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回到七零年代 >

第67章

回到七零年代-第67章

小说: 回到七零年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哥,你看我帅不帅。”江一白翻出一张让韩东青看,照片上的他和许家康在打篮球,他进攻,许家康防守。照片上两个人格外英俊,眼神犀利。

    这张照片可是他的宝贝,他一口气洗了五张,爷爷那送了一张,他爸他妈各一张,家里一张,自己房间里还有一张。要是能把许家康抠掉,不跟他抢风头,那就更完美了。

    “帅。”韩东青十分给面子。

    江一白那叫一个得意。

    江平业糗儿子:“那也是嘉嘉技术好,才把你拍得这么上镜。”

    江一白不高兴了:“我要是长得磕碜,她就是技术再好,也没法拍好看啊。”

    他还拉了拉旁边的许家康:“康子,你说你们拍了这么多人,见过几个比我帅的?”

    拍了这么多人,韩东青一下子就捕捉到了话里的重点。

    许家康无奈:“你最帅,你就是咱们市的颜值担当。”

    通体舒泰的江一白见韩东青眼含疑惑,终于机灵了一把:“他们俩周末的时候会去景点给人拍照。”对此,江一白表达了羡慕:“一天能赚三四十块钱来着。小清嘉照片拍的好,口碑好,生意越来越好了。”

    说起来许家康就遗憾:“我们要上学,没那么多时间,要不赚得更多。”不然他觉得一个月一千块钱都没问题。一块钱一张的照片,很多人都能接受,又不是天天拍的,一年都拍不了两三回。

    “你们自己洗相片?”韩东青饶有兴趣的问。

    许家康:“我们哪会,找了个会洗相片的合作。”他都想去学一学,就能省下不少钱。奈何许清嘉说没必要把每个环节的利润都往自己口袋装,有那时间还不如干点其他事情。想想他们的确没那么多时间,遂许家康只能放弃。

    “年轻人嘛,自力更生是好的,坐在家里等着国家安排工作,太过被动。”江平业有感而发。

    今年春天,大批知青回城,怎么安排这些人成了头等大事,要不然会引起治安问题。

    市委下通知允许知青做小买卖,江平业还把这条政策定的更宽了一点,并没有写明只能知青做个体户,打了个擦边球。有人跟他提过这一点,要是人人都去做生意了,像什么话。在很多人看来,做生意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角。

    不过江平业相信时间会证明,挖不了社会主义的墙角,还会把墙角给堆的更扎实。发展经济才是眼下当务之急,连饭都吃不饱了,谈其他就是耍流氓。

    许向华便道:“最近街上多了不少摊子,我们家后面那户在家做豆腐,还支了个早点摊,卖豆浆豆腐脑油条大饼什么的,生意不错。”这家儿子就是刚回来的知青,没有工作,在家没事干,就和父母商量着把老一辈的手艺捡了起来,他估算了下,一个月两三百的利润差不了,能赶上好几个人的工资。

    这档口但凡肯拉下脸面做点小买卖,赚的绝对不比工人少。不过绝大多数人还是想进国营厂,觉得做生意丢人,宁愿待在家里啃父母,也不愿意放下身段。

    江平业:“还是太少了,想想三十年前。”不过总算是起了个好头,来知青办吵着要求安排工作的人略微少了点。

    “毕竟才开始。”许向华道。

    韩东青笑起来:“首都也放开了这一块的管制,允许没有工作的城里人做小生意。”

    几个人说起了时事,许家康听得认真,江一白就有点无聊了,他对这些没兴趣,于是低头跟许家阳玩。

    厨房里炒好了一盘菜的许清嘉,洗了把手出来打招呼。

    “江叔叔,韩大哥。”在江一白身上顿了顿,皮笑肉不笑:“小白哥哥。”在长辈面前,还是要给他点面子的。

    江一白还是头一次听见她叫韩大哥,顿时乐不可支:“这是韩六哥,韩大哥在北京。”

    许清嘉看着韩东青。

    韩东青笑:“我在家行六。”

    许清嘉摸了摸鼻子,重新喊了一声:“韩六哥。”

    韩东青微笑点头。

    “为什么你喊他是韩六哥,我就是小白哥哥,你难道不该叫我江大哥吗?”江一白又叫了起来,小白哥哥什么的,哪有江大哥威风。

    尤其他总觉得小白哥哥这四个字从许清嘉嘴里吐出来,语气有点说不上来的微妙。

    小白哥哥多贴切呀,许清嘉保持微笑,没理他,转而问韩东青:“有什么忌口的吗?”

    韩东青:“我不挑食。”再挑食的人在部队操练几年,也没得挑了。

    许清嘉便点了点头,又回了厨房。江一白从沙发上跳下来,跟了进去,咋咋呼呼:“小清嘉,你有没有做麻辣兔丁?”又麻又辣又香又甜,回味无穷。

    他妈见他喜欢便和许清嘉学了一手,可就是做不出那个味,果然做饭这种事真得讲天赋。

    “有,有,有。”大少爷来了能不给你做吗?没做,还不得叫死。

    “小清嘉,你真是太好了!”夸张的语调听得客厅里的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午饭十分丰盛,许家特色菜兔肉更是不少,熏兔肉,麻辣兔丁,爆炒兔肉,枸杞炖兔肉。

    望着这一桌香味扑鼻的菜,江平业羡慕:“还是生女儿好啊,孝顺能干。我家这个臭小子,都15岁了,我就没吃过一顿他做的饭。”

    江一白反唇相讥:“我也没吃过你做的一顿饭呀。”

    江平业被自己儿子给噎住了,笑骂:“混小子!”更加觉得闺女好了。

    许向华端起酒杯看向韩东青,他忙拿起手边的水杯,他吃着中药,不能喝酒,不能喝茶,只能以水代酒。

    “小韩,这杯酒是谢你去年帮了我家这三个孩子。”许向华面带笑容,认真道。

    韩东青笑:“叔叔言重了,那都是我该做的事情。何况当时弟弟妹妹还有阿姨都已经谢过我了。您实在不用再提这一茬,要不然我都要不好意思了。”

    许向华笑了笑:“得人恩果千年记,以后但凡我们能帮得上,你尽管开口。”虽然这年轻人背景不简单,估计用不着他们,然而以后的事也说不好。

    知道许向华是真心,韩东青领这份心意,拿着杯子与他碰了碰。

    话说出来后,许向华心头敞亮不少,笑道:“没什么菜,你们随意。”

    “你这假客气的,这还叫没什么菜。”江平业戏谑的指了指桌子,荤多素少,十五六个菜,走到哪儿都是贵宾级待遇了。

    “东子,今儿我跟你舅妈可是沾了你的光。”

    韩东青倒了一杯水,对着秦慧如和许清嘉:“今天辛苦阿姨和妹妹了。”

    秦慧如忙道:“随便做做,哪说的上辛苦。”

    许清嘉眉眼弯弯,拿着牛奶杯举了举。

    韩东青不觉笑意加深。

    尝了几样菜之后,韩东青也夸了几句。

    江一白比自己被夸了还高兴:“我没说错吧,小清嘉做饭可好吃。她要是开个饭店什么,大门都得被人挤爆了。”

    “瞎说什么,”何云溪满脸疼爱的看着许清嘉:“嘉嘉成绩这么好,以后考个好大学。”不是看不起开饭店的,而是太累了,尤其是这么娇娇娇娇软软的小姑娘,谁舍得让她整天在厨房里打滚。

    许清嘉点头:“嗯,我将来是要考大学的。”

    “考到师大来就挺好,娘儿俩成校友,可是一桩美谈,”何云溪揶揄,又笑道:“要是想去外面看看,首都也不错,你姥姥家就在那,也有个照应。”

    捧着杯子的许清嘉笑眯眯的点头。

    说着说着又说到了韩东青考大学上。

    韩东青之所以会受伤,盖因他所在的那个营在撤出越国时得到指示,炸掉沿途的越国军事设施。所以明知山有虎,还得偏向虎山行。

    差可告慰的是没有白牺牲,圆满完成了任务,好几个人还立了功,获得了保送军校的机会。

    论理,韩东青也够格争取这个机会,可他爸韩卫忠亲手把他从名单上给划了。韩东青正儿八经的高中毕业,成绩也好,反正要在家里养伤,正好准备考试。干嘛跟农村出来,中学都没读完的士兵争这个保送名额。

    许清嘉同情的看一眼韩东青,对老百姓来说,这样刚正不阿的领导越多越好。但是作为家属,心情就有些微妙了,亲爹弄得跟后爹似的。

    撞上许清嘉的视线,韩东青居然懂了她的眼神,莫名好笑。

第七十章() 
一听韩东青要考军校;秦慧如便笑道:“他这正是读书的年龄;去大学深造也是好的。”她觉得不管怎么样;学校总比外面安全。

    作为大学老师的何云溪再同意不过:“报纸上都说要建设现代化军队;现在当兵得有文化才有好前途。”说着扭头看向韩东青:“这离着考试两个月都不到了;你可得抓紧时间好好复习。”

    然后又戳江一白的脑袋;何云溪声音高了两度:“马上就要中考;你也收收心,考好了这个暑假随便你怎么玩。”

    津津有味嚼着兔肉的江一白敷衍点头。

    何云溪一看就知道他没听进去,表情有点儿无奈。

    对于他妈的话;江一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眼前只剩下满桌的美味佳肴,艾玛;他最近都有半个月没过来蹭饭了。

    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他居然整整四十五年没吃过;过了这么久小清嘉手艺好像见长。

    作为大厨;自己做出来的菜被如此捧场;许清嘉看江一白顺眼了不少;这是个识货的!

    另一边两位爸爸继续闲话;许向华是个掉进钱眼儿里的。江平业立志搞经济建设;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钻进了钱眼里。很多事情上,两人观点都一致;颇为谈得来。

    江平业叹气:“现在这情况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民养活自己都不容易,能拿出来卖的富裕产品对于城里居民的需求来说都是杯水车薪,更别说一部分人想买初级农产品加工后销售。”现在街上最多的摊子是修自行车,修家用电器,做衣服,补鞋,剪头发刮胡子的都有,很多店都生意清淡,毕竟这个市场容易饱和。

    眼下这局面,食才是老百姓最迫切需求的,偏偏涉及食物的极少。

    对此许向华深有感触:“就说我们家后面那户人家,做豆腐需要黄豆,这东西供销社里没得买,他们只能去乡下收。可生产队的黄豆都交了上去,农民分到的也不多,就是自留地里种的也不会太多。他们都来找我了,问我老家那边有没有黄豆,价钱不是问题。

    他们家的生意好的不行,去的晚了就买不到,可就因为黄豆供应不上,时不时要停工。要是黄豆充足,生意好一倍绝对没问题。”

    江平业摇头苦笑,觉得嘴里的肉都不香了,归根究底还是物质太紧缺。他也知道城里部分人不是拉不下脸自谋生路,而是想做也做不了。

    江平业无奈道:“农业产量太低了,收上去的农作物,都不够调度分配,哪有多余的拿出来卖。”要不也不会大多数物资需要凭票才能购买。

    低着头吃饭的许清嘉闻言抬了眼,表情有点纠结。

    心思郁绕的江平业见状,笑着问道:“嘉嘉是想说什么?”

    “产量低,那就提高产量啊。”

    童言稚语说得江平业笑起来,产量低,提高产量,可不是这个理,然而:“产量哪是那么容易提高的,多少科学家一头扎在田地里研究,就是为了增产。”尤其是粮食一块。

    许清嘉抿了抿唇:“把田分下去,产量不就高了。”

    江平业笑容慢慢收敛。

    许清嘉眨了眨眼,有点儿小紧张。也不知道这个时空里大名鼎鼎的小岗村存不存在。若是在,这会儿他们应该已经实行包干到户了。第一年粮食产量就飙升,比啥科学家都管用。

    包干到户的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还诞生了一批万元户,这部分人过得比大多数城里人还好。

    当年她去首都玩,还在博物馆里面见过那张‘生死状’来着。那18位村民肯定想不到,他们当年的孤注一掷能够带来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惠泽亿万农民。

    韩东青夹菜的筷子停住,把田分下去,产量不就高了。这是一个很现实的人性问题。大锅饭养出了一群懒惰没有责任心的人。

    这丫头倒是通透,能看明白这一点,还敢说出来。

    他在家里也听长辈说起过农村土地改革,但是因为阻力太大而搁浅。眼下改革派相对保守派而言,到底弱势。

    “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秦慧如嗔一眼许清嘉,这丫头胆子越来越大了,分田这种话是能乱说的嘛!

    许向华却是笑了笑,缓缓道:“在我老家,大伙儿分到的自留地,都是犄角旮旯里的山地或者沙地,很贫瘠。可自留地的产量比队里那些肥田都要高那么一点。”

    江平业静默了一瞬,苦笑:“给自己干活,当然是拼了命的干。”

    话题沉重起来,两位父亲默契的没再说下去,毕竟还有孩子在场,随意岔了一个话题继续聊起来。

    吃过午饭,略坐了一会儿,江家人便告辞。

    许清嘉想溜,被秦慧如拉住了。

    秦慧如严肃的拉着许清嘉坐在沙发上,愁的不行:“你这孩子怎么什么话都敢往外冒。”

    许清嘉一脸的无辜:“田分下去,大家肯定会更加努力干活,收成不就多了。就像养猪,村里的任务猪两百斤都不到,我们家养殖场里的猪,几乎都超过两百斤了。”

    秦慧如登时无言以对。

    “又不是什么大事儿,你这样会吓到孩子。”许向华和稀泥。

    秦慧如不舍得怪女儿还能不舍得怪他,瞪着他没好气道:“这孩子这么大胆,都是你惯出来的。”

    要养兔子就给建养殖场,要去黑市上卖兔子也不阻拦,她不赞同,还帮着女儿来劝。养兔子卖兔子不够,还要趁着周末去拍照片挣钱,许向华还给她牵线搭桥,找了个洗照片的人来。就没见他这样惯孩子的!

    眼见着火力转移,许清嘉不厚道地垫着脚尖溜之大吉。

    许向华:“”小没良心的!

    一晃就是半个月,韩东青拿着一堆中药返回首都准备高考。在他走后没多久,江平业往余市扔了个重磅炸。弹。

    他挑了十二个公社试点土地改革,试验包产到组,包干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哪一种方式增产效果最好。

    其实江平业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另外三种形式就是拿来作对照组的,以便日后更有说服力。反正不管哪一种,他相信都会比现行的制度更好。

    早在六二年的山东,还有七零初的福建,就短暂实行过这种制度。虽然最后因为混乱的政局而被叫停,但事实摆在眼前,产量明显比其他年份高。

    做这个决定前,江平业和远在京城的江老爷子通过电话。老爷子告诉他,安徽已经有地方在年初就偷偷包干到户,有人给捅到了中央。主张改革的杨老发话不要着急去动,放两年再来看看对还是错。江老爷子让他尽管放开手脚去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了老爷子这话,江平业犹如吃了定心丸,雷厉风行的开始改革。

    可想而知,江平业遭到了多大的阻力。很多人觉得江平业根本就是在开倒车,复辟资本主义。他们有着十几年的舆论优势在,口诛笔伐,将江平业批得体无完肤。

    江平业也不是吃素的,拿出五月份的党刊,指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跟他们死磕,最后立下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