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娇妻有灵田-第3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如果让李华就这么清唱,未免太无趣了点儿,所以她主动站出来为她伴个奏啥的,有她在她身边,也能壮壮胆不是?
这首歌的调子改成葫芦丝的音调并不容易,好在之前她教李华唱歌的时候,用的就是葫芦丝和口琴。
母女俩早已熟悉了这种搭配方式,所以当李想的前奏一响起来,李华就将话筒拿下来,握在了手里。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
慢慢张开你的眼睛
看看忙碌的世界
是否依然孤独的转个不停
春风不解风情
吹动少年的心
让昨日脸上的泪痕
随记忆风干了
抬头寻找天空的翅膀
候鸟出现它的影迹
带来远处的饥荒
无情的战火依然存在的消息
玉山白雪飘零
燃烧少年的心
使真情溶化成音符
倾诉遥远的祝福
唱出你的热情
伸出你双手
让我拥抱着你的梦
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
让我们的笑容
充满着青春的骄傲
为明天献出虔诚的祈祷
……
比起罗大佑版本的,亦或者卓依婷版本的,其实李想更喜欢王菲和叶倩文版本的。
当然,唱这首歌的人有很多,每一个人的演唱风格不同,唱出来的味道自然也不一样。
李华的嗓音平和柔美,甜美清爽,倒是比较适合这样的调调,只是一开口吧,现场就彻底安静了下来。
这首歌节奏刚刚响起来的时候,李华就替李想说了这样一句开场白。
“这首歌是我女儿认识的人作词作曲,没有对外发布过,所以大家可能没听过,今个儿我就斗胆唱一次,因为这首歌的歌名和歌词寓意比较好,所以我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送给大家,也希望在场的所有人《明天会更好。”
作为后世留唱几十年的经典歌曲,它的魅力在李华唱完第一段之后,就彰显出来了。
等第一段儿收音之后,唱第二段儿的时候,她将葫芦丝换成了口袋里的口琴。
母女俩的搭配可谓天衣无缝,一首歌用两种不同的风格演奏出来,足以可见李想扎实的音乐功底。
一曲终了,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战士们激动坏了,不停的呐喊着:“再来一首,再来一首!”
呼声之大,饶是领导团们也惊得不行,最后在迟垣的示意下,李想抿了抿唇,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了《青春有你,真好》的伴奏,万能的口袋,无所不藏的空间,在这一刻发挥了绝对的优势。
这首歌,李华也会唱,毕竟是李想自己做的词和曲,但这次她们很低调,什么也没腔调,只说了名字,毕竟珠玉在前,这首歌就不献丑了。
她自己写的歌自然没有人家大师级别的专业人士写的好,但因为曲风欢快,积极向上,倒是在年轻人中间更受欢迎。
接连两首歌折腾下来,不但令母女俩出尽风头,同时也让迟家的爷仨见识到了母女俩舞台上的绝对魅力。
李想和李华之后谁还敢登场,原本准备好的小品,最后也被当事人拒绝登场了。
这些人不知道这是陈红搞的鬼,却是把李华母女俩恨得要死。
这也真是躺着也中枪的节奏啊!
晚会于晚上十点结束,是一飞一扬亲自把他们一家四口送回培训中心的。
至于迟垣,因为还有后续的一些事要处理,就没去送,但是两个儿子亲自送,也足以可见他们的诚意了。
陈红鸡飞蛋打,非但没能让人家出丑,反而让母女俩在团里上下更受欢迎了。
气的她一口银牙都要咬碎。
最后她没能呆到初五就走了,也不知道是她自己走的,还是被张亮夫妻俩给赶走的。
反正母女俩并没有将这个人放在心上。
十点回家,李想借用招待所的锅,又煮了一锅方便面,撒入一把青菜,四个鸡蛋。
一家四口在这样的场合却没吃饱,说出去也是丢人的很。
“我怎么觉得这面比咱们今天晚上吃的大餐还要好吃呢,”
“不止你有这感觉,我也觉得好吃,这料包,简直无敌了,好像吃什么面加入这个,味道都极好。”
李想和李华也非常喜欢吃泡面,不过比起咱们华国的,她更喜欢吃h国的面,因为h国的面块儿更劲道,面更粗。
但是h国泡面的料包她不是多喜欢,反而他们华国的泡面口味儿多达几十种,每天吃一种,也得吃上一俩月吧?
不过这些玩意儿到底被列为不健康的食品,尤其他们还是晚上吃,要是搁到后世,只怕得被吐槽胖三斤。
可是这个年代的人,也就刚刚糊弄到吃饱的地步,想吃胖?除非身体素质特殊,否则怕是难。
从年三十儿的晚上到大年初一,鞭炮声就没断过,不过没有九十年代,2010年之前那么噼里啪啦的巨响夸张,因为鞭炮也不是很多人买得起的,普通老百姓都是应个景,买一小挂鞭放放就完事儿了。
从初一开始到元宵节,他们团的文工团就会和别的军区的文工团进行慰问演出,一拨又一拨的,毕竟军营这么大,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参与到庆祝当中来,肯定是一部分留守,一部分去参加,身为团长的迟垣,一直忙到十五也没能清净下来。
反而是一飞一扬哥俩,每天拉着李想坐着部队的补给车,带她去附近的镇子、县城逛街。
有时候还会带她去山里面野炊,看得出来他们对这片地域相当熟悉,不过这山上也没有啥大型猎物,一般就是野兔野鸡或者水里面的野生鱼就够他们搓一顿的了,拿的是弓箭,准头还不错,倒也悠然自在的很呐!
………………………………
【1080】4000+
十多天的时间,一飞一扬已经和他们混的很熟了,经常去他们住的地方蹭饭吃,还夸李华的手艺好。
刚开始还叫李老师,叫着叫着就叫阿姨了,有时候晚上迟垣会带李华出去散散步,两人的感情也是一天比一天好。
看得出来,一飞一扬并不反对这桩婚事,她也持赞成的意见,由此可见,只要迟垣和李华自己不出问题,结婚是既定的事实。
迟一飞喜静,话不多,但只要开口说话,就必是靶心一样的重点话。
迟一扬张扬自信,话唠,这俩人真是互补,不愧是双胞胎一样神奇的存在。
他们是19岁的大二生,初中就上了三年(五四制),因为跳级了,在学校也是学霸一样的存在,非常厉害。
在军营里,他们都是外来客,因为迟垣在部队没有申请家属院,单身,孩子又上大学了,所以就将好机会都让给了其他人,俩孩子放假回来,都和李华他们一样,住在培训中心。
前面说过,他们住的地方在培训中心的后面,下面两层是招待所,上面三层都是部队公干人员的临时落脚点。
双胞胎年三十儿晚上就住在了他们楼下的招待所里,所以经常会到他们那儿蹭饭吃。
这一来二去啊,就彼此熟稔起来,李华是个极其温柔的女人,没有心机,俩孩子也算见惯了不少想要和他们爸爸好而不择手段的女人,那个陈红就是其中一个,以前可没少巴结他们俩,可惜这俩孩子油盐不进,她最后自讨没趣,疏远了。
李华的表现属于中规中矩的,你来了,我好好招待,你问我啥,我好好跟你说,你走了,我不挽留,属于正常陌生却又想熟悉的人,不随便,不巴结,什么都恰到好处,礼貌而不失温柔。
这样的状态,不知怎么的,就让兄弟俩看在了眼里,而且还彻底的放了心。
他们是2月20日开学,不止是兄弟俩,李想亦然。
时间进入1982年,过了元宵节后,李想和兄弟俩该走了。
迟垣开着车送他们去火车站,李华恋恋不舍的看着他们,眼泪不由自主的在眼里打转。
李想无奈的上前拍拍她的肩膀:“哎呀妈,别搞得跟生离死别似的行吗?我只是去上学,别人大四下班学期都去实习了,我的大四依然在学校学习,所以你放心,安全的不得了,今年拿下三修是没问题的,你给我笑一个?”
“阿姨,别担心,我们俩会在路上照顾好妹妹的,并且把她送到学校,您就放心吧。”
迟一扬揽着李想的肩膀吊儿郎当的逗弄着李华,想要化解一下离别的愁绪。
另一边,迟一飞少年老成的背着军用双肩包,对迟垣道。
“爸,阿姨挺好的,如果你们觉得了解的差不多了,就结婚吧,我们暑假才可能回来,不用考虑我们的时间,毕竟阿姨在部队待的时间是有限的,只要你高兴,我和一扬都没问题。”
迟垣心里面感动不已,他感慨万千的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肩膀:“一飞啊,爸爸谢谢你的体谅,谢谢!”
迟一飞笑道:“谢我们做什么,你这些年不容易,为了我们俩,也没给自己找个伴儿,以后不一样了,阿姨做饭很好吃,妹妹也是个贴心的小棉袄,我很喜欢这样的组合,只是爸可别让阿姨等久了,阿姨那么漂亮,应该不缺追求者,她肯留在这里,已经是您最大的运事了!”
“好,我知道,若是有好消息,我会第一时间告诉你们的,你们俩在京城,放假了就去学校看看囡囡,”
“好嘞,您就放心吧,既然您已经认定了阿姨,那我们肯定也认这个妹妹,我们俩打小就没妹妹,现在终于有人肯当我们的妹妹,我们肯定把她给宠上天。”
……
依依惜别了半个小时,若不是广播响起来,只怕还得再说半天,看着孩子们渐渐消失在人群里。
李华红着的眼睛又有些发酸了,她用指腹轻轻的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而后抬头看迟垣。
“迟大哥,我闺女可把我交给你了,希望我们的后半生没有背叛,只有幸福,你,答应吗?”
这是李华第一次这么大胆的告白,也是李想给了她敢于追求爱情的勇气,女儿说的对,这么优秀的男人她绝对不能错过,是以在女儿离开之后,她大胆的迎视上去。
迟垣不顾自己一身军装,将她紧紧的抱住了:“你放心,我已经向上级打了报告,我们的材料我也提交上去了,只要申请批准,我就给你一场热闹的婚礼,你的后半生,我包了!”
***
三天四夜的火车旅行,来的时候她是硬座,没有找关系,自然也就买不到卧铺,所以把自己折腾的够呛。
可回程的时候,迟垣破例为孩子们买了卧铺的车票,如果是一飞一扬,人家说了肯定不会买,因为这位后爸压根儿就不像是会给孩子们走后门的类型。
但为了她这个女孩子,他买了,足以可见后爸是重视她的,这个发现让她很感动,嗯,绝对不是自信过了头,而是迟垣自己也这么说了。
虽然是卧铺,但在火车上待个三四天,也不是开玩笑的,下车的时候,觉得浑身都是软的。
从火车上挤到京都火车站外面,还背着沉重的行李,在人山人海的大广场上,李想气喘吁吁,一脸衰相。
“飞哥,扬哥,回家休息一会儿,晚上再坐车去你们学校吧?家里有自行车。”
今天19号,明天才是报道的日期,现在是上午十点钟,的确没必要去这么早。
一飞一扬几乎没有犹豫,就同意了,他们并不知道李想家在京城有房子,以为是那媛与金兴分的房子。
结果进了四合院,四合院儿里只有他们一家住的时候,俩人惊呆了。
“这是你家?我天,也太大了吧?”迟一扬的嘴巴从进门之后就没合上过。
饶是淡定的迟一飞,也忍不住扭头问李想:“你家?究竟是干啥的?”
“两位哥哥,咱有什么话呢,先洗漱后休息,之后再说,行吗?”
李想去卫生间试了下太阳能热水器,有热水,于是就招呼着兄弟俩进去休息,她则趁机将东厢房收拾了出来。
等她收拾完,兄弟俩从卫生间出来了,换下来的衣服,李想直接扔到洗衣机洗了。
这一系列操作,直接惊呆了他们:“你家,居然连洗衣机都有了?”
李想朝他们呲呲牙:“我的房间还有我哥哥的房间都有书,飞哥扬哥你们俩先休息,我给你们做饭,做好饭咱们慢慢说哈!”
之后看到家里的液化气的时候,兄弟俩的心情已经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了。
八二年能用得起液化气的人,太少太少了,可是李想家却能用得起。
不但有液化气,还有洗衣机,甚至于洗澡用的热水,他们跑出来往房顶上看的时候,居然不知道那是什么。
家里走了电线,虽然没有冰箱,没有电视,可有洗衣机和液化气已经让他们原地蒙圈了好吗?
李想去地窖拿了一颗白菜、俩土豆、四个鸡蛋、一棵葱上来,炒了个醋溜白菜,酸辣土豆丝外加煎蛋三枚,剩下的一枚又做了一小锅紫菜蛋花汤。
菜炒好之后,电饭煲里米饭已经蒸好,因为路上没买菜,所以只能简单做了点饭菜。
可即便是简单做出来的,电饭煲蒸出来的米饭有多好吃,已经让兄弟俩刷新了对米饭的认知度。
原来,米饭还能这样蒸出来,太神奇了吧?
厨房的餐桌前,兄弟俩的眼神太赤果果了,似是在迫不及待的等着李想的回答。
刚刚一扬上厕所,水冲式的马桶,又让他稀罕了半天。
可以说,从进家门的这一刻起,兄弟俩已经觉得眼睛不够看了。
李想看他们如好奇宝宝一样的盯着自己,就笑嘻嘻的解释。
“房子说我哥买的,以前是那外婆家的,后来因为躲避前夫,卖给了我们,再后来,我妈认了外婆当妈,再再后来,我外婆结婚了,家里的这些家电也都是我们自己赚钱买来的。”
“我哥是搞科研研究的,有时候也会做一些小发明,所以他很有钱,我,我妈,我外婆,一直有做翻译工作,外快也不少,久而久之呢,我家就不缺钱了。”
李想说的云淡风轻,可是对于到现在还在向父亲要钱花的兄弟俩,却觉得羞愧难当。
“你,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挣钱的?你哥现在在哪儿?也太厉害了吧,能不能认识认识?”
“我从高中吧,就开始做翻译了,我哥出国深造了,明年才回来,到时候你们肯定会见面的。”
其实,关于李想家的一些情况,在那十多天的日子里,俩人已经通过外公外婆还有李华了解的差不多了。
一直以来,他们都好奇这位慕岩是谁,现今看到李想家的一些情况,他们觉得,这位慕岩同志,只怕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厉害。
吃过饭,两位哥哥没敢再让妹妹动手,主动把碗给洗了。
李想又去地窖拿了两个苹果和两个橙子上来,切开大家一起吃了。
吃完了饭,又吃了餐后水果,他们才感觉几天积攒的疲惫感一下子就来了。
但是他们并没有睡太久,大概下午两三点吧,生物钟自动醒过来,李想亦然。
“我妈还有我外婆他们今年后半年才回京呢,你们是不是今年后半年要去h省的x市?”
“对,我们还在京城待半年就得离开了,”
“那正好,那两辆自行车你们骑走吧,有了自行车,出来进去会方便点,周末也能过来,我给你们做好吃的。”
洗好的衣服还有点湿,李想找个袋子给你们装好,嘱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