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 >

第103章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第103章

小说: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共56名来自各国的优秀滑板速降选手,会以五人一组的方式进行两场资格赛。
  以时间门最短的那轮成绩计入排名,最后入选36名选手,进入正式的比赛。
  杭峰的名字早就出现在大屏幕上,他在第三组,阿强和蒲老师分别在第七组和第八组。
  杭峰的小组里没有特别强的选手。
  或许有,但他不认识。
  华国的滑板速降才开始,不但技术和运动员水平落后,就连信息都不太全面,以杭峰自己的见识,能够说出名字的只有爱莎、约翰和威尔逊,这三名来自欧洲,并且都曾经拿下过滑板速降巡回赛冠军的选手。
  还是简告诉他的。
  在简的眼里,巡回赛连冠军都拿不到的选手就是“渣渣”,到了总决赛就是典型的炮灰,所以杭峰只需要记住那些冠军选手。
  “如果出发的时候他们抢在了前面,就跟着他们,有人帮你对抗风阻不是更好?”
  “哦,不不不,你不要想着超到前面了,这可是世界级的巡回赛,你的对手出乎你想象地强,你和他们比过一场就知道了,你以为的优势通通不在。你在国内获得冠军那一场比赛的记忆,现在可以忘记了。”
  “你们的距离会很近,每一个人都在你的身边,滚轮的嘈杂声会一直在你耳边,压迫感非常的强,可能一不注意你就落在了后面。”
  “这样的赛场,一点点的失误都不可以有。”
  简很早前就把经验传递给了他,答应林锐佳的学习请求,也是为了给杭峰找一个能够和他旗鼓相当、至少在某一个时间门段能够对他形成压力的对手,让他感受滑板速降高级赛场的竞争力。
  可惜林锐佳不争气,除了一开始出发和杭峰争了一下,后面就被甩的连影子都看不见。林锐佳的强项毕竟不是速降类的运动,他对速度的阈值是正常人的水平,一旦速度太快就会感觉到恐惧。
  杭峰则是恨不得越快越好,能飞起来更好。
  “打遍国内无敌手”的杭峰,换个角度来说,就是缺乏滑板速降的竞争经验,这让简很担心。
  比赛正式开始,小组集合后,简也顺利脱身,并且第一时间门来到了杭峰的面前。
  他说:“这只是资格赛,放松下来,就像你参加的野雪赛一样,对手固然对你有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发挥。”
  杭峰点头。
  深呼吸。
  他相信以自己的比赛经验可以处理,不过是资格赛而已,他的目标可是巡回赛的冠军,怎么能连资格赛都进不了。
  杭峰在和简交谈,没有注意到有很多的目光落在他们的身上。
  尤其是同组的选手,这些大部分来自亚洲国家的选手警惕地看着杭峰,俨然已经将他视为这个小组里最强的那一个。
  比赛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了。
  遍布在赛道上的摄像机,在电视屏幕上被切割成了十个镜头,其中最大的一个画面来自于无人机的拍摄。
  现场看比赛肯定无法做到电视机前的流畅衔接,观众需要自己去找到想要看见的镜头,也算是一种乐趣吧。
  最大的主画面正从高空俯览,拍下从龙门出发的五名选手,激情冲刺上板的一幕。
  队形也在短短时间门就从一横排的出发,变成了拥挤抢道。
  竞争感非常明显。
  杭峰只是看这一眼,就看见了在第一个弯道前,就有两个选手几乎被抢道的选手别停,抢到前面的人呼啸而下,落在后面的人只能重新整理,速度骤然慢下,落在后面。
  但领先只是暂时,很快在第三个弯道,领先的选手就因为控制问题,摔倒在地,甚至横滑出三五米,一头撞在安全带的防护网上。
  后面的选手追了上来,从他身边超过,他坐在地上沮丧地取下头盔。
  其中一个镜头固定在他的身上,但其他的选手却出现在一个又一个的镜头里,他们追逐疾驰,犹如从高山上坠落。
  刹车是不存在的。
  慢一点,就代表输。
  杭峰看的移不开眼睛。
  他当然不是第一次看滑板速降的视频,但这条速降道确实是他唯一滑过的熟悉的赛道,他知道哪里很难,哪里要小心,如今看着这些来自世界各国的选手挑战这条速降道,代入感非常地强烈。
  他甚至清楚的知道,他们是因为什么才摔倒。
  第一名选手抵达终点,直起身子挥舞手臂为自己庆祝。
  在他身后是一个接一个停下的人,每一个都咬的很紧,水平差距并不大,时间门差距也就三五秒。
  但这短短的几秒钟时间门,却足以让人或者更上一层,或者就此回家。
  “多少时间门?”蒲老师就在杭峰身边看了全程,继而好奇地看了一圈,找到显示时间门的屏幕。
  很多人正在往那边走去,也是挂在墙上的电视,但画面小了很多,大概只有70英寸,蓝色屏幕的底子,显示出整齐的格子,有人名在格子上浮现。
  “4分58秒。”蒲老师走过去,又匆匆走回来,“第一名是4分58秒,第二名也进了五分钟,剩下的都是五分多钟。杭峰你的最好成绩是多少?4分52对吗?”
  蒲老师说完,做出放心的表情:“那没问题了,你进决赛一点压力都没有。”
  不过还是担心地提醒了一句:“这比赛可和咱们国内比不一样,你看他们一出发就抢的厉害,只要抓住机会就超你,你一定要小心,别让人撞上了。”
  杭峰点头,听着有点儿耳熟。
  想了想才想起来,当初来参加滑板速降赛的时候,好像身边就有很多人在提醒自己出发的时候要小心。
  显然滑板速降这项运动的竞争性真的很大。
  杭峰没能多说,广播里就响起了他的名字。
  这是华语和英语双语播报:“请11号选手哈利、12号选手原田丁次、13号选手杭峰……”
  第一组比完,第二组已经就位,第三组就要集合,前往参加比赛。
  大赛组已经足够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和选手的状态,尽量让选手临近比赛才出门,但是当杭峰离开冷气充足的房间门,走到户外的时候,还是有一种热到窒息的感觉。
  不仅仅是他,几乎所有的同组选手,表情都显得很痛苦。
  太阳很大。
  在这样的大山顶上竟然没有什么风,微风都是热的,像是走进了烤炉。
  身体被不透气的速降服紧紧地裹着,手里还抱着一个塞满了厚厚纤维塑料的头盔,和骑行的头盔不一样,滑板速降是世界十大极限运动之一,危险系数非常地高,所以头盔必须佩戴全包围款。
  杭峰练滑雪,在U型池已经戴惯了安全头盔,但显然这样的夏季戴头盔,再让他戴一百年都不会习惯。
  在抵达赛道出发点着短短的路程,身体被衣服裹着的地方就已经憋闷发热,额头有细小的汗珠溢出。
  实在不想将头盔戴着头上。
  他们从观众席走过,面对为自己加油鼓掌的亲友,有同组的选手甚至骂着:“该死的,真是太热了!华国的天气真糟糕!”
  杭峰有点儿生气。
  再热也是他的祖国,感觉还好啊,滑起来有风就不会热了好不好!
  再说选在7月份比赛,也是因为华国的赛季都在寒暑假开启,和国外还有春假,滑板比赛会安排在四月份不同,这个月份的华国当然很热。
  看了这个选手一眼,是贴着11号号码牌的澳洲选手哈利,这个季节的澳洲应该是在冬天,看来这个从另一个大陆飞过来的运动员并没有很好适应当地的环境。
  杭峰淡着脸,任由汗水在衣服里流淌,走在人群的中间门,就要从观众席穿过的时候,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
  “杭峰!”
  “杭峰加油!”
  作为东道主选手,加油的声音自然很大,杭峰顺着声音看过去,有些是之前比赛的对手,有些是从未见过的陌生人。
  东哥站在场内,穿着工作人员的衣服,他的声音最大,大声地喊着:“杭峰加油!”
  在他身后,陈虹女士和唐隽就坐在观众席上,对着他大力挥手,唐隽拿着照相机“咔咔”地拍个不停,继而将相机放下,露出带着笑的脸,用目光鼓励他。
  现场的气氛清楚地告诉了大家杭峰的身份,就连一些纯粹只是也来凑热闹的观众也认出了杭峰。
  “看见了吗?那个穿黑白衣服的就是我们的选手。”
  “知道,就是那个,是华国选手,大家都在给他加油,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这脸我记得!路上的展牌有个穿红色大裤衩子的华国选手,就是他吧?”
  杭峰:“……”
  选手被观众“夹道欢迎”,在掌声和祝福声中,走过长长的通道,最终抵达出发点的龙门。
  就像上一次国内的比赛,这里由钢架架起了一个巨大的门,印有红牛赞助的“X…games滑板速降赛”的logo。
  这次的主色调是黑底白字,艺术设计的“X…games”的logo有种赛博朋克的后现代感,醒目地横在选手的头顶上方。
  杭峰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占据更好赛道这件事,但在他的意识里,这个过程应该是平静的,带着礼仪和谦让的,自然而然形成的占位。
  但他还是低估了滑板速降这项运动的血性。
  前辈们没有在吓唬他,只不过国内确实太温和了,到了国际赛场上,选手们都毫不遮掩地释放了自己的血性。
  杭峰先是被澳洲选手哈利撞了一下左边肩膀,接着又被岛国的原田丁次撞了右边肩膀,等他将摇摆的身体稳定下来,更靠近第一个弯道内弯的前三个位置已经抢完了。
  要不是杭峰已经走到了出发点前面,估计就连脚下的这个位置都不保。
  他左边唯一剩下的选手,还在寻摸观察,那眼神就像在说: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挤进去。
  杭峰:“……”
  就像大部分具有竞争性的极限运动,在进入决赛后,成绩更好的选手具有赛道的优先选择权。
  可是在资格赛里,没有成绩区别的选手们,想要获得更好的赛道,争取那可能一秒的优势,除了争抢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杭峰知道自己又学到了一样。
  没关系,哪里出发都可以。
  将近五分钟的赛道,是一个相对悠长的竞争过程,其实一开始就争的你死我活,并没有什么好处。
  真正的优秀运动员应该如同一个狩猎者,长久耐心地蛰伏,等待必要的一击必杀。
  不过下次再有机会,这一秒钟的优势他也会竞争不放。
  站在四号道上,杭峰戴上了头盔,整个头部被护住,包括耳朵,吵杂的声音瞬间门降低了大半,世界安静了下来。
  热还是热,或者说因为比赛即将开始的原因,更加的热了。
  但这是作为一名滑板速降运动员应该承受的部分,静下心来等待,让自己适应这份热度。
  随后,再一次检查了自己的护掌和护膝上的铁片,这很重要。
  争抢赛道的竞争状态只是这场比赛的开始,在比赛过程里随时有可能会发生危险,保护好自己才能够继续比赛。
  但护掌和护膝都检查确认之后,杭峰的右脚踩在了滑板上,当他发现自己左边的选手是左脚踩在滑板上后,特别地留了一下心。
  出发时,要是被对方的脚绊倒,还真就得不偿失。
  总之,比赛一开始并不是很顺畅,很多小细节都显得特别别扭。
  归根结底还是他对这个级别的赛场很不熟悉,就像他右边的三个人,显然算是认识,正在交谈,这让他们显得很放松。
  终于。
  裁判吹响了哨子。
  这位出发点裁判是“X…games”的专业裁判,又高又壮挺着个大肚子,身上穿着舒服的棉质短袖短裤,脖子上挂着工作牌。
  就算这样,他也热的满头冒汗,脸颊被热的浮出一团红晕,T恤的上半截都被汗水打湿成了更深的颜色。
  这让他显得更加严肃,而且也很专业。
  他的目光在每个人的身上移动,确认无误后喊响了口号:“准备!”
  发令枪被举高过头顶。
  杭峰的身体在用力,力量在身体里迅速地集聚,肌肉甚至将速降服绷出了线条。
  一只脚在地上,一只脚在板上,以一种弯曲的姿势,随时准备用力。
  调整呼吸。
  目视前方。
  呼——吸——
  “嘟!”
  裁判的发令枪像是等了一个世纪般,终于响起。
  杭峰脚下猛地用力,蹬着滑板向前冲去。
  他蹬板的力量很大,频率也很快。
  但其他人也一样。
  在他身边的都是职业选手,长期在从事这个运动项目,他们的经验比杭峰更多,赛场状态也只会比杭峰更好。
  在全国赛上能够一出发就获得的优势,在这里毫无亮点。
  这些人一个比一个更明白什么时候才是上板滑行的最佳时机。
  蹬板。
  蹬板。
  还是蹬板!
  杭峰已经用出了全部的力量,但没有拉开与任何一个人的距离,他们五个人以一字排开的队形,并驾齐驱的往前冲。
  蹬板的距离已经超出了杭峰在上一次比赛上的最远距离,脚落在地上简直就是一沾就起,这个程度能够带来的推动力已经有限,还容易影响平衡出现失误。
  但很显然,这才是开始。
  没有一个人上板,在这样的竞速类项目里,哪怕0。01秒的优势,都要拼尽全力地争取。
  好在杭峰也不是全国赛的杭峰。
  在等待比赛期间门,简对他进行过很多特训,不仅在弯道的处理上更加灵活,对出发点上板的临界点也有了一个非常清楚的认知。
  现在,确实还没到上板的时候。
  他还可以蹬。
  继续蹬!
  终于,在又一次的蹬板后,右边3道的选手最先上板了。
  当他决定上板,而其他人还在蹬的时候,差距很明显就出现。
  他瞬间门落后,杭峰四人滑到了前面,有了半个板位的差距。
  但这里也到了极限。
  坡度开始增加,下滑的速度很快,已经到了不得不上板的程度。
  杭峰也没有逞强,就和其他四人一样,又多蹬了一下后,踩在板上。
  速度很快。
  超过35迈。
  前面不远就是这个赛道的第一个大弯。
  弯道的部分拉了安全网,还在地面摆了防撞的泡沫,用巨大的黄色网子兜在一起,摆了一排,非常的醒目。
  阳光一照,简直像是发光。
  杭峰半蹲下身,手掌探出来,做好转弯的准备。
  现在的位置对他不是很有利,他被左右的选手夹在中间门,想要完成一个内侧切入的转弯根本不可能。
  而且左右两边挨得那么近,他只能保持一个四号道进,四号道出的过弯,才能够保证自己不会因为影响其他人而被撞。
  身体开始绷紧。
  过弯是一个非常消耗体力的过程。
  完全依靠人力实现转弯的滑板,可以说在还没有进入弯道的时候,控制他的人就要开始一点点地投入力量,控制它在哪里倾斜,在哪里实现大角度转弯,以及在哪里正回来。
  看起来好像站在上面的人都靠机械轮子滑动的很轻松,但实际上在高速下想要控制滑板,身体的每个肌肉纤维都在用力。
  就连蹲下的时机都有讲究。
  杭峰越是深入滑板速降运动,就越是感慨“没有一个运动是简单的”,因为一旦到达职业水准,追求的就是那微小到极致地控制,去和同样水平的人争夺冠军。
  但杭峰这半年的进步也是最明显的。
  从独自摸索到有教练教导,从只是单纯追求速度,到有技巧地提高速度,以及从板类精通到滑板的单独精通。
  他可以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