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用种田打败天灾 >

第5章

用种田打败天灾-第5章

小说: 用种田打败天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他就把放在墙角的木桶拎了过来,里头约么还有三分之一的水,足够用了。
  叶周远听叶瑜的指挥,越听越惊讶,大奶奶家的宝哥儿小小年纪就条理分明,十成十的聪颖啊。
  很快豆子就被磨了两遍,磨成了豆浆。
  叶瑜本想接过装满豆浆的木盆,但他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力气,没抱稳差点连人带盆一起摔地上。
  幸好叶周远眼疾手快扶了他一下。
  “走,我帮你们送回家。”
  他索性送佛送到西,把驴拴在磨盘旁边,自己端着木盆往叶瑜家走。
  叶瑜颇有些不好意思,连连道谢。
  “谢啥,咱们两家是一家的,一点小事有啥可谢的。”
  叶周远不在意,但是叶瑜不能不在意,他打定主意,若是豆腐能做出来,定要给叶周远家送一份过去。
  作者有话说:
  小鱼的小小金手指到账


第7章 咸豆花
  “远哥儿你怎么来了?”
  叶老太有些惊讶的问道,她问完才看到叶周远手上端的木盆。
  “这是?”
  叶周远也是一愣,“这不是大奶奶你们让宝哥儿他们去磨盘那儿磨的黄豆?”
  叶老太想了想,“是呢,瞧我这记性,家里正好做完晚饭,远哥儿你留下吃饭吧。”
  “不用了大奶奶,我家的驴还在村口,怕被人偷,得早点牵回去。”
  叶周远也没多想,连忙放下木盆就往外走。
  叶老太送他到门口,还特地从菜地里摘了两把小青菜塞进他怀里。
  “不是啥好东西,就是刚成熟,嫩嫩的可清爽,带回家让你娘凉拌着吃炒着吃都行。”
  等关了门,叶老太才转身叉腰看向三个小萝卜头。
  “说说吧,又有什么幺蛾子了?”
  叶瑜没想瞒着家人,见她问了,就把自己想出来的托词一五一十说了。
  “前几天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个老爷爷用黄豆做出了一个名叫豆腐的吃食,看着可好吃了,我就想着试试能不能做出来。”
  叶老太好似在听故事一般,咋这么玄乎了。
  “只需要豆子?不需要别的了?”
  叶瑜用力点头,他听出了叶老太的言下之意。
  “只需要豆子和白醋。”
  得了叶老太的许可,叶瑜也不用偷摸着来了,叶老太帮他把一盆豆浆倒进灶台上的锅里,大火煮沸,一阵阵豆子香气从锅中弥漫出来,闻到味道的叶家人都聚集到厨房门口。
  叶海抽抽鼻子,大喊,“奶,你又做啥好吃的呢,那香味直往鼻子里钻。”
  叶老太没搭理他,专心听叶瑜指挥。
  随着温度升高,锅里浮沫也渐渐变多,叶老太便用勺子将浮沫撇去,偶尔再搅拌两下,等豆浆煮熟后,叶老太叫叶海进来帮忙,两人一起过滤了一遍豆浆。
  过滤后的豆渣也有用处,可以用来喂鸡或者喂猪。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一步,叶瑜把家里的白醋和清水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混合。
  然后将白醋水倒入锅中,这个过程里千万要注意一定不能全部倒进去,而是要一勺勺慢慢推开,直到豆浆凝固成絮状,这就是豆花。
  如果倒白醋水的动作过快会导致做好的豆腐口感变差。
  叶瑜想了想,在定型之前先舀了一勺豆花出来,放在碗里,又从旁边的大酱桶里舀出一勺酱淋在上面,案板上还有今天晚饭用的葱姜蒜,他也给放在碗里了。
  “奶,您尝尝,这豆花的味道也好。”
  那一碗在家里所有人的手上传了一遍,保证每个人都能吃上一口。
  咸豆花也被叫做豆腐脑,而甜豆花比起主食更像是甜品,现代时甜咸之争就没断过,甜党在南方,咸党在北方,叶瑜是北方人,吃咸豆花更多些。
  加上咸卤、香菜、榨菜的咸豆腐脑更是他的最爱。
  想到这,叶瑜不由舔了下嘴唇,遗憾的是家里调料少,完成品的咸豆腐脑还做不出来。
  不过只加了酱的豆花也很美味了,口感极细腻滑嫩,都不用嚼,抿一下就从嗓子眼里滑了下去。
  “好吃,就是没甚嚼头,一下子就没了。”
  只尝了一口的叶海咂咂嘴,回味着豆子香气。
  叶老太瞥他一眼,“真是牛嚼牡丹。”
  她心里颇有成算,就算那劳什子豆腐做不成,就单单这豆花就够了,若是能在县里支个小摊,光卖豆花一天都能有不少收益。
  毕竟成本颇低,只要一点豆子和一点白醋。
  家里没有合适的工具,叶瑜就只好将一层麻布铺在叶大伯编好的箩筐里,豆花倒进去后,把麻布叠好,最后再将一个颇重的瓷罐压在麻布上。
  换算成现代的时间单位,压四十分钟就是嫩豆腐的口感,压一个小时就是老豆腐的口感,可以自行选择。
  折腾这么久,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
  叶家人今天晚饭吃的比平常时候晚,并且吃饭时所有人都有些漫不经心,有的吃到一半还得往豆腐那儿看看。
  因此只压了四十分钟,叶老太就将麻布解开了,一块白中透着黄的豆腐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该怎么吃啊?”
  叶家人有些无从下手。
  叶瑜想了想,回道:“可以切块炖汤,也可以炒着吃,还可以做成包子馅。”
  “行了,都这么晚了,你们小孩赶紧去睡觉,剩下的事我们来做。”
  这是叶老头第一次开口轰他们去睡觉,叶海几人恋恋不舍的离开,走之前眼睛还盯着豆腐差点撞门上。
  叶瑜躺在炕上的时候还在疑惑爷奶他们为啥没问他咋知道这么多东西。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睡觉的时候,堂屋里仍然燃着油灯,却十分寂静,叶老头抽着旱烟没说话。
  最后还是叶父松开捂着脑袋的手,先开口,“爹娘,你们还记得宝哥儿周岁那年,有个和尚来咱们村化缘,当时咱还给了他两个窝窝头,作为回报,他给宝哥算过命。”
  叶父咽了咽口水,继续道:“他说宝哥是宿慧之人,遇到机缘的时候就会显发出来。”
  叶母不管这些,她只是说:“不管怎么样,宝哥都是我的孩子。”
  就算有宿慧又如何,孩子也是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是他们一碗饭一碗饭喂大的。
  “当然是咱们家的孩子。”叶老头拿下旱烟在桌下磕了磕,“这事都给我死死瞒住了,不许往外透露,豆腐就说是老三当年服役时的长官给老三写信送来的方法,为了感谢老三的救命之恩。”
  叶父当初是带着伤回村的,村里人都知道他是为了救人才伤的那么重,这个理由不说天衣无缝,至少是过得去。
  没人反驳叶老头,在叶家看似是叶老太人前人后一把抓,叶老头沉默寡言的没啥存在感,实则只要是叶老头做下的决定,整个家就没人能反驳。
  “就这吧,回去睡觉,明个一早还得起呢。”
  叶父叶母忧心仲仲的往房间里走,两人进门看见躺在炕上正睡得喷香的叶瑜才有了些真实感。
  这一夜不知道有多少人无眠。
  反正叶瑜睡的挺好,起床的时候神清气爽。
  今天是叶母做的早饭,一整块豆腐都被她切成小块同鸡蛋还有小青菜一起炖汤了,主食是地瓜面窝窝头。
  平常都是喝稀饭,这一下有了豆腐汤喝,可是叫家里人十分惊喜,个个都喝了好几大碗,连点汤底都没剩。
  “这豆腐放汤里味道是真好。”
  叶老头放下碗,“咱们可以做豆腐的生意,或者说全村都可以做豆腐生意。”
  叶父若有所思。
  “爹,为啥咱不自己做?”
  叶老二不太明白,为何要全村一起做,做豆腐本是他们家的独门手艺,可能挣不老少呢,若是分出去,那岂不是把到手的钱拱手让人?
  叶老头拿旱烟杆敲了下叶二脑袋,“自己琢磨去。”
  叶瑜倒是一听就明白了,一来豆腐生意是个大生意,光他们一家就算累死累活都不一定能供应的起全县城甚至全郡的豆腐需求。
  二来嘛就是安全问题了,别的不说,要是有人用特殊手段来抢夺豆腐方子,若只有他们一家那肯定是螳臂当车,但如果全村都加入进来,于安全上便会颇有保障。
  再说村里都是亲戚,这些年来你拉我一把,我扯你一把,都是互相帮衬着过来的,总不能我们山珍海味,叫他们吃糠咽菜吧。
  更何况他们骤然变富,有些心不正的指不定要算计什么。
  而且叶瑜并不担心,如今他有了金手指,除了做豆腐以外,还有不少发家致富的法子,旁的不说,就光是豆腐的一百二十种吃法他都能拿出来让他们开开眼。
  叶老大其实也不太明白,不过他这人有一点好处,踏实听话,小时候听他爹娘的话,成亲后听媳妇的话,这么些年也是顺风顺水的过来了。
  “过几天就是村里的集会,咱多做些豆腐,集市当天卖出去,不管咋说,先打响名声再说。”
  叶父的建议得到了家里人一致的同意。
  接下来几天,叶家人基本就没出去,幸好春耕已经过去了,要不然这么多活真不一定能干完。
  除了大人,就连小孩都上手帮忙,把家里所有的豆子都做成了豆腐,就算卖不出去自个也能吃,整整三大筐豆腐摆在一起,里头有嫩豆腐也有老豆腐。
  他们并不准备在集会上卖豆腐,卖的是豆腐做出来的食物,包括豆腐脑和豆腐包子,只要这些食物的名气打出去了,就不用担心没人买豆腐。
  集会当天,天还没亮所有人就起床了,集会所在的地方离他们村还不近,走路估计要一个时辰。
  说起来,这个集会一般是三个月一次,一次三天,范围辐射附近十余个村子,所以集会所在的地方属于这十余个村子的中心位。
  比起县城来说,村里的集会更热闹几分,都是农民,不用银钱也可以用鸡蛋、粮食之类的换必需品。
  他们早商量好,这次去集会的是叶老大夫妻还有叶父一家,小孩子里,则是带着叶河、荷花还有叶瑜。
  剩下的人留在家里看家。
  大人们牵着驴车率先出发,驴车上放着三大桶豆花,桶用棉布围了一圈的同时还用麻绳紧紧捆住了桶口,这是为了干净以及保温。
  除此之外车上还有两个小木桌四个小木凳,当然碗筷也必不可少,这些都是叶家的男人们抽空做出来的。
  “你们先在家待着,一会儿驴车会回来接你们。”
  这是叶大嫂走之前留下的话,让五六岁的小孩走路过去未免有点太过勉强。
  “宝哥儿,你说咱们家的豆腐会不会卖不出去啊。”
  叶河忐忑地问。
  “放心吧,肯定是没问题。”
  叶瑜倒是不担心,豆腐这种食物在现代都能征服口味挑剔的国人,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肯定也一样,更别说,如今平民的食物种类如此单调,多了一种便宜且好吃的食物,哪会不受欢迎呢。
  等叶瑜这几个小孩到集会的时候,已经是晌午时分,集会正热闹着,这一块空地足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通往空地的路上也有人摆摊,人声嘈杂,人烟气十足。


第8章 麦芽糖
  集会上人流如织,各种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叶瑜看的是眼花缭乱。
  “这棉布如何卖?”
  有那精明妇人搓了搓小摊上青灰色的棉布,这是农家最常用的布匹,虽然粗糙而且颜色单调,但胜在价格便宜,大多数人家过年时都能扯一块布做新衣。
  “都是家里亲手织的,一尺布五文钱。”
  一匹布=四丈布=四十尺布=13。33米;
  按照现如今的物价计算,一匹布大约要两百文,但是普通人家并不会直接买一匹布,多是按丈或者尺的单位进行购买。
  “贵了些,旁的地方一尺布只要四文半。”那妇人踌躇一会,还是将手里的布放下了。
  卖布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面相极圆润,他拿起摊上的布扯了扯,“您看这布扯都扯不坏,买回去裁成衣服能穿好久呢,再说了,咱家的织布手艺那是满村里都赞扬的,若是钱不趁手,可以用鸡蛋抵,一枚鸡蛋抵一文钱。”
  旁边摊子的老板也点头,他们都是一个村子里的。
  “沈家的布虽然贵些,但确实结实,我身上穿的这件穿了几年了,都没坏。”
  别提,这男子嘴挺灵巧,叶瑜看那妇人听完脸上已经颇为意动。
  “那就扯五尺吧,用鸡蛋抵十文钱。”
  她心里自有盘算,鸡蛋是家里攒的,大可不必算钱,十五文钱五尺布算是十分实惠了,等把布买回家正好能给儿子做套衣裳,剩下的还够给姑娘做件上衣。
  “哎,您请拿好。”
  看过一场讨价还价,叶瑜一行人终于走到自家的摊子前。
  可能是因为来得早,叶家的食摊位置不错,处于集市最中间,不管村民从哪个口进,都会经过这里。
  怕今天太阳大,叶家人还特地搭了个简易版的棚子,不大,但好歹能遮遮阳。
  叶大嫂见孩子们过来,连忙问道:“都还没吃早饭吧,给你们舀一碗豆花?”
  说着也不等他们回答,直接从木桶里舀出一勺白生生的豆花,然后又从瓦罐里舀出蘑菇做的浇头。
  深褐色的蘑菇酱淋在白色的豆花上,被风一吹,浓郁的香气便传了出去。
  现在正是早晨七八点钟,赶集的村民大部分都没吃早饭,就算吃了早饭的,一闻这香气,也不由得深深吸一口气。
  几个孩子端着木碗就蹲在棚子旁边开始吃豆花,等豆腐鸡蛋馅的包子蒸熟了,叶大嫂又夹了几个放在他们碗里。
  叶老太和叶母包包子都是一把好手,就连叶家的男人们在揉面这方面也是天赋异禀(主要是力气大),因此揉出来的包子面又蓬松又筋道,包子馅更不用说,豆腐和鸡蛋只稍微放了盐,带着一点点咸味,吃的时候既不噎人也不齁嗓子。
  叶瑜觉得自家做的豆腐包子最好吃,他吃的脸颊鼓鼓,让旁人见了,都不由得咽咽口水。
  “大嫂子,你们这是做的啥?咋都没见过。”
  有摊贩好奇地打听。
  叶母边收拾东西,边按照叶老头交代的话,解释道:“这是外边的一种吃食,叫豆花,包子里面的馅是豆腐鸡蛋馅的,味道不错。”
  至于这个外边到底是哪儿,就不得而知了。
  叶母见那摊贩犹豫,便继续介绍,“一碗豆花五文钱,一个包子三文钱,再实惠不过了,都是成本价,就赚个辛苦钱。”
  摊贩闻言在心里计算,名字既然叫豆花,那大概是豆子做的,如今豆价一斤也要六文钱,五文钱确实不贵,加上包子也不过才八文钱,咬咬牙不是吃不起。
  “那先来一份豆花和一个包子吧。”
  第一笔生意来的这么容易,这让叶家大人们颇为欣喜,立刻盛了一碗豆花递给摊贩。
  刚过春分,天气还有点冷,再加上这些小摊贩多是昨夜就从家出发,步行到集市,早上吃的大多也是冷冰冰的窝窝头或者面饼子。
  此时一口热气腾腾的豆花从嗓子滑下,不说味道如何,身子瞬间就暖了。
  有人本来还在犹豫,但看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狼吞虎咽的样子,馋得吞吞口水,立刻不犹豫了。
  “来一碗豆花,多放点酱,不要葱花。”
  “再给我来两个包子,你家的包子也好吃,皮薄馅大,确实实惠。”
  也有人打听豆腐是啥,但叶家人的嘴很紧,都只说是用黄豆做的,颇费一番功夫才做成这么些豆花。
  他们家食摊排队的人多,碗筷自然也用得快,叶大和叶父都没闲着,拎着满筐的碗筷就去打水洗碗了。
  叶河与荷花也在帮着收拾东西。
  只有被所有人嫌弃人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