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升职记-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付思悦都忍不住,轻轻嘶了一声。
这宜妃娘娘,怎么听着不太聪明的样子。
宫妃都计较名声,膝下有子女的更甚,她们便不为自己,也要为了孩子着想。
哪里像宜妃这般,孩子都不是自己亲自抚养,竟还要反复纠缠,既没有给皇后娘娘面子,也没有为大皇子着想,年幼的大皇子得多为难?
沈轻稚心里叹了口气,暗想:这人选,皇后果然选对了。
无论她怎么作妖,无论她多愚蠢,大皇子是皇后的儿子,是皇后教养长大的,生母如何不成体统,同大皇子又有什么相干?
无非就是别人闲来无事嘲笑两句,但嘲笑过后,谁会不同情大皇子呢?
大皇子呢?皇后保住了宜妃的命,还给了宜妃体面,大皇子一面要感激皇后,一面是否也会厌恶宜妃的贪婪和愚蠢?
皇后要的就是这个。
她既没有打骂宜妃,也没有让她禁足,足以见得宜妃如此行事,是皇后乐见其成的。
果然,付思悦都忍不住问了:“那大皇子可怎么办呀?宜妃娘娘现在也这般行事?”
三妞摇了摇头:“倒是没有。”
她仔细回忆了一下,才犹豫道:“那会儿我刚入宫,年纪还小,有些事不是很清楚,许多事请都是后来听曼曼姐讲的,说那会儿大皇子被宜妃娘娘惊吓过度,很长时间都住在尚书房,连后宫都不敢回,就怕碰见她。”
大楚宫规,凡皇子十岁上,便要搬出后宫,住到前朝东侧的外五所,按三妞的说辞,当时大皇子下课之后是回坤和宫居住,那他当时应该不满十岁。
大约七八岁的样子吧。
三妞语气里都带着同情:“那会儿宜妃娘娘年纪也轻,大抵是想同大皇子多说几句话,所以才有如此行为,但大皇子才几岁,自然被吓得不轻,听闻是陛下出面解决此事的。”
“个中细节,咱们可不知道,只听闻后来宜妃娘娘便不再闹妖,大皇子这才重回坤和宫。”
沈轻稚一直安安静静听她们说话,待到这时,她却问:“大殿下是个什么性子?”
这话一出口,林盼便浅浅瞥了来,慢条斯理道:“还是轻稚会问,这可问到点子上了。”
沈轻稚没说话,只是安静看向三妞,而三妞却是笑了:“大殿下是个极孝顺的。”
“满盛京这么多皇子龙孙,大殿下绝对是这个。”
三妞比了个大拇指,语气都跟着青春活泼起来。
“大殿下人品贵重,文武双全,最要紧的是,”三妞顿了顿,才边笑边说,“最要紧的是长得俊秀至极,让人看了……”
小蝶一把捏住她的鼻子:“这臭丫头竟胡说八道。”
一群人顿时笑闹在一处,整个储秀宫好不热闹。
就在这时,长信宫中,响起悠远悠长的鼓声。
咚、咚、咚。
那鼓声回荡在长信宫中,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几个小宫女相视一笑,她们端起手里的茶杯,嘭地碰在一起。
“新年大吉。”
“吉祥如意。”
转眼,便是弘治二十一年。
第17章
守过了岁,对于小宫女们来说,就算是又熬过一个年头。
大年初一这一日,她们能有个难得的休日。
贵人们比她们可要忙得多,身边都是姑姑和大宫女们在伺候,也轮不到她们,倒是能有些闲暇时光。
因此过了子时,她们也不想散,依旧围坐在一起吃茶谈天。
储秀宫的杂役宫女足有六个,洗衣洗碗、搬水扫洗庭院、巷道和回廊都是她们的活计,往日还要同黄门换班值夜,轻易闲不得。
这会儿能放松玩闹,自然也很珍惜。
有三个年纪大些的,都寻了同乡去吃酒,剩下的三个便留在储秀宫,除了三妞和小蝶,还有一个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多丫。
她们的名字无人在乎,姑姑们也没给改,叫什么的都有。
这个多丫平日里便沉默寡言,显少说话,守岁的时候一直在边上嗑瓜子,众人倒也没管,这会儿倒是问:“宜妃娘娘给陛下送鸡汤,然后呢?”
她竟还在想刚开始的那一句新闻。
杂役宫女大多都是流民出身,比沈轻稚她们这样每年采选时入宫的不同,往常是宫中实在无人做苦役,尚宫局便会去棚户区选人,她们一入宫就是杂役宫女,没有出宫的妄念,少数运气好的能被姑姑们赏识,也可往上晋升,也有能当上女官的。
但大多数都沉默地在宫里忙碌,做着宫女们也不愿意做的活计。
沈轻稚她们只在内殿忙活,擦擦花瓶摆件,侍弄些花插香炉,杂役宫女就只能风吹日晒,在院子里擦地泼水,拔草洗衣,干的活都很累人。
又脏又累的活,只能她们干。
但谁没有当贵人的心?
若多丫不吭声还好,她这一吭声,就连沈轻稚都忍不住往她脸上看了一眼。
大楚历一百四十四年,由于宫规对宫妃出身并不限制,历史上宫女出身的宫妃不计其数,甚至有的能做到皇后,但杂役宫女出身的宫妃,一个巴掌数的出来。
可谁没有当人上人的心?整日里风吹日晒地忙活,没有念想,没有未来,这样的日子过久了,人人心里都会生出些不切实际的期望来。
沈轻稚不看不要紧,这一看,她才发现多丫长得着实不错。
她是那种羞涩的小家碧玉,粗一看不打眼,若仔细瞧了,却能看出她五官精致,根底是很不错的。
难怪,她也有了些心思。
旁的人不知道看出什么,但林盼却也跟着说:“就是,三妞,你赶紧说给我们听,后来怎么样了?”
她开口,就意味着她也看出来了,这是在给多丫打圆场。
林盼这个人当真是八面玲珑,就连杂役宫女的脸面也要帮着圆,倒是会做人。
三妞看了看她,这才道:“宜妃娘娘是什么出身,这个不用我多说,姐姐们肯定有所耳闻,早年确实是不行的。”
“但今时不比往日,她毕竟诞育大殿下,又有皇后娘娘心慈,赏了她四妃之位,这十几年经营下来,在盛京之中倒也有了些脸面。”
宜妃代表的冯氏,渐渐在盛京站稳了脚跟。
外面的事,三妞自然是不可能知道的,她只能说一些宫里的传闻:“听说宜妃娘娘经常去干元宫求陛下开恩,前几日那一次,好像是给娘娘的一个堂侄求差事,但陛下没应允,宜妃娘娘便去寻了大殿下闹。”
宫里头只有宜妃娘娘的新闻最多,但都没什么好事,不是求了陛下被拒绝,就是找大皇子吃闭门羹,似没什么人待见她。
沈轻稚却觉得,事实并非如此。
三妞就道:“也是前几日,大殿下回宫看望皇后娘娘,被宜妃娘娘半路拦住,说了好一会儿话,大殿下也是心软,下午就去了干元宫,似是帮她求了陛下。”
她如此说着,语气里都带了同情。
“陛下自不好同宜妃发火,大殿下这是撞到枪口上,被陛下好一顿训斥,末了还命皇后娘娘好好管教大殿下,说他性子太过柔和,无男儿气血。”
这话也不知道是怎么传出来的,一字一句仿佛都是亲眼所见,传得跟真的似的。
沈轻稚垂下眼眸,盯着茶杯中漂浮的茶叶看。
长信宫里这些事,倒是比大夏宫中还要精彩纷呈,这些大戏唱下来,也不知最后是什么样的结局。
对于她来说,却比以前要有趣得多。
小宫女们一听说大殿下受了罚,立即就心疼起来,七嘴八舌说宜妃娘娘不念儿子。
倒是付思悦没跟着她们念叨,只若有所思地问:“那最后呢?”
沈轻稚看了她一眼,浅浅勾起唇角,付思悦这名字倒是没有取错。
三妞就说:“也是皇后娘娘恩慈,十分心疼大殿下,虽听了陛下的话罚了大殿下,却也亲自同陛下求了这个恩典,给宜妃娘家堂侄求了个翰林院的员外郎,让他盯着匠人们刻板印书。”
大楚的翰林院也肩负编书、刊印、宣扬教化之能,印数贩书也是其中的重要差事,这个宜妃的堂侄没走科举,无法在翰林院行正式品级升迁,却直接被封了个员外郎,专管匠人。
名头好听,官位不低却没什么实际的权柄,匠人们自有自己的大师傅领带,哪怕他做的不好,也无伤大雅,祸不及根本。
这官职给得妙极了。
沈轻稚打着吃茶的幌子,忍不住笑了。
帝后这对夫妻,当真是有意思极了的。
宜妃娘娘她没见过,不知到底是什么品行,不管她是蠢钝如猪还是大智若愚,最后总归愿望达成。
过程并不重要。
而大皇子……大皇子又是什么心思呢?他当真会对并未养育自己的生母心软吗?
他是皇长子,是记养在皇后名下的“嫡子”,他一个人占了嫡长二字,若无意外,弘治帝百年之后那龙椅就是他的。
若他当真如陛下所言心软柔弱,还能稳当当做十四年的“嫡长子”吗?
这一场守岁闲谈,却让沈轻稚知道了许多宫中的“秘密”,对宫里这些人事有了更多的了解。
待到守岁散了,各回各屋,付思悦才问沈轻稚:“你是不是想明白了什么?”
沈轻稚整晚都没怎么说话,旁人不了解,付思悦是了解她的。
她心里笃定,沈轻稚一定是听明白许多事,她在心里头揣测分析,所以嘴上话就少。
沈轻稚道:“总归知道,皇后娘娘是个好人,大殿下极为孝顺,而陛下……”
宫女哪里能随意评判陛下的?当然,其实其他人也都不能说。
付思悦摆摆手,不让她继续说,就道:“好了好了,我明白了。”
沈轻稚这是又糊弄她。
沈轻稚推了她一下,笑着说:“睡吧,再醒来就是新年了。”
——
一晃神,新年就匆匆而过。
大皇子是元月二十的生辰,宫中自要给他庆生,这是他十五束发的大生日,皇后格外重视。
二十刚过上元节,宫里还来不及闲下,又要开始忙碌。
因此除了刚过年那两日,剩下的日子里储秀宫上下都不得闲。
近来几乎没有入宫觐见的命妇,红芹便也没忙司仪的差事,领着手底下的十来个人,每日穿行在储秀宫和坤和宫之间,同另一位管事姑姑一起给大皇子的生日宴准备还礼。
沈轻稚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坤和宫,如今已经能在坤和宫的后厢房中泰然自若忙碌,她跟付思悦的差事是把宫里要赏赐的回礼糕点用油纸及红纸包好,按照顺序摆放进礼盒里。
这礼盒一共有三层。
因皇后特别重视大殿下这一次生辰,已经命尚宫局提前拟好了宴单,光要给大殿下贺生的家族就得有三四十,这其中也有盛京的百年氏族,这还不算皇亲国戚。
光给朝臣们准备的礼盒,就有五十八个,这是细致活,轻易不能弄错,沈轻稚跟付思悦两人忙一天,也就只能包十来盒,几乎要从早忙到晚。
一直到元月前三日,这礼盒才将将包完。
她们包的是糕点盒,另外还有糖果盒、文墨盒、吉祥如意盒、布匹绸缎、福字贴等。
每一家都要有六种赏赐,取的六六大顺。
这一个月,可把坤和宫的宫女们忙得脚不沾地。
元月十八这日,沈轻稚跟付思悦可算忙完,正在陪着红芹一起检查礼盒,便听外面一道清冷的嗓子响起:“红芹。”
红芹回过头,见一个瘦高个站在门外,便迎了上去:“沐芳姐,怎么这会儿过来了?”
沐芳便道:“这会儿正急呢,之前让你选的人,你选好了没有?”
红芹有些疑惑:“不是说开春再说,怎么这么急了?”
“原也是等开春的,只是新丫头过年时太忙,生了病,无法在听雅斋里伺候,这就少了个人,主要还是娘娘……”
她说着说着,牵着红芹的手就越走越远,剩下的话沈轻稚就听不到了。
她跟付思悦对视一眼,两个人都没跟出去,只在厢房里坐下略等。
前后不过一盏茶的工夫,红芹便回来,她一进门,目光就落在沈轻稚身上:“轻稚,你识字吧?”
第18章
关于识字不识字的事,她们第一日留在储秀宫的时候,红芹就问过。
沈轻稚自己自然是识字的,她是书香门第出身,大夏才女的母亲亲自给她开的蒙,师从大夏最好的大儒,不说学成名满天下的女先生,却也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但沈彩究竟识不识字,沈轻稚不是很有底。
不过有些事,也并不需要她有底,沈轻稚当时回答红芹:“回禀姑姑,奴婢是荣恩堂长大的,我们偶尔会被领去县中的县学帮忙打扫。”
荣恩堂是养育孤儿,却也不是白白养活,想要日子过得好一点,略大些的孩子们就会跟着嬷嬷外出做活。
不过大楚有规定,只有十岁以上的孩子才能出去做活,并且不可去歌楼香馆,也不可私自收卖为奴,所以大多出荣恩堂都是领着孩子们去寺庙、县学这样的地方扫洗。
听一听佛音,诵一诵诗书,混个一日三餐温饱,再没更好的去处了。
这些小事,以前沈彩同付思悦说过,付思悦便也偶尔同沈轻稚提过一提。
沈轻稚很笃定对红芹道:“姑姑,奴婢不敢自夸,进宫前三年奴婢一直在县学做活,偷偷听先生们讲课,便是不懂其中深意,不会书写,却也学会了识字。”
县学教的学问,沈彩肯定听不懂,但她成天在县学兼差,都是跟书本秀才们打交道,不懂的还能问一问,定是能学会认字的。
如此说来,大凡普通的农家女子倒是没这个机会。
这些事,当时是红芹单独一个个问的,她们谁都没往心里去,现在红芹突然来了这么一遭,沈轻稚心中那些迷惑便如同拨云见日,一下子豁然开朗。
沈轻稚看着红芹脸上淡淡的笑意,冲她福了福,也笑了:“回禀姑姑,奴婢识字的。”
她这落落大方,不急不躁的样子,很是令红芹满意。
红芹轻轻嗯了一声,转身回到沐芳身边,轻声细语同她说了几句。
沈轻稚心里大约有了底,反而更不着急,还安抚付思悦:“别担心,没什么大事。”
付思悦还是担心,只是小声道:“希望是好事。”
沈轻稚跟她一起用赤红丝绦在礼盒上系成团花,她的手常年做惯粗活,其实并不是很漂亮,但她侍弄丝绦的样子,却意外地娴静优雅。
大抵是因为长相尤其出色,村女的那种土气在她身上丝毫不显,旁人见她,都觉得她沉静大方,从来看不出小气。
沐芳现在见的也是这样的沈轻稚。
明媚的厢房内,窈窕少女立在桌案边,她身上穿着同旁人一般无二的窄袖藕荷色提花袄裙,头上梳着简单的团花髻,发髻间只簪了一朵朴素的绒花,若是不仔细注意,真的看不出同旁人的区别。
但只要目光落到她脸上,就会被她目光里的清澈和沉静所吸引,忍不住去认真端详她的样貌。
在这满屋子年轻活泼的宫女中,沈轻稚是最美的那一个。
她生了一双很漂亮的桃花眼,笑的时候,眼尾上翘,深刻的双眼皮勾勒出一道完美的弧度,衬得她面容如花般美丽。
便是低头安静做工的时候,她身上也自有一股恬静气度,既不显得瑟缩,又不过分张扬,只该用一个词来从容——恰到好处。
这就是沈轻稚展现出来的样子,也是红芹、沐芳这样的姑姑最喜欢的样子。
沐芳打量人,自不会那么直白凝视。
她借着同红芹说话的工夫,仔仔细细端详了一下沉轻稚,然后便对红芹道:“你眼光还是好。”
春景苑已经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