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惊鸿楼 >

第20章

惊鸿楼-第20章

小说: 惊鸿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何苒姗姗下楼,传旨太监怔了怔,只是听说惊鸿楼的东家是年轻姑娘,可这也太年轻了吧,还没及笄吧。
  何苒冲着传旨太监诚恳一笑:“公公是来传太皇太后口谕,宣民女进宫?”
  传旨太监一怔,没想到这位何大当家竟然已经知道了。
  “何氏女跪下接旨——”传旨太监拉长了声音。
  何苒跪下,传旨太监继续说道:“传太皇太后口谕,得悉今有何氏女得镇国长公主厚受,接管惊鸿楼,特宣何氏女进宫一见——”
  何苒谢过:“民女接旨,请问公公,民女现在就随您进宫吗?”
  “正是,何姑娘,随咱家走吧。”传旨太监还挺满意,这位何大当家看着倒像个伶俐的,想来封红不会小。
  可是何苒却压根就没有要给他塞红包的意思,掸掸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劳烦公公引路,民女随您进宫。”
  流霞、金波、壶觞和清酌跃跃欲试,准备跟着一起去,她们是大当家的侍卫,万一大当家被强留在宫里,她们也好把大当家抢出来。
  何苒冲她们笑了笑:“小梨手上有不少活,你们去帮她干活吧,放心,我去去就回。”
  去去就回,说得像是上街买个包子一样。
  就连传旨太监也有些惊讶,他不是第一次传旨召人进宫了,那些有品级的命妇们,哪个不是或紧张或欢喜,小心翼翼向他打听,唯独这位无诰无品的何大小姐,却像是全没把进宫当成大事一样?
  年纪太小,没见过世面吧,嗯,一定是的。
  何苒跟着传旨太监出了门,前后不到一个时辰,她就回来了,真像她说的那样,去去就回。
  原来,她连宫都没能进去,就在宫门外面等了一会儿,便有一个小黄门出来,说是太皇太后今日有事,改日再宣她进宫。
  所以何苒便又施施然回来了,路上还逛了逛,拎回一坛酒和一兜子下酒小菜。
  她就知道,那篇讨闵檄文一出,闵兰还坐得住?还有闲情逸致召她进宫?
  此刻,京城里的百姓还不知道晋王起兵的这件事,当然,他们也不知道那一篇讨闵檄文。
  不过,很快他们就能知道了。
  何大当家雷厉风行,说干就干。
  次日一早,那篇惊才绝艳的讨闵檄文便贴到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五更时分,保定府惊鸿楼的掌柜文秋还在睡梦中,窗外响起亲随的声音:“爷,鸽子到了,三只呢,您快出来看看。”
  三只鸽子?
  这是有大事发生!
  文秋披衣下床,片刻之后,他大声吩咐:“来人,快,让马师傅和牛师傅快点过来,现在就排版,其他人呢,去,全都叫进来,别睡了,今天的工钱给三倍,快,快!”
  天边出现第一道曙光时,信驿的老崔打着哈欠走出来,冲着来人问道:“阿标,这么早,有啥事?”
  阿标对老崔说道:“老崔,听说你家大小子订的那门亲事,女方要五十两的彩礼?”
  “是啊,你也听说了?愁死我了。”
  阿标取下绑在身后的十几只大号竹筒:“这是第一批,今天共有十批,这十批全部送出去,你家大小子就可以娶媳妇了。”
  老崔眼睛一亮:“文大掌柜的吩咐?你放心,今天保证一个不留,全都送出去!”
  信驿由衙门统一管理,百姓只要给钱都能寄信,只是这信,什么时候送出去,那就没准了,十天半月也有可能。
  可今天,老崔像打了鸡血一样,还没到晌午,便派出去十名驿兵。
  顺德府,小葵上了年纪,起得很早,在院子里练上一套八段锦,便去用早食,用过早食,听丫鬟们念上几页话本子,她便靠在贵妃榻上睡回笼觉。
  可是今天,小葵听了十几页话本子,却还没有睡着,总觉得像是有点什么事等着她去做。
  屋门开着,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阳光洒在院子里,几只猫儿追逐打闹。
  这时,一个丫鬟兴冲冲跑了进来:“老太太,这是保定府送来的,您看,上面还写着加急呢,总共十筒。”
  小葵一下子来了精神,她知道为啥睡不着了,果然是有事啊。
  片刻之后,小葵把十只大竹筒分发给丫鬟们:“交给外头的孩子们,两文钱一份,对了,我记得咱们也有排版师傅吧,去找来,这些不够,去买纸买墨,再印上一千张,不,二千张,除了咱们自己用的,再往洛阳送一些,济南府不用送了,文秋肯定送过去了,对了,鸽子,放鸽子!”
  丫鬟们笑着答应,飞奔着去干活了。
  小葵抿了抿已经花白的鬓角,大当家,您啥时候才能来顺德府看看啊,小葵想你了,很想很想……


第47章 少年天子(求月票)
  不到十天,晋王的这篇讨闵檄文便传遍了大街小巷,官员的信件如同雪片一般飞往京城,联系座师的,联系同科的,联系同窗联系同乡的,晋王远在晋阳,一年半载打不到自家地头,可是这檄文上说的事却是放在眼前的,那龙椅上的人,究竟是不是太祖血脉?
  皇帝既惊又恐,他跑到慈宁宫,把那篇讨闵檄文放到太皇太后面前:“皇祖母,这上面写的可是真的?”
  太皇太后抬起松弛的眼皮,恨铁不成钢地看着面前的少年天子:“皇帝,你信吗?”
  皇帝怔了怔,他信吗?
  他虽是皇子,却自幼失恃,在宫中没有依靠,三皇兄过继,封为齐王之后,父皇膝下就只有太子哥哥和他两位皇子,可父皇心中只有太子哥哥,也就是逢年过节才会见他一面,就连内侍和宫女也不把他放在眼里,对他动辄呼喝。
  在他最苦难的时候,是闵家给他悄悄送来一包银子,他知道那个时候闵家也很艰难,这包银子是闵家好不容易才凑出来,又千辛万苦送进宫的。
  他用那些银子换来了那些奴才们的尊重,他在宫里的日子好过了许多。
  再后来,闵家又送了内侍和宫女进宫,花了银子打通关系,让那些人来到他身边,他在宫里也有了自己的人。
  父皇驾崩,太子哥哥继位,可是没过多久,太子哥哥也驾崩了。
  大行皇帝没有子嗣,朝中很多人拥立齐王哥哥,也有人提起他,可是更多的人认为齐王承袭的是前太子昭王的香火,比他更能服众,而且齐王哥哥年纪比他大,文韬武略隐隐已有父皇风范,远比平庸的他更适合做天下之主。
  他得知这些事后,更加沉默,恨不能把自己藏到龟壳之中。
  他比不上三皇兄,以前比不上,现在更加比不上了。
  三皇兄成为齐王之后,有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王府,有效忠于他的臣民,而自己,除了早已无权无势的闵家以外,什么都没有。
  可就在他最无助的时候,一名内侍找到他,告诉他,他的锦绣人生刚刚开始,而现在便是最好的契机。
  那日文武百官还在为继承大统的人选争论不休时,从未在朝堂出现的他,忽然走了进来,他搀扶着太皇太后,而太皇太后身边的内侍,则捧着太宗遗诏。
  帝位空悬,由太皇太后暂代朝政。
  那些大臣们当然不肯相信,可是他们验过,又请了曾经的两位帝师也验过,那份遗诏是真的!
  太皇太后主持大行皇帝的丧礼,太皇太后又将齐王打发回封地,无旨不得进京,太皇太后又牵着他的手,把他送到了龙椅上。
  皇帝想到这些,跪倒在地,抱住太皇太后的腿,泪流满面:“皇祖母,一切都是孙儿的错,孙儿不该相信晋王那个乱臣贼子,孙儿更不该怀疑自己的身世,孙儿就是龙子凤孙,是周氏皇族血脉!”
  太皇太后微笑,伸出已经苍老的手,轻抚皇帝的发顶:“你是一个好孩子,一直都是,起来吧,用你的天子之威,让那些质疑你的人臣服,将周熠这个逆贼粉身碎骨!”
  皇帝走出慈宁宫,他登基之后开过恩科,他召了此次恩科的前三甲进宫,让他们起草一篇告天下书,要比晋王的那一篇更加惊艳,更加诚恳。
  可是当这篇告天下书颁发下去时,晋王的那篇讨闵檄文已经街知巷闻,就连刚刚开蒙的小小学童也能念上几句。
  胸怀天下,一心仕途的仕子们惊骇文章的内容,本该不信,可是联想到幽禁四十余年的太皇太后重登凤位,这个中蹊跷,却不得不令人生疑。
  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么闵后,以及她背后的闵家,便是包藏祸心,窥窃神器的国贼!
  闵后自从走出幽禁之地,便忙着安排闵家与王公贵族联姻,如今很多重要位置皆能看到闵家人的身影。
  至今还仅仅三年,皇帝之位尚不稳定,可以后呢,会不会就是排除异己、任用亲信、屠杀宗室、罢黜功勋,致使皇朝江山风雨飘摇?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赞叹这篇文章笔力雄健,行文流畅,乃名垂千古之佳作,借用一位大才之言,“骈四俪六,句式整饬而略显错综,平仄相对而低昂有致,对仗精工而十分自然,用典贴切委婉而不生硬晦涩,词采华艳赡富而能俊逸清新,运笔如神,挥洒自如,有如神工巧铸,鬼斧默运!”
  他们一遍遍吟诵,合起手中折扇,指向窗外万里河山,此文作者是谁,冯潭冯撷英!
  而普通百姓最感兴趣的则是皇帝的身世,皇帝不是周家的龙种,而是闵家不知哪个姨娘生的庶子,更有可能,连庶子都不是,就是个外室子,私孩子!
  恩科状元榜眼探花所写的告天下书,无论内容还是文采,全都无可挑剔,可是颁发到各地之后,却如石子落入大海,无声无息。
  下面的人不敢将外面的民情如实告知,皇帝对自己的这个办法非常满意,窃喜片刻,八百里加急的军报便到了!
  蒲吾失守,平山卫告急,请求增援!
  “陛下,先不要管别的了,马上增兵,阻止晋王的军队才是正事!”
  阁老们已经开过小会了,当务之急,就是一个字“打”!
  皇帝不想打仗,他有些害怕,他担心一旦打起来,这些臣子们就会让他御驾亲征。
  太祖是马上皇帝,真刀真枪打下来的天下。
  太宗亦是马上皇帝,曾经御驾亲征打过南海王的余孽。
  先帝同样是马上皇帝,他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是五大京营是他亲手建立的。
  而他,却没有武功,他甚至不敢骑马。
  “能不能派使者去晋地谈判?朕不想看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打仗,受苦的是百姓!”
  皇帝热泪盈眶,臣子们都很感动,他们的这位少年天子虽然稚弱,但却有一颗仁慈之心。
  “圣上仁德,可是晋王大军已经过了太行山,平山卫告急,一旦平山卫守不住,晋军就要打到真定府了,京城的大门就要打开了!”


第48章 坐等看戏(求月票)
  “那不如先派使者前往平山卫,令大军驻扎在真定城外,一旦和谈不成,再派大军前去镇压,各位阁老,你们看此计如何?”
  几位阁老……
  皇帝为自己能够想出如此妙计欣喜不已,目光灼灼。
  “诸位臣工,你们谁愿前往平山与晋王和谈?”
  众臣这纯属受累不讨好的差事!
  见无人作答,皇帝的目光落到都察院左都御使方毅身上。
  方毅人如其名,方正刚毅,当年就是他第一个提出让齐王继位的,太皇太后拿出太宗遗诏时,他是第一个站出来质疑真伪的,即使后来验过为真,方毅仍然不肯善罢甘休,隔三岔五就要找点事情,讨闵檄文出来之后,上窜下跳闹腾最欢实的几名御史,全都是受他指使。
  皇帝看到他就头疼。
  “方爱卿乃三朝元老,德高望重,忠心耿耿,朕派你前去和谈,方爱卿可愿前往?”
  满朝静寂,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落在方毅身上。
  方毅这是把皇帝得罪狠了吧。
  小皇帝登基后没有找他麻烦,只是时机未到,现在时机来了,皇帝第一个便想到了他。
  可是这麻烦找得早了点,皇帝继位仅三年,龙椅还没有坐稳呢。
  再说,就是找麻烦,也要分轻重缓急,晋王造反,这是天大的事,皇帝居然借此来为难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
  没错,方毅在朝中树敌良多,然而,哪怕是他的政敌,也没有质疑过他对周氏王朝的忠心。
  方毅嘴边浮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他上前一步,向皇帝弯腰行礼:“臣愿往!”
  惊鸿楼中,何苒听到皇帝派人前去和谈,又让大军停在真定时,笑呛了一口酒。
  和谈什么?
  若造反的只是一群土匪,派人和谈可以收编,封王封爵封总兵,那都是他的一场造化。
  这值得一谈。
  若对方不是造反,而是邻国大军压境,有一方打不过只能谈,送金银送牛羊送公主换来一方的臣服,这也值得一谈。
  可这个人是晋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那张龙椅和千里江山,他什么都不缺。
  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谈的?
  晋王要的是让你滚下龙椅,你滚吗?
  还是你割州送府让晋王自立称王,与你平起平坐?
  再说,皇帝知不知道真定在哪里,平山又在哪里?
  知不知道真定与平山相隔只有百余里?
  你约了晋王前来和谈,再把重兵驻扎在百余里外,晋王真要派人去和谈了,那就是和你一样大脑发育不全。
  何苒坐等看戏,传令左小艾时刻关注前方战局。
  惊鸿楼真正的生意便是消息。
  消息的来源有两个。
  一是有人出卖消息,就如延安伯府的陈年消息,便是来自当年的知情人;
  二是惊鸿楼自己的查子。
  当年,每一座惊鸿楼都有自己的查子,第一批查子,是天下太平之后退役的斥侯和细作,他(她)不想回乡终老,何惊鸿说:不想退休,那就返聘吧,我继续聘请你们为我所用。
  第一批查子老了死了,他们的子女或者徒弟接班顶替,有人老了伤了退了,又有新人加入进来,一批又一批,哪怕是在停业的几十年里,惊鸿楼在,他们也在。
  距离平山卫五十多里的官驿里,喂马的老黄坐在马厩外面,用根草棍剔着牙,今天的饭食有肉,好几块肉。
  两名官兵牵着马走过来,年轻的脸上渗出汗珠:“牵两匹马出来,要脚程好的,天黑之前要赶到平山卫。”
  老黄扔掉草棍,关心地说道:“平山卫?那里可不太平,你们要小心。”
  官兵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这不是要谈判吗,不太平也要去。”
  “看你们这满头大汗,从京城赶过来的?”老黄挑了两匹健壮的马,将缰绳递到二人手中。
  “是啊。”官兵心不在焉。
  “你们这活不好干啊,不但辛苦,而且还危险。”老黄关切地说道。
  “可不是嘛,别人还能在真定府歇上一晚,咱们却要一路奔波换马不换人,同人不同命,没办法啊。”
  官兵牵过老黄给他们准备的马,看了看,问道:“这马都喂过了吧?”
  “喂过了,放心吧。”老黄虽然只是马倌,但他勤勤恳恳,做事从不马虎。
  驿兵翻身上马,向着平山卫的方向疾驰而去。
  老黄牵着驿兵换下来的马去喂草料,他找了一根小木棍,用火折子熏黑,又找出一张皱巴巴的纸,用熏黑的木棍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卷了卷,一只小花狗跑过来,在老黄的裤腿上蹭了蹭,刚刚老黄把碗里的肉分了一半给它。
  老黄看看小花狗圆滚滚的肚子,弯腰整理小花狗脖子上的项圈,顺手把那张皱巴巴的纸塞进项圈的夹层,笑着说道:“出去玩吧,晚上还有肉吃。”
  听说还有肉,小花狗撒欢似的原地转了两个圈儿,便飞也似的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