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旁支嫡女 >

第127章

旁支嫡女-第127章

小说: 旁支嫡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野丫头无论是家世相貌还是才学,哪一样都不如自己。
  “娘娘,您要不要喝点蜜水,是不是嗓子疼?”
  范玉真生了孩子之后,十分畏寒,八月份天气尚且还热,她就要火盆了。
  “不必了,本宫无事。”
  守夜的是范玉真的宫女云梢,仆如其主,云梢生的很清丽,既敏且慧,她是范玉真的陪嫁丫头,也是个心腹丫头。
  她知晓范玉真的心事,不忙劝道:“娘娘,皇后娘娘年纪小,皇上还能新鲜几日,如今且让她们疯去,将来累了倦了,再想起您的好处来。”
  范玉真斥道:“这话也是你说的,若是传出去,我怎么有脸见皇后娘娘。”
  云梢连忙认错:“是奴婢的不是。可是您心里的苦,奴婢也知晓。”
  想到这里,范玉真也是悠悠叹气:“说这些也怪没意思的。在这个宫里,女人过了二十岁,就是人老珠黄了。”
  这么一想,她觉得就是蜜娘进宫也和她一样,过了二十岁,就仿佛不是女人了。
  永远有最鲜嫩的姑娘等着陛下,陛下最爱的也是那些最鲜嫩的姑娘。
  云梢则道:“其实依照奴婢看来,您已经是好的了,反正您已经有两位皇子,但是郑妃娘娘呢,她到现在可只有一位公主。”
  范玉真讥讽的笑笑。
  很快,她就笑不出来了,因为郑豆娘比她更拉的下脸,皇后还是个小孩子性情,不过是指挥使的养女出身,说穿了,其实只是个大头兵的女儿,这皇帝的后宫有不少是名门出身,连低阶妃嫔如傅倩倩,其父都是登州卫指挥使。
  再者这位夏皇后实在是年纪小,其品行也并不堪为后,后宫妃嫔多有不服者。
  但郑豆娘却投其所好,在所有妃嫔都想跟皇后抗衡的时候,她送了皇后娘家的小食来,听闻皇上很是开心,认为郑豆娘很懂得体察上意。
  范玉真却拉不下脸来如此,因此,还病了一场。
  却说蜜娘带两个儿子出去玩儿,昨儿说的挺好,结果这俩小家伙赖床,哭哭啼啼的起床,蜜娘气了个半死,都想动手打他们的屁股了,还被方惟彦拦住。
  “平日羡哥儿要读书,就日日早起,好容易休沐一日,就让他多睡会儿,要知道这睡觉才能长个子。”
  “哼,就你会说话,总是做白脸,以前他们小的时候还好,如今你是越发艰险了。要我说,他现在就比同龄人高多了。”
  敏哥儿比他只小一岁,但是矮一个头。
  夫妻二人今日都是着绿衫,只不过方惟彦着墨绿色袍子,看起来如修竹一般,蜜娘则着浅色嫩绿春衫,下面穿的乳白色的珍珠褶裙。
  蜜娘挽着方惟彦的胳膊,方惟彦有点不习惯,一路左看看右看看,蜜娘看他这样就来气:“怎么了嘛,跟做亏心事一样。”
  “我怕别人看到了说我们夫妻不庄重。”方惟彦还是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的。
  蜜娘气的跺脚,但心里也很高兴,因为方惟彦以前一直将就她,经常迎合她,现在敢于说不,也是好事。
  可她还没那么快原谅他,因此就和儿子们走在一处,九曲桥附近有不少小商贩,羡哥儿最好热闹,蜜娘从小生长在市井,压根不认为吃外食如何。
  因此还替羡哥儿买焦包,替棠哥儿买冰糖葫芦。
  侯府出来的下人们很有些担心,他们都觑着方惟彦的脸,见方惟彦微微含笑,都不好再劝。
  焦包热气腾腾,里面的肉是用胡椒粉拌的,汁水充沛,咬一口实在是汁水四溢,咸香好吃,好在蜜娘多买了一个,只是他自己注意形象,想等会儿坐下来再吃。
  方惟彦却不意从她手上把焦包拿过去咬了一口,蜜娘还没反应过来,她气道:“方才买的时候怎地不说,人家就一个,还被你吃了。”
  这个人真的是闷骚,表面正经。
  方惟彦笑道:“多谢娘子疼为夫。”
  笑的还真欠打。
  焦包还真的好吃,方惟彦拿出帕子擦了擦嘴边的油,又看蜜娘娇嗔的模样,觉得比什么都快活。
  原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不管做什么都觉得十分高兴。
  九曲桥上,人开始多起来了,行人如织,方惟彦正把儿子带在身边,父子二人在柳树旁论怎么作诗词。
  蜜娘则带着棠哥儿放风筝,棠哥儿性子向来乖巧,比女儿家都要乖巧,难得出来,也是跑来跑去,很是高兴。
  到了正午,下人又开始烤鹿脯肉,白英和芍药手脚麻利的把早已洗好的果子、点心摆好,一家人说说笑笑,好不惬意。
  以至于到了学里,羡哥儿跟大家说自家昨儿出去玩了,学堂的都是同族子弟,年岁也相差不大,都十分羡慕。
  羡哥儿本来嘴就伶俐,见众人羡慕,又得意道:“你们去了九曲桥可一定要吃黄老二焦包,真好吃,可惜我娘就让我吃一个。但我吃了鹿肉,撒了好多孜然粉,是我爹爹的朋友从西域带回来的,真带劲儿。”
  大家都你一言我一语的羡慕羡哥儿,羡哥儿已经开始拿起书开始读了,他就是这样,玩的时候比谁都带劲,但是读起书来,简直比谁都认真。
  昨儿爹爹还和他讲诗词,真是受益匪浅。
  敏哥儿见他读书,立马不甘示弱,因为族学也有上舍中舍和下舍之分,到时候,马上就要季考了,若是他考输了,娘还不知道如何骂自己。
  但是回家后,他又很羡慕羡哥儿能够出去玩,据羡哥儿说,他要做什么,他娘都满足他。
  “敏哥儿,快来,今日学的如何了?”乡君拉着敏哥儿上下打量。
  她只有这个儿子,丈夫不争气,分家之后,更是一落千丈,如今不过靠着分的些祖产过活,糊口而已。
  比起在侯府,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在侯府中,山珍海味仿佛取之不尽,三不五时还要宴饮,衣裳首饰一季都置办,还要月供银子拿,除此之外,侯府还有府医,想开什么补品成什么方子,直接说一声就行。
  以前早点都是喝燕窝粥,这燕窝粥固然也算不得什么好东西,但是入口即好,现下却是能吃粳米粥都不错了。
  如此,她更盼着敏哥儿能够一飞冲天。
  没想到敏哥儿却道:“娘,我听学里的羡哥儿说九曲桥好玩儿,还有焦包好吃,那里放风筝的人极多,您能不能——”
  “住嘴,你是去读书的,怎么能光想玩的事儿,要知道没几个月就得分上中下舍了,难道你想去下舍?”乡君简直怒不可遏。
  她出身皇室,但因为是郡王重孙女,虽然获封乡君,可惜交际也不多。
  女子嫁人之后,多看丈夫官位,如蜜娘是因为方惟彦有同侪,上官,就经常出去外面走动,但方惟廷认得的都是一些酒肉朋友,谁会有那个见识?
  她好不容易找到的书来,要监督儿子读书,没曾想他还想玩儿。
  敏哥儿一下就哭出来了。
  兰茹忙上前劝道:“三太太,敏哥儿还小呢。”
  看敏哥儿小脸赤红,乡君也是不忍,放柔了声音:“敏哥儿,娘声音是大了些,但你要知道,娘绝对没有坏心思。”
  兰茹和桐叶让敏哥儿的乳母带他下去哄着,乡君见儿子哭的抽抽噎噎的,又觉得自己的话说重了。
  丫头们当然也看出她脸上的愧疚之色,忙道:“您放心,敏哥儿肯定能体谅您的。”
  乡君有些愤恨道:“若非是他方惟彦要分家,我们也不会落到如此地步。他自己是平步青云了,可别人呢?”
  兰茹点头:“是啊,四爷是大学士,四太太又是官家千金,首辅夫人的干女儿,她们巴不得开府别住,生怕别人讨好。可是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难保没有他们自己落魄的时候,到时候别人也一脚将他们踢开,她们又将如何呢?”
  不说主子们,就说她这个丫头,以前在侯府,一个月月银二两,因她还兼顾敏哥儿,敏哥儿一个月八两银子也在他手上,还有四季衣裳和各色缎子福利,可比现下好多了。
  打个比方,以前她可以三不五时吃鲈鱼,鸽子汤,现下难得见荤腥。
  说起来真是气愤。
  乡君常常的叹了一口气:“我倒不是为别的,而是敏哥儿将来如何是好?你说那羡哥儿是何居心。他回家了,有个翰林老子教,我们敏哥儿呢,若不勤学,将来如何是好?”
  她这样的抱怨,敏哥儿也不小了,经由兰茹传到他耳朵里,敏哥儿也和羡哥儿生疏了不少。
  羡哥儿回来说给蜜娘和方惟彦听的时候,蜜娘就和他道:“生疏就生疏吧,日后你越往高处走,会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平日里,也不要表现出来。”
  这种教育方法,方惟彦忙道:“你娘说的固然不错,但是兄友弟恭,男子汉要有宽大的胸襟,些许小事不要放在心上。”
  羡哥儿摊手:“爹,您和娘其实说的是一个意思,只是您说的好听点罢了。”
  方惟彦失笑:“臭小子。”
  分家会这般,蜜娘又岂能想不到,但是常雨珠却是很高兴,因为实在是节约了太多了,方惟钧又有正经差事,油水还丰厚,她还有什么不满的。
  掐尖要强的心也因为方惟钧时常来信,变得越发的平和了。
  因此,常雨珠对羡哥儿投桃报李,安置的十分妥当。
  这让蜜娘不禁感叹,原来人只要有爱,都不会那么尖锐。
  再者,两家不在一个锅里吃饭,反而走动更频繁。羡哥儿有亲祖母和亲婶娘疼,又有东安侯本就欢喜这个孙子,手把手教他射箭,羡哥儿对敏哥儿的疏远,也就不那么在意了。
  对比起来,要说宫里的人除了郑豆娘心态很稳之后,因为皇帝椒房独宠,后宫失衡,范玉真比起郑豆娘来,没那么能弯的下腰,她生的五皇子选伴读的事情,皇上就好似忘记了一般。
  在宫里也是如此,母凭子贵,子也凭母贵。
  皇长子不受宠,是因为郭瑾妃向来不得皇上欢喜。
  却说新后千秋,众命妇都要进宫拜寿,毕竟这位继后很得皇上宠爱,算得上是椒房独宠了。
  蜜娘也是随大流一起进去的,夏皇后并不是长在京中,对诸位命妇都不大认识,旁边虽然有个资深的嬷嬷在提点,但她仍旧笑的很僵。
  因为皇后的缘故,因此请安时间格外长,轮到蜜娘时,都已经晌午了,她也不愿意耽搁大家的功夫,忙道:“臣妾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方惟彦之妻,给皇后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
  就在蜜娘跪下之后,却听到“咕噜”一响,夏皇后捂住肚子。
  蜜娘实在是太想笑了,皇后这个时候居然肚子饿了。
  但是,她不得不忍住。
  命妇们也是想笑不敢笑,因为皇后乃是小君,但夏皇后显然不擅长处理这样的场面,脸瞬间通红。
  蜜娘此时便道:“皇后娘娘,臣妾失仪,还请您责罚。”
  众人大惊,蜜娘却知道皇后失仪,传出去后,到时候别人肯定要问当时是谁在请安。蜜娘可不就点了皇帝的眼了,她可不愿意如此。
  夏皇后身边的老嬷嬷在她耳畔耳语了几句,夏皇后笑道:“方夫人何罪之有,为了我的千秋,倒是辛苦你了,传令下去,命御膳房赏赐一碟糕点给方夫人。”
  夏皇后这样的回答很得体,也很体恤命妇,蜜娘连声道谢。
  那老嬷嬷也忍不住点头。
  而身畔的范玉真却心道,她怎地如此能弯下腰来?如果蜜娘在宫里肯定混的比她好。不过,这也不打紧,她的老五皇上还未选好伴读,她倒是可以荐蜜娘的儿子。
  有个这么厉害的娘,儿子肯定也是人中龙凤。
  郑豆娘却庆幸,这位方夫人如此机敏,还好当年未曾进宫,否则我怕是难以相与。
  《寒窑赋》中说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时来配作夫人。
  但如阮氏这样的人,自己就是运,只要她想,很快就能出头。


第136章 
  “德妃请我去昭阳宫?”蜜娘有些奇怪。
  上回是因为太后寿辰;加上多年未见,蜜娘方才去见一面,但现下;她是大学士夫人,在皇后那里就已经见过面了,现在喊自己过去不知道为何?
  来人是范玉真的贴身宫女云梢;她笑道:“正是呢;我们娘娘说近日事忙;不知道老夫人如何?想请方夫人过去问问近况。”
  蜜娘暗道,难不成是有事找我?否则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问她。
  她虽说也是阮家的姑娘,但是因为分家之后,往来的人大多都是翰林院和京官,反而阮家那边去的少了,且那次方惟彦被贬谪登州;瀚海公府可是立马减少了往来。
  当然;关系也还是不错的;三节五礼;蜜娘也会过去。
  但方才阮四娘可是爷在其中啊,这阮四娘才是瀚海公府嫡亲的孙女啊。
  若范玉真让她做的事情很难办;这又如何是好?
  因此,蜜娘道:“我倒是想去,只是方才皇后娘娘赏下一盘糕点,我若不尝,万一被有心人知道;说我藐视皇后就不好了。云梢姑娘;这些日子我倒是少往瀚海公府去;你不如去问问南平伯世子夫人。”
  都是聪明人;这话显然是拒绝了,但云梢心道,自家娘娘和这位方夫人是有些情谊的,既然如此,方夫人何不帮忙呢?
  想当年,她被人写书写成那样时,还是德妃娘娘帮忙的呢。
  故而,她低声道:“方夫人,我家娘娘还有别的事情寻您。”
  看来范玉真是执意要找自己了,蜜娘这才点头:“好,我跟你去看看吧。”
  这一次范玉真见到她,是有些急切了,“蜜娘,我有一个巧宗想告知于你。”
  巧宗?
  蜜娘不解:“娘娘是有何事要跟我说吗?”
  前朝后宫的关系自然千丝万缕,昔日崔贵妃炙手可热时,不少人拿着银票往崔贵妃这里投,当然,若注意官声的人,却不会和宫内妃嫔有什么纠葛。
  只见范玉真笑道:“不知道你家大公子近来如何?”
  蜜娘是何等人,闻一知十的人,她大概知道范玉真什么盘算,故而笑道:“极好,我们分家之后,我家爷捐了两百亩田做祭田,专供族中之人读书,又延请了名师,你是知晓的,她爹爹二甲第一,一直引以为憾,希望我们羡哥儿将来能够一甲。”
  听了蜜娘的话,范玉真垂眸,强笑:“这倒是极好的事情,有志气是好事。”
  蜜娘点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一直到蜜娘走了,范玉真再没有说挽留之言,云梢不解:“娘娘,您怎么不直接跟方夫人说呢?”
  范玉真摇头:“她已经拒绝我了。”
  云梢凝眉。
  她不懂这些,范玉真却懂,方才蜜娘念的是北宋皇帝仁宗的劝学诗,诗中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只要科举正道,什么都会有,又何须做这个伴读。
  将来不管谁做皇帝,这朝廷都会重用读书人。
  即便是皇帝也很难撼动文官系统,因为选官很多时候不是单单只简在帝心就好了,还涉及到利益分配。
  蜜娘回府后,夏皇后派人送了一些贡缎赏赐,方惟彦却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是怎么了?新皇后如何要赏你?”
  蜜娘便把今日之事说了,她道:“夏皇后年纪小,怕是起的太早,又怕礼仪不好,故而一直端坐,你不知晓,我听到她腹鸣就很想笑出来,真的,我差点笑出声来。”
  “后来,我就说是我失仪,替皇后娘娘解围,大概是因为如此,才赏赐我的吧。”
  方惟彦这才听懂,他亲昵的捏了捏蜜娘的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