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探花帅承瀛-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他出任过短时期的陕西道监察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出任浙江巡抚。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六年(1801年),出任大理寺少卿。
这三个官职,可以说颇有些实质意义。但是,在陕西道监察御史任实任时间很短,不久便放在编纂《四库全书》任上。而浙江巡抚和大理寺少卿,虽为单独实职,但又置身京师地面,压在天子脚下。乾隆帝对于下属贪官污吏惩治又严厉。据此情况,帅承瀛有几个脑袋敢做出意外!
在清季,官员想发财,得要外任。尽管乾隆是个英明、励精图治的君主,但是他哪里会管得许多,面面俱到!为此,那些外放的官员,便有了发财的机会。常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即指此言,大有人在。
再者,人与人不同,官与官有异。帅承瀛生来情性直正,蔑视贪官,主持清白。他有句名言,便是“凭本事吃饭”、“凡事要来得明去得白”。正因如此,他与贪官污吏素合不来,更恨怨那些为非作歹的奸商。
传说曾有这样一件事:
帅承瀛的家乡寻阳南边,便是扬子江。
寻南的人,多以打鱼为生。
在寻南的江边上,有着一个外号叫“蜡烛头”的鱼行商。
他为什么获取了这个贺号呢?
那是因为他既吝墙,又苛刻。据说,他家用蜡,总是点到底为止,有时竟将那流淌下来凝固了的蜡油子拾起来,捏成小蜡头,再点;有时,还上庙堂拔人家送上的蜡头子。而他对于捕鱼的人,却非常严厉,凡事总想占人家的便宜,拔一毛利于他人都不为之。
正因为如此,大伙都叫他“蜡烛头”。
一日,帅承瀛欲乘船去江西庐山,便来到了扬子江边。
那个“蜡烛头”耳朵更长,听说帅承瀛是鄂东有名才子,便找了来,要他给自己的儿子取个雅号,给儿子的书房取个堂号,并要给题写成匾额。
原来,“蜡烛头”的儿子得中了秀才,很想再有长进,长大好做大官,享清福。他见帅承瀛的名气大,是个寄托,便要帅承瀛题字。
帅承瀛听了后,便欣然为之。
他给“蜡烛头”的儿子取号为“海山先生”,给其书房取号为“衡玉山房”。
“蜡烛头”看了,高兴得不得了。回去后,镌成匾额便悬了起来。
不久,帅承瀛的几个同窗看到了那匾额,便跑来质问道:
“都说你厌奸商,恨脏官。可是,你怎么给个奸商起那么好的名号呢?”
“啥名号?”
“‘海山’、‘衡玉’呗。”
帅承瀛听了,笑道:
“看来,你等是不甚了解了。”
“不甚了解?”
“对。”
“对?”
“我问你,祝寿的对蜡,上面有副常用的联,是啥来着?”
“上联:福如东海;下联:寿比南山。”
“好。若对蜡燃过前三个字,下剩的字又该是啥来着?”
“‘海’“‘山’。”
“这就对了。蜡燃此,岂不是蜡烛头!”
“那么‘衡玉山房’呢?”
“你将‘衡玉’二字拆开看看。”
友人听了,想了想,说道:
“‘鱼行主’?”
“对了。这个鱼商,岂不就是鱼行主!”
“好好,贴切,挖苦。”
“蜡烛头。”
“鱼行主。”
大家都叫起好来,都为帅承瀛的才智所叹服。
帅承瀛晚年,还与《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发生了关系。
那是由高鹗与程伟元二友所引起的。
帅承瀛虽居高位,但不愿结交官府权势。由于此种禀赋的注定,使得他多有贫困友人,尤其久试不第、且有实才的学子,他最喜交游。他在顺天府丞任上时,其在寻阳老家的好友高鹗,以及高鹗的好友程伟元,与他过从甚密,甚至因候考干脆落居于他家。此间,与他交往较厚的好友,还有礼部尚书德保、上书房总师傅窦光鼐。
高鹗,字兰墅,又字云士、兰史,别署红楼外史,又称梦觉主人,奉天铁岭人,距帅承瀛老家寻阳仅二百余里地。他小帅承瀛10岁,活了77岁。少年有为,屡试不第。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戊申科乡试时,他前来找在顺天府丞任上的帅承瀛帮忙。帅承瀛在翰林院编修任上及纂修《四库全书》期间结下的好友、同事德保,此时正好出任顺天府乡试主考。
德保,吉林亮马桥人,满洲正白旗。其先祖为石都图。其父永宁。其兄观保,姓索绰洛氏,字仲容,一字润亭,号定圃,又号庞林,乾隆二年(1737年)丁已科殿试,与兄观保同登进士,复同授翰林院编修,兄弟二人相继同为翰林院掌院学士,不久观保出任工部尚书,德保同时出任礼部尚书。卒谥文庄。有《乐贤堂诗文钞》传世。与帅承瀛同在《四库全书》纂修任上时,德保以经筵讲官、礼部尚书兼管乐部、太常寺、鸿胪寺事务衔就任总阅官第一名。
此时,帅承瀛将高鹗参加乡试事与德保说了,并准他在顺天府应试,结果取中举人。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恩科,高鹗参加会试、殿试,帅承瀛又与总裁窦光鼐说了。
窦光鼐,山东诸城人,字元调,号东皋。幼有神童之目。乾隆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累官左都御史、上书房总师傅,立朝五十年。风节挺劲,无所阿附,高宗乾隆深重之。历督河南、浙江学政,所取皆为名士,诗文宗韩愈、杜甫。工擘窠书。尤以制举业负天下重名。卒年76岁,有《省吾斋诗文集》传世。在《四库全书》编纂任上时,以宗人府府丞、浙江学政衔充总阅官第十二名。
结果,高鹗以三甲一名取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高鹗对于这次科甲得中颇为重视。他亦有翔尽记载。中士后,同年农历四月二十日庚子卯刻,乾隆帝于太和殿廊檐下召见了本科进士,诏谕:“赐贡士王以衡、潘世璜、莫晋一甲进士及第,陈廷桂等十八人二甲进士出身,高鹗等八十九名三甲同进士出身”。召见毕,“驾幸圆明园”。四月二十七日,奉谕旨授高鹗内阁中书。此后开始入仕,累官汉军中书、内阁典籍、内阁侍读、江南道监察御史、掌江南道监察御史、署给事中、刑部给事中等。嘉庆六年(1801年)辛西科出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他的任职情况,清廷《京察二等官员册》中,记录高鹗的考察评语是:“操字谨,政事勤,才具长,年力壮。
考语:勤职。”
在这两科的乡、会试中,帅承瀛对于程伟元也是极力提携,但终未得中。
此间,帅承瀛同高鹗、程伟元所经历的最大的事,则是完成续《红楼梦》后四十回,及刊行。
帅承瀛的家兄帅承瀚的夫人曹彩凤,乃曹寅的孙女,为曹?族姐。曹?,即曹雪芹。帅、曹同为寻阳人,世代姻亲。
曹雪芹,原名?,雪芹为字,又字芹圃,别号芹溪,画署梦阮,祖籍寻阳。本为汉族,后被满洲贵族所掠,复易为满洲族,为正白旗汉军。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生,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卒,享年45岁。
其族,为曹操后裔。清铁保编《八旗人诗钞》,收有敦敏、敦诚兄弟诗。在敦诚诗《寄怀曹雪芹》中,曾这样写道:
少陵昔赠曹将军,
曾曰魏武之子孙。
嗟君或亦将军后,
于今环堵蓬蒿屯。
扬州旧梦久已绝,
且着临邛犊鼻?!
爰君诗笔有奇气,
直追昌谷披篱樊。
当时虎门数晨夕,
西窗翦烛风雨昏。
接勖倒着容君傲,
高谈雄辨虱乎扪。
感时思君不相见,
蓟门落日松亭尊。
劝君莫弹食客铗,
劝君莫叩富儿门。
残杯冷炙有德色,
不如著书黄叶村。
《八旗人诗钞》,成书后被嘉庆帝赐名为《熙朝雅颂集》。
铁保,姓觉罗氏,后改栋郭氏,字冶亭,一字铁卿,号梅庵。满洲正黄旗,盛京(沈阳)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生,道光四年(1824年)卒。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科会试取中进士,与帅承瀛同科。累官吏部主事、奉天府尹、两江总督、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他曾为吉林“白山书院”题写过匾额。少有诗名,与百龄、法式善并称三才子。尤工书法,以行草称著,宗羲之、献之二王,与翁方纲、刘墉、成哲亲王永?并称清代四大书家,所刻《惟清斋帖》,艺林宝之。著有《惟清斋全集》、《白山诗介》、《淮上题襟集》传世。
又,《八旗氏族通谱》有载,记述曹雪芹先祖世代诸名及职官。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寻阳地方。其子曹振彦,原任浙江盐法道。孙:曹玺,原任工部尚书;曹兰正,原任佐领。曾孙:曹寅,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宜,原任护军参领兼佐领;曹荃,原任司库。元孙:曹?,原任郎中;曹*,原任员外郎;曹颀,原任二等侍卫兼佐领;曹天祜,现任州同知。
上为《八旗氏族通谱》雍正十三年(1735年)钞本载。
曹雪芹家事详志为:曾祖曹玺,顺治年任内务府官员,康熙年任内务府郎中,派任江宁织造22年。曹玺妻孙氏,乃康熙之乳母。祖曹寅,继任内务府郎中,复迁苏州织造,改任江宁织造,兼理盐政。康熙五次南巡,均以曹氏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曹寅死,子曹?继任江宁织造。曹?死,曹*继之。曹雪芹,为曹*子。康熙死后,雍正夺得皇权,于是对其争掠过皇权的对手兄弟及相关人等,严厉打击,斗争极为残酷。在这次斗争中,曹家也卷入其内。雍正五年(1727年),曹家被查抄,革了曹*织造职,遂由江宁归北京闲居。雍正死后,乾隆即位,曹家得以宽恕,遂起用曹*为内务府员外郎。但不久,曹家又卷入一场政治斗争漩涡之中。曹氏遭受二次打击,家道中落,一厥未振,再未复兴。此时,曹雪芹已年10岁,家境衰败,夷为贫民。至中年,乃贫居于北京西郊。啜?粥,但性情傲兀,时纵酒赋诗。那本受人受读不厌的《红楼梦》,即产生于这个时期。后来,他的儿子之死,伤情最重,染延成疾,数月而卒。
曹雪芹生年,早帅承瀛9岁,早高鹗19岁,而先于二位而卒。其祖曹寅亦能文,好风雅,曾刊刻古籍十数种,并于寻阳藏书3287种,题款均作“雷池曹楝亭”。曹寅有诗云:“绿树芳?小草斋,楝花亭下一尊携。金风亭长来游日,字椠传钞满竹西。“由此,可见其名由来。曹寅对曹雪芹影响颇著。其《红楼梦》八十回,作风?绵,缜密隽丽,风雅醉人。其书于他卒后之明年,即有抄写本出现于市中。
有关曹雪芹的创作,帅承瀛从其兄嫂曹彩凤那里早有闻知。他中进士入京后,不仅获得了《红楼梦》前八十回本手抄本,即曹雪芹著原稿本,又获得了《红楼梦》后四十回续稿残抄本。他原想将曹氏《红楼梦》一书续完,但他见寓居于其家中的程伟元无事可作,科甲又不成功,而自己朝日事繁,便将所获《红楼梦》前著后续稿本等转给程伟元,意期由他完成。然而,程伟元因科甲失意,又无心是事。恐一人难以完成;而高鹗功底深邃,文笔豁达,便要求他作续。高鹗此时已登举人,进士在望,情致颇高,遂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间,完成了续《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创作,遂使《红楼梦》成为一百二十回完本。他们都是深感曹雪芹身世萧索,便铢积寸累,苦心经营,完成续书的。全书完成后,程伟元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于北京萃文书局以活字刊出,此版本后称“程甲本”。之后,程伟元又大量地改动前八十回的文字情节,对后四十回高鹗续亦作修改,以致使全书前后融会贯通,益加合情合理。修改后,仍由萃文书局以活字刊行,这个版本后称“程乙本”。自此《红楼梦》得以刊本流行,影响盖世。
然而,帅承瀛也是参与了《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情节构想了的。
参与《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还有:帅承瀛的小妾赵茹倩、赵茹傧姐妹二人,还有高鹗的小女高仪凤、情人畹君及程伟元的夫人王小宛一般女眷。
一日,他们在虎坊桥帅承瀛家中计议《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情节时,帅承瀛首先说道:
“对于书中主人公贾宝玉这个人物的后来命运当如何安排?”
程伟元联想到自己科甲不意的窘境,颇有些伤感,说道:
“就让他不了了之,出家当和尚去吧。因为林黛玉已死,他还能有何望呢!”
高鹗联想到自己科甲中举,进士在望,大有跃跃欲试的架势。于是,他兴致勃勃地说道:
“还是让贾宝玉科场中举,以振家风,原复隆兴为宜。林黛玉虽短命,薛宝钗尚存,亦可相依。”
帅承瀛见其二人各述己见,争论不休,便说道:
“贾氏结局,当是程公、高公现况。”
“何讲?”
帅承瀛道:
“高公已中戊申举人,程公尚在攀刻之途。此属一上一下,一得一失。若将二者融合,岂不得当识体!”
“如何?”
帅承瀛道:
“自黛玉命入黄泉,宝玉已失去求生所望,此正是程公之境也;尚有宝钗鲜活于世,又有贾母先时之望,宝玉中举亦是仍然,此正是高公之境也。”
程、高二人听了,以为极是,遂委高鹗执笔,让贾宝玉中举为终。
当思虑到《红楼梦》后四十回众女眷之命运时,又引起一泓波澜,几位在座参与女子各说不一。
赵茹倩道:
“夫唱妇随,自古论之。既然贾府家道中落,男性受挫,女眷难保。在其抄没家产时,女眷当发于官卖。”
赵茹傧道:
“不可不可,此局未免过于残忍了。况其家原名门豪族,女亦属玉叶金枝,当给她们留以生望繁欣之地。”
高仪凤道:
“自古有云,女儿家为红颜薄命。该书有此起落,也是情中注定,非婉惜所致,只是续书者当笔下留情矣。”
畹君道:
“女与女不同,男与男不一。人生悲欢离合,乃月之圆缺,日之阴晴。此百种千般,便组合成人生画稿。”
王小宛道:
“书中之事,亦当如此。今日我等女辈相聚,他年有人写进书中,其情情楚楚脉脉辛辛,当同此一样耳。”
帅承瀛听了,深有所触,道:
“众卿女眷,当都进书中。”
“何也?”
帅承瀛道:
“坊本小说者,所写乃芸芸众生。该书前八十回本,所写即曹氏之博收广辑;今做后四十回续,亦同样也。众才女进得书中,鲜活其情节,岂不一致!只是姓名不同罢了。”
赵茹倩、赵茹傧、高仪凤、畹君、王小宛众女眷听了后,都以为所言极当。遂在高鹗执笔续著时,她们的行为、举止、言谈、笑貌、影子,皆进得里去了。
当谈及到《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将涉猎到清廷诸多社会政事时,程、高二人又有所想。
程伟元说道:
“清廷自康熙起,经雍正,至乾隆四十七年间,多有文字案,文人受害极重。雍正三年(1725年),汪景祺之狱,系因其作《西征随笔》一书,被处斩;雍正四年(1726年),查嗣庭之狱,系因其典试江西题有‘维民所止’犯忌,被捕死于狱中,并遭戳尸;雍正六年(1728年),吕留良之狱,系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