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在年代文里报国-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发现表哥对机械类的书感兴趣后,孙之周还试图劝说他表哥重新回去念书,然后考大学。
只是他表哥心里有顾虑,年纪已经大了是一方面,他身有残疾,做什么都不方便,有些自卑更是一方面,便没有同意再回校念书。
虽然不打算继续读书上学了,不过周戈对那几本讲如何修理机械,制造机械的书还是很感兴趣的。
再加上他在这方面似乎很有天赋,慢慢就通读了下来。
后来他还在家门口弄了个小维修点,碰上有损坏的车辆或是旧电器,就帮着修理。
这回农机厂招工的消息传出来后,自信心重新建立起来,觉得自己有了一技之长,不再是废物的周戈就动了心思。
尤其在听说农机厂这次招人,还会招在机械设计方面有天赋的人进行重点培养,他想到农机厂报名,想有朝一日成为机械设计师的念头就开始生根发芽。
哪怕身有残疾,周戈依旧不死心的想过来试试。
他学历不缺,对研究这些机器也有不错的天赋,说不定农机厂的领导并不介意他身有残缺,就把他留下了呢。
听孙之周讲完他表哥周戈的遭遇,林知言对这人顿时心生佩服。
要知道有很多人在忽然残疾后,都很难再重新振作起来。
周戈不仅重新振作起来,还勇敢的向外走出一大步,为自己的理想和梦想而努力,又如何不让人敬佩。
不过孙之周却有些担心,毕竟大多数厂子在招人的时候,都要求报名者身体健全。
虽然农机厂没明确说过这点,可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潜规则么。
万一他表哥连农机厂的面试关都没能通过,就被筛了下来,再受到打击可怎么办?
所幸孙之周的担心是多余的,农机厂的领导在听说外头有个残疾人也来报名后,对这人就产生了兴趣。
不仅特地见了周戈一面,得知他已经自学机械相关的知识两年了,当即就让人拿了一套招工考试的试卷过来,让周戈写写看。
如果周戈的考试成绩真的非常优秀的话,他即便身有残疾,又有何关系?
反正搞机械设计需要的是脑子和手,又不是腿脚。
遇上一个难得开明的领导,是周戈的幸运,他死死按捺住心中的激动,拿着试卷就认真写了起来。
等周戈把考题全部写完后,那位领导也没让他等多久,马上就接过试卷进行了批改。
林知言和孙之周两人还等在外头,原本还有些担心周戈的情况,不过等周戈拄着拐杖满……………………………………/依一y?华/面笑容的从考点里走出来后,两人终于放了心。
看他这副神态就能知道,应该会是个好结果。
果然,情绪莫名高昂的周戈拉着他们滔滔不绝讲起了自己的面试经过。
说起了农机厂的那位领导为人十分开明,用人不拘一格,又说起自己当场就被对方拍板录取。
说着说着,周戈眼眶就红了起来。
看着对方失态的模样,林知言不由有些唏嘘。
想起乡下老家的书橱里还放着不少他曾看过的机械类书籍,那些书都是当初老冯让老黑给他捎来的,他看过后就闲置了下来。
林知言打算等回去后,就把那些书都拿给孙之周,让孙之周给他表哥送去。
这些书要是能帮助到对方的话,也算是充分发挥了该有的价值,总好过被放在乡下,只能落灰。
从孙之周那里听说钟校长今天去市里开会,这会儿并不在学校,林知言就直接回了乡下。
刚回到村子里,林知言就听人说他堂伯前不久在村里又升了官儿,现在都已经是大队长了。
林知言有些惊讶,看来他堂伯这两年小队长干的还算不错,不然的话,也不会这么快就大家选举成了大队长。
林堂伯确实干的不错,因为认真负责,待人待事都十分公平,也没什么私心,林堂伯在村子里还是非常受队员们认可的。
如今当上了大队长,林堂伯就成了村子里仅次于村长林阿岗和村支书的村干部。
不说林知言惊讶,林堂伯自己都没想到,自己都已经人到中年了,竟然还焕发了事业的第二春。
林堂伯当时高兴的不知如何是好,好在他性子还算自持,没被这点小成绩冲昏了头,哪怕当上大队长,对村里人的态度依旧没变。
不仅没变,林堂伯在做事的时候还更加的积极了。
谁家有点事儿,有点困难,不等人找上来,就主动帮着处理,俨然是要当一个人民的好公仆。
村长林阿岗见林堂伯这么能稳得住,总算放了心,他对林堂伯也愈发看好。
林阿岗的年纪大了,已经当不了几年村长了,便打算好好培养林堂伯,等他退下来后就让林堂伯接他的班儿。
林堂伯做事认真负责,不贪心是一方面,更主要的还是长生娃儿是他侄子,跟他家关系最好。
老村长觉得,他们村子里能出个这么出息还有本事的娃儿不容易,绝不能因为分隔了两地,就让彼此的关系疏远了。
等林堂伯当了村长,这万一村里出了什么事解决不了的,看在林堂伯的面子上,长生娃儿还能不伸手帮一把?
他也没别的要求,就是希望他们村子这百来口人日子都能越过越好。
正打着小算盘的老村长在听人说林知言回村后,再也坐不住了,直接趿拉着一双布鞋就出了门。
林堂伯家里,林知言先是拿出两罐奶粉还有两身小衣服递给林伯娘。
这是他给大堂哥家才几个月大的小宝宝准备的,之前孩子出生过满月他都不在,这是给孩子准备的见面礼。
不管是奶粉还是婴儿服,都是他跟路小北换的。
奶粉选的是口碑评价不错的进口品牌,被他撕掉了外包装上的标签后,根本看不出来历。
至于那两身婴儿服,完全不同于这个时代婴儿衣服的款式,顿时吸引了林伯娘的目光。
不过林伯娘并没有怀疑别的,只以为这样的款式是首都那些大商店里才有的卖的,拿着看起了稀奇。
摸着婴儿服柔软的布料,林伯娘高兴的合不拢嘴。
直说林知言太客气了,她孙子一个小孩子家家的,这会儿是见风就长的时候,买这么好的衣服,恐怕没几天就要穿不下了,实在是浪费。
林知言就安慰她说浪费不着,大不了等大娃以后有了弟弟妹妹,再给他弟弟妹妹穿就是。
林伯娘这个年纪的女人可不就盼着能子孙兴旺,听了他这话更是高兴的咯咯直笑。
生怕林知言渴着饿着,林伯娘也顾不上说话了,连忙去厨房给他做吃的。
林堂伯原本正在地里检查玉米苗的生长情况,听到侄子回来了,马不停蹄的赶了家。
正好半路上遇到同样要去他家的村长林阿岗,两人就一起进了门。
看着长高不少,已经有了大人模样的侄子,林堂伯激动的连声道好,随即关心的问起他在首都那边的生活如何。
听林知言说他不仅在今年的期末考核拿到了全专业第一的成绩,还跟着老师参加过好几个研究项目,拿到了国家发放的津贴,更是高兴的不行。
在替侄子高兴的同时,林堂伯犹豫了下,还是忍不住问起侄子跟他爹那边最近有没有联系。
他跟堂弟吵了一架后,到现在两人一直没有过书信往来,他就担心林裕升回去后,会去找侄子的麻烦。
毕竟他堂弟当时显然对侄子直接去了首都,而不是回来见他十分不满,担心他万一去首都找了侄子,再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
林知言当然不会说自己已经掌握了渣爹的把柄,对方现在心存顾忌,根本不敢来找他。
只让林堂伯放心,说自己心里有数,哪怕渣爹真找他提出什么要求,也得他答应才行。
既然林知言心里有数,林堂伯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毕竟自己虽然是林知言的堂伯,那人却是他亲爹,他们父子关系如何处理,还要侄子自己做决定才是。
闲话说完,林堂伯又跟林知言说起他们村子这两年经济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情况。
因为当初林知言的提议,在保留了大部分种植粮食的土地后,他们村集体就在河畔那边划出了一部分田地,专门种植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
按照林知言当初给他留下的种植手册操作,经过去年一年的试种,今年的瓜果蔬菜终于迎来了大丰收。
尤其是西瓜的品质更是不错,前段时间农忙的时候,县里的农机厂听说了他们这边种的西瓜特别甜,还特地安排了几辆车专门过来收购,说要拉回县里当成工人福利。
在农机厂之后,肥料厂那边也紧跟其后,把剩下的一半西瓜都给包圆了。
因为那片地归村集体所有,所以西瓜丰收后,卖出去的那一大笔钱,家家户户都分到了不少,可把村里那些人家给乐得不行。
也是因为这个,在前段时间村民选举村干部的时候,他们才推举了林堂伯当大队长。
提及西瓜,林堂伯就有些好奇林知言是从哪里弄来的西瓜种子。
这些种子结出来的瓜,又大又甜,但凡吃过的人,都说比他们以前吃的那些都要好吃。
对于林堂伯的好奇追问,林知言肯定不能跟他说实话。
要知道这些西瓜种子,都是林知言跟路小北交换来的后世的改良品种,跟现如今的瓜种比,不仅产量高,而且甜度大。
林知言就说是自己当初在县城凑巧买到的种子,哪知道结出来的西瓜会这么好,总算把林堂伯糊弄了过去。
林堂伯说完西瓜的事,又说起了购买果树苗的烦恼。
在尝到了种植西瓜的甜头后,林堂伯就想着能不能再种些其他的果树。
正好县里那两家大厂对水果的需求量都非常大,种了果树,等结了果刚好可以卖给他们,根本不愁销路。
林堂伯有了打算,却卡在了买果苗这一环节。
他们这边的气候比较适合种植苹果树和梨树,只是林堂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果苗来源,就想问问林知言有没有门路。
听林堂伯说起想要种植果树的打算,林知言顿时皱起了眉头。
要知道不管是苹果树还是梨树的种植周期特别长,一般至少要好几年才能有收获。
若是正常的年份种些也就罢了,然而再过三年,国内气候就会变得异常,且会持续好几年。
这些果树在生长期需要大量的水进行灌溉,要是现在买来果树苗种下去的话,三年以后正好是结果期,再碰上持续多年的干旱,到时候会有什么结果,简直可想而知。
总之,林知言对林堂伯的打算一点都不看好。
林堂伯见林知言皱眉,心里当即咯噔了一下,原本想要大干一场的劲头,不由散了不少。
林知言总不能明说自己知道三年后会有大旱,只说是自己认识的一位气象学专家说的,接下来几年的气候可能会存在异常,大概率会出现旱灾。
像果树这种生长周期比较长的经济作物,最好还是不要种为好。
听说接下来几年可能会有干旱,林堂伯和坐在旁边的老村长脸色顿时紧张起来。
要知道他们这一辈的人,都是经历过十多年前那场波及了中原数省的大灾的,当时可是饿死了不少人。
他们皖北的情况虽然不像豫省那么严重,却也受灾不轻,那种饥饿感和绝望,至今还残留在他们的记忆里。
“真的假的?真的会出现大旱?要是真的话,那咱们还种什么果树啊,趁着年景好的时候,多种些能填饱肚子的粮食才对。”
这下子,林堂伯不仅果树不想种了,连河畔那些在西瓜收完后种的蔬菜都想马上换成粮食作物。
看着林堂伯和老村长忧心忡忡的模样,林知言有些无奈,倒也不必如此风声鹤唳,他们还有三年的准备时间呢。
再种个两季经济作物多卖些钱,也不耽搁什么。
其实那几年之所以问题会那么严重,也并不全是干旱的因素。
政策风气的变化,再加上某些原因导致的大规模浪费,种种原因交错下,才造成了那样的恶果。
只是现在都是还没发生的事,他也不好跟林堂伯和村长说。
多种些粮食总归没错,只希望到时候风气变化的时候,他们还能保持住头脑的冷静,不要盲目的跟风。
林堂伯他们虽然忧心,不过因为都是还没影的事,为了不被当成是扰乱人心,他们并没有对外多说,只压在心里,默默做起了准备工作。
晚上吃饭的时候,大堂哥林大成也从县里赶了回来,在抱过儿子后,就跟林知言说起了县里农机厂招工的事。
农机厂这回招了不少人,给的福利比肥料厂还要好不少,引得肥料厂那边都人心浮动。
要不是因为农机厂招收工人有学历限制,恐怕不少肥料厂的工人都要生出心思。
林堂伯听出林大成语气里的羡慕,瞪了他一眼,让他安安分分的继续待在肥料厂好好干,可别得陇望蜀。
他那工作名额当初是沾了他堂弟的光才得来的,要是干不好,丢的可是他堂弟的人。
林大成挠了挠头,他也就是口头上羡慕一下,可从没有要去农机厂的心思。
“不过大柱被农机厂那边给筛下了还是挺可惜的,因为他妈身上有污点,审查不过关,哪怕他学历符合,那边都不收他。”
提起今天跟他一起从县里回来的林大柱,林大成就有些感慨。
就以大柱的学历和为人,要是吴春花当初没生出害长生的心思,只要等个一两年,还愁进不了城当工人?!
现在县里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多,只要身家清白,勤劳肯干,总能找到活儿干。
如今就因为吴春花这个妈,大柱根本找不到别的出路。
不过林大成也只同情了下,里外他还是分得清的。
虽说都是他隔房堂弟,可自家跟长生关系更好,总不能因着同情林大柱,就不顾长生的感受去关照他。
林知言其实并不怎么介意这些,毕竟林大柱是林大柱,吴春花是吴春花。
当初要不是多亏了林大柱拿出那几封信,他还不一定能把后妈送去劳改。
而且吴春花自从改造回来后,整个人就彻底安安分分下来,再不敢作妖,见了他恨不得绕墙走,老实的不得了。
林大柱他爸身体愈发差了,他奶年纪也越来越大,下头还有几个年幼的弟妹,真要是抓着吴春花的那点事不放,林大柱的日子只会越发艰难。
林堂伯拍了拍林知言的肩膀,对他的这份心胸很是高兴。
他其实心里也有些为难,林根生他们家日子在村子里是最难的,只是因为顾忌长生,他就没怎么照顾他们家。
现在既然长生都不介意,他以后也能找机会照顾照顾大柱。
虽然大柱没法去县里当工人,可在村子里分配活计的时候,还是可以给他分个好活儿的。
一夜安眠,第二天早上,在堂伯家吃过早饭后,林知言就提着昨晚上收拾出来的那一摞机械类书籍,去了县城。
在去学校看过钟校长,陪着钟校长说了会儿话后,林知言转头就去了孙之周家。
孙之周家离县政府不远,林知言到的时候,一家子正敲锣打鼓的热闹,显然是在给被农机厂录取的周戈庆祝。
林知言被孙家人和周家人都当成了座上宾。
不管是孙之周这几年在学校的进步,还是周戈能振作起来,都跟林知言有直接间接的关系,如何不让两家人心生感激。
尤其是孙之周,在林知言这个榜样的激励下,更是立志要考首都大学,可把孙家老爷子给激动坏了。
得知林知言是特地来给孙子和外孙送书来的,老爷子高兴的拉着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