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机陛下天天碰瓷-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摔在地上的太监惶恐,再度爬起来试图阻拦静王继续说下去。
容宁想了下秦少劼自登基以来的一切处事手段,再想了下秦少劼这个月以来的勤奋。
她摆摆手:“不不不。”
容宁实诚表示:“陛下天生就是当皇帝的命。他太适合了。殿下不行,其他皇子也不行。勤奋的皇子里面没有一个有他聪明,聪明的里面没有一个有他勤奋。”
该下狠手的胆量,想来也是先帝看中秦少劼的理由之一。
“先帝选您,最多就是固守这江山。先帝选陛下,能开创又一个盛世。”
对比之下,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秦少劼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过年少。即便如此,最终还是先帝选了秦少劼。
容宁不得不说:“殿下,想开点。”
静王想不开。他目眦欲裂,眼内血丝遍布。很快他试图抓向容宁的剑。
这换成别人,静王说不定还有机会。放在容宁这里,真是关公面前耍大刀。
容宁一个侧身,剑连剑鞘都没取,翻了个手腕,剑鞘直接砸在了静王额头上,留下一个红印。
她再一转身,将人踹跪在地,随即很快催促太监:“该带殿下去哪里就赶紧带殿下去哪里。不要耽搁了时辰。”
太监忙拽起静王,喊人:“来人,静王该去祭拜了!”
很快有人匆匆赶来,两人结伴将静王拖走。静王挣扎着,头发凌乱,状若癫狂:“朕才是皇帝!朕才该继承皇位!”
容宁叹息,叫住了一个跟着来,没有上前拖人的宫女:“杜大人之女也在?”
宫女行礼,恭敬回答:“在。少将军可要让奴将人叫来?”
容宁想了想,拒绝了:“不用。”
父亲反叛,她要是出陵墓的下场会更糟糕,不比在守陵的地方好过。要是能看开,安静度日反而能活久一点。
容宁取荷包,拿了一点银钱塞给宫女:“劳烦照顾一下。”
宫女应声:“喏。”
容宁带着一行人出了皇陵,重新回到京城大道上。永安园的动荡,并没有牵连到京城老百姓。
他们见没有什么大事,又打开门做起了生意。吆喝声此起彼伏,饭菜酒香四处溢散。
容宁把马交给旁人,去买了两抽桂花糕。一抽里面塞了细软的豆沙,一抽里面塞了肉馅。当季的桂花糕,香得人口水直流。
她一口没尝,带着两抽桂花糕重回永安园,回到帝王卧榻边,一手一纸袋桂花糕,语气相当友善:“陛下,臣刚才出去一趟,听说了不少事。您可要好好与臣交代。”
第79章
秦少劼安然躺在床上; 并没有空闲下来。
他让全盛在床上支了一个小架子,再让人拿来了书和折子放在床边。折子看完就看书,全部看完; 想来容宁也回来了。
事实上容宁回来的有些早。
秦少劼一手折子; 一手笔批红,还没结束今天的公务。
他听到容宁的问话,神情没变,半点不意外。
在容宁出发时,他便知道容宁会遇到什么事情。
瑞亲王没能够说什么就没了性命。容宁亲自去处理王府诸事; 必然会撞见瑞王妃。瑞王妃知道的事不少,其中有他都不清楚的一些琐事。
那些事属旧事,父皇当年将事告一段落,告诉了他一些。那些被容宁知道也没什么。她年纪渐长; 而师傅已然外出; 容宁知道那些事是迟早的。
至于皇陵那儿; 他大皇兄不给他下绊子; 他都不信那人是他大皇兄。
桂花味浓郁; 秦少劼望着容宁满脸友善“威胁”的姿态; 没有从人眼里找到一丝的怀疑、惆怅、怨恨。那些负面的情绪似乎很容易被她压在脑后。
他想问容宁知道了点什么; 又下意识压下了笔; 没问。
秦少劼看了一眼全盛。
全盛知道意思,妥帖退下; 将门带上,也叫走了周围看守的人。
屋里只剩秦少劼和容宁。
秦少劼示意容宁:“坐下说。”
容宁转头看看椅子,发现有点遥远。她正准备提着两袋桂花糕去搬椅子; 就听秦少劼再说了声:“坐床边说。糕点放桌上。”
说罢,秦少劼便把他床上小桌子给整出了地。
容宁将糕点放到小桌上:“……陛下; 这是不是有点不成体统。”在桌上吃糕点,到时候碎屑会全部掉到床上的!
秦少劼:“那今晚就换个地方睡。”
半点不以为意。
容宁:“……”很好,寝宫多就是了不起。
糕点放在桌上,没有装盘装饰,看上去相当朴实无华。纸袋里露出浅淡白色以及上面点缀着的细碎桂花,瞧着相当诱人。
秦少劼问容宁:“从头开始讲有点长,时间跨度也久。想从哪里开始听起?”
容宁坐下,取出一块桂花糕:“从蒲先生讲起。他师从哪里?收了哪几个徒弟?现在又为什么整天都在外面?他和那个标识又有什么关系?”
说着,一口咬上了香糯软甜的桂花糕。
吃归吃,她两眼盯着秦少劼,半点没有挪开的意思。
秦少劼明白。即便容宁对他毫无怀疑怨恨,也代表着她能接受一无所知。
“朕跟他学习时,他已经在京郊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秦少劼其实曾经也问过师从,“朕第一次问师傅,师从哪里。他说故人已逝,不用多提。很少会说起。”
一般来说,不乐意提的,要么是这一场逝去让人非常伤心,要么就是这一场逝去不可以随便说。
他慢慢说起过往,也拿起了一块桂花糕吃起来。
吃完一口才继续讲。
“你在京城几乎打探不到消息。那个名字被列为禁忌,当然也没有多少人会说。时间一久,记得的人不说,年少的人更加不知。”
容宁觉得自己不该买桂花糕。
她该多买点吃起来嘎吱嘎吱的,像下酒菜一样听秦少劼讲故事。这事从头说起看来真的很长。
“他师从庞敏达,庞太师。那时父皇还没登基,庞太师因罪入狱,满门抄斩。这种案子一定敲定,很难再改。后算不得沉冤得雪,只能说庞家人都被好好安葬了。”
让帝王承认杀错了人,那简直难比登天。至少要等后一代或者秦少劼这一代帮忙翻案才有点可能。但这等翻案又容易让人觉得先人是真做错了事,一般也不会翻案。
“庞太师有不少学生,但要说真正的弟子只有两人。一为朕师傅蒲盛宏,二为他师姐钟如霜。”
容宁一下子想起那个女子“秋霜”。
她诧异:“庞太师第一个收的弟子是钟如霜?这标识和她有关?她想要做什么?蒲先生在外是想要找到她?”
容宁的问题变得更多了!她紧张吃起了桂花糕,呜呜含糊说着:“你快嗦!”
秦少劼好笑看着容宁加速猛吃,又很想知道过去的样子,讲快了一点:“钟如霜是庞太师从牙婆那儿买到的孩子。她长得太好,要被卖去不干净的地方。她被庞太师带走后,学东西的能力初步展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常常觉得读书很头痛的容宁:“……”
容宁反应过来:“不对,秋霜长得很普通。”
秦少劼表示:“她厌恶自己的容貌,会易容。她的头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当年庞太师出事之后,她剔去了所有头发,以示一样断了头。”
容宁微怔。
钟如霜这个女子,决绝至此。
不过容宁也因此反应过来,难怪各地都没有这么个人。跑到哪里都能够轻易换一张脸的话,实在太简单了。
秦少劼:“后来朝廷把抄庞家拿来的东西,大部分给了钟如霜和朕师傅。庞家没有人了,而她身份到底算是庞太师的弟子。她却将书全部捐赠,变卖了余下所有东西,很快离开了京城。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去做了什么事。直到你在边塞罗卜藏青手里收缴到了那个木盒。”
容宁意识到:“所以蒲先生才会去找她。”
秦少劼应声。
“同一个师门,朕师傅因庞太师当年的遭遇,不乐意出山为官。别人说起来,当然不能说真的理由,干脆就说不知道什么缘故。钟如霜出去游山玩水,不愿再回京城,自然也相当正常。不仅朕师傅在找她,父皇明处暗处派了不少人在找她。朕至今尚不知道派出了多少人。”
这些都是他上位之后,锦衣卫宝坤和他师傅告诉他的。这些事不算国事,他即将登基,要关注的事太多,于是这种既不能让旁人知道,又不算国之重事自然被搁置放后。
秦少劼登基后,让容宁回来也才一个多月。这一月有余,光处理日常事务和山西一事,就花了他太多心思。再加上他想要容宁当皇后,心思也放了很大一部分在这事情上。
容宁浑然不知道,秦少劼没和她说那么多的事,全然是因为太忙。其中忙碌的一个原因还是她。
她问秦少劼:“钟如霜是打算替当年的庞太师复仇?”
秦少劼顿了顿:“当年那些人基本上在父皇在位时就已经死的死,被处理的被处理。不然也不会让庞太师得以好好安葬。朕师傅临走前,说她不是在复仇,而是在践行她的理念。庞太师不希望她沉溺于个人情感,而她一向来听庞太师的话。”
容宁:“那她想做什么?”
此时的江南,橙黄落叶如蝴蝶飘然落下,被白衣长袍的蒲盛宏捏住。
他带着兴味拿着小巧落叶扇了扇秋日凉风,和自己三徒弟凌子越说着:“江南的景色真是一年四季各不相同,各有韵味。”
凌子越手持长剑,冷漠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不远处推着一辆小车匆匆过来的华服青年,看见蒲盛宏如此休闲的作态,额头青筋都要冒出。他怒冲冲推车到人面前:“师傅,你要找人赶紧出门去找!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帮忙找人,还得给你推一车日常生活用具过来?我这江南的生意不做了吗?”
“哎,符伦,你身为大弟子,体贴一下凌子越。他年年跟着我,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休息,你怎么能让他赶到江南,还要受这种苦!”蒲盛宏将落叶插在大弟子符伦头上,“好看。”
符伦:“……我没说不体谅他。我说的是师傅你!再不济你让小师弟给你派两个人啊。他都当上皇帝了,怎么不能安排两个人?”
他知道自己说不过师傅,无奈转了话题:“说起师姑。师姑之前应该是在山西。现在又不知道换了一张脸跑哪里去了。她这么些年也不知道在各地埋下了多少的事。”
蒲盛宏又在空中捏了一片落叶,看上去童心未泯。
符伦在旁习惯了,自说自的:“她的观念一向和师傅不同。同为治世。师傅你不入朝为官,但也主张自上而下,让帝王多关注百姓,为百姓谋求福利。”
“师姑不同。师姑可是一心认为,人心不可测。朝堂之上也非帝王一人之朝堂,还有明争暗斗的一群朝臣。只有自下而上,威逼他们一心对外,才能推进朝堂上下关注天下。”
这种念头极为危险,偏偏师姑那么多年以来,一直在各地走动。她布下的一个个杀招,几乎是从未停歇过。而靠着这些,从边塞罗卜藏青来看,先帝和群臣确实对此上下齐心。
这种事情损了不知道多少人的性命。万一这些事导致王朝覆灭了怎么办,天下动乱、战火纷飞,只会愈加可怕。
可在师姑眼里,要是王朝覆灭,便是这个帝王和朝堂不适合再存在。既然如此,天下干脆动乱、战火干脆纷飞。不破不立,新的皇朝自会诞生。
古往今来,一直如此。
这种念头简直可怕。
蒲盛宏在大弟子嘀嘀咕咕不停念的话中,翻看着叶子,想起过往。
他还记得那年在京城郊外的屋子前,师姐收拾好了所有行头。她戴着不知道哪里弄来的假发,脸上的模样普通极了。
那时雪落的很大,洋洋洒洒不适出行,但她执意要走。
她仰着头,任由白雪落在她的头发上:“风雪满头也算白首。”
他喜欢她,却知道他留不住她:“师姐,你要去哪里?”他以后可以在哪里找到她?可以往哪里写信问候她?
她勾起唇,背身离开:“天下。”
第80章
“学文的人就是会讲话。”
容宁听秦少劼说完钟如霜师姑; 拍了拍手上糕点碎屑。
“听起来像有道理。打仗是这样。哪怕军中有些人心里头有事,一遇外敌,事都得放一放。”
容宁眼神没有变; 很是认真:“但有共同的利益也会让他们合作。为什么一定要造就危险?其他人在这种事中凭白死了算什么?我兄长于天下; 难道不是一大功臣吗?难道不无辜吗?他凭什么要为了这种念头而遭难?”
“他可以一帆风顺做到大将军,他可以成为天下将士的标杆,镇守在边塞。即便天下太平,再无战事,他也能站在大乾朝堂之上; 为百姓救助付出一份心力。”
“天下人与天斗,已是万般辛苦,为什么还要去承受这点?边塞常年战事频发,耗费人力财力; 所造就的损失不是一点两点。”
驻守过边塞; 容宁才更清楚。一旦开打; 那就是在烧钱。
军备会耗损; 粮草医药支出会增加。要是不打仗; 这些钱财可以用的地方会更多; 可以用给边塞修建更稳固的防守; 可以拨给当地百姓吃饱喝足。
容家即便权势一点点衰弱; 那也没有关系。她容家人可以活得更久,而非在每年祭祖时垂泪; 生怕来年多一个人。
容宁看过很多兵法书,听过很多朝代战役。她拿自己听过的战役来解释:“要是亡一城百姓,守一国百姓; 我必誓死守城。可要是有其他方法既可以守一城百姓,也能守一国百姓。我为什么不去做?反而要剑走极端; 去展现这种大无畏,慷他人生命之慨?她和她看不起的那些内耗文臣有什么差别?”
秦少劼重复了容宁的话:“……慷他人生命之慨。”
是这个道理。
秦少劼不认同师姑的想法,但他知道的比其他人更晚:“父皇不喜,师傅不认同。但发现她动作时已经迟了。总有一些人,固执己见,轻易无法将念头掰正。”
他说着:“哪怕她经常变装,只要她有所动作,发现她踪迹不难,难的是怎么将她布下的那些事一一翻出来解决,难的是怎么不让去找她的人轻易被她说服。”
“身为师姐弟,她的口才就连师傅当年都险些被她说服。师傅一直以来都认为他们算是在民间为民请命,只是所思所想有点差异而已。”谁想多年之后,他发现师姑惹出一件又一件大事。
自家师门的事自家肯定要处理,这才彻底出去“游山玩水”了。
容宁听到这话,撇嘴:“人都是这样。”
“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事情。他们肯定认为自己的做法很有道理。就连残忍的罪犯也是这样想。她只要顺着这些人的念头去说,去把她的想法融进去传递进去,被哄骗的人肯定不少。”
“陛下在朝堂之上听群臣吵架,不就是为了越辩越明白么?把利弊都分析清楚,才可以去做让大部分百姓都过好日子的决策。”
“陛下该从根出发,细想如何设一条底线。就像从军之人,不管旁人怎么说怎么做,不叛国是最基本的。其后才是一点点去想办法,在平日里用最简单的道理解释给他们听一些事为什么要那么做。”
“这回金吾卫的问题,下次也不能再出。”
秦少劼看着容宁。
容家一向来教的很好。容宁不管旁人怎么说,或许会有成长,但该有的忠君爱民念头从来不会变化。这是一种独属于武将的耿直。
利落来利落去,不会轻易被文臣的花言巧语所骗。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