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支嫡女-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在敲打周福柔,大家都听的出来,只有她几乎交白卷,大字还能写写比划,小字根本写不好。
接着薛先生又念了头名之后的名字,她们分别是。第二名郭瑶玉,第三名陶淳儿、第四名郭瑶仙、第五名王素敏,第六名计春芳,最后一名周福柔。
得了第二名,郭瑶玉并不怎么开心,她闷闷的在一处,脸上笑容都没有。第三名陶淳儿倒是意外之喜,她本以为自己很差,没想到还能得第三。
至于郭瑶仙和王素敏小声抽泣着,计春芳则开心有周福柔垫背,那王素敏也不过高她一名而已,还瞧不起她商户人家,哼。
“先生,这女红考核呢?这次是不是合在一起比?”郭瑶玉笑着问道。
此时连陶淳儿都生出一丝自己还能再进一名的希望,洛秋君虽然学问不错,但是刺绣不成,郭瑶玉也是这么想的。
薛先生颔首:“是,两样都得上等的,就是头名。”
郭瑶玉露出欣喜之色,今日她绣的是迎春花开,还特地用了很难寻的那种春丝嫩绿的线,她在女红上费了不少功夫,兴许,她可以得个头名了。
不料,薛先生却拿出一个荷包递给大家看:“我认为蜜娘所绣的荷包最好。”
只见蜜娘的荷包上绣的不是迎春也不是凤仙牡丹或者月季,而是秋葵花。
这秋葵花风致楚楚,娇嫩极了,艳而不俗,媚而不妖,虽然不是名花,却品格出众,古人说秋葵花似女道士,这就暗合了薛先生的心意。
就像科考前,大家还要先打听主考官是谁,是崇尚古风还是喜爱华丽的四六骈文,有的看重实务,有的重文辞。
郭瑶玉和陶淳儿其实以她们这个年纪而言,做的非常不错了,一流的富贵盎然,生机勃勃,但考评官是薛先生,就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须知薛先生她此人性情高洁,眼里没有俗物,自然也更爱有女道士之称的秋葵花了,更何况蜜娘女红手艺也无可挑剔。
“本夫子宣布,倚梅园学斋季考头名是阮蜜娘。”
第21章 、福绥安康
蜜娘在闺塾年纪最小,入学最晚,却拔得头筹,着实让人大吃一惊。其中声名自不必说,最直观的就是现在计春芳生日宴只请了蜜娘和郭家姐妹。
“洛姐姐她们都不来么?”蜜娘把定二奶奶替她准备的礼物递给计春芳的丫头,不由得问起。
这计家不愧是江陵首屈一指的富商,别的不说,亭台楼阁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江南。更不用提这桌上菜色,大多数是珍稀之物,鲍鱼鱼翅并不算新鲜了,再有丫鬟仆从林立,甚至不逊色于宫中菜色。
计春芳今日更是服饰考究,洋红色的泥金鸡心领裙子,胸前戴着红宝石璎珞,腰间垂着碧莹莹的玉佩。她听到蜜娘这话,不由抿嘴一笑:“洛家妹妹一向不喜热闹,我怕是喊了她,她也不会来。”
“是啊,阮妹妹来我这里坐吧。”郭瑶玉亲切的道。
蜜娘这才知道计春芳统共只请了这三个人,看来计春芳很看的上自己啊!
坐定后,计春芳不由得道:“阮妹妹,咱们平日多往来才是,你乃名门出身,又如此了得,其实你刚来闺塾时,我就很看好你。”
“哪里劳姐姐这般夸奖,我看姐姐才是一流人物。”
但凡一个圈子,就会分大圈子小圈子之分,在学堂还不算明显,出来了就看出来了。计春芳和郭氏姐妹的圈子也算是江陵顶级官商结合了,蜜娘能受邀,说明计春芳认为她很有潜质。
在计家,计春芳和闺塾就不是同一个样子了,她笑语连连,江陵大家如数家珍,蜜娘反正现在年纪还小,就是听个热闹。
又听计春芳道:“这次荆州府办龙舟赛,我们计家受邀过去,你们郭家肯定有帖子的,阮妹妹,你就和我一起去吧!你不知道那日不仅有府尊夫人,还有县令夫人,甚至连张夫人都要来呢!”
这是一份很大的提携了,蜜娘却没什么兴趣:“计姐姐,多谢你的好意,但是端午那天,我家中有亲戚来,便不去了。”
计春芳愕然,她当然是想送蜜娘一个人情,日后她若发达了,肯定会反过来回报的。商人打算事情都是算的很清楚的,但无可厚非,若是没有她计春芳提携,以如今蜜娘的身份想去这样的场合是非常难的。
可是没想到她居然拒绝了。
计春芳还道:“蜜娘,这事儿你要不要和你娘商量一二呢?”
“真的不必了,多谢计姐姐了。”倒不是蜜娘清高,而是她看的清自己的身份,她爹即便考不中进士,也因为其才能会被推荐为官。现在还不是她到处游走的时候,现在即便被看上也是被人挑挑拣拣。
况且,她看了郭瑶玉一眼,心知肚明她是最希望自己快些定亲,这样就能出局了。
郭瑶玉当时为何对她去洛秋君家很是不豫,甚至好几天都没和她说话,就是因为郭瑶玉看上了洛秋君的哥哥,那位有名的江陵才子。但是,又怕被她捷足先登,故而想让她提前出局,而计家认识最多的是商户。
别以为郭瑶玉她们是小姑娘,就觉得定亲什么的离她们很远,其实这里定亲一般都很早。
且江陵府少年才子凤毛麟角,郭瑶玉有这个想法,提前扫清敌人也没什么错。计春芳则是一举两得,既给了蜜娘人情,同时又帮了郭瑶玉一把。
但是,蜜娘现在根本不想这些,她想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学识,人家洛秋君前世靠着擅长八股文,把丈夫儿子都培养出来。正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以前她误解以为是女子没才学是好品德,如今方知道人家说的是女子德行和学识总要有一样吧!
再者,郭家和洛家如果彼此有意早就成了,哪里还轮得到郭瑶玉这般为自己谋划。
蜜娘说完就告辞了,留下计春芳和郭家姐妹面面相觑。
端午这日,定二奶奶早就准备了粽子咸蛋馓子,好婆还蒸了不少大包子出来,这是江陵人过端午常吃的那几样。
大妞二妞也是一身新衣,钟氏带着她们来磕头,被定二奶奶阻止了,“你们服侍我们这几个月也着实尽心,今日过节,你们自去团聚就是。”
钟氏推辞几句,见定二奶奶是真心的,忙千恩万谢的带着女儿们下去了。这新主子虽然不会给赏钱,但是待人宽厚,有吃有穿,可比他们以前的日子好过多了。
下人们走了,定二奶奶才问蜜娘:“怎么你不和计小姐去看龙舟赛呢?”
“女儿一个人去有点怕,而且其实我和计姐姐关系也很一般。”
定二奶奶方笑道:“好,我知晓了,其实你就说要去,我也不会同意的。”
比起年幼懵懂的女儿,定二奶奶小时候可谓是尝遍人间疾苦,须知多少猥亵拐卖的事情都是熟人作案,尤其是女儿小小年纪就已经露出如此绝美之姿,她怎么可能会放心让女儿一个人去。
连平日去接蜜娘,她都不放心王五,还要好婆二妞都跟上。富贵也许是险中求,但是对她而言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吃糠咽菜又如何。
这也让定二奶奶想起某些不好的回忆,当年爹死了,她和娘在屋里小憩,娘就差点被大伯轻薄,后来娘就不见了。连她差点也被坏人得手,有的时候她想,她不怪娘,她一个女人家丈夫死了也挺可怜的,可是当她有了蜜娘之后,她就想她大概永远舍弃不了自己的女儿的。
大人尚且有能力反抗,小孩子呢?小孩子何其无辜。
“蜜娘,娘从来不盼着你大富大贵,只希望你这辈子福绥安康。”
蜜娘不懂她娘怎么说那些,还问:“爹爹为何不回来,我都想爹爹了。”
定二奶奶叹道:“你爹爹要参加文会,还得结交人。”其实丈夫大抵是怕浪费钱才不回来的,但这些话就不好同女儿说了。
不过,定二奶奶笑道:“蜜娘,你的那位女同学洛秋君的哥哥要和陶记的千金定亲了,你虽然年纪小,也不能当不知道,你何不绣对荷包送给她?”
什么?陶淳儿和洛家那位香饽饽定亲了?
第22章
端午刚过完,蜜娘又得早起去闺塾了,早上还有点起不来,吃了一颗鸡蛋一个大粽子,她又跑去定二奶奶的屋子里,对着她娘的大肚子摸了摸,小声说道:“弟弟/妹妹,姐姐去读书了。”
定二奶奶就摸摸她的头:“傻丫头,快去吧,别迟到了。”
蜜娘笑道:“好,还有蜜桃是不是要带去给同学们吃啊?”
“嗯,都让人洗了,特地挑的大的。”
果园丰收了不少柑橘蜜桃,定二奶奶特地让她带去学里分给大家用。
闺塾的气氛很不一般,陶淳儿红着一张脸,似乎在接受大家打趣,洛秋君脸上也挂着淡淡的笑意。
只听计春芳道:“再也没想到你们俩家成了亲戚了。”
“陶姐姐,这是我家园子里的蜜桃,姐姐你今儿大喜,我就先拿给你了,诸位姐姐别怪罪。”蜜娘笑嘻嘻的。
陶淳儿羞道:“你可真是…连你也来打趣我。”
大家都齐笑了,唯独郭瑶玉脸上笑着,心里却是充满了苦涩,郭家和洛家算是打小就认识的交情,论家世门楣还有得力的兄长,甚至她本人无论是相貌才情都强过陶淳儿,她本是对阮蜜娘如临大敌。毕竟阮蜜娘生的这样好看,又出自名门,主要是和洛秋君关系好,才学更不必说,年纪最小,女红性情都是非常出挑的,哪里知道爆了冷门。
殊不知洛秋君也有点不得劲,她在闺塾中和蜜娘最谈的来,平日女红没少麻烦蜜娘,她年纪虽小,但是见识不小,再者她家也是书香门第,若说做嫂嫂的人选,她最喜欢的当然是蜜娘了,况且蜜娘还这么美。
但是娘又说是哥哥看上的陶淳儿,她对陶淳儿更是一百个满意,洛秋君也就无话可说了。
蜜娘却是很清楚洛夫人为何选择陶淳儿,陶淳儿虚岁十岁,中等个头,面容端庄,家底厚实,人更是醇厚。这样的好姑娘是非常抢手的,洛夫人只是先下手为强。
洛家公子有才干,缺的是支撑他读下去的钱,须知考中进士,若在京为官,随意打点一二一年六七百两算少的了。陶家平日看着不显,其实家底非常厚实,这门亲事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最优选择。
郭家虽然也是名宦之家,但是洛家缺的并非是才和人脉,洛公子这般才学,迟早会青云直上,之后呢,郭瑶玉为何不喜王素敏,就是认为她嫁妆太少,家中没有助力,轮到郭瑶玉也是类似。
且陶淳儿的性子,随分从时,即便洛公子一时出不了头,她也不会抱怨,夫妻二人反而能相濡以沫。
而郭瑶玉心气高,洛公子好时,她夫荣妻贵,若洛公子一时失利,到时候她会不会抱怨…
就这点而言选陶淳儿实在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至于蜜娘本人有没有考虑自己,她现在反正是没那个想法的,上次借托梦之口让她爹别定亲,她就不会有此困扰。
今日学的是《诗经》最后几篇,蜜娘看着自己的字已经能写的很工整了,不由得开心的笑了。下半晌学的是琵琶,琵琶要先学一段谱,学了之后先生再教指法,她根本无心再想其他,家中没有琵琶可以练习,只能在闺塾里能多练就多练一会儿。
一直磨蹭到最后她才走,正出倚梅园时,但见计春芳追上来道:“我见妹妹颇喜琵琶,正好我家中有一把琵琶,半新的,妹妹若喜欢我就送给你练。”
蜜娘讶异:“这怎么好意思,姐姐不必为我费心。”
“这有什么,其实我也有事情求你呢。”
原来计春芳学问压底,周福柔近来都开始拼命学了,这个架势把计春芳都看怕了,她想找蜜娘替她补课。
蜜娘这才欣然同意,她现在会写字之后,许多不懂的问题都会写信给书院的爹爹请教,再有洛秋君这个小先生,她自己也从来都手不释卷,因此学问是一日千里,指导计春芳没问题。
尽管计春芳知道蜜娘勤奋,却没想到她勤奋成这个样子,女儿家的闺房挂的是香包这些,她却全部摆满了书。除了吃饭,她就是不停的看书,甚至看书极快,有时候她说什么,她仿佛都听不到一样。
这让计春芳好生佩服,因为蜜娘也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她会给自己讲解诗词,讲的非常生动,但是又不会说教。
其中,最让计春芳羡慕的就是蜜娘母亲对她的好,阮家并不十分有钱,但是却愿意让女儿读书,对她这位同窗也很热情,几乎每次都留饭,饭菜并不十分精致,但是都很可口。这可比她家强多了,她父亲妾侍通房许多,庶出的妹妹们关系并不亲近,往往还明争暗斗,更别提他爹在外还两头大,计家看着风光,内里却是人人充满算计。
“蜜娘,你家里这样真好,比我家好多了。”计春芳由衷道。
蜜娘笑道:“那你常来就是了,你看我娘现在对你比对我都好了。”相比较洛秋君待人总是淡淡的,计春芳却妙语连珠,在交际场合总是游刃有余。
到了六月季考,蜜娘毫无疑问又是第一,计春芳这几个月常和蜜娘一起,学问很认真,仅次于陶淳儿,排在王素敏之上,这让她非常得意,逢人就说是蜜娘的功劳。
江陵天气变得暑热起来,不知不觉中,蜜娘也在闺塾读了半年多了,天气热,大家不免早读了一会儿就浑身是汗。
计春芳转过身对大家道:“还好只有半个月就能避暑去了,否则我可能要请假了。”
是的,闺塾暑热时大概放两个月左右的假,薛先生听闻也要回家探亲,大家说起能休假也是很高兴的样子。
周福柔在姑姑家虽然不至于看眼色,但是她更喜欢在乡间,那里可以漫山遍野的玩儿,哥哥们带着她捉鱼,摸鸟蛋,比城里好玩儿多了。
自从那个阮蜜娘得了第一,姑姑就经常让她读书让她如何上进,可是她再怎么努力,好像也比不过别人。以前在闺塾时,大家说说笑笑也是极好的,可惜自从阮蜜娘来了之后,大家都开始无形之中在比。
郭家姐妹比以前愈发沉静些,陶淳儿虽然还是那般敦厚,但是她更多的时候和阮蜜娘一起讨论针线,洛秋君和计春芳两人也是和阮蜜娘交好,另外王素敏因为天气热,又说病了。
她,好像是被排挤了一样。
第23章 、弟弟
近了七月底,天气暑热,学堂里薛先生也不得不放假,这一放就是二十来天。赶巧,这几日倒是定二奶奶的产期,好婆早早把剪子、草纸、红糖、醋水、甘草黄连、五枝汤和参芪这些备下。
以前蜜娘出生就是好婆接生的,只不过那时家里穷,这次条件倒是好多了,光鸡蛋就存了两三百个。
“娘,二奶奶就要生了吗?”大妞好奇的看着正房。
钟氏也要去帮忙,顾不得和女儿说什么,只道:“你今日先去洒扫庭院,二爷保不准这几天就要回来的。”
大妞看向外边:“二爷要回来了吗?”
“我听大小姐说了,二爷要回来,听说是大宗师要提考,若是得了一等才能参加明年的乡试呢。”钟氏焦急的说了这一句话,又嘱咐女儿好生干活,这才匆匆走了。
蜜娘作为一个小姑娘,定二奶奶是不可能让她进产房的,她心里也焦急,便时不时打发二妞去正房看看。
二妞倒是笑道:“姑娘不必着急,前儿余家姨太太带了大夫过来看了,说咱们二奶奶怀相极好呢!”
“余姨婆倒是三不五时的过来,只可惜我不在家里。”蜜娘平日里接触这余姨婆,真是怎么也不会觉得她是坏人,说起同样是做婆婆来,余姨婆比她祖母好百倍都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