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炮灰女配的八十年代 >

第31章

炮灰女配的八十年代-第31章

小说: 炮灰女配的八十年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吴经理倒是有几分好奇,程麦香是通过什么途径联系到广市制衣厂,还成功地挂靠了呢?

    不会是故意摆个乌龙阵来吓唬自己吧?

    程麦香见吴经理一脸怀疑,知道她暂时还不相信自己的话,她早在进办公室前就想好了办法,于是站起身来,对吴经理说,“这样吧,吴经理,今天时间仓促,这个消息也比较突然,您给我点时间,也让我回去跟村里通通气,看看到底该怎么办。

    趁着这段时间,您也可以核实一下我说的,到底是真是假。等下个周末,我请您亲自去一趟制衣坊,视察视察合作坊,咱们到时再谈。”

    吴经理此刻脑子里也是一团乱,自然同意了她的提议。

    程麦香从出纳领了上个月的分账,一走下楼梯,就看见阮佩玲正站在成衣柜台前跟阮佩文聊天,一看见她,兴高采烈地赶过来,“麦子,这么久没见到你,可想死我了。”

    程麦香做了个鬼脸,“是想我的衣服和包包吧?”

    阮佩玲气得在她身上拍了一巴掌,“没良心的东西,早知道就不跟堂姐帮你想办法了。”

    程麦香倒是没想到她会这么说,本想说吴经理不敢轻易取消合作,可转念又想听听她的意见,不禁笑着说,“好嘛好嘛,我开玩笑的,你别当真。”

    “当真就不理你了,”阮佩玲撅着嘴说,拉着她的手就往外走,“这里人多眼杂,咱们说话不方便,走,到我的宿舍去说。”

    林文日报社的员工宿舍在县城西北方向,也是一栋白墙红瓦的二层小楼,楼前栽满了绿色植被,显得格外阴凉。
     竒_書_網 _W_w_w_。_q ǐ_S_u_W_α_N_G_。_C_c

    阮佩玲的宿舍在一楼东面,是一间单人宿舍,面积不过十五平米,家具陈设简单,可是她布置得倒是极为雅致,充满了女性的温馨气质。

    阮佩玲招呼程麦香坐下,又给她倒了茶,这才问起她跟吴经理谈话的具体内容。

    程麦香也不瞒她,一五一十地把两人的对话说给她听。

    阮佩玲越听越惊讶,等到她说完,不禁兴高采烈地拍手说,“可以啊,麦子,想不到你这么厉害,竟然攀上了广市制衣厂,这关系可着实硬啊。”

    “其实也不关我的事,主要是我对象他朋友在广市认识的人多,这才捡了个大便宜。”

    “哎呀,不管你怎么挂靠的,反正是有了靠山,看来我给你想的办法是用不上了。”

    阮佩玲是个热心肠的人,尽管对自己没能帮上朋友遗憾,可还是为她的好机会感到高兴。

    “你想了什么办法?”

    “我还能想什么办法,”阮佩玲不好意思地说,“自然是从我的行当上做文章,我想去采访一下双水村制衣坊,在日报上刊登出来,为制衣坊做做宣传,或许知名度大了,供销社就不敢随便对你们动手脚,不过现在看来似乎是用不上了。”

    程麦香愣住了。

    真是的,她怎么没想到这么好的办法,无论什么时候,广告宣传都是商品销售的生命线啊,而且自己还有这么好的资源还不珍惜。

    真是要被自己蠢哭了。

    “佩玲,你这个主意不错,就这么做,不过采访的时间要我来安排,到时我会多邀请点人,做场好戏。”
………………………………

第58章 文案

    在程麦香的刻意安排下,阮佩玲的采访和吴经理的视察放在了同一天。

    两周后的周末。

    一大早,林嘉余就开着双水村的拖拉机来到了供销社的楼下,等了足足半小时,吴经理才姗姗到来。

    这个年代不像后世,汽车遍地跑,如今除了县级以上的领导,只有大型的国营企业才会给领导配车,农村有辆拖拉机,就算不错的。

    程麦香原本想让林嘉余骑自行车来接,可后来两人商量,还是觉得自行车太过随意,于是提前跟村里借用了拖拉机,特地来接吴经理。

    林嘉余客气地请吴经理上了拖拉机,坐在驾驶座旁边的位置上,位子上铺着一块洁白的坐垫,吴经理看了默默点头。

    “对了,小程同志怎么没跟你一道过来?”

    林嘉余笑着说,“她倒是真的很想来跟我一起接吴经理,可没想到,昨天晚上广市制衣厂的供销人员来了,也远在今天视察。

    更巧的是,县日报社的记者同志也找上了门,要求采访一下制衣坊,所以她不得不留在双水村接待,我来之前,她还一直告诉我,见到吴经理一定要好好道歉,她怠慢吴经理了。”

    “小程同志太客气了,我又不是什么大领导,还要百八十人来接才行,你来接跟她来接是一样的。”

    吴经理也是老江湖了,自然明白程麦香把三家共同安排在一天的用意。

    不过她不但不介意,还暗暗有几分欢喜,县日报社倒也罢了,她平日里求不到那边,双方也没有业务往来。

    广市制衣厂可不一样,能跟制衣厂的人结识,可是个大好机会,等双方打好了关系,说不准日后能从那里拿着衣服到供销社来卖。

    拖拉机突突突地开了起来,不到十五分钟便来到了双水村大队部。

    拖拉机一停下来,程麦香和阮佩玲就从大队部的办公室迎了出来,程麦香走上前,扶着吴经理走下拖拉机,笑逐颜开地说,“欢迎吴经理!”

    “吴经理,你好!我是县日报社记者阮佩玲。”阮佩玲主动上前介绍,又笑着指了指大队部的两旁,“你看,还是吴经理有面子,相比之下,我可就差远了。”

    吴经理随着阮佩玲的手指看去,这才发现大队部的东西两边挂了两条大大的横幅,大红的纸上用毛笔分别写着“欢迎县供销社吴经理莅临指导”和“欢迎广市制衣厂领导莅临指导”的黑色大字。

    吴经理只是一个供销社的经理,虽然在外人眼里瞧着风光,可在那些大型国营厂领导面前,根本不够瞧,从来也没人用这样的阵仗来欢迎她。

    而程麦香此举,让她觉得无比荣耀,尤其是程麦香并没小瞧她,把欢迎她的横幅安排在广市制衣厂人的下面,而是贴心地把两张横幅相对而立,高度一致,更让她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吴经理脸上露出由衷的笑意,可还是客气地说,“小程同志太客气了,我不过就是随便来看看,让你闹得合村知晓。”

    程麦香一边把她往里让,一边客气地说,“吴经理这是哪里话,供销社给了我们村制衣坊那么大的帮助,咱虽然是乡下人,可也懂的感恩,吴经理来了,全村人都高兴。”

    世人还是更愿意听恭维话,即使吴经理知道程麦香在拍她马屁,可还是觉得这话让她听得很舒服。

    办公室里,程麦青正客气地跟周敏琦和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聊天,一见吴经理进来,立即起身,“吴经理,你好,我是双水村大队长程麦青,快请坐吧。”

    程麦香主动为双方介绍,吴经理听她说那个年轻人是广市制衣厂的供销科曾科长,不禁特意多跟他聊了两句。

    众人在大队部的会议桌前坐了下来,会议桌是由两张办公桌拼凑在一起,上面铺了一块白布,桌子两旁放着早就沏好的茶水,桌子中间放着几碟新鲜的瓜果。

    程麦青笑了笑说,“咱乡下没啥好东西,就这点瓜果是自己种的,还算见的了人,各位领导别嫌寒酸。”

    阮佩玲老实不客气地拿起一个洗好的桃子,往嘴里放去,“程大队长客气了,我们城里可买不到这么新鲜的水果,今天我要吃个够。”

    有她带头,吴经理和曾科长也不再拘束,也随意拿了个水果吃,周敏琦跟林嘉余和程麦香都熟悉,直接抱着甜瓜啃了起来。

    程麦香把早就准备好的资料,分发给三人,“曾科长,吴经理,阮记者,这些是我们制衣坊的简要介绍,还请各位先看看,有什么问题欢迎提出来,等我介绍完了,就带你们去制衣坊看看现场。”

    三人都放下了手上的水果,好奇地翻起了手头上的资料,只翻了几页,三人不约而同地大吃一惊。

    曾科长埋头看着手中的资料,有几分不确定地问,“程同志以前曾去过港城?”

    程麦香笑着摇摇头,“曾科长真是太抬举我了,我一个乡下人,哪里有机会去港城?”

    曾科长惊讶地抬起头,扬着手中的资料问,“那这份资料,你找谁给你做的?”

    “不瞒曾科长,是我自己做的。”

    不怪曾科长惊讶,这份资料是程麦香按照后世的宣传文案做的,在这个时代几乎从没人见过。

    首页绘制了绣在衣服上的嘉香标志,用美术字体写下了双水村制衣坊简介八个大字。

    第一页是用言简意赅的语言简要介绍了双水村制衣坊的基本情况,包括成立时间、设备情况、人员组成、组织架构、员工职责等内容。

    这些简述,程麦香抛弃了当下常用的冗长的文字叙述,采用了后世常用的表格制图,各种数据清晰明了,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页下端,程麦香拍摄的关于制衣坊的彩色照片。

    这还多亏了阮佩玲的帮忙,她是记者,自然能搞到照相机,程麦香拍出照片后,就把照片直接贴在了文案的下部。

    从第二页开始,就详细介绍了制衣坊的管理制度和运行办法,都没有太过繁琐的文字介绍,大多配了表格和图片,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曾科长翻到制衣坊每月销售额的那一页,上面绘制了三条彩色柱状图,柱子一条高过一条,显示制衣坊的销售额每月都在增加,曾科长指着柱状图和下方的数字表格,连连点头。

    “文案做的确实精彩,程同志,说实话,我还真的要向你好好学习,我们连厂长总是嫌我做的销售报告废话连篇,我还不服气,看了你的文案,我知道怎么改善了。”

    程麦香客气地谦逊着,也暗暗叹了口气,这个时代,想做点跟后世一样的东西,简直太难了。

    这份文案,她设计的时间并不长,可是找了很久,却找不到印制单位,这个年代没有后世街头随处可见的打印复印广告制作小店,国营印刷厂不接私人单子,尤其是这么小的单子,她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自己亲手撰写绘制粘贴,足足花了十天晚上才算做好了。

    曾科长连连赞叹,“先前连厂长选择了制衣坊挂靠,我还不理解,今天亲眼一看,才知道他真的是有眼光,这份文案,我曾在港城出差时,见过类似的东西,不过那边条件好,是机器印刷的,不像小程同志,这么辛苦,一笔一画写下来。”

    阮佩玲埋头翻看着制衣坊服装样式小集那一页,轻轻拍着上面的图案,不禁感叹地说,“麦子,你还真是一个全才,这文案的排版和美术水平,不比我们县日报社差,但是形式更新颖,我看我要向我们日报社总编申请,干脆把你调到日报社担任版面编辑好了。”

    吴经理也一一翻看文案,她在这方面的见识更少,自然也被文案深深折服,不过她怕说来的话被两个行家取笑,没敢多说,只是连连称赞,“不错不错!”

    程麦香见众人都看得差不多了,于是便问,“各位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三人都没有提出什么问题,曾科长笑着说,“这文案挺全的,我想知道的都在上面了,到时回广市,我把文案直接交给连厂长,保管他看了也满意。”
………………………………

第59章 新的合作

    程麦香见众人都无异议,遂提议说,“既然大家都没什么问题,那我就带大家去制衣坊去看看吧。”

    众人都起身随程麦香走出大队部,步行了几分钟,来到了制衣坊门前。

    一步入制衣坊,三人均感觉眼前一亮,窗明几净的环境里,十五台缝纫机被整整齐齐的划分成三行,十五个女工头带工帽,身穿整齐划一的浅蓝色工服,正埋头做着衣服。

    “程同志,这些女工头上为什么要带帽子?”阮佩玲拿出照相机,拍了一张照片,好奇的问。

    “我们让女工带帽子,只是为了把头发都放进帽子里,免得头发落到衣服上,终检的时候不被发现流入客户手中。”

    曾科长暗暗点头,他见每个女工身边都放着三个箱子,一个箱子放着当天做衣服使用的布料,而另外两个箱子,一个上面贴着绿色小纸,而另一个则贴着红色小纸。

    “小程同志,这两个箱子代表什么?”

    “曾科长,绿色标签的箱子里装的都是良品,而红色箱子里装的都是废品,我们每天清理一次,月底集体处理。”

    曾科长点点头,随手翻了几个红色箱子,见都是空的,显然并没有不良产品。

    阮佩玲又指着地上画的一条白线,好奇地问,“这是什么?”

    “这是我做的区域划分,这里是生产区,那边是员工休息区,我放了一张桌子,还有几个茶杯,员工工作累了,就去那边喝口水休息一下。”

    程麦香边说边指着上方,众人抬头,见上面挂着一块纸牌,牌子上写着“工作区”三个大字。

    曾科长走到休息区,见旁边墙上嵌着一块黑板,黑板也被巧妙的分为了三个区域,一块区域里贴着员工守则,中间那块区域则用图钉钉着一张纸,纸上是一个空白表格,瞧来是统计每位员工一天做了多少件衣服,而最右边那块区域,则是几幅图片,上面写着不合格服装示意图。

    曾科长站在黑板前,目不转睛地看着,觉得这些管理措施极其先进,很多方面都是目前的国营大厂不具备的,他深深地感觉到,他有必要把今天的所见所闻给连厂长写一份详细的报告。

    吴经理也极为震撼,她的眼界比曾科长更为狭窄,最高也只接触过市里的工厂,而制衣坊从管理到环境,很大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市里的工厂。

    程麦香对三人的惊讶并不意外,她所用的是后世制造业才启用的5S管理,区域划分管理和在线示图管理,在那个时代都是被企业普及的,放在这个时代自然是极为先进的。

    曾科长见阮佩玲一直在拍照,于是客气地请求,“阮同志,照片洗出来,能给我一份吗?我不白要,我会付钱的。”

    “没问题。”阮佩玲爽快地回答。

    最后,程麦香又把三人领到了仓库和程母的办公室,这里也划分了四个区域,原材料仓库,成品仓库,办公区域和检测区。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程母正在检测区,对女工做好的衣服进行最终检验,而检测桌子上,挂着一块薄板,曾科长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着服装检测作业指导书。

    指导书上清楚的写明了成衣检测的每一个步骤和每一个位置,把合格与否的标准也写得很明白,曾科长笑了笑,随便跟程母交谈了几句,立即便明白了程母在这方面,确实是个行家。

    吴经理则徘徊在成衣仓库区域,见每个纸箱上都贴着一张标签,上面标明了服装的样式、数量、生产数量和女工的姓氏。

    曾科长叹为观止,连连拍一旁周敏琦的肩膀,“小周,你真的厉害,怎么发现的这家集体企业,这哪是集体企业,管理比我们国营企业都好,咱们真该派人来向人家学习学习。”

    周敏琦笑笑,并不说话,他自从程麦香发资料开始,他便一言不发,只是起了个陪同的作用。

    曾科长知道他跟这家制衣坊的关系,他如果随便发表意见,难免会被曾科长认为故意在给制衣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