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快穿之请给五星好评 >

第326章

快穿之请给五星好评-第326章

小说: 快穿之请给五星好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隐笑着划出五星光屏,方暖暖点亮了五星那一栏,然后走到林隐身边看着她道:“你说,我下辈子会是什么样”

    “我不知道。”林隐道:“我自己都没有来世,怎么知道别人的来世。”

    方暖暖同情的看着林隐。

    林隐也有些同情的看着方暖暖,看到最后她又开始同情自己。

    这次做任务,完全是抛媚眼给瞎子看了。

    这方暖暖,是又纯又善良又不爱思考。不过也不能怪她,她从小受到的教育和吃到的苦不足以让她思考那么深刻,因为没有必要。

    方暖暖虽然看不懂林隐的目光,还是柔声安慰着她,让她想个办法转世投胎,林隐谢过她,看着她身形慢慢消散最后变成一颗金色的石头。

    “小美,我任务做好了。”林隐轻声唤着,很快小美就过来了。

    小美接过林隐手中的石头,没怎么说话就带来了下一个任务委托者。

    这个任务委托者明显被小美接待过了,表现的非常的平静,见到林隐后先和她福身行礼,然后问林隐现在能不能进行任务交接。

    林隐自然不会拒绝,她牵着这个挽着粉色披帛穿着浅蓝色绣梅长裙的女子到一旁接任务。

    握住那只白嫩纤细的手,林隐闭上了眼,开始感知她的一生。

    这个任务委托者的名字叫蓝采采。

    她六岁那年父亲离世,母亲一直守寡未嫁,在她十三岁那年,她的母亲病逝了。

    临终前,她的母亲将她托付给舅父邵彦章。

    她早已和席家三公子席维欣定下亲事,只等及笄后定下婚期成亲。蓝家人丁不兴,祖父祖母和蓝家大伯住在一处,对他多加偏私,这些年来蓝母守着蓝父留下的那些财产和她的嫁妆已是不易。

    蓝母担心蓝家会吞了蓝采采的嫁妆,甚至会找出各种缘由拖延婚事,所以她在重病之时她已写信给了蓝家舅父邵彦章。

    操办完蓝母的丧葬之事后,邵彦章就直接把蓝采采接走,和蓝采采一起走的还有她贴身丫鬟芙蓉和丰厚的嫁妆。

    蓝家人不让邵彦章带走蓝采采,邵彦章直接拿出蓝母的书信,并痛斥蓝家大伯不顾手足之情,在弟弟死后欺负遗孀孤女意图霸占邻房钱财的事,说的有理有据,连证人都找好了,就差直接对质让蓝家大伯没脸。

    一番痛斥后,邵彦章直接带走了蓝采采,并放言蓝采采的事以后都由他经手,蓝家的人可以来看望她,但不要想着把她接走打其他主意。

    他会一直护着蓝采采直到她出阁。

    蓝采采父母双亡,在这个时代多少会歧视,会被人说不吉,席家派人吊唁的时候,邵彦章察觉出席家人似有悔婚之意,

    于是,邵彦章写信去席家,先是说明蓝采采已搬去邵家日后会在邵家出阁的情况,又说人生在世,当言而有信,君子一诺胜过千金,不以境迁物移而易。一封信写得言辞恳切又动人衷肠,席家随即回信,说绝无悔婚之意,只等蓝采采守完孝就让二人成婚。

    从此,蓝采采就养在邵家了。

    邵彦章的妻子萧氏对蓝采采也十分喜欢,邵家只有两个儿子,长子邵临之在京城做官,也是有名的才子。次子邵庆之养在萧氏身边,因她膝下无女,对于乖巧又懂事的蓝采采格外喜欢。

    蓝采采早年丧父,母亲邵氏又是伤春悲秋的性格,那几年住在蓝家受了不少委屈,母女一直忍气吞声过日子,没过几年邵氏重病身亡,她的支撑全部倒塌,哪怕舅父仗义宽厚,但她心有郁结,到邵家后依旧过得小心翼翼。

    萧氏知道蓝采采性格和她早年经历有关,不是几句话就能疏导开的,她是真心喜爱怜惜这个命途多舛的少女,对蓝采采的生活多加照管不说,还让邵庆之多看护蓝采采,有新奇的雅事可以多和蓝采采说,外面新奇的东西也多带些给蓝采采。

    省的她成日沉浸在丧母的悲伤中。

    邵庆之年少活泼又聪慧风趣,他见这个表妹成日闷闷不乐,就想着法子逗她开心,蓝采采伤心掉泪时遇到他,最后只会变成又气又笑,觉得这表哥胡闹任性,成日没个正形。

    可时间久了,蓝采采渐渐明白邵庆之的用意,他是故意逗她开心,扮丑装傻戏弄她,都是为了让她开怀。

第六百三十六章 金兰有毒(二)

    

在邵家待了一年多,蓝采采渐渐变得开朗活泼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在邵家待了一年左右,她便确定了一件事。

    舅父一家是真心待她,没有图谋她财产欺负她弱女之意。

    不怪她这般想,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蓝家蓝采采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要不是邵家舅父,她现在不知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蓝采采心性渐渐放开了,其实她不是特别喜欢外出,但是邵庆之喜欢,他以蓝采采性格太闷为由,带着她参加诗会小宴,希望她多添几个手帕交。

    为了让邵家舅母和表兄安心,蓝采采还是试着去出门走走,不整日待在闺中省的他们担心。

    出门的次数多了,蓝采采真的认识了几个同龄的女孩,虽然她性格比较闷,但她有一个好表哥,所以她的人缘并不是特别差。

    渐渐的有人开始送些小礼物来,精美的糕点盒里夹着浅粉色兰花香的信封,里面的花笺上写着拜会的日期。

    有来就有往,蓝采采开始和观州的小姐们走动,姚思苹就是她出门走动时收获的意外之喜。

    尽管这个时代女子管束要求并不是十分严格,但像蓝采采这种官宦人家的小姐出门还是不能抛头露面的,除了节日灯会这种大型庆祝日可以戴着帷帽上街游玩,平时出门她都是坐轿或是乘马车。

    那日从陈府回来,蓝采采在轿中拿着陈盈赠的百花团扇在手中赏玩,那百花争艳图是陈盈新画的,蓝采采觉得画的很有韵味,就多看了会儿。

    结果轿子猛地一停,然后蓝采采听到芙蓉在外面和人吵了起来。

    蓝采采掀开窗上的帘子准备看到底发生了何事,却见一穿着白色素纱宽袖上衣,浅蓝色长裙,腰系秋香色丝绦的女子从轿中走出,她先喝止住自己的丫鬟,制止了她们的争吵,然后对探了个头出来的蓝采采行了个礼后解释道:“家中仆人无状,冲撞了小姐,还望见谅。”

    蓝采采问清楚情况,原来是这家小姐的轿子走的太快了,两家冲到了一块去,才有了这场争吵。

    这本不是大事,人家小姐都下轿道歉了,她再不依不饶就显得自己小家子气了。

    于是,蓝采采也从轿中出来和那位小姐道歉,说自家丫鬟性子暴躁,这种小事本不该起冲撞。

    本来这事也就过了,可是那小姐却问蓝采采姓名,说她看着有些眼熟。

    蓝采采还有顾虑,那位小姐就说了自己的姓氏和名字,这么一说蓝采采记起来了。

    这个姑娘是她幼年时的好友姚思苹,本和她住在同一街巷,后因为姚父升迁搬到别处居住。

    没想到在观州还能见到旧年好友,蓝采采惊喜异常,拉着姚思苹的手叙了好半晌的旧,互通了住址后才依依不舍的分开。

    蓝采采就和姚思苹经常走动,因为姚家姐妹众多,勾心斗角的事时有发生,姚思苹怕蓝采采不喜,就约定多到邵家走动来看望她。

    撞见过一次姚家姐妹争吵后,蓝采采默认了这一做法,多数时候还是由姚思苹上门来看她。

    旧友相逢,兴趣又相投,姚思苹很快成了蓝采采最好的朋友。

    姚思苹来邵家看望蓝采采,经常会碰到蓝采采的表哥邵庆之,两人见面的次数多了,情愫暗生,有时候看到邵庆之凝视着姚思苹,蓝采采会会心而笑,假意有东西未取,给他们独处的机会。

    蓝采采和舅母隐约透露过邵庆之爱慕姚思苹的事,萧氏不是迂腐之人,她本就存着给邵庆之相看亲事的心思,只是邵庆之不知是未开窍还是眼光太高,萧氏每次有意带他相看适龄女子,都被他用年纪尚小功名未得的理由搪塞掉。

    蓝采采给萧氏透了底,萧氏对姚思苹就格外关注些,每次姚思苹上门她也会出面接待观察这女子的品行。

    萧氏对姚思苹的印象颇好,她发现邵庆之对姚思苹也的确格外不同些,就留了心思。

    蓝采采问萧氏看的怎么样,萧氏却笑说这事不忙,她当下要办的大事是蓝采采的及笄礼。

    女子十五及笄,可婚嫁也。

    因蓝采采有孝在身,婚事还有一年,但是及笄一事不能草率,尤其是在蓝采采没有父母依靠的情况下。

    邵彦章是名士,知交遍天下,留在家中的时日并不多。因为蓝采采的及笄礼,他还是从外地赶回。

    为了蓝采采的及笄礼,萧氏颇费了些心思,请来的都是极有德望的妇人。

    蓝采采非常感动,她虽然没了亲生父母,但是舅父一家待她如同亲女,她暗自发誓日后定要孝敬舅父一家。

    及笄礼行完之后,邵彦章在家逗留三个月就又外出远游,家中事宜全交给萧氏处理。

    萧氏开始教蓝采采持家,她说蓝采采心性单纯,若再不学些东西,只怕嫁到京都会被那席家女眷欺诽。

    为了专心教导蓝采采,也为了让邵庆之静心修学,萧氏把邵庆之送去了邻州的青冠书院,那书院坐落在城郊之处,人烟稀少,是求学的好去处。

    蓝采采学持家后就变得很忙,席家很快派人来说婚事,觉得九月迎婚是最好的,那时的日子最好。萧氏果断允诺下这桩婚事,敲下婚期开始给蓝采采整理嫁妆。

    及笄礼之后蓝采采就甚少再见姚思苹,姚思苹说是要跟随家中女眷去宝罗庵拜观音,还要小住一段时间,可能很长时间都不能来见蓝采采。

    蓝采采在家中留了三月又去看姚家探望姚思苹,得到的消息是姚思苹留与庵中师太甚是投缘,归家后没有多少时日又去了宝罗庵问佛。

    蓝采采猜测姚家可能出了什么事,和萧氏提起姚思苹,萧氏只说这姚家混乱,出身在这样家庭的姚思苹心思也是比较复杂的,不是纯善之辈,蓝采采不该与她多加交往。

    蓝采采不好再辩,萧氏似乎有些不喜姚思苹。婆婆挑儿媳不只是看女子品行,还要看家庭出身,姚家姐妹在外的名声并不算太好,姐妹阋墙相害,争斗不止,很多人家都看她们的笑话。

    直到出嫁前,蓝采采才见到姚思苹,姚思苹请她吃了一顿她亲手做的素斋,又赠了她一块翡翠玉佩给她添妆,就没再见面。

    蓝采采嫁到京城后,花了些时候适应京都的生活,过着不咸不淡的日子。生活说不上有趣,也不能算无趣,就那样过着。

    直到有一天,有两个女子说要求见蓝采采,她的生活才发生了巨变。

第六百三十七章 金兰有毒(三)

    

来见蓝采采的不是别人,正是姚思苹和她的丫鬟小悦。本来这两个女子是见不到的蓝采采的,因为她们求见一无拜帖,二无熟人,连最基本的门差打赏都不晓得给,谁愿意给她们传话

    好在她们遇到了蓝采采的夫君席维欣,他听说来人求见的是自己的夫人,为了避免错过,还是将人带了进去。

    看到打扮朴素的姚思苹和小悦,蓝采采心中猜测姚家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事。

    姚思苹出来果然是因为姚家的事,她的父亲竟然想把她嫁给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做续弦,只因为对方是大官。

    姚思苹的母亲早逝,继母帮着父亲催她嫁人,叫她要顾全大局。

    姚思苹不能忍受这样的命运,就离家出走到京城找她那在中凌书院念书的大哥,她的大哥与她一母所出,她能想到给予她帮助的,也只有她了。

    到了京城后姚思苹好不容找到中凌书院的地址,却发现书院被封了起来,封锁书院的官兵哪个认识她大哥。

    姚思苹只能先回京都再慢慢询问大哥在何处,只是还没回客栈,钱袋就被抢了。

    她和小悦身上的首饰全都当了,在客栈住了两天也没打听到大哥的所在,走投无路之下,姚思苹想到了蓝采采。

    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打了席府,没想到真的见到了已为人妇的蓝采采。

    姚思苹是蓝采采最好的朋友,朋友落难怎么不伸手相助。

    和夫君商量之后,蓝采采把姚思苹留在了席府。

    这时的蓝采采已有七个多月的身孕,正是席家上下都把她捧在手心的时候,所以留宿一个金兰姐妹对席家来说根本不是什么事。

    姚思苹在席家小住,蓝采采的婆婆苏氏对姚思苹的身世也是十分同情的,还特意吩咐席家下人不能怠慢了姚家小姐,说这是府上的贵客。

    席家很快就查到姚思苹兄长所在。

    姚思苹的兄长在一个月前已经通过殿试获取功名派到外地做官了。

    姚思苹无比震惊,席维欣表示姚思苹不知道这个消息也很正常,她在被逼婚的时候,会试还未开始,她花了近三个月才到京城,到的时候姚家大哥已经离开,两人没机缘碰到面。

    至于那中凌书院,因为连着出了三桩命案所以被封锁起来,席家也有子弟在那书院读书,这个一问就知。

    姚思苹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蓝采采问姚思苹做何打算,是准备回观州的家还是去找兄长姚思远。

    姚思远虽然有了官职,不过因为刚涉足官场,官衔并不大,不过有了一个当官的亲哥哥,考虑到以后姚思远的发展,姚家应该不会擅自把姚思苹嫁出去了吧。

    蓝采采是这般想的,姚思苹却一个劲的摇头,姚家人的品行她太懂了。

    等到姚思远升官升到一定的地步,还不知要什么时候,那时对姚父来说也没有多大的作用,那时他已年迈,不像现在正是壮志凌云欲求高官的时候。

    说不定他还会以帮助兄长高升为名,逼她嫁过去,姚思苹还是想要去找姚思远。

    一个未出阁的女子擅自去找远方找兄长,是十分危险的一件事。

    而且,现在姚思远似乎尚未到任,如果没猜错,他应该是先回观州再转去赴任地。

    蓝采采让姚思苹静下心来,以她的名义写了信给姚思远,姚思远回信让姚思苹先别急着回观州,他会写信给祖父说明这一事,等姚父改变心意后再回去。

    书信来回传递也花了不少时候,蓝采采的意思和姚家大哥一致,希望姚思苹不要急着回去,等到姚大哥处理好一切再归家。

    眼见着蓝采采的肚子越来越大,临近生产,姚思苹也不好再为自己的事烦蓝采采,就决定在邵家再多叨扰一些时日。

    其实那时,蓝采采已经发现丈夫席维欣对姚思苹的关心过了度,但是她有身孕在身不好动气,也懒得动气。

    姚思苹似乎也发现了这一点,多次回避席维欣甚至提出搬出席家去外小住。

    蓝采采没有答应。

    席维欣生了什么样的心思是他的事,和她们姐妹无关,姚思苹在京城孤苦无依,带着一个不懂事的丫鬟,搬出去住要是出了什么事怎么办。

    席维欣对蓝采采虽然不是特别宠爱,但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君子,自知这样的情感不对,渐渐也学会了回避。

    蓝采采很快临盆产下一个男丁,席家上下无比欢喜,那段时间席维欣对蓝采采也格外关怀,似乎忘了姚思苹。

    蓝采采对此不甚在意,坐月子的时候她还关注着姚家的事,姚家大哥写信来说,祖父听了此事大怒,已经亲自去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