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娇妻有灵田-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赶紧对他们说:“快,快把车停到路边,把孩子抱下来让我看看。”
夫妻俩也是病急乱投医了,压根儿就没注意到李想的样子,也怪她把自己围的太严实了。
把姑娘抱下车之后,李想先是给她吃了一颗帮助消化的丹药,这种丹药和普通的消食丸不一样,适合他们这些吃下乱七八糟东西的人服用,这是昨天晚上她临时炼出来的,服下之后就拉了好几次,拉出来的东西也是黑色的石头状,甚至一点臭味儿都没有,足以可见其可怕程度了。
既然能下来,说明这丹药有用,且她亲经历过,确定安全无副作用,才敢把药给小女孩儿吃。
吃药的同时,又加了二百毫升左右的灵泉水给她喝,喝完之后,夫妇俩才察觉到她还是个孩子。
“闺女,你还会看病啊?”
李想扯了扯嘴角,“婶儿,妹妹这哪是病啊,饿得了,刚刚我给她吃的那个药,也是帮助消化的,咱们能吃的东西消化不了,所以肚子才会这么鼓,对了,你怎么样啊?”
男孩儿的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李想又给了他一颗药丸,和二百毫升的灵泉水。
“吃吧,放心,毒不死人,多少能解点饥饿。”
转头看向夫妇俩,都用一种祈盼的眼神看着她,似乎以为她喂给俩孩子的东西是什么好吃的。
李想叹了口气,知道他们也是饿到极致了吧,瞅瞅这脸上的皮,几乎没,眼窝凹陷,就像行走的骷髅,能活着,也是个奇迹了。
她又一人给了一颗,并送上二百毫升的灵泉水,“就这么多了,叔,婶儿,你们都喝完了吧。”
俩人仿佛没听到她所说的‘就这么多’,争着抢着一股脑的把水灌到了肚子里的。
喝完了灵泉水,还意犹未尽的样子,“这水真好喝,什么水这么甘甜?”
李想扯了下唇:“那是因为你们饿了,所以吃什么都觉得甜。”
“你自己走吗闺女?不介意的话,和我们一起吧?”
李想觉得自己一下子送出去四颗药,怎么也得保证他们一家子活着吧,于是问道。
“你们这是去哪儿?”
“傻闺女,还能去哪儿,当然是去陕市了,咱们都是拖家带口没挤上火车的,所以只能走着去。”
去陕市?呵呵,那些去陕市的,又有多少人真的进了城?大部分都被拦截在外面了。
到了陕市,其实照样是个死啊,没有粮食,你就算走到天边也是不行的。
可她即便说出来,怕也是没有人相信的。
四二年,导致整个南省都陷入前所未有的灾荒,从原记忆中寻找的画面,皆是赤地千里,满目萧瑟。
饥饿如同魔咒一般降临在这些老百姓的上,索取着不计其数人的命。
逃荒的路上,每天都有人饿死,每天都有人失去亲人,也每天都有家庭破散甚至绝户。
李想站在路边,看着这些如同行尸走一般行走的人们,鼻子忍不住一酸,怎么办呢?
她阻止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也无法承担的起这么多人的粮食供应,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跟着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药效一来,这一家人就无法前行了,疼的在地上打滚,刚开始他们以为自己要死了,都满脸恐惧,可没有一个人去怪罪她,因为那些药和水是他们主动要的,所以他们没办法把这个责任归到这个孩子上。
好在痛苦之后,就感觉腹部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传来,已经很多天没有方便的他们,立时意识到这是什么。
面上一喜,纷纷找背人的地方方便去了。
而李想则趁着这个机会,给他们家的车上放了三斤小米,两斤黄豆,就离开了。
等这一家子回来,刚想感谢感谢她,谁曾想,只捕捉到她远去的背影。
再一看车上,“他爹,你快来看,你快来看啊。”
中年男人一看布袋子里的东西,激动的心脏都要从体里跳出来了。
“天啊,这是,怎么回事,哪个大善人给咱们的?”
一直没说话的男孩子看着李想远去的背影,顺势那么一指。
“应该除了她,没有别人了,她是个好人,我一辈子都不会忘了她。”
“可是她把粮食给了咱们,她自己怎么办?快,快上车,咱们追她去,就算要吃,也一起吃,咱们不能让她一个人走。”
这家人还算有良心,赶紧折腾着上了车,男人大概是因为减轻了些腹部的肿胀感,亦或者是灵泉水给予了他力量,即使驮着这么多人,他也快速的撵了上来。
“闺女,闺女啊,你等等,等等别走!”
李想没想到自己办了好事,还被人给追上了,本不想承认,可看着这家人对她感激涕零且非留不可的样子。
她叹了口气:“叔,婶儿,我跟着你们,会给你们添麻烦的。”
“闺女啊,要不是你,我们一家人还不知道怎么样呢,你又给药又给水的,现在连,都给了我们,这么大的恩,我们一家子就是当牛做马也还不完啊,你就和我们一起走吧,上车,叔拉你走!”
李想忙拒绝:“不用了叔,我自己走,不累,”
最终谢绝了他们的好意,跟着他们的车,时不时的帮把手。
然而这场雪突然下大,阻止了他们前行的道路,最终他们在路边挖了个洞,爬进去暂时躲避寒冷。
其他灾民见状,也跟着效仿,不知不觉间,队伍就都停了下来,各自找地方休息。
………………………………
第552章 珍惜当下,请节约每一粒粮食(4)
他们挖的洞不算大,仅够这一家子蜷缩的位置,将行李都卸下来后,就开始找可燃烧的木材用于取暖。
可木材哪里能找得到?能吃的都被人给吃了,不能吃的沿途这么多灾民走过去,哪里还轮得到他们来烧?
李想可以跟着他们一起走,却不能跟着他们一起住,一起吃,本来粮食就不多,再分给她,岂不是更少?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她实在忍不了那些不洗的碗和锅灶啊!
说她矫也好,反正她还没被到那一步,所以看到他们安顿下来之后,她就借故暂时离开了。
然后她将空间里整理好的粮食袋子,什么高粱、大豆、小米、玉米糁、红薯粉、青稞、芋头粉,只要是粮食,就一个袋子三斤的缝补好,趁着那些灾民在忙的时候,一家一家的往出丢。
直到地面的雪到达膝盖窝,她才找个背人的地方进了空间。
泡了个水澡,就又开始缝布袋子,装粮食。
这些灾民发现粮食都一个表,偷偷的拿回自己的窝里,独家欢喜,全然不知这方圆十里地的人,基本都得到了救助。
第二天一早,天虽然着,可不下雪了,雪层虽然厚,但他们必须走,留着不动弹,也迟早会冻死。
好在有李想的粮食打底,他们不至于饿着自己,李想最终还是和那家人走散了。
她没有一路往西,而是往回走。
路上遇到要卖孩子,吃孩子的,她就买下来,趁着无人的时候,把他们安置到空间。
这也是阿狸为她开通的权限,她想通了,与其跟着他们去陕市,还不如往回走,救下更多的孩子。
只是这一次,她就比较倒霉了,因为南省大部分都被军所占领,所以回去的途中,他们遭遇了炮弹袭击。
老百姓们在饥饿与炮弹的袭击下,几乎精神崩溃,竟还有许多人趁乱劫持富人家的粮食,场面血横飞的同时还夹杂着孩子们的哭声。
李想冒着被炮火洗礼的危险,救下那些被父母压在下活下来的孩子。
她在现场感受到了这种毫无秩序的饥饿状态,望着哭喊的人,疯狂抢夺的人,她甚至有一种错觉。
与军的侵略相比,饥荒似乎更为可怕。
这种况下,她不知道走了多远的路,躲过多少次的危险。
一天晚上,她和其他灾民一起坐在一起取暖,听他们讲起自己家乡受灾的况和程度时,都是一脸的悲戚。
李想也从中了解到更为详细的受灾过程。
原来,早在1941年的夏天,南省就已经陷入旱灾,蝗灾,水灾的连番侵袭。
全省遭受旱灾的县达到了六十一个,冰雹灾害四十七县,水灾二十九县,蝗灾六县,霜灾七县,这是多么可怕的受灾数字啊,也难怪这一路走过来的村子,基本处于十室九空的状态。
“到了一九四二年的天啊,这灾变得更加糟糕了,真的,你都想象不到的可怕。我家那旮沓,那是持续干旱,土地干裂到你的这个手臂啊,都能伸进去,这夏粮肯定是绝收了啊,没有希望了,那段时间啊,大家伙坐在一起,唉声叹气,似乎已经预见到如今这个场景。”
那种饥饿裹挟着死亡的可怕,经由老乡的口说出来,让李想仿若临其境一般。
“所以,大家就都出来了?”
“是啊,家里头没吃的了,不逃咋整,那不擎等着饿死吗?逃了,赖好还有一条活路,不逃,全家都得死啊!”
面对死亡的威胁,于是村民们都纷纷踏上了逃荒之路。
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她前面提到的独轮车,这样的独轮车,一辆接着一辆,排成长长的车队,吱吱呀呀地穿行在荒芜的田野上,没有独轮车的,就靠一副挑子,丈夫挑着家具和不能走路的孩子,妻子和稍大的孩子或老人跟在后面,他们的脸色枯瘠而惨白,更瘦如一张蒙了人皮的骷髅。
李想根据他们所说的画面,不由想到用一句话来总结——
“田园龟裂,赤地千里,二麦颗粒无收,秋禾全数枯萎,于时树叶草根,都成上品。腐木细泥,亦用果腹。”
***
“刚开始闹饥荒的时候,村里没东西可吃,村民就刮下榆树皮,与花生皮一起碾磨成粉,做成馍吃。”
于是在千千万万的村落中、山崖、深涧、陌头和阡边,都是饿的皮包骨头的人。
他们提着篮子,他们拿着镰刀或系着钩子的长竿,在四处寻觅,捕捉能够救命的东西。
当野菜、草根、树皮、甚至干柴都被吃光的时候,原本平静的乡村,温顺的村民也都开始动起来。
“饥荒最严重的时候,我们甚至还吃过‘石头面’,知道什么是石头面吗?”
老人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
“就是把一种质地松酥的石头拍碎,碾磨成面,拌点野菜,树叶,然后烤成饼充饥啊,这些可是连牲畜都不吃的啊,可我们饿到一定程度,连柴火都吃光光的时候,就只能这样吃。”
李想穿过来时的原,肯定也吃过这种东西,因为她上有那种东西的特征。
这些东西吃下去后,很难消化,不仅上浮肿,肚子也会胀的很鼓。
所以说,他们这当中绝大多数人,在还没有走出南省的时候,就已经山穷水尽了。
在提到卖儿卖女的时候,很多人的语气里都是满满的绝望和悲戚。
“谁愿意卖掉自己的孩子啊,可是留着孩子在边都得死,卖了他们,好歹有一条活路啊!”
当时九岁男孩儿标价四百法币,四岁男孩儿两百元法币。
而当时一斗麦子要价九百元。
这意味着,卖一个孩子,还换不回一斗粮食。
因为饥饿,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怜悯,亲、道德、礼仪统统然无存。
火光中,柴火噼里啪啦的响着,红红的光映衬着他们因为饥饿而迅速消瘦下来的脸,折磨着他们本就脆弱的体,饶是人类的肠胃再强大,石头面下肚,那还有生还的可能?
只要一想起自己体内或许还有这些石头面的存在,李想就抑制不住的浑颤抖。
再看这些已经残缺不全的家庭,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顷刻间将他们笼罩在一团黑雾之中……
………………………………
第553章 珍惜当下,请节约每一粒粮食(5)
灾荒已经很可怕,又加上战乱,双重侵袭之下,让南省人民的逃荒之路更加的苦不堪言。
经过了解,灾民们逃荒的路线大概有四条。
一些人南下逃向湖市,一些人向东,越过战区,进入沦陷区,还有人选择北上,奔向抗边区,更多人选择奔走洛市,西出潼市,远走陕市,北京等地。
回程的路上,她亲眼看到狗吃人的现象,明明人已经饿得走不成道了,可是路边的野狗却各个膘肥体壮。
这种强烈的对比差,让她的眼睛发红发涩。
人们甚至没有力气去掩埋那些饿死的尸体,而这也就给了野狗们啃食的机会。
路上路过的村庄,十室九空,她看到几条饿狗畏缩着尾巴,在村口绕来绕去也找不到食物,最后竟吃起了自家主人的饿殍。
如果这就已经触目惊心,那么农民在夜幕的掩护下,寻找那些死人上的食,更令她疯狂。
“不行,不要吃好吗,”
她想拉住那些人,可却被对方狠狠的推开:“你不让我们吃死人,那我们吃你好不好?”
一句话就把李想吓得连连后退,她原本想给他们点粮食,可是已经饿得发疯的他们,已经如丧尸般消失在夜幕里,如同野狗般趴在地上吭哧吭哧的啃着,一边啃,一边作呕呕吐,可还是继续吃,含着眼泪的吃。
现在是一九四二年的冬天,到处都是苍老而无生气的乞丐,他们伸出来的手,只是一根根血管,你再看他们全,会误以为是一张生理骨骼挂图。
他们从三顿饭改为两顿,从两顿改为一顿,不吃菜,不吃油,不吃盐,然后吃谷皮,吃麸皮,但是,谷皮和麸皮也没有了,他们开始吃草根,剥树皮,嚼树叶。
用平常牲畜都不吃的,只能做肥料的东西来填入他们的肠胃,他们捡拾鸟粪,淘吃里面未被消化的草籽,甚至掘食已经掩埋了的尸体,然而,结局还是被死亡衔去。
在往西的公路上随处可见卖儿卖女的人,一辆辆的手推车上,坐着一个个从灾区来的妇女,她们有人在啜泣,有人则面无表,即将被‘人客’带往各地‘逃命’,他们有的被卖去当杂工,有的被卖给别人做小妾或者童养媳,还有的则被迈进了JY。
无意间捡到一张报纸,看到上面的报道,才知道早在今年的8月,国民政府在洛市火车站开设了免费火车转运难民,一夜之间,洛市火车站成了千百万灾民逃生的‘大聚口’。
每天车站都被挤得人山人海,火车一到,他们便蜂拥而上,瘦骨嶙峋,鸠形鹄面的难民们,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紧张、惶恐、迷惘地推挤着,一层摞着一层,就连火车顶上,甚至车厢外的挂钩上,栏杆上全都挂满了人。
即便如此,火车24小时,能输送的灾民也只有三千人左右。
上不了车的,只能继续徒步西去。
火车开动后,因为冻僵或者站立不稳掉下车的,因火车穿过涵洞时被洞口撞死的,因晚上睡着后背挤下车的人不计其数,铁路两侧,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因各种原因死去的难民。
到陕市的灾民已经几百万,再运,陕市也成灾区了,所以陕市的人们并不欢迎南省的难民。
他们止南省灾民在此地停留,只是一次地救济点‘过境’粥粮,绝望的灾民只好在城外挖一条小沟,全家像蛇一样蜷缩在小沟里,许多人被活活饿死,冻死。有的甚至全家集体自杀。在这场大饥荒中毙命的人数,有说三百万,也有说五百万。
……
李想空间里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