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机陛下天天碰瓷-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释:“民间老百姓很多并不识字。他们的是非对错,只能靠经验传下来的来理解。如同山西一事。要不是活不下去了; 也不会走到前往京城状告衙门的地步。”
要想要举国上下让百姓识文断字; 那是很难的事。
“所以臣想着; 在民间办一些互助会。这些互助会从最基本的助农、教人算术开始。”容宁这么说; “大一些的州府; 开设识字学堂。帮人安排一些生计活。”
秦少劼指着这些:“让衙门去做; 一样能做。为何一定要自民间起; 让民间自发?再者; 无利不早起。谁会主动去教老百姓这些。”
容宁:“比较喜欢背桃花源记的那些。”
秦少劼微顿。
容宁不是看不起文官,也不是太看得起文官。她是知道很多文人其实挺有意思:“总有一部分文人; 畅想着天下大同。当然臣没压榨他们的意思。其实武官里也有人这般念头,要名声大于要一些权势。这些人挺乐意去折腾这个互助会。”
“至于为什么要让民间先自发弄起来。”容宁很果断说着,“当然是因为各地州府; 官员本来俸禄就有限。这笔俸禄既要养一对小吏,又要供一家吃喝。有钱的州府尚且还好; 贫困一些的地方,让他们主动取钱给百姓做一些短时间都看不到好处的事,短时间或许他们会做,时间一长就成了任务一般,只花点钱算完成了。”
“要是朝廷专款拨款要做这方面,自然是可行。但终究是居高临下,难以清楚老百姓到底需求是什么。”
“像婉儿公主,不施粥,不知道百姓很多其实根本吃不上精米精面。陛下在京城,也少见两个孩子穿一条裤子。出不了门仅是因为连做裤子的布料都不够。”
“那些老百姓对着官老爷,能够主动说出自己想要什么的,总归是少数。就像为人子女,有几个能主动找父母说一些自己所缺什么,所困扰的是什么?更别说,裤子都没有,怎么出门去说自己缺少什么?”
容宁这般说着,其实也明白钟如霜的那种想法:“臣并非完全替您的师姑钟如霜在找借口。臣当然知道钟如霜的做法不妥,所以才想着要想办法做妥一点事。”
她倒豆子一样噼里啪啦说了一堆。
见秦少劼没说什么,试探性问了声:“是不是,臣想的终究是幼稚了些?”
秦少劼微抬眼:“没有。”
容宁在这事上的心思很好懂。秦少劼几乎是看到折子,听她说几句,就知道容宁在想点什么。所谓的互助会,其实和容宁前些年在京城搞的一些小辈之间的互助会有点像。
能做么?能。好做么?不好做。
民间百姓,要让一群学子这般去管去教,到底是难的。这些学子一般还不如官员。
他们既一心想要入朝廷,对百姓和天下的了解尚不如真正能做事的官员。他们的念头如空中阁楼,没有半点可行。就如容宁所说,畅想居多,像整天在背桃花源记。
容宁这等想法举措让这些人来做,若是没人指引,容易走上歧途。
比如若是碰上像师姑那样的人,有心想要做点什么,简直轻易就能让这些人跟在自己身后,成为天下一群不安定分子。
而要是真找一个可以引领他们做事的。这等人绝对可以在朝廷上成为权臣,是良官。
秦少劼哪里会舍得让这等官员只在民间做事?一定要收入朝中,替自己好好治理天下。指不定是个状元之才有下一任首辅之能。
他再度看起容宁说的这互助会。
容宁的互助会并非一无是处,在各种举措上可以看出,她既想了互助会的钱财从哪里来,包括捐款和互助会出售物品自给自足,又想了按部就班去帮助老百姓做哪些事。
里面他能隐隐看到林家的经商模式,想来容宁是向自家嫂嫂学习了一些。不过最近她忙碌,估计没找嫂嫂具体详聊。
要是别的人提出这个,秦少劼断然是会驳回的。花大力气,未必有大成效。尤其是他身为帝王,可以看出这事虽利大于弊,但花那么多心思,全然可以做点别的。
但这事是容宁提出的。
容宁提出这点,是她对于钟如霜的“反对”。她反对他师姑的做法,反对他师姑的念头。她以一种与他师傅和师姑截然不同的观念,想要去做点什么。
她同时,应该是还想要知道她兄长的消息。
这等互助会,可以成为民间消息收拢的最好利器。由于脱离官府衙门,消息都能直接传到互助会真正统管者那儿。
秦少劼各种念头转动着,想着要如何应对这折子:“互助会按照朝廷六部分配各部门权责,那么最终归于谁管?每个州府……”
“归陛下。”容宁点了下折子上,“至少京城肯定归陛下。各个州府都分配一人,臣认为可以归在,比如说书院之下。书院院长归陛下管。陛下二师兄不就是在北方教书么?”
这点折子上没细写。
但秦少劼意识到,容宁的互助会,几乎都是围绕他在做。几乎就是让他在民间再有一个事关老百姓的组织。这等又和锦衣卫全然不同。
锦衣卫是针对官员和外敌收集各种信息的机构,而这等算是民间互助会。
容宁翻页,提了一个绝妙的点子:“最重要在这里。臣其实想,这个互助会的会长,可以让女子来做。就像京城,可以让秦婉儿来做,再让合适的女官辅佐。她们没法在朝中做官,又想要在民间有名声,完全可以做这种事。”
她当然也说:“不过估计不是谁都能接受。真正贴近老百姓,日子肯定不是他们在闺房中那样舒坦,一定会有一些难以忍受的事。”
秦少劼沉默。
京城中的女眷?秦婉儿?林芷攸一类?
“……你说得倒没错。”这天下有很多女子是做不了官的。像他师姑,心中有所想法,不管对错,只能在民间实施。她无法考科举,无法上朝堂。
像林芷攸这等,由于是当皇后在培养,惊才艳艳。如今可惜只是能做点商人行当,至多帮武将解决一下退役之后的生计问题。
百官朝廷肯定不会去和一群女子争一个权势。互助会若是在女子手中,是会一种思路。但如何让这些女子做,又不让这些互助会成为她们夫君的利器,还需要再斟酌。
再者就是,秦少劼自登基以来,还考虑过一件事。宗室俸禄一事。自开国至今,皇室中人都有俸禄。但这些人如同瑞亲王一般,全是祖宗庇荫。事情不做,光拿钱。
父皇光儿子就有十四个,再加上他的兄弟姐妹后代,祖帝兄弟姐妹的后代。总之每个都是不干活光吃粮。得了便宜还卖乖,和百姓争一些利。
既如此,或许可以和互助会一起解决。干脆让宗室里的女子去当什么互助会,既在百姓那儿,得到了百姓的名声,又全是皇室中人,左右上不了朝堂。
而宗室最终还是归帝王。
容宁的互助会如果真的给女子来办,真利用起来,会很厉害。他能够利用的人才,一下子从只有男人,到成了男子女子一起用。
秦少劼一直知道容宁很厉害。她身为女子带兵打仗,靠着自己能力当上了中将军。她没有治理过一方老百姓,但是她依旧能够做到统兵一万。
如今想来,她天生大抵就该是居于高位的。
要是换成任何一个有野心的人,能利用的地方太多。偏偏容宁并不。她是想要当将军,也想要居于众人之上,但她那不算是野心。
秦少劼低笑起来。
百官说他仁心,他是当听听而已。哄骗旁人就罢,总不会连自己也骗过去。满心权势,全是为己。他是为了想要得到的,才坐上这个帝位。
为了握住自己拥有的,他才兢兢业业平衡朝野。
他对容宁开口:“容宁,朕想要当一个好皇帝。”
容宁没能明白秦少劼突然这话是什么意思,眨眨眼有点茫然:“你本来就是啊。”她觉得没有谁能够比秦少劼更适合这个帝位。
秦少劼微摇头。
他说着:“朕有太多私心。现在或许可控,但在这帝位坐久了,朕自己便也信不过自己。你说的这些放到朕这儿,朕想的就是如何去利用,如何达到朕别的目的。”
他希望容宁能看着他。
这样他此生……至少不会晚年荒唐。
秦少劼这么想着,就听容宁以一种莫名其妙的口吻,稀奇说着:“你是要当好皇帝,又不是要当圣人。你有私心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容宁不理解秦少劼怎么看着她的互助会,突然感慨起来。
她拿起折子:“我这也是私心啊。不然我写那么多字干什么?今天可是大年初一!不为了私心,谁大年初一干活啊?”
第91章
被叫到永安园里大年初一干活的臣子们; 很想对容宁发表点愤怒的看法。
但他们更多的愤怒还是聚焦在陛下身上。
一个个平时在朝上都对陛下尊重的很,私下里也钦佩居多,但碰上这种大好休沐日; 不得不干活; 没一个能放出多少好话来。
更离谱的是,一些官员本来窃喜:哈哈,陛下成婚与本臣子无关,这些活是他们的。转头发现陛下又下了新的旨意。
陛下表示:容宁身为女子带兵打仗,认为女子未必不如男。普天之下有此等女子; 不该被居于后宅院中,让百官看看自己家里有什么比较出众的女眷,可以考虑出来干活。
再然后,内阁就传出了消息; 让秦婉儿公主为代表的宗室; 在京城试探索办一个互助会。这等互助会; 将会为百姓谋福利; 在救灾等事上; 亲自随同救灾粮草一起前往灾区; 负责施粥等事宜。
其余女眷则是帮忙一起做是的。
本来这里听起来; 感觉还不错。但这个互助会再多听两句; 就发现要做的事情远不止施粥一类。其中还有不少民生相关的事,包括户部有些都不太做的一些活计。可以说贴近了百姓日常; 细到如何种田、如何算账、如何找一些帮工活。
这些帮工活里面有出苦力的,有酒楼饭店打杂,甚至还有掌柜活。
一般臣子家里; 哪里舍得让家中女子出去吃这个苦?
但不知道是不是容宁在京城风头实在太盛,以至于不少本来就有点出格的女子; 一个个冒了出来。
她们本就消息灵通,有些甚至早前还学着容宁天天一身劲装,出门骑马蹴鞠。
对这种互助会,她们一部分人内心里并没有多少为百姓谋福利的念头,更多的想的是:“公主领头,即将要成为皇后的容中将亲自推出互助会,那我进去凑个热闹,怎么了?”
还有一部分在知道山西灾情之后,真心实意想要为天下百姓做点什么。她们心里对自己是不自信的,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什么。但陛下放出了口风,京城里都在说,还有公主在,总之不会太糟糕。
山西的事不也解决了么?
中间当然就如同秦少劼和容宁所料,自然也有希望家中女眷替自己谋点名声,讨点好处的人。
不管目的如何,这事连同着容宁即将成为皇后,一起让整个京城都闹腾起来。
一月,整个朝堂之上,不是在吵互助会的事,就是在吵皇帝大婚,以至于夹杂在中间的新帝登基后第一次春闱,显得平平无奇起来。
京城中不少学子从各地匆匆赶来京城应考,迎头就听到那么多消息,差点都懵了。
一个个住在差不多的地方,闭门读书,出门吃饭时不由和友人感慨:“京城就是不一样,这种事在我们那儿,听都没听书过,想都不敢想。”
“不过为了百姓民生,确实是一件好事。这个互助会我听说还额外聘请一些书生,专门教老百姓学算账,学识字。”
“这抛头露面的……”
“兄台,您这就眼界不行了啊。先帝就不拘泥男女,否则又怎么会有容中将的存在。如今帝王看着便是认同此理的,更是支持宗室女子为天下百姓谋福利。”
于是一群还没上朝堂的,先在朝堂之下争了起来。
曽和正和潘曦早早就在京城,算是经历也听说了不少事情。对于这一件接着一件的事,两人哪怕平日里观念截然不同,心中却有着相似的念头:新帝所图极大。
这位新帝,必然是想要成一番事业,超越先帝。
或许有可能,他的目标是超越每一任帝王,成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王。
曽和正有眼见力的回到屋里,还琢磨:今年策论,不会考这个相关吧?京城互助会这般,一看就是看中民生。考试考官阅卷,到时必然也会注重此等。
有机会上殿试的那几个候选者,更是绞尽脑汁在里面想着:殿试是陛下评选一甲三人,既如此,一定要在这方面讨点好,说不定就能从探花变成状元。
潘曦和他念头差不多,回屋里筹备策论,满脑子想的就是能不能将陛下这段时日的所作所为当引子,好在答卷上得更高的分数。
整个京城因帝王大婚和民间互助会两事,闹得喜庆又热闹。
容宁的婚事虽被秦少劼免去了很多麻烦,不用被后宫压着学各种规矩,但也至少要知道正常皇后要做些什么,大婚当日又要如何走流程。
而自从提议了互助会,她更没多少空值守。今天跑去见皇太妃学习,明天找秦婉儿,后天跑去京郊,看互助会建造房子。
整天没个人影。
秦少劼每天忙碌,一侧头找不见人,开口问:“容宁还没回来?”
全盛只能应声:“是。今日互助会第一回 开课,婉儿公主和选中的几位京中女先生一道都在。”
秦少劼脸色郁郁,一天两天就算,到一个多月过去,春闱都要开始了。他的忙瞧着永无止境,容宁怎么瞧着在京城也不着家。
他把事情全往内阁一推,对着过来开会的首辅方文栋表示:“朕养那么多臣子,不就是为了让你们能替朕做事!怎么朕整天还有那么多事?”
方文栋很想说,这一件件的不都是秦少劼自己折腾出来的事。
但他身为两代元老,并不会真那么说。
他提议:“陛下和容中将提出的互助会,在京郊建得是差不多。婉儿公主虽为会长,但互助会创办,到底是归功于陛下和容中将。容中将去了,陛下可要也去看看?”
容宁不在,负责帝王安全的宝坤站在角落里。
各地学子赶来京城考试,京城这段时间人员自是复杂。宝坤开年至今天天嗑提神药丸子干活,眼底青黑浓重。听到方文栋的话,他眼刀子没忍住,嗖嗖往方文栋身上扎,恨不得谋害文臣。
秦少劼勉为其难提了一点同情给宝坤:“宝指挥使近日太过操劳,休息两日。今日就让方大人陪朕一道去互助会看看。”
宝坤正要拒绝,就听帝王表示:“别让朕特意下口谕。”
宝坤只能拱手:“是。”
互助会为了更贴近老百姓,并没有建在皇城内。秦少劼把瑞亲王的五道皇庄拿了出来,专门给互助会建一些平房,以供日常使用。
五道皇庄本来是皇庄,那么多年闲置下来,加上有矿产在旁,已经很是荒凉,如同库房。
互助会需要不少屋子,如今收拾收拾重建,园林景色没怎么太多折腾,看上去朴实又实用。由于设立在京郊,又在道路交错处,对老百姓来说看着不会望而生畏,而且属注定会路过,容易让人想着路过都路过了,看看也好。
今天互助会第一天上课,出乎所有人预料,来的人相当多。
屋里人坐不下,所有人干脆全部都在院子里。
秦婉儿穿着一套轻便的衣服,让随身宫女太监将一大块木板搁置在前方。她用了大纸贴在木板上,先教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