    本书在大量现象描述中尽最大努力对问题进行事实认定和成因探寻以及背景分析,在分析问题后果的基础上,试图指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对策选择,尽量得出一个建设性的结论。这对了解这十年的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资料,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于读者来说,此书是了解这十年中国历史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对所有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读者,都提供了一些思想资源和思考方法。

    本书打造设置一个“中国梦”的概念和主题,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转引21世纪前十年间中国的民生百态,勾连出各个具体的故事案例及论证说明。

    面对前所未有的庞大而且复杂的十年中国经济、社会万象,一己之力显然势单力薄,因此本书选择以“实录”的形式来“叙述”这十年里众多大人物和大事件以及小人物和小细节,内容繁多,巨细混杂。但本书仍然只是这十年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正面和侧面,并不是全部,其中对于一些大事件也是往往几笔带过。

    本书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越的心情来描绘这十年中国的成长、发展之路。新闻记者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观察者和思考者,全书体现出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良心和责任良知。因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集合,也是记载中国一段历史的备忘录。全书把重心放在来自民间的百态上,关注普通人和老百姓的民情和民心,关注时代风尚和社会现象的变化。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叫“光荣与梦想”,但是内容里多数是反思,书中所叙有大篇幅的国家建设成就,但仍以指出中国的问题为多,这不是否认国家的进步,而恰恰是要企及更好的发展。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列宁也曾说过:“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人民只有从过去的迷失中吸取教训,才能避免未来的悲剧重演。只有不断反思,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和不断改进。所谓以史为鉴,而历史就在人们希望的地方立足等待就此而言,本书希望为每个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人都提供一个回顾和反思的机会。

    一转眼之间,一个世纪的十年已悄然走过。对许多人来说,除了年轮的日渐增长外,十年几乎是悄悄地滑过,很少有人留意宇宙中这短短的一瞬到底留下了什么。很多人都想从这十年的发展变化中回顾一下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历史,并且从历史的趋势中看到自己的未来和国家的命运与前途。

    其实国家也如同一个机体完整的人,国土、子民等要素就好比其身上的器官或细胞,每一处器官或细胞发生异常,都会引起国家的不安。国家既要有系万民于一身的胸襟,也要有“一人不安,举国难欢”的心怀。国家也有表情、脉搏和心绪,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和跳动。跟人一样,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家的表情、脉搏和心绪也会出现喜怒哀乐和轻重缓急。

    本书所记述的每一个事件都能引起国家表情、脉搏和心绪的变化,就让我们一起来追忆这十年中国的历史,共同感受国家的表情变化、脉搏跳动和心绪动静吧!

    作者

    2010年1月

    〔导读提示〕

    何谓“美国梦”?美国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美国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其背后的真正动力是什么?

    何谓“中国梦”?孙中山和毛泽东的中国梦实现了吗?中国梦与美国梦有何联系和区别?中国梦如何超越美国梦?

    HAPTER1

第一部分 第7节:追梦(1)

    第一章

    追

    梦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革命党倾覆满清,目的所在,欲使中国为世界最强之国,最富之国,又政治最良之国。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提出的“中国梦”

    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毛泽东1956年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提出的“中国梦”

    第一章追梦

    第一节美国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

    16世纪中期,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大量掳掠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的劳动力不足。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持续了大约三四百年时间,直到19世纪中后期,在1863年1月1日,当时的美国总统林肯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隶才在法律意义上获得自由。

    但一百多年后,到了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现象依然严重。美国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挣扎在社会的底层,生活贫困,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

    在这一时期,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民权运动。1955年12月1日,在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一位叫罗沙·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公共汽车上因拒绝给白人让座,被以蔑视“关于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法令”之罪逮捕。四天后,该市5万多名黑人组织起来,举行罢乘运动,抵制这种歧视性规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联邦地区法庭最终裁定,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违宪,最终予以取消。

    领导这次著名的“蒙哥马利罢乘运动”的人叫马丁·路德·金,是美国民权运动领袖人物。1963年8月,马丁·路德·金又组织了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自由进军”运动,率领20多万黑人向首都华盛顿进军,为全美国的黑人争取权利。在林肯纪念堂前,他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在演讲中,马丁·路德·金连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以诗一样的语言和热烈的情感,表达对自由、平等和幸福的渴望。

    “朋友们,今天我要对你们说,尽管眼下困难重重,但我依然怀有一个梦。这个梦深深植根于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