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惊鸿楼 >

第143章

惊鸿楼-第143章

小说: 惊鸿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子如流水般度过,转眼便到了冯赞凯旋归京的大喜日子。
  冯赞上一次进京,还是十几年前的事。
  那时他只是一名刚刚召安的土匪,虽然打了胜仗,可是在众人心中,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土匪,一个山沟沟里出来的泥腿子。
  他和他的兄弟们,穿着五花八门的衣裳,拿着五花八门的武器,骑着瘦马,走过京城的街道。
  百姓们指指点点,官员们鄙夷不屑,内侍们说话时拉长尾音,却连正眼都不看他们,好像多看一眼就会沾上脏东西一样。
  他走上金銮殿,金銮殿那么大,皇帝坐得那么高,晋见的路那么长。
  他跪下的时候,甚至听到有人在偷笑。
  那一刻,他忽然松了口气。
  原来那些人不但轻视他,也同样轻视皇帝。
  就像他每一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时一样,他忽然有了信心。
  于是当皇帝提出让郡主下嫁于他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那位郡主的年纪能当他的母亲,那位郡主已经做了祖母。
  但是他至今也没有后悔,那位郡主,那场居高临下的婚姻,是他当时能够抓住的唯一稻草。
  他成了京城的笑柄,哪怕后来他领了兵权,率领大军去讨伐晋王,他仍然是笑柄。
  此时此刻,冯赞伫立在京城城外,他的身后是千军万马,而在他面前的,是无数出城迎接的官员和百姓。
  京城几大酒楼的东家亲自前来,捧上他们最好的美酒。
  冯赞哈哈大笑,接过美酒一饮而尽。
  有书生高声念诵《冯大将军赋》,那是京城学子们为他书写的诗篇。
  人群里有孩童大声说道:“我知道他,他就是连环画上的冯大将军!”
  冯赞眼底涌起一片潮热,他已经是冯大将军了,不再是那个被人耻笑的土匪了。
  队伍里传来低泣声,不用去看,冯赞也知道这是当年跟着他一起被召安的将士。
  时隔多年,他们终于可以昂首挺胸走进京城了。
  “众将士,随本将军进城,叩见大当家!”
  随着冯赞的归来,预示着新帝大本营的彻底瓦解。
  齐王经营多年的鲁地,如今已经插满苒军大旗。
  当年新帝进京勤王,只带了兵马,并没有带走家眷。
  后来迁都,新帝的家眷才离开青州,那时虽然带走了很多珍宝,但却不是全部。
  那个时候,齐王府的人以为到了金陵之后,他们还能派人回来搬东西。
  就连新帝自己也是这样想的。
  他们全都没有想到,这一去,便回不来了。
  冯赞不是空手进京的,他带回了十车金银珠宝,这些都是从鲁地缴获的,大多来自齐王府。
  金陵有苒军的探子,京城当然也会有来自金陵的探子。
  冯赞带着满载金银珠宝的大车回到京城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金陵,传到了新帝的后宫之中。
  皇后和几位从齐王府出来的妃嫔们都很痛心,那些都是她们的东西啊。
  她们向新帝哭诉:“当年走得匆忙,我连自己的嫁妆都没有带上,现在全都便宜了何苒和冯赞那个土匪。”
  新帝心情烦燥,这些女人太不懂事了,什么时候了,还计较那点东西?
  女人们和他的想法不一样。
  她们来到金陵,以为进了皇宫就能享尽荣华富贵。
  可是她们虽然贵为皇后贵为嫔妃,可却没能进宫。
  金陵至今也没有真正的皇宫,她们仍然住在老王府改建的临时皇宫里。
  现在的皇宫还不如齐王府的一半大,但是住的人却比齐王府多了几倍。
  她们的院子狭小局促,她们没有像样的地方接待那些夫人们。
  以前在齐王府时,她们会去踏青,会去铺子里闲逛,会开花会茶会,宴请夫人贵女。
  那些夫人们会对她们的衣裳首饰艳羡不已,她们收获了无数惊叹。
  可现在这一切全都没有了。
  新帝主张勤俭,晋王和开州王虽然都不在了,可是还有何苒这样的巨匪,还有层出不穷的周沧岳和王豪。
  有人在朝上提议修建皇宫,立刻便引来无数痛斥,国库空虚,军费不足,一国之君岂能在这个时候大兴土木?
  新帝带头节约开支,用过晚膳,后宫之中不能再有灯火,皇后和嫔妃们不缝新衣,她们戴的首饰还是当年从青州带来的。
  女人们越想越觉得委屈,后宫之中哭声一片。
  新帝厌恶地拂袖而去。
  他回到自己的寝殿,片刻之后,一名内侍背着一只口袋走了进去。
  口袋不大,放到地上时,里面也只是小小一团。
  不久之后,寝殿里响起稚嫩的哭声,接着,是惨叫。
  两个时辰后,那名内侍背着那只口袋走出寝殿,有什么东西从口袋里渗出来,滴在地上。
  内侍没有在意,寝殿之外没有灯火,内侍和那只口袋很快便消失在黑夜之中。
  一条黑影从冬青树后闪了出来,他趴在地上闻了闻。
  是鲜血的味道。
  金陵城里有一条临水的街道,灰瓦白墙,依水而建。
  这里有一家开了多年的小食铺,东家以前是一对老夫妻,老夫妻干不动了,就把铺子交给了儿子和儿媳,虽然换了人,但是口味没有变,来这里吃饭的都是老食客。
  可今天,老食客们却白跑一趟,小食铺没有开门。
  “哎呀,怎么回事啊,该不会是东家生病了吧?”
  “不会吧,东家那么年轻,怎么会生病呢?”
  隔壁酒坊的伙计悄悄告诉食客们:“这家的东家没有生病,是他家的女儿出事了。”
  “是那对姐妹花吗?多可爱的小姑娘,怎么出事的?”食客们问道。
  “丢了,出门买白糖糕,就没有回来,你们回去吧,没有找到女儿,他们是没有心思开铺子的。”
  食客们议论纷纷,有说哪条巷子里也丢了一个小女娃,有说亲戚的亲戚的女儿也是出去后就没有回来。
  很快,人们的议论从丢孩子变成了金陵城来了一伙拍花党,这些拍花党都是胆大包天的恶徒,有孩子的人家一定要把孩子看管好,不要让他们自己出门玩。
  何花坐在铺子里和几位大婶聊闲天,聊的就是丢孩子的事。
  “听说了吗?这丢的都是小女娃,七八岁的小女娃,哎哟哟,造孽啊,依我看啊,十有八九是给卖到花船上去了。”
  “那肯定不是咱们金陵的花船,金陵的花船还是讲规矩的,不会收这种良家子的。”
  “不在金陵了?那岂不更可怕,我听说那些蛮人会用小孩的手脚泡药酒。”
  “还有内脏,蛮人会吃小孩内脏的。”
  何花偶尔插一句:“真的吗?”
  或者“天呐,还有这事?”
  再或者:“爹娘该有多伤心啊!”
  一批大婶走了,又来一批,讲的都是一样的事。
  现在金陵城里最大的新闻,不是苒军打到哪里,也不是花子军会不会打过来,而是丢孩子。
  毕竟,很多人家都有孩子,这世上,疼爱孩子的父母永远多过不疼孩子的。
  于是很快便传来更令人难过的消息,那家丢了一对双胞胎的小食铺夫妻俩,妻子疯了,衣着单薄跑到街上,逢人便问可有看到她的女儿。
  何花叹息:“真的吗?”“天呐,还有这事?”“爹娘该有多伤心啊!”
  送走一批大婶,何花正想喝杯茶平复一下心情,忽然眼前一花,面前多了一个人。
  一个老妇人,瘦瘦的,直直的,像一棵老树。
  “知道是谁偷的孩子吗?”老妇人冷冷地问道。
  何花一怔,连忙堆起一脸的笑:“秀婆婆,您来啦,口渴了吧,我给您倒茶。”
  “少废话,我问你是谁偷的孩子。”秀姑一副要吃人的样子,吓得何花缩了缩脖子。
  “不知道啊,我也是听人说起的,现在外头越传越凶,前两天还只是丢小女孩,今天就连大姑娘也一起丢了,就是不知道这些事,哪件真哪件假。”
  何花不归秀姑管,但是她知道这位脾气不太好的老太太,她可惹不起。
  “不知真假?那你还有闲心在这里胡扯,还不去查?你若是不去,我可就派人去了。”秀姑厉声说道。
  何花吓了一跳,李奶奶说了,可不能让这位老太太自作主张,要知道这位可是说到做到的,谁知道她一个不高兴,下一刻就去割谁的脑袋,把谁家灭门呢。
  “您老帮我看会店,我呀,这就出去查。”
  何花假笑如蜜。
  秀姑翻翻眼皮,没好气地说道:“少废话,还不快滚。”
  说完,秀姑便在柜台前大马金刀地坐了下来,腰背挺得笔直,现在又不像老树了,怎么看都像一把剑,出鞘的剑。
  何花不敢耽搁,急急忙忙出了铺子,她先去了一家当铺,和当铺的伙计聊了几句,又去了一家茶馆,喝了一碗茶,便又去了米行,问了问米价便去买菜,和卖菜的小贩讨价还价吵了几句,连菜也没买,便气哼哼的走了。
  这次她去的是花楼,从后门进去,又从后门出来。


第326章 金陵城里的风和雨(两章合一)
  从花楼出来,何花就蔫了。
  大家和她一样,都是一头雾水,两眼一抹黑。
  只还差最后一条线了,若是那条线也是一无所获,那她今天就不回去了,她宁可露宿街头,也不想回去面对秀姑。
  同为何家军出身,老太太和老太太也是不一样的。
  这位秀姑,就是其中最不一样的那位。
  何花八面玲珑,可现在也是束手无策。
  金陵城有一棵千年古槐,如金陵这样的古都,名胜古迹甚多,比这棵槐树更老的也有,但有灵性的却只有这一棵。
  据说冲着这棵古槐许愿特别灵。
  因此,一年四季,古槐的树枝上挂满许愿的香囊和布条。
  此时,何花就站在这棵古槐下面,在她旁边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小姑娘红着脸儿,把手里的香囊高高抛起,可是她的力气太小了,那香囊接连抛了两次,都没能挂到树枝上。
  小姑娘眼圈儿红了,许愿香囊挂不到树上,不管是不是凶兆,全都是不好的。
  她和邻家哥哥的缘份,难道就要断了吗?
  “小姑娘,我帮你。”
  身后传来一个悦耳的声音,小姑娘转过身来,便看到了何花。
  “嫂子,您能挂上去吗?”
  这位嫂子身材纤细,力气应该不会很大吧。
  何花笑:“你信我啊,我真的能。”
  小姑娘把香囊递给她,满眼期盼。
  何花围着古树转了一圈儿,指着一条树枝:“就挂到那里吧,那是吉位。”
  小姑娘一怔,树上也有吉位?
  是不是自己没有找到吉位,所以才挂不上去?
  下一刻,何花已经跳了起来,她的手臂高高扬起,香囊向上抛起。
  小姑娘有些失望,这位嫂子和自己跳得差不多高,想来也是挂不上去的。
  她垂下头,眼泪夺眶而出。
  “啊,挂上了!”
  欢呼声就在耳边,小姑娘下意识抬起头来,她一眼就认出那只高高挂在树枝上的,正是她亲手绣的香囊。
  “嫂子,谢谢你!”
  小姑娘抹了把眼泪,向何花道谢,欢天喜地回家去了,她要让邻家哥哥去请媒人来家里提亲,她许了愿,爹娘一定会答应的。
  何花目送小姑娘离去,她轻按衣袖,那里也有一只香囊。
  她不但把小姑娘的香囊挂到枝头,还顺手取下了另一只香囊。
  小姑娘认识自己亲手绣的香囊,何花当然也认识属于他们的香囊。
  何花心里沉沉的,有香囊,就证明有情报,从宫里传出的情报,会是什么?
  肯定不会是丢孩子这样的事。
  何花不敢在外面打开香囊,所以她只能硬着头皮回到自家铺子。
  铺子的大门敞开着,平素里门里门外坐满来聊天的婶子大娘。
  金陵城里的很多情报,都是从这些婶子大娘口中得来的。
  可今天,铺子门前冷冷清清,连一只麻雀都没有。
  秀姑大马金刀坐在那里,冷风隔得好远吹过来,还是让人打个寒颤。
  何花叹了口气,这位老祖宗若是多来几次,这家铺子也就开到头了。
  何花连忙堆起一脸假笑,走进铺子。
  “查到了吗?”秀姑问道。
  何花背脊生寒,强作欢笑:“哎哟,我这一身的汗臭味,熏到您老了吧,您稍等,我进去换件衣裳。”
  秀姑冷哼一声,这就是李锦绣带出来的人,从里到外都是废物。
  何花快步进了后堂,顺手关上门,又把屋里各处检查一遍,确定没有藏人,这才从衣袖里拿出那只香囊。
  普普通通的香囊,只有他们这些钉子才能一眼认出它的与众不同。
  何花从香囊里取出一张纸,纸上是奇怪的字符。
  何花顺手拿起放在桌上的一本书,那本书是前两年坊间流传的话本,名叫“花烛怨”,书已破旧,可见已经翻看过无数遍。
  何花根据纸上的字符,在书上逐页查找。
  她从香炉里倒出一把香灰,一边在书上查找,一边把查找到的字用手指写在香灰上。
  香灰上的字越来越多,何花的脸色也越来越阴沉。
  很快,平铺的香灰上出现了两句话,何花把这两句话仔细看了一遍,确定自己没有译错。
  她伸手,把香灰拂开,香灰上的字消失无踪,何花的眼中却已染上了血色。
  新帝!
  竟然是新帝!
  难怪抓不到,难怪衙门里连查都不查。
  外面响起敲门声,秀姑不耐烦地喊道:“你在做什么,换件衣服要这么久?”
  何花把纸条扔进香炉,那本书又被她随手放到一旁,她扭着腰,风摆杨柳地走到门边,心里却在盘算,要不要实话实说。
  若是说了,依着这位的火爆脾气,怕是今天就要去闯宫了。
  可若是不说,谁知道她会不会派人搅出一城风雨。
  敲门声还在继续,何花咬咬牙,打开了门。
  门外,是秀姑愤怒的脸:“你在屋里做什么?”
  何花嘘了一声,说道:“老祖宗,您轻点声,我有事要和您商量。”
  秀姑冷哼:“什么事?”
  “老祖宗,大当家为啥要让我在这里开铺子啊?”何花小心翼翼地问道。
  秀姑瞪她一眼:“死丫头,你是想告诉我,你这铺子意义重大,不能打草惊蛇,坏了大当家的布局,是不是?”
  何花嘿嘿干笑:“老祖宗,您英明。”
  “说吧,那件丢孩子的事,是不是牵扯出什么大人物?”秀姑问道。
  何花点点头。
  秀姑:“我就知道,看那些龟孙子查都不查,我就知道这事不简单,说吧,是哪个畜生,我去宰了他!”
  来了来了,她带着她那把执拗的刀走来了。
  “老祖宗,我求求您了,这事太大了,要马上报告大当家,大当家说杀,那咱们就去杀,我和您一样,从来金陵那天开始,就已经舍了性命,杀人不怕,赴死也不怕,但是要听大当家的。”何花说道。
  秀姑目光深深:“那现在要做什么?”
  何花松了口气:“老祖宗,您手里的人手多,您帮帮那些有女孩子的人家吧。”
  秀姑别过脸去,隔了一会儿,才没好气地说道:“你还站在这里做什么?还不快点把情报送出去!”
  何花连忙点头,转身出去。
  秀姑的拳头攥起,松开,再攥起,再松开,接连三次,终于压下想要杀人的冲动。
  一家私塾里,黄秀才合上书本,外面响起秀才娘子说话的声音,黄秀才微笑,对学生们说道:“下课,回家吃饭吧,下午的课不要迟到。”
  学生们恭敬行礼,规规矩矩走出课室,又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