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开局给汉武帝直播世界地图 >

第42章

开局给汉武帝直播世界地图-第42章

小说: 开局给汉武帝直播世界地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视频结算中,秦始皇时空,能量达标,获得秦始皇投币认可,可继续投放。'
  '隋文帝时空,能量不达标,总能量达标,未获得隋文帝投币认可,视频放弃投放。'
  '新视频载入中,锁定主人物,智能化匹配投放时间……'
  '投放错误,警告,唐时空已有投放视频,未获得君主认同。'
  '系统检测中……]
  '视频为主时空宿主于未来投放,无错误。'
  '系统开启乱序投放模式,投放平行时空为:汉朝,汉武帝时期,秦朝,秦始皇时期,唐朝,唐太宗(正序历史)现:唐高宗时期。'
  '匹配完毕,开始投放'


第62章 视频 祖坟没了
  唐朝
  大唐建国四年。
  因山河收复,各地平定,此次的冬至大朝会甚为隆重。
  大兴宫前的文武百官脸上带着笑意,边和多日未见同僚窃声私语,边找着自己的位置站好,其中,恭王李建成正和卫怀王李玄霸讨论着事情,突听得周围骚动起来,两兄弟抬头去看,待看到来人面容之后,脸色不由得一变。
  只见,平阳王李昭穿着专为其改制的亲王朝服,身边围了一大群武将,龙行虎步的向他们这边走了过来。
  能引发这么大骚动,原因很简单,因为平阳王是个女人。
  她是太上皇李渊第三女,当朝皇帝的姐姐,也是恭王李建成的妹妹,卫怀王李玄霸的姐姐。
  这样的身份,本应以公主作称,在后宫与皇后朝贺,毕竟,从古至今,宫前的大朝会,就没有女子有资格进来!
  若非四年前骤然而出的天幕预言,压根不会有平阳王出现,只会有一个郁郁而终的平阳昭公主。
  可那场天幕细数过平阳昭公主的一生,从打下大半个关中,到被父夺权,郁郁而终,又简短的说了唐初的皇家争斗,随后便消失不见,而在天幕箴言过后,整个隋末局势骤变,各地起义军开始和攻李世民,又许后位拉拢平阳公主。
  危机之时,平阳昭公主改名为李昭,转投二弟李世民,拥他为帝,不仅保全了自己领兵的权力,还被封为平阳王,前些时日更是带兵攻打从突厥借兵进犯山东的刘黑闼,李建成每次看到这个妹妹,心中都有些古怪的情绪。
  毕竟,若是按照当年的天幕所言,他不会是现在的恭王,而是太子!
  可惜,就算是太子,又有什么好下场呢?
  想着天幕曾经说的未来,李建成心中带着些许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他深呼吸,露出笑脸,极为热情的迎了上去。
  “三娘凯旋归来,可是要在京中多留些时日?”
  “这得看圣上的意思了。”
  平阳王李昭笑着回答了一句,却没有多说的意思。
  四年前的天幕改变了太多,在知道自己兵权被尽收之后,李昭对父兄之间的感情直接淡漠到消失,即便是有死后的军礼哀荣,亦掩盖不了她不到三十而死的事实,二弟戎马一生,有那么多暗伤都能活到五十,她怎么会死的这么早?
  李昭每每想起,都觉着可笑。
  看李昭不愿多谈的模样,恭王李建成极为也极为识趣的避开了。
  谁让这个妹妹手握兵权,军中威望甚高呢?她做为李家女手握兵权没事,但他这个在天幕预言中当上太子的太上皇长子,没事和她接触是想干嘛?
  二弟建国,皇位已稳,这和天幕所说的未来完全不一样了,还是别有那些不该有的心思了啊……
  而没有了碍人兄弟,李昭便极为自然的站在诸王之前,她的丈夫柴绍遥遥的向她点头示意了一下,走到她的后面站好。
  诸臣各在其位,圣上亦出,正准备朝拜之即,天幕突然一黑,不熟悉的乐曲再次传来,还记得四年前发生事情的皇帝众臣下意识抬头,随即,便是倒吸一口冷气。
  那天幕之上是谁的陵墓?怎么全被挖开了?
  【Hello大家好,我是无才,今天,咱们唠一唠古人盗墓那些事儿】
  “古人……盗墓?”
  李世民收到三姐擒杀汉东王刘黑闼消息没几天,正直开心的时候,可一看这天幕,心情就变得不美妙起来。
  “天幕为何要说这种禁犯国法的恶事?”
  汉朝
  刘彻看着天幕,想起来自己这几天,一直让众人询问陵墓和巫蛊之祸的情况,不由得拧起了眉头。
  这个评论区……似乎,不仅可以拿来问后世之人事情,还会影响天音所做的内容?
  这个猜测让刘彻开心几分。
  没办法,评论区的后世之人对他这个时代知道的很浮于表面,问题回答的非常模糊,还会执不同观点和内容争吵起来,甚至上一条还是汉代,下一秒就转去宋朝,实在是令人头疼。天幕就完整多了,要是她能做的详细些,可比在评论区问后世之人方便多了!
  想到这里,刘彻不由得说道:
  “若真是如此,那可就太好了!”
  秦朝
  “天幕居然又出现了?”
  看着天幕上巨大的陵墓,以及外围身穿白衣,不断忙碌挖掘的众人,再听天音所讲的内容,始皇嬴政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妙。
  “为何古人盗墓之事也会被天幕拿出来说?”
  天音不知不觉,她配上了极为欢快的音乐,像是在分享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用轻挑的语气说了起来:
  【众所周知,古代盛行土葬,人口集中的地方,坟墓能密集到如河中青螺,足可见规模之大。
  不过,对于这些墓主人来说,任其生前显赫贵为帝王将相,死后陵墓还是逃不掉‘风消土喫,狐掇蚁拾,‘莽秽榛没,牛羊窸窣’的结局。
  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最常见原因,就是盗墓。】
  唐朝
  很显然,在场的众臣没一个对盗墓有什么好感的,以谏言为名的魏征面色严肃,直言道:
  “盗墓之祸,甚为严重,应以严刑峻法处置!”
  因为隋末乱世,各地起兵,在场官员还真有祖坟惨遭挖掘的,在听到魏征出言之后,立刻同意道:
  “是即!当处极刑,以警后人!”
  这些人说话声音不算小,在首位的李昭也听到了,她看着天幕,不知道为何,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果然,天幕紧接着就放了个大雷。
  【这项传统艺能,最早可以追溯到私产诞生的石器时期,当然,这太早了,说个近些且比较有名的,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墓穴都没有逃过被盗挖,这是史上第一位被盗帝陵的君主,很显然,他不是最后一位。
  事实上,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没有被盗的帝陵,才是稀数。】
  秦朝
  始皇嬴政想了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被挖的陵墓,又对比了自己的陵墓设计,颇为自信的说道:
  “朕的陵墓,绝不可能被盗!”
  汉朝
  刷过评论区的刘彻,看着天幕说这段话,用两个字表达出了自己的心情:
  “呵呵。”
  天幕最好告诉朕,到底是哪些人挖的朕的帝陵,朕会送他九族全灭套餐!
  唐朝
  天幕不说还罢,一说,李世民不由得想起了之前的历朝历代,一旦国灭,帝王坟墓全部被挖的情况。
  这很难不让他联想,更何况,上次天幕言大唐国运三百年,三百年之后,王朝更替,那时,无人看守的陵墓——
  “朕的陵墓,恐怕也会被……”
  忌讳死后之事的李世民并没有把被盗二字说出口,但历史循环往复至今,已经没有什么新鲜事儿,国亡,帝陵被盗,再也正常不过。
  而对李世民来说,陵墓内的财宝被盗勉强能忍,可盗墓贼绝不会放过一切可盗之物,自己的尸身必会受其侮辱,这是李世民怎么都不能忍的,他看着天幕,满脑愁绪。
  要怎么做,才防止陵墓被盗呢?
  天幕,却还在愉快的讲着。
  【古人事死如事生,为了赢在死后的起跑线上,人们开始将生前财富带到了地下,再加上丧葬礼仪有助于巩固社会秩序,所以厚葬之风便越演越烈。
  比如商朝妇好的墓葬,其中出土了如今的国宝,司母戊鼎,而除了它之外,墓中总共出土了一千九百二十八件器物,足可见财富之多。】
  伴随着天音,天幕之上展出着不同墓葬品的图片,这些从墓中出土的古物,颜色青灰,锈迹斑斑,还有些残破,可即便是如此,依旧掩饰不了它们原本的华丽,在最后,天幕甚至还给这些墓葬品来了一个合照,两千件文物排列在一起,看起来极为壮观。
  秦朝,民间
  不少平民抬头望着天幕,眼神羡慕。
  那么多的铜器啊,他们能拥有一件,都得小心供起来,当做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而这位墓主人,仅仅是放到坟墓里的就能有这么多!
  汉朝
  刘彻看着天幕,刚开始还不太当回事儿,他的目光除了在司母戊鼎上停留了几秒,其它扫过就完。
  就这点东西,哪里比得上如今?
  嗯?如今?
  等等!
  刘彻猛然反应过来,这天幕应该不会说汉朝吧?肯定不会把汉朝皇帝又或者诸王的墓葬,也拿出来展示一遍吧?
  肯定不会吧?!
  唐朝
  李世民看着天幕,略微有些疑惑。
  商朝他知道,可妇好是谁?居然还有铜鼎陪葬,这不是国之重器,只有商王和诸侯才能使用吗?为何墓主名字有个妇字?
  难道是起名出错了?
  居于高位,李世民无法询问左右,而在百官当中的李昭,无疑也注意到了这个名字,她看着天幕展出的笄,梳子,化妆盒,心生疑惑。
  商时男子的墓葬,为何会有这些女性用品?
  秦朝
  看着天幕展出的这些图片,始皇嬴政有些愕然,分不出考古和盗墓区别的他,直接将此行为归类为盗墓,紧接着,他也觉得有些不妙起来。
  “后世之人如此公然行盗墓之事,还盗商墓,这,这也……”
  太危险了!
  始皇嬴政没有了之前的自信,他确定,寻常百姓连自己陵墓的陵土都挖不开,可若是国家出面,以后世的人口数量,那就很难说了!
  两千年,朕的陵墓机关重重,做了那么多防盗措施,应该,大概,或许能保得住吧?
  在始皇嬴政焦躁忐忑中,天幕送上了一份大礼。
  【随着贵族将死前财富带地下的财富越来越多,而春秋战国又破除‘礼’了的秩序,于是,轰轰烈烈的盗墓行为就开始了。
  比较有名的就是秦景公墓,他的陵墓足足有二百四十七个盗洞,盗洞的年代从汉一直延续到唐宋,虽然屡经盗扰,但在现代发掘时,仍剩下三千五百件多件文物。
  根据残存的这些文物推测,历代盗墓者从墓葬中所得到的珍宝数量,必然十分惊人。】


第63章 视频 墓穴有钱
  现在,秦始皇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
  好消息,自己的墓盗没盗不知道。
  坏消息,祖宗的墓被盗了,还盗了二百四十多次!
  始皇嬴政猛的眯起来眼,他脸紧蹦着,手不自觉的握紧了身边的长剑,因为力气太大,能够轻易的看出手背上青筋已经暴起,片刻,他低不可闻的发出一声:
  “当杀——!”
  周围的侍从,从天幕说秦景墓穴被盗之时就低垂着头,屏住呼吸,不敢发出半点声音,在听到陛下之言后,更是全都身体僵硬起来。
  遭了,陛下发怒了!
  汉朝
  一直关注着天幕的刘彻有些咂舌,他忍不住对着身边的侍中问道:
  “盗墓贼居然如此猖獗吗?”
  刘彻的疑问,来源于他对盗墓的不了解,在他看来,大部分的陵墓盗个一两次就基本上搬空,之后就不会被人打扰,怎么会出现这么多次的盗挖呢?!
  这又不是他的墓,陪葬那么多!
  侍中对民间的情况也知道的不多,毕竟谁会研究盗墓这种贼业?正当他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时候,旁边被叫过来看评论区的卫青倒是知道些,于是出言为他解了围:
  “陛下,民间盗墓,人数少,所能带走的陪葬自然不多,墓一次盗不空,就……”
  后面的意思,刘彻已经明白了,没挖干净别人又看盗墓贼发财,可不得跟着去么?如此一来,墓穴自然会被多次光顾,而这样的情况,代表着尸身受辱的可能更大。
  想到这里,刘彻略一沉吟,不是很确定的说道:
  “人少,或许更会好防一些?”
  一点人而已,他把封土加的更高,底下堆上数米高的流沙,绝对能让这些盗墓贼有来无回!
  唐朝
  听着这个数字,李世民摇了摇头:“民间私盗,更甚军队盗掘!”
  毕竟,大部分军队挖墓只是为了取财,有头领压着,墓主人的棺椁说不定还能保全一下,可要是民间动手,尸身上的那些财物绝不可能被放过,如此一来——
  唉。
  李世民长长的叹了口气,好在,还年轻他暂时不担心自己的陵墓问题,愁绪来的快,去的也快,随即,李世民将自己的思绪转到了另一点上,心里又多了几分疑惑。
  这次出现的天幕,在讲盗墓的时候,怎么如此的…
  幸灾乐祸呢?
  天幕还真在幸灾乐祸。
  【春秋战国的君主们在地下留了这么多宝藏,盗墓者自然不不会放过机会,他们秉承着世世代代乘车吃肉的想法,开启了速度与激情的模式,常常是前脚埋人,后脚开挖,宋文公和齐庄公的坟墓就是如此,刚下葬没多久,就被自己的国人给挖了。
  面对这种情况,国家自然给出了对策。不过《吕氏春秋·节丧》中提到:“上虽以严威重罪禁之,犹不可止。”
  很显然,严刑峻法并不能制止盗墓者的活动,甚至逐渐发展为军队作案,比如项羽进入咸阳之后,除了烧毁宫室,还挖了部分始皇陵墓,将能够收走的财物全部给带走了。】
  【当然,这么干的可不止他一个,其它进入关东军队也开始了采买模式。
  史书记载,汉成帝打算建造昌陵、延陵的时候,刘向上书劝谏中,就提到了秦惠文、武、昭、严襄五王,皆大作丘陇,多其塞葬,咸尽发掘暴露,考虑秦法的严苛和当时的技术条件,也只有秦末起义军能够做到了。】
  秦朝
  纵使始皇嬴政已经做好了准备,可听到自己坟墓连同其他祖坟全都被挖,没保存一个之后,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怒火,‘铮’的一声抽出宝剑,对着面前的案几劈了上去。
  “竖子尔敢!”
  伴随着案几碎成两节倒地,竹简散落的声音,周围的侍从浑身一抖,赶紧跪下去祈求:
  “陛下息怒。”
  可谁人能对自己的坟墓、祖坟被挖之事保持理智呢?
  始皇嬴政眼中满是杀意,按照天幕所说,那项羽必然是秦末造反之人,这岂不是说他现在活着?
  找不到盗墓贼复仇的始皇嬴政,将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到了项羽一人身上。
  很好,他现在死定了!
  秦朝某地
  项梁看着天幕,在听到项羽的名字之后,立刻大惊失色。
  “不好,要有祸事临头了!”
  说着,他就开始命令仆人赶紧收拾行囊,准备避祸。
  还是个孩子的项羽很是不解,他看着慌乱的叔父,询问道:
  “叔父为何如此慌乱,这天幕说的又不一定是我。”
  “你懂什么!”慌乱中的项梁呵斥道: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这世上叫项羽的人何其之多,那暴君还要一一去查?把姓项的,叫项羽的连带九族全杀了即是!”
  训斥完,项梁赶紧收拾了行囊,带着项羽隐姓埋名,躲藏起来。
  而其他项姓人家,也极为惶恐,立马改为它姓,以求避祸。
  【时间来到汉朝,民间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