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惊鸿楼 >

第63章

惊鸿楼-第63章

小说: 惊鸿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王有点印象,好像是听冯撷英说起过惊鸿楼诗会就是缘因惊鸿楼停业引起的。
  想到冯撷英,晋王心里涌起一抹愁怨,撷英啊撷英,你怎么就不能理解本王呢?
  晋王摇摇头,脸上重又换上一副温文而雅的笑容,他快步走进大厅,冲着在坐的众商贾笑着说道:“本王琐事缠身,来晚了,让诸位久等,本王已经让人在府中设宴,诸位一定要赏光啊!”
  商贾们满脸堆笑,嘴里说着奉承话,心里却在嘀咕,这位王爷说话这么好听,看来今天没有一万两银子是别想走出去了。
  晋王的酒,哪有那么容易喝到嘴里的。
  最终,有出五万的,有出三万的,也有出一万的。
  听着大家报数,左老太哭了,因为她没钱啊,惊鸿楼的钱都让何家拿走了,什么?二千两?得了吧,何家后来又来拿过钱,把惊鸿楼的钱全都拿光了。
  后来何姑娘又把惊鸿楼给卖了,左老太为了买下惊鸿楼,把棺材本都掏出来了。
  所以左老太掏出小手绢,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啊。
  “我老婆子没有多少钱了,现在打仗,也没人来惊鸿楼里吃饭了,好在老婆子还有几件首饰,回头让他们送过来,虽然不多,可也是老婆子的一片心意,王爷啊,您可一定要收下啊,您要是不收,老婆子可没脸去见老当家了。”
  惊鸿楼的老当家,那是谁?
  当然是镇国长公主何惊鸿了。
  何惊鸿如果活着,那比这左老太还要老,左老太是要到下边去见何惊鸿吧。
  这是月票满百的加更,宝子们,继续投票,咱们继续加更


第150章 我哭我有理
  左老太越说越伤心,眼泪像是不要钱一样,小手绢哭湿一条,丫鬟连忙再递一条。
  左老太可不只是掉掉眼泪那么简单,她一边哭一边数落:“我老婆子的命好苦啊,一把屎一把尿把孙子拉扯大,好不容易能赚钱了,却又把我的棺材本全都花进去了,我的棺材本啊,我可怎么活啊,现在遇到明主,想拿银子出来却又拿不出来啊,我怎么就这么没用呢,老天爷啊,我没脸活着了……”
  在场众人
  这样的场面,除了金枝玉叶的晋王,在场的人全都见过。
  可那都是什么人?
  乡下的老太婆,市井里的泼妇。
  可这位老太太,怎么看也和这两种人不搭边。
  有人开始后悔,早知如此,他就不该来啊,让家里的老太太过来,说不定比这位左老太还能哭,后悔啊,几万两银子就这么打水漂了。
  若说他们不想支持晋王吗?
  也不是。
  主要是现在眼瞅着天下就要大乱了,这一拨要钱的是晋王,过几天晋王被人打跑了,真定府易主,他们的家业都在这里,难道还能跟着晋王一起跑吗?万一清算起来,他们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再说了,商人重利,以前知府要银子,他们愿意给,那是真能看到实惠,可是现在晋王要银子,他们什么都看不到。
  至少现在,晋王除了画大饼,什么都给不了他们。
  若是能像左老太这样,用千八百就把这事摆平,他们求之不得。
  可是晚了,没有准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上万两银子他们给的起,可就怕这只是开头,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没完没了。
  商贾们见多了老太婆撒泼,晋王却是头一回见到。
  晋王当时就惊呆了,没办法,他从小长大的圈子里可没有这样的。
  当左老太哭到晕死后又醒来,这场见面会便结束了。
  最终,各家把承诺的银子如数送来,左老太则送来了一匣子式样老旧的首饰头面,其中一只玉镯子上还有裂纹。
  没想到,晋王看到这些首饰时竟然还有那么一点点感动,他让人打听了一下,打听到的结果让他吃了一惊,这位左老太虽说确实是乡下种田女出身,可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她是何惊鸿的丫鬟!
  因此,她的孙子才有资格做惊鸿楼的掌柜,上一位东家何大小姐,才会把惊鸿楼卖给她。
  何惊鸿虽然早就不在了,可是晋王想要让自己比皇宫里的那位更加正统,就要表现出对何惊鸿更加尊重。
  他虽然从未见过这位镇国长公主的风采,但是他听父王说过,何惊鸿对于太祖,是亦母亦姐的存在。
  太皇太后之所以被幽禁四十多年,主要原因就是她对何惊鸿不敬。
  父王还说过,如果何惊鸿当年还在朝中,那把椅子轮不到老二。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那位何大小姐现身的时候,冯撷英想要表示亲近,他同意了。
  何惊鸿如果还活着,那可能是个大麻烦,可她怕是连骨头都化成灰了,那么她便是一个传奇,是太祖子孙们视为长辈的人物。
  因此,晋王虽然收下了左老太的那一匣首饰,可却亲自去了惊鸿楼,在太祖的御赐金匾前行了大礼。
  只是当晋王回到临时行署后,听到晋阳那边传来的详细消息,晋王便将手里的杯盏狠狠摔在地上。
  他第一次听到有江洋大盗进了晋王府的消息时,他其实并没有特别重视。
  他虽然把那一万人马全部带到了前线,可是王府里有二三百名侍卫,即使有贼人进入王府,也不会掀起风浪。
  那时他忙着发动进攻,消息传来,他听了一耳朵便换个铠甲飞身上马了。
  等他大获全胜进入真定府之后,又想起这件事,把人叫来细问,才知道那些江洋大盗根本不是几个人,而是很多人,他们见什么抢什么,还洗劫了他的书房,最重要的是,一群丫鬟婆子在一条密道里发现了老王妃。
  晋王的心猛的一沉,父王临终时叮嘱他,要让蔡莹活着,像老鼠一样活着。
  因为蔡莹活着,欧阳云才能心甘情愿为他们父子所用。
  他答应了,也没有太过在意,晋王府里多养一个人也无所谓,只是后来,蔡杰死了,蔡家人也不会再关注蔡莹了,他便懒得再演戏,索性连秀园里的替身也灭口了。
  只是当他快要把蔡莹忘记的时候,蔡莹的秘密竟然暴露出来了,而且还是以这样的方式。
  此时的晋王,倒是并不担心他的私库。
  私库那么隐密,岂能轻易找到。
  再说,迄今为止,他收到的所有消息,都没有提及他的私库,只是说抢走了王府里的很多玉器珍玩,甚至连侍卫和内侍们身上的银子也都搜刮一空。
  这样的动作,摆明是一群土匪。
  再结合之前军营纵火的事,晋王毫不怀疑,这是同一伙人干的。
  不过,府里有内奸,这是肯定的。
  晋王做梦也想不到,他的私库已经被洗劫一空了。
  侍卫和大多数内侍都在西路和中路,因此,何苒在让人动手搬空私库的时候,特意把在东路里的丫鬟婆子全部赶进了那条密道。
  而那位指路的内侍主管,早已经趁乱逃跑了。
  还留在王府里的人,看到的也只有明面上丢的那些东西,至于晋王的私库,他们根本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更不知道早已被搬空了。
  即使这样,晋王还是很愤怒。
  现在正是他在世家和商贾面前刷好感的关键时刻,他决不能背负不孝的骂名。
  晋王从未像现在这样想念冯撷英。
  若是冯撷英还在,这件事根本就不用他费神,冯撷英会立刻前往晋阳处理此事,会把这件事处理得妥妥当当,决不会影响到他的声誉。
  正在这时,晋王收到战报,远在豫地的开州王起兵了!
  没错,开州王周相,也起兵了。
  开州王起兵的理由,和晋王是一样的,都是要把闵氏子赶出京城,将龙椅还给真正的周氏子孙!
  晋王勃然大怒,他才是太祖的亲孙儿,周相,不过是从侄而已,连堂侄都不是。
  周相算什么东西!


第151章 骗子袁纲
  是的,在晋王看来,开州王周相还比不上武东明,武东明打的是昭王的旗号,昭王是谁?那是先太子!
  因此,晋王对同为周氏一脉的开州王也敢起兵造反,感到既鄙视又愤怒。
  这种情绪甚至超过了蔡莹被找出来对他的影响。
  可是坏消息接踵而来,开州王起兵的事刚刚传来,不过几日,便又传出齐王要进京勤王的消息!
  没错,齐王周炽要进京勤王了!
  齐王进京的理由非常简单,就是因为晋王攻破了真定府,天子危矣!
  齐王虽然过继给昭王了,但他实际上是当今天子的亲哥哥。
  当今天子年幼,若非当年齐王过继,先帝驾崩后,便有人提议将帝位传给齐王,当时支持齐王继位的人还不在少数,若非有太皇太后的支持,当今还真坐不上那个位子。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齐王一向低调,中规中矩,和其他几位王爷一样,自从当今继位之后,齐王也从未进过京城。
  不过,齐王是诸位王爷当中,名声最好的,甚至超过晋王。
  齐王比晋王更得读书人和百姓的爱戴。
  且,晋王的财富有一大半来自重税,可齐王不是。
  齐王很擅长经商之事,他与多支商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吝啬且爱敛财的晋王相比,齐王对前来经商的商贾们友好且包容,他甚至会减免商贾赋税,来吸引更多的商人前来经商,带动整体的富裕。
  齐王还很看重读书人,尊重各大世家,百姓们经常看到,他们爱戴的王爷着粗布长袍,拿着书册登门求教。
  除此以外,齐王平易近人,温文而雅,他如同一轮温暖的太阳,照耀着每一个人。
  因此,虽然皇帝没有颁下勤王圣旨,可是当齐王宣布要进京勤王时,朝野上下竟然没有人提出反对,当然,除了晋王!
  晋王快要给气死了,齐王硬生生把他衬托成了一个反派。
  “打,一定要打到京城去,本王倒要看看,周炽如何勤王!”
  虽然王府被打劫,虽然忽然冒出来一个老王妃,可是和齐王进京相比,这些全都变得不再重要。
  冯撷英不在,因此晋王派了他身边的另一位谋士袁纲回晋阳处理这些事务。
  说起这位袁纲,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袁纲还有一个名字,他叫方刚。
  而方刚有一位弟弟,便是都察院左督御史方毅。
  当年方家的老太君是个偏心到冷酷无情的老太太。
  她偏爱方毅,为了方毅,她与全家人为敌,尤其是长子方刚。
  方家的两个儿子都是读书种子,可是方家很穷,只供得起一个儿子读书,于是方老太太便勒令方刚回家种田,供方毅读书。
  如果只是不让读书也就罢了,方老太太对方刚非打即骂,动不动就让他饿肚子,省下来的粗粮换成精米白面给方毅吃。
  方刚十六岁的时候,方老太太为了三十两银子就把方刚给卖了,逼迫方刚去入赘给一个三十多岁的寡妇。
  方刚忍无可忍,离家出走,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
  后来方毅高中榜眼,方老太太也因是寡母的身份受到太祖的褒奖,方毅历经三代帝王,位居高位,而方刚则四处流浪,他极聪明,自学成材,当过伙计,做过帐房,后来还做了十几年的算命先生,四处坑蒙拐骗。
  前几年因为一件小事,袁纲进入了晋王的视线,晋王派人查过他的身世,得知他竟是方毅的兄长,便将他收入府中,只是这件事,晋王没对任何人说起,袁纲自己不说,晋王也不说,甚至就连冯撷英也不知晓。
  毕竟,谁能想到,大名鼎鼎的一代名臣方毅,竟然有一个当算命先生的哥哥呢。
  不过,上一次,方家兄弟差一点就见面了,晋王让人去绑架前来和谈的方毅,结果被何苒搅了局。
  袁纲虽然跟在晋王身边,也以谋士自居,但在别人眼中,他和冯撷英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冯撷英才是真的谋士,而袁纲就是一个骗吃骗喝的江湖骗子。
  袁纲也不在意,哪怕有人当面挖苦他,他也只是哈哈一笑。
  现在晋王让他回晋阳处理那些麻烦事,便有人对他说:“袁先生,恭喜啊,王爷总算是想起了你。”
  袁纲煞有介事地用手指比划了几下:“掐指一算,你有一劫,可想化解?”
  要想化解,那就要给银子,袁纲贱兮兮伸出了他的手。
  来人呸了一声,拂袖而去,袁纲摸着下巴上的几根老鼠须,得意洋洋。
  袁纲回到晋阳,在王府里四处走了走,看了看,拉过一名侍卫问道:“肚子还疼吗?”
  年轻的侍卫现在最听不得的,就是有人问候他的肚子。
  没错,他接连三天都在拉肚子,吃什么拉什么,不吃就拉水,差一点他就活活拉死了。
  面对眼前这个讨人嫌的袁大骗子,侍卫把脸别开,没有理他。
  袁纲点点头:“看来是好了,唉,王爷心疼你们,再三叮嘱,若是有谁的肚子还没好利索,可以去账上领一百两银子当医药费的,你既然好,那就不用去领银子看病了。”
  侍卫:奶奶个腿!
  袁纲最后走到了东路,他叫过一名内侍:“救出老王妃的那条密道在何处?”
  如今王府里,已经没有人不知道那条密道所在了。
  据说那群劫匪走的时候太过大意,竟然没有将密道关闭,有一个胆子比较大的丫鬟悄悄上去,发现密道的门竟然是开着的,于是那丫鬟便叫其他人一起出去,可却没有人敢去,无奈之下,她只好自己出去,又到西路找到还活着的侍卫,将密道一事说了出来。
  王府侍卫有的死了,有的受了重伤,还有一些活下来的,并非是那些劫匪手下留情,而是他们自己因为躲起来拉肚子去了而避过一劫。
  袁纲越看越是感慨,感慨完了,他走出王府,他要去吃饭。
  守门的侍卫问道:“厨房里有开火,袁先生为何不在府里吃?”
  袁纲四下看看,压低声音:“我怕吃完以后,像你们一样拉肚子。”
  侍卫想抽死他,这个老骗子!
  袁纲摇摇晃晃走出王府,在一个小摊子前坐下:“刀削面,大碗的!等等,我要看着你们煮面,看你们还敢给我偷工减料!”
  说着,他真的跑到大锅前监督,压低声音,对正在专心削面的汉子说道:“告诉桃姑,我回来了。”
  亲们,今天的月票没有满百啊,加把劲,争取明天咱们再加更啊!


第152章 那个小花篮
  惊鸿楼内,桃姑正在向何苒汇报袁纲的事。
  “他曾经有过一个女人,那女子是个年轻寡妇,在他被毒蛇咬了快要死了的时候救下他,后来两人便好上了,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人私订终身。
  可那时那女子还有婆婆,婆婆不想让那女子改嫁,苦苦哀求,那女子心软,便咬牙和袁纲断了。
  那时袁纲还是个算命先生,一个人吃饱一家子不饿,自由自在惯了,女子既然不想嫁,他也没有强求,就当这是露水姻缘,便又继续去流浪了。
  可是他走后不久,黄河决堤,女子住的那个村子被淹没了。
  袁纲听说以后,四处寻找,后来找到了我干娘那里。”
  桃姑的干娘就是小葵,那女子在黄河决堤后侥幸活了下来,直到那时她才知道自己有了身孕,她只能混迹在流民当中艰难生存。
  好不容易苦捱到孩子七个月时,还是出事了。
  有一天她落了单,被另一伙流民拦住去路,那些人连大肚婆都不肯放过
  小葵那时听说有人吃人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幼儿,因此接连几天,小葵都在流民群中穿梭,没有抓到吃人的,倒是被强塞了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都是女婴,当娘的悄悄求她把孩子带走,丈夫和婆婆已经说要把孩子扔掉了。
  小葵便是在那个时候听人说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