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福妾(清穿)-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的,结果刚走到这长廊就隐隐听到有说话声,于是就靠着廊柱仔细听了,谁知道听到这么多抱怨来!
她来的时候只见到连顺、齐顺两人,因此不知道前头还有添油的事,幸好他跑得快。
利妈妈一脸忧愁地回了正殿,那句“说到底这毓庆宫,是太子爷的毓庆宫”一直在她心中回荡,扰得她心里乱麻一般,走到门口,却见画戟和雁翎都站在外头,就知道太子妃的伯母赵氏和太子妃的幼妹应当在里头陪着,于是就止了脚步,预备晚点再进去回话。
屋子里,太子妃一脸慈爱地看着年纪最小的妹妹坐在炕上玩九连环,小妹才六岁,生得粉妆玉砌,像个小圆团子,她自打进宫后,小妹就交给堂伯母赵氏代为照顾,如今看来,伯母把妹妹教得很不错。
“这些年辛苦伯母了。”太子妃叹了口气,“幸好咱们石家也算苦尽甘来。”
赵氏赔着笑道:“可不是,多亏娘娘替咱们家筹谋。”
她虽为出嫁女,心里却一直还把自个当成石文柄的“长子”,她答应了阿玛,必然要领着石家走上康庄大道的。太子妃淡淡一笑:“不说这个了。”
两人一时无话,屋子里只剩下自鸣钟滴答滴答的刻漏声,赵氏微微挪动了一下身子,心里有个想头,却又不知道该不该说,但想了半天还是说了出来。
“有件事情,也不知妥不妥当,想请娘娘的示下……”赵氏拿捏着用词,“我们家里有个庶出的幼女,排行第六的,她生母实在不堪,是个窑子里出来的,她当年生下六娘,你伯父怕她这样的出身玷污我们石家女儿的名声,便让她自尽了,于是六娘就托在我膝下养大……咱们家是免了选的,你伯父就想给这孩子找个好夫婿,前两个月,不是刚放了榜么?正好有个模样出众又才华横溢的,才十九岁就中了进士,真是不得了!结果一问,您猜怎么着,没想到他还是这自家人的孩子呢……”
太子妃笑道:“谁家的孩子,伯母是想叫我做媒?”
“不敢劳烦娘娘,是程家的孩子……”赵氏脸上露出一丝尴尬,“是程侧福晋的弟弟……”
太子妃脸上的笑容微微就僵住了。
第105章 坦诚
畅春园; 讨源书屋内。
被康熙誉为“龙眠五才子”的大学士张英蓄了一把柔顺的长须,穿一身清爽的青绿色薄纱长衫,如今已是五十八岁的年纪; 仍然朴质淡雅; 极有文士之风。
他手握书卷,正教弘晳背诵《诗经》里祁风的篇章,沉稳的声线里夹着弘晳跟读的稚嫩童声; 程婉蕴趴在窗子边偷偷瞧了两眼,怀着见识到古代名人的满足离开了。
张英自打康熙十六年起就成了太子爷的汉师傅,他不仅是康熙十分喜爱的词臣、禁臣; 也是太子胤礽最敬重的师傅之一。当然,他除了以上身份之外,还因为有个好儿子而青史留名——他的次子乃是历经康雍乾三朝不倒的名相张廷玉。
恩准太子爷在园子里住,虽然是想让儿子松快松快,但康熙这个卷王决不让他闲着荒废光阴,就打发了张英三五日过来一趟侍奉太子读书; 太子与张英坐谈论文、勤读诗书之余,便趁机把儿子塞了过去; 能得张英这样的名师教导; 是极难得的。
张英除了学问扎实、诗文古朴自然之外; 还有个好处就是特别会教子,他写了本《聪训斋语》,里头既有修身齐家之道; 还有读书养生之道; 张家的家风传承只要能影响弘晳一星半点; 都是受用无穷的。
不仅如此,深受康熙信重的张英; 目前已是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院士、今年的会试正考官,他第一回 到畅春园时,程婉蕴就听太子爷回来说,张英方才还对太子爷谈及程怀章,说:“这位程家大爷是个好苗子,臣观其文章,六经根基扎实,字写得也极好,臣正受皇恩编修《国史》,很想找个文辞清绝的苗子添为副手,如今正好遇上,可谓缘分矣。”
太子爷自然也笑道:“能入了先生的眼,是这小子的福气。”
程怀章赐了进士出身,已被选为庶吉士,等有了资历熬个几年,再改授编修。庶吉士官阶不高,太子爷还特意和程婉蕴解释:“当年,张英中了进士以后也是走这样一条仕途,他从庶吉士做起,丁忧归来后便进为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后来因才情卓越,得皇阿玛赏识,累迁侍读学士。康熙十六年,不仅被点为东宫讲学,又被皇阿玛恩准入值南书房,开了这汉臣里头能入值内廷、赐居禁城的先例,这是很了不起的!怀章能得张英提点、赏识,你该明白这其中的分量,回头一定记得传话回程家去,让怀章考中后也不可懈怠,要认认真真的为官治学。”
这是清代官场最清贵干净的一条路,也是汉臣里头的金字塔尖了。
程婉蕴立刻就跪下谢恩。张英愿意提携程怀章,自然也是瞧在他的学生太子爷的面子上,否则那么多进士,何必提拔一个既不靠前又不靠后的二甲第三名?前头那些状元榜眼探花不香吗?程婉蕴还没那么傻,以为是怀章文曲星转世。
“不必和我生分。”太子爷把她拽了起来,“你我之间,不必再言谢了。何况,也是怀章自己有出息,张英此人胸有文骨,不是我几句好话就能动摇的,他想来也是暗中考较过怀章,对其品性、学问都有数,才肯将他收在门下……哦对了,张英也是安徽人。”
“这可更凑巧了。”程婉蕴笑道:“还是多亏了太子爷,否则这老乡交情,我们也难混得上。”
“我也只是提了一嘴,”胤礽笑着摇摇头,又提点道,“你先前和我说,怀章已经十九岁,还没娶亲,家里似乎正给他筹谋着婚事?既然如此,你记得给你阿玛说一声,翰林院里头文风鼎盛,最好选同为文儒、学士家清流出身的女儿为妻。沾了权贵、勋贵二字,这清流文臣,就要受人鄙夷了!你二弟怀靖可以娶门第高的女子,但怀章要走翰林学士这条路子,就要谨慎……”
张英的妻子姚氏就是大儒姚孙森的幼女,也是个才华横溢的才女,有不少闺阁诗流传于世。
程婉蕴小鸡啄米般点头:她懂,这叫圈子不同别硬融!文人士大夫的夫人外交圈,估计也是门槛极高且排外的,而且极为看重名声和学问!太子爷这都是肺腑之言,她自然也很重视,打算一会儿就让怀靖回家去传话,让家人谨言慎行,尤其是怀章,千万不能在这时候行差踏错。
她还把额楚介绍了丁家之女的亲事和太子说了,胤礽听了这个人选思索了一会儿,也点头:“这样就很好,这丁言敏我听说过,他为人很清正,虽然出身不好,但有这样亲家在翰林院里,一样能相互照应。”
胤礽心想的是:有张英为后盾,再加个丁家,程怀章的仕途就万无一失了。
程家以后有程世福、程怀章、程怀靖父子三人在朝为官,只要不犯错,日后升迁到一定的位置,再加上姻亲,必然自成一份势力,就不再是人人都能小视的人家了。
胤礽为阿婉铺的路,也就成了大半。
清承明制,身为东宫太子,除了满洲正经的福晋、侧福晋的称号之别,毓庆宫还有汉家正统的规制主位:太子妃一位、太子嫔一位……侧福晋可以封很多,但太子嫔只有一个。
胤礽早就想把这个位置留给阿婉了,只是时机还不成熟,一直拖到现在。
“回头让吴氏和张家夫人走动起来,不要害怕张家门第高。”太子爷再次细细交代,“张英的五个儿子都很成才,他的长子康熙二十六年扈从皇阿玛亲征,却不幸病亡,但次子张廷玉很有出息,怀章可与其结交,他年幼之时还跟着我在上书房一块儿读书,十分聪慧,几乎有过目不忘之才,可见皇阿玛喜爱他。”
“好……我会回去嘱咐额娘的。”程婉蕴说话都没了底气,还颇有种不现实之感:她当然知道张廷玉很有出息,未来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啊!作为清代两百多年来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他是您的四弟雍正爷心尖上的香饽饽。
等弘晳下课回来,程婉蕴忍不住摸着他的脑袋来回呼噜。心想,这和追星成功有什么区别啊!家人们,我弟弟可是未来国家常务总理的好朋友哦,这样讲出来好炸裂哦。
弘晳顶着一头被撸得乱七八糟的毛辫子回了屋,被添银含笑梳了半天才梳顺,他心里疑惑,不知他额娘究竟在激动什么。
胤礽也不懂阿婉究竟在激动什么,可能……是为她弟弟有出息而高兴吧?
太阳西斜,此时此刻,他已离开畅春园,骑马进了东华门。今儿康熙特意把他叫回宫里来用膳,他心里约莫猜到了是什么事。先前他表露了对太子妃有所不满,康熙好一顿开导他,还说了很多赫舍里皇后的事情,但胤礽心里却没有半点涟漪——石氏……不能和他额娘相提并论。
虽然只见过赫舍里氏的画像,有关母亲的言行与形象,也都是从康熙口中、索额图口中得知拼凑起来的,但不妨碍胤礽将母亲臆想成了一个完美无瑕的女子。
石氏……胤礽想着她就有些头疼。
进了乾清宫的门,看见摆膳的小偏厅外头站着利妈妈和雁翎、画戟,他就知道自己所猜想的不错,进去后,果然看到太子妃听着微微突出的肚子坐在下头的交椅上,含笑晏晏地与康熙说话,俏皮又亲昵的话语将康熙都得哈哈大笑。
“太子爷来了。”太子妃笑容微敛,率先起身行礼。
“儿子叩见皇阿玛!”胤礽端端正正给康熙行完礼,才在康熙摆摆手叫起之后起身伸手扶了她一下:“你有身子,不必多礼。”
康熙见胤礽脸上对着太子妃淡淡的没有笑容,又见太子妃石氏也有些拘束,心想,保成在这上头就不如他了,他有三任皇后,夫妻间相处一向和气,哪里有这样甩脸子的。
保成还是年轻。康熙摸了把胡子,没有他这个阿玛在后头替他张罗、指点,果然还是不成。
于是整顿饭,康熙都操心万分,用言语相互劝解,最后太子终于板着脸给太子妃挟了一筷子菜,他才露出笑脸:“家和万事兴,你们二人万不可再这样闹别扭了。”
胤礽连忙搁下筷子起身作揖:“是儿子不好,还叫皇阿玛为儿子担心了。”
“也是儿媳的错,内宅不安,是儿媳失职。”太子妃也连忙起身,红着眼圈道。
胤礽听到她这句话又心里不舒服了,他用余光扫了一眼太子妃:故意在皇阿玛面前提什么内宅不安,这是还想把阿婉搅合进来?还是暗讽他宠妾灭妻了?
幸好康熙没有计较,好似没听见似的,笑眯眯地拍了拍胤礽的手,话却是对太子妃说的:“保成的脾气,朕最知道,他是吃软不吃硬的人,石氏啊,你也要谨记刚直易折的道理,其他的,朕就不多言了,你们下去吧。”
这话里似有深意,是康熙也对她有些不满意了么,是因为她肯不服软顶撞太子爷么?太子妃脸色微微一白,强笑着道:“是,儿媳谨遵皇阿玛教诲。”
两人磕了头出来了,这顿饭胤礽吃得一肚子气。
他们各自坐上肩舆,何保忠见太子爷脸色黑沉沉的,便暗地里给抬轿子的太监使眼色,默默加快了脚步。
等回了毓庆宫,胤礽便冷着脸让左右奴才都下去,利妈妈紧张不安地盱着太子爷的脸色,是最后一个退出去。她关门的时候没忍住瞧了太子妃一眼,正巧太子妃也望了过来,她轻微地摇了摇头,希望太子妃能跟太子爷服软。
女人和男人顶着,得不到什么好处。利妈妈虽然没有嫁过人,却也伺候了石夫人一辈子,石夫人是怎么和石文柄相处的,这夫妻之间的事情,她心里清楚。
太子妃看到了利妈妈的动作,却依旧挺直着背脊站在屋子里,这是她的屋子,她没看站在她面前的太子爷,目光越过了太子爷的肩头,远远地落在对面的墙上。
那墙上属于她的红缨枪已经收回库房里去了,现在只单独挂着一柄装在刀鞘里的长刀,这是她阿玛石文柄的遗物,当初她带了这些东西进宫,也是因为康熙顾念着石文柄的英勇与早逝,所以没有人敢说什么闲话。
而她一直挂在寝殿里,也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了阿玛临走前的嘱咐。
“珉姐儿,以后石家就交给你了。 ”
她是亲眼看着阿玛断气的,当时他们还在浩渺无烟的大江大河之上,正星夜兼程往京城里赶去。她那时就像脚底下那艘船一般,要独自面对所有的波浪了——以后掌舵的是她、扬帆的是她,她一定要走下去。
额娘病逝的时候把弟弟妹妹交给了她,阿玛走的时候,又让她担起石家的重担,她一刻都不敢放松。她要做得很好才行。
太子妃又想起前几日利妈妈所说,弘暄身边的粗使太监抱怨的事情,她当即就把那两个太监打了板子半死不活地退回内务府去了,这样的奴才留在弘暄身边,只会教坏了他!
可愤怒过后,却对上了利妈妈担忧的眼睛,太子妃拉着利妈妈的手坐下,叹了口气:“治家也该如烹小鲜,是我之前步子迈得太大了,回头给弘暄多拨几个靠谱的人过去伺候,再给他们那院子的奴才都涨一倍月钱。”
利妈妈应下了,可太子妃心里不知为何还有些不安。
“石氏。”
她耳边忽然响起太子有些冷漠的声音,这口气又刺得她心里一沉,不由别过脸去,用手撑住了炕桌的边缘,指尖微微用力地捏紧了。她从来没在太子爷身上奢望过什么,也一直包容他的妾室,可却换来了太子爷这样对她!她知道自己不该有怨气,但夫妻之间,她已敬了太子爷七分,换太子爷容她三分又如何呢?
“我还记得你刚进宫的模样,你自己还记得吗?”
她本来以为会听见太子爷对她的责怪与不满,谁知开头却是这样一句问,这句话问得她都微微有些恍惚,虽然只进宫一年多,但她却好像经历了很多事、在这宫墙里呆了很久一般。当初刚进宫的她,和现在又有什么区别吗?
太子妃缓缓回过神来,眼光很复杂地望向胤礽。
是她变了吗?
“你知道我为何看重程氏吗?”胤礽一直站在门边,他没有坐下,就这样静静地与太子妃对视,“她从进宫的那一日起,我就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七年多了,她没有变过。”
“太子爷,您把程氏说得这样好?难不成她就没有缺点了?”太子妃有点不服气地反问道,分明是太子喜爱程氏,因为好的不好的,他都觉得好而已!而他对她没有情意,自然看什么都不顺眼。
“你错了,”胤礽笑了,笑容里有一丝的无奈与失望:“她有很多缺点,她只是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她懂得拿捏分寸而已,还有……她因为出身低微,更知道低头看人,而不是眼高于顶。”
顿了顿,胤礽看着太子妃还流露出一丝倔强的眼睛,继续说道:“我知道你看不起阿婉,打心眼里觉得她这个小官之女出身的汉人,一定不如你对吗?可你自己想想看,毓庆宫的奴才服不服你?你进来一年多了,他们最终认可你吗?我记得当初你刚进来时,还是很能服众的,如今呢?或许你觉得你身为太子妃,何必要奴才的认同,只要皇阿玛认同你这个媳妇,就够了对吗?你那么聪慧,心里是不是也想过,我这个太子,也不过是皇阿玛挥之即来、呼之即去的人,你也不需要我对不对?”
胤礽的话,像是一把尖刀捅破了两人之间的窗户纸,太子妃脸上血色尽失,胸膛里的心几乎都要跳了出来,她强撑着嚷道:“我没有,太子爷,您不能这样冤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