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田园:捡个太子好种田-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谢过太子,这才起身,然后各自落座,这时府里的丫头们送上来茶水点心。
清涵在府里闲着没事,又让人砌了座烤炉,平日里领着丫头们捅咕点儿点心。
墨兰对这些特别有天赋,清涵教了几回就可以上手了,今天待客所用的点心,就是出自墨兰的手。
点心样式新奇,味道香甜可口,北边根本就见不到,众人瞧着都觉得新鲜,心里更是赞叹不已,真不愧是太子府上,随便出手的东西都这么精致。
“孤初到此地,对当地民生经济都不算了解,请诸位前来,正是为此。
孤一直以为,地方安稳离不开百姓安定,假如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地方繁荣富庶,才有实力支持军事防卫。
否则就算有兵将驻守,连粮饷都难以为继,如何守城卫边”
“诸位都是一方父母官,对当地民情知道的比较多,在孤这里不用顾忌,可畅所欲言,只要是对北疆安稳,对百姓有利之事,都可直言。”
沈凌烨等众人全都坐下之后,便直奔主题,说起此次宴请的目的。
一众官员这时才算明白过来,太子殿下原来是为了这些事情让他们来的啊。
官员之中有的人勤于政事,对治下百姓民生颇为了解,此刻倒是胸有成竹知道要说什么。
不过也有些官员,不过尸位素餐混日子而已,哪里知道当地百姓都如何生活
此刻心里不由得忐忑万分,心道太子殿下可千万别点到自己,不然可就丢人了。
沈凌烨的目光一直在厅中众人间巡视,在座这十几个官员的神情动作,尽数落入沈凌烨眼中,当即心里就明白几分,于是目光专盯着那几个心虚的人。
“在座诸位都要说说,不如,就从孤左边开始吧,这位大人孤未曾谋面,不知是哪里的官员还请自己介绍一下吧。”
沈凌烨所指的,正是左手边第一位,也是众人中间少数几个一脸慌张心虚表情之人。
被点名的,是乌海县的蒋知县,乌海去年被北辽攻占,原本的知县被敌军杀害,等北疆平定之后,朝廷又派了蒋知县过来。
这位乌海蒋知县原本在别处做官,动用了关系本打算调个富庶繁华的地方。
不曾想正好赶上去年大皇子变乱,皇帝一生气打乱了原本的官员调动,就把这位蒋知县调到了乌海来。
乌海这地方大多都是草原荒漠,风沙大冬日严寒,气候恶劣。
蒋知县去年还未入冬便来赴任,却差点儿被冻死,对这边的气候极其不适应,哪里还有心思好好治理地方
不过是打算混满了这三年,之后想办法调往别处而已,连乌海县下辖多少城镇,有多少人口都没在意,更别提当地百姓以何为生了,他能说出个啥
“殿下,下官蒋昌平,去年九月末从别处调任乌海,下官到这边时日尚短,还未来得及了解当地百姓如何生活。”:
第六百九十三章 两位知县
蒋昌平对当地一无所知,刚刚还在暗中祈祷,不要被沈凌烨挑中呢,不想沈凌烨第一个就选了他。
蒋昌平心中为难,有心想要胡乱说糊弄过去,可一抬头看见沈凌烨洞察一切的目光,那点儿糊弄的念头顿时就烟消云散。
大齐这位太子爷威名赫赫,不仅是领兵打仗,在处理政事上也颇有建树。
尤其是惩治贪官污吏这上面,外间风传,太子爷走到哪里,哪里的贪官污吏就吓的腿肚子都哆嗦,一个不小心就会人头落地。
蒋昌平胆子小,为了性命着想,哪里敢撒谎糊弄
况且身边还有临近县城的官员,他若是随口胡说,等会儿被人戳穿,怕是更难看了。
“下官该死,殿下恕罪。
下官乃是江南人士,去岁被调到乌海,心中本就有些郁闷,加之当地气候不适应,到了乌海便大病一场。
下官因此对乌海当地心存厌恶,处理政务也都敷衍了事,更未曾亲自去各处查看。所以殿下所问,下官一无所知。”
这个蒋昌平倒也是个有意思的人,心气儿高胆子小,不等沈凌烨发脾气呢,就吓得跪在地上直磕头,一边磕头一边求饶,半点儿不曾隐瞒,实实在在交代。
沈凌烨被蒋昌平闹的也是哭笑不得,想不到这乌海知县竟是这么有意思的一个人。
“蒋大人,你身为一方父母官,竟对治下一无所知,你这个官当的实在不称职。
不过你这情况也算特殊,孤今日不为难你,等着你从孤这里回去,趁着天气还暖和,尽量多到治下走一走。”
“孤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之后,你再来丰州见孤。
孤相信以蒋大人的能力,一个月时间,定然能把乌海的民生问题弄清楚,可以给孤一份满意的答复,如何”
沈凌烨并没有生气发火,态度依旧温和,给了蒋知县一个改过的机会。
沈凌烨此次到北疆,主要是维持北疆安定,与他之前治理黄河或者真定旱灾时不同,需要的时间不短。
他要在北疆长住,所以不能还用以前的手段,雷厉风行行事严苛,那样很容易让当地官员百姓反感,而是需要用怀柔手段,让人心先安定下来。
北疆经历战乱,眼下最需要的就是安稳。
乌海知县虽然不够尽职,可他来到乌海才不到一年,而且瞧他这般胆小,估计也没有做什么大奸大恶之事,也就是糊里糊涂混日子而已。
对待这种人,自然不能用以前的手段喊打喊杀,还是要好好安抚并且加以鼓励,只要蒋知县摒弃成见,愿意做事,相信情况会慢慢好转。
沈凌烨这般温和的态度,在场众人全都有些吃惊。
众人都听闻过大齐这位冷面太子的传说,各自心中都胆战心惊,生怕一个不小心官位不保人头落地。
此时见到沈凌烨这般温和,原本悬着的心,重新落下。
地上跪着的蒋昌平,本以为这一次肯定在劫难逃,怕是乌海知县的官位要丢了。
不曾想太子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反而宽限时间又鼓励他,这让蒋昌平惊喜之余,对沈凌烨也是感激万分。
“多谢殿下,殿下放心,下官回去之后,一定亲自到各处查看,弄清楚百姓生活,关心民生疾苦。
一个月之后,下官再来见殿下,绝不会像今日这般什么都答不出来了。”蒋昌平跪在地上不停磕头保证道。
沈凌烨点点头,“好,孤信你,起来吧,坐下听一听其他几位大人都怎么说,从中学点儿经验,回去也好知道从哪里着手。”沈凌烨态度依旧温和亲切,丝毫不见愠怒不快。
“嗯,蒋大人没能说清楚,那就请一位能够说清楚治下情况的出来说说吧,不知道哪位肯开头”
沈凌烨的目光在众人中间扫了一圈,定在左手边第三位上。
那人始终面色平和,唇角微微勾起,目光坚定不见闪躲。很显然,这人胸中有些丘壑,所以才能镇定自若,不怕沈凌烨的提问。
对方果然是个机灵的,见到太子的目光定在他身上,便笑了笑站起来。
“殿下,下官乃是五原县知县何文生,也是去年被调任到五原做知县的。
五原地处河套地带,境内河流丰富,多条水系遍布全县范围,故而五原县土壤肥沃水草丰茂,是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也是北辽一直觊觎的肥肉。
所以数十年来,几乎每年冬季都会受到北辽的袭扰,抢掠百姓的粮食和牲畜。”
“去年战乱,五原受到的损失最重,县城被劫掠一空,百姓的牲畜粮食等也都损失巨大。
幸好殿下率领大军平定边境,去年冬天还算安稳,下官来到之后也尽量号召逃难的百姓重新返回家乡,安心生产,只可惜,目前也只恢复到以前的半数左右。”
“五原是个好地方,就是战乱不断,百姓无法安心居住,各地客商也不敢前来。
以至于如今民生困顿,良田闲置无人耕种,商业往来几乎没有,百姓无法用自家种的粮食和养殖的牲畜,换取生活所需,民生凋敝。”
这位何知县年纪不大,看上去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颇有些年轻人的锐气。
他是跟袁明泽等人同年的进士,中了进士之后没有直接派官,而是在庶吉士馆修习了一年多。
去年正要选官时,刚好赶上那一场变乱,之后朝廷官员紧缺,吏部就把他派到五原来了。
何知县是个胸有大志一腔热血的年轻人,本来想着到了五原后可大展身手一展毕生所学,可是到了这里之后却傻了眼。
县城里不说十室九空也差不多,战乱之后留下来的百姓不及全盛时的三分之一。
大部分人不是被北辽贼寇杀害劫掠,就是战乱初起时仓皇逃难,以至于县城萧条冷落,都比不上别处寻常村镇热闹。
面对这种情形,何知县倒是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奔走各处调查下辖村镇人口。
跟当地的长者请教,又四处张贴榜文,派衙役各处宣扬,好歹的又召回了不少百姓回城居住。
可是这些举动相比于战争带来的创伤,简直微不足道,五原的经济,一直都无法恢复。:
第六百九十四章 获得信任
何知县所说,应该是北疆各处州县目前面临的共同困难。
去年那一场战乱,让大齐边境的数座城池沦陷,被北辽北狄抢掠一空。
虽说后来沈凌烨带兵平定边关,驱逐贼寇,可死去的百姓无法复活,被抢走的粮食和牲畜也无法归还。
虽说朝廷对边关各处有一些补贴,减免了税赋,可战争带来的创伤哪里是一些税赋减免能弥补的
如今边关各处民生凋敝,内地的商户都不肯再来边关,当地出产无法换来银钱和其他日用所需,百姓生活十分艰难。
像丰州这种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未曾被敌军攻破的城池,生活还容易些。
那些曾经被敌军攻破洗劫一空的城池,更是萧条无比,想要恢复往日的热闹,不知道要多久。
沈凌烨听了何知县这话,也是忍不住叹气。“这也正是朝廷派孤前来边关的主要意图。
孤虽不懂民生经济,可好歹能够震慑北辽,使其不敢再次进犯,百姓可以安稳过日子。
只要生活稳定,不用但心随时有性命之忧,不必担心家园被毁,民心安定,其他都可以慢慢来。”
“孤此次来北疆,估计两三年内不会回京,留在北疆,与诸位一同努力。
还请诸位大人莫辞辛劳,多多用心,与孤一起,为百姓谋划,让北疆安稳繁荣,成为塞北江南,北疆粮仓。”
沈凌烨语气诚恳,态度端肃,让人明白,这不是在说空话开玩笑,他是认真的。
“还是那句话,请诸位畅所欲言,不管需要什么,只要是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用,孤都会尽力配合。
当然,孤若是有什么好主意,也会与诸位分享,孤与诸君共勉,一同努力。”
沈凌烨这一番话出口,在场众人都很是动容震惊。
原本大家以为,太子殿下来北疆,只为了驱逐北辽敌寇袭扰,为了修筑边关城池,大概也就是三五个月而已。
等着北辽贼寇打跑,边关各处城池修建有点规模,人家就该回京城了。
谁能想到,堂堂大齐太子,竟然不在京城里享福,却要来边关这等苦寒之地
这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皇帝怎么会同意众人心中都有些疑惑,却是没敢问出口。
“诸位大人怕是不知道吧,殿下此次来北疆,带着家眷呢。
这处宅子也是殿下自己出银子买下来的,殿下是真的要在北疆长住,只为了领着北疆百姓过上好日子。
诸位,有殿下给咱们做靠山,咱们还怕什么认真做事,好好替百姓谋划打算就够了,其余的事情,都有殿下呢。”丰州知州陈大人在一旁又添了几句话。
一众官员听完陈大人这话,震惊之余更加感动,谁也没想到,太子殿下竟然带着家眷来到了北疆。
大齐太子妃一胎生了三个儿女的消息,早就传遍各地,算一下好像小郡主小郡王都才几个月而已。
这么远的路把孩子都折腾来,又要在这天寒地冻的北疆生活,可见太子是真心实意的要为北疆百姓谋福。
太子殿下能做到如此地步,他们这些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当差做事
“我等替北疆百姓谢过殿下,若是百姓得知殿下心意,也会感念殿下的恩情。”众人站起身行礼,真心实意的说道。
沈凌烨摆摆手,“坐下说话,在孤这里,无需太多拘谨,诸位大人现在可以畅所欲言了吧”
沈凌烨一番表态,就是想让眼前这些官员都消除顾虑,把想说的都说出来。
果然如沈凌烨所料,众人此刻心情都有些激动,只觉得一肚子的话要往外说。
于是大家伙争先恐后的发表意见,沈凌烨也从众人的口中,对当地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
北疆并不是单独指某一处地方,而是泛指大齐与北狄北辽接壤,从东到西很广阔的一片区域。
由于其跨度较大,有山林丘陵,也有草原荒漠,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出产。
不过总体来说,农业上以种植谷子、高粱、莜麦、苞谷、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也有的地方可以种植小麦,比如五原县那边就有些地方可以中小麦。
当然,还有其他作物,比如胡麻、葵花、蜜瓜等等,不过这些都种植很少,不过是百姓种了自家用而已。
靠近大齐这边的地方种植业还算发达,农作物种类也比较丰富,同时也有许多人放养牛羊等。
至于原本的边境线以北,去年新归属到大齐的那些地方,基本上就是种植业就略差,畜牧业比较发达。
当地养殖绵羊等,剪羊毛擀制毛毡,也有一些巧手的农妇,会用羊毛编织地毯,大多都是自家用。
另外这边还出产专门供肉食用的牛,与大齐用来耕地的牛不太一样,生长快,肉质嫩,味道鲜美。
以前百姓都用牛肉制作牛肉干,行军打仗是极好的军粮,补充营养和体力。
不过自从去年这些地方归属大齐之后,大齐律令不允许宰杀牛,好多人养了不少牛却无法食用,反倒给生活上带来一些不便。
“还请殿下做主,放开当地关于禁止杀牛的禁令,这边的牛真的跟大齐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下官这次特意赶来一头牛,殿下若不信,让人杀了尝一尝就知道。”五原知县何文生开口说道。
“竟有此事不知道何大人带来的牛在何处不如就让府里的厨子宰杀了,正好孤与诸位大人一同尝尝,若是真的不同,这件事孤负责协商。”
沈凌烨还真是不晓得有这种专门食用的牛,觉得有些稀奇,于是便吩咐外面的人,立即将何大人带来的牛送去宰杀,中午的宴席上,多几道牛肉做的菜肴。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孤听诸位大人一番话,岂止十年书受益颇深啊。
这样,孤闲暇时,会带着太子妃和孩子们到各位治下的地方去走走看看。
说实话,关于民生经济这些,孤所知不多,太子妃比较在行,这些事情,还得劳烦太子妃出手。”沈凌烨也不怕没面子,笑道。
“孤愿与诸位大人齐心协力,共同为北疆百姓谋个出路,让百姓过上安稳富庶的生活。
不管缺什么少什么,需要哪方面的支持,诸位尽管开口,孤一定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