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 >

第123章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第123章

小说: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青赛”的观众很少,建在岸边的观众席多是亲友团和教练员,唐隽过去的早,捞到一个前排的位置坐下。
  其他人则停在签到席签到。
  赛程安排已经贴在了公告栏上,杭峰作为资格赛的第一名,依旧被安排在A组。路易则是在B组,在决赛前他们都不会遇见。
  冲浪赛虽然没有“种子”的说法,但也会避免排名靠前的选手提前相遇,剩下的就完全是机器的随机分配。
  “X…games”为了保证比赛的精彩,这个部分可能会有点儿“暗箱操作”,但“世青赛”不会,常规赛场即便始终充满非议,但大赛方已经在竭尽所能的保证公平。
  保证公平本身,或许对一些选手就是不公平。
  就比如何洲和杭峰。
  他们竟然都在A组的第一小组。
  如果何洲不能保证一路的优胜,他会被杭峰更先淘汰掉。
  何洲骂着“卧槽”,抹着脸叹气:“这什么运气啊,怎么和你在一组?!还比个屁啊!”
  因为熟悉,何洲可以当面抱怨,而同组的其他人脸色都已经白了。
  哪怕是第二小组的人,脸色也不是很好。
  可以多进一轮,谁都不想更早被淘汰。在他们看来,有杭峰和何洲的第一小组简直就是“死亡之组”,毕竟何洲去年也拿过第七名。
  “我在第一组,真是太倒霉了。”
  “真可怜,我真是同情你。”
  “不,或许不需要同情,我听见他们在说,杭峰恐高。”
  “这个结论怎么得出来的?”
  “他没有参加怒水红牛,有人昨天还查过怒水的报名名单,杭峰的名字可不在上面,倒是路易,听说拿到邀请名额,这里结束后就会去X…games,他是想要证明自己比杭峰强。”
  “真羡慕,他已经开始极限挑战了。”
  话题很快歪到一边,之前说自己倒霉的选手还在说:“杭峰怎么可能恐高?他的U型池也很厉害,三米多高的池壁加上飞跃高度也超过5米,就算他不去参加巨浪,也不代表他就恐高……”
  然而并没有人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甚至选择了刻意的忽略。
  杭峰在资格赛上的表现太强了,还是“X…games”的明星运动员,作为同一时代的人,要说他们心里对杭峰一点都不嫉妒是假的。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弱点,可以提高自己的“优越感”,就不能在美梦里多睡一会儿吗?
  再说了,首先要面对杭峰的又不是自己,或许在杭峰到来前,自己已经被淘汰了呢?不如聊一聊“X…games”,这可是每一个人都想要去挑战的平台。
  老实说,杭峰也觉得自己“怕高”这个传言很离谱,可架不住大家都这么传他,让他一时间觉得降智到都没有必要解释的程度。
  比赛虽然晚了半个小时,但最终还是正常举行。
  海上的风浪一直没有变化,迎面吹来的海风让人睁不开眼睛,杭峰在沙滩上拉伸身体做着热身运动,简和财教练在旁边看浪,当优质的浪出来的时候,他们会喊杭峰和何洲去看,也只有这样的浪,他们才能在上面有更好的表现。
  终于,大赛开始,四个人一组的选手被叫到出发区。
  这是一处用旗帜圈出的区域,彼此的间隔很大,大概有五米左右宽度的长方形区域。选手会夹着他们的冲浪板,按照小组1~4号从左到右地排列,等待发令枪响起的声音。
  每场比赛,排列顺序并不都是从左到右,这要根据浪来的方向决定,这样当选手出发并进入大海之后,他们会自然的有一个上浪的顺序。
  杭峰在小组的第四位。
  资格赛第一名的选手虽然第一个小组出场,但大赛组会留给他足够适应场地的时间,否则这个安排就不是对优胜者的奖惩,而是惩罚。
  杭峰抱着他一点都不醒目的蓝色冲浪板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但他和何洲一样款式的服装却还是很吸引眼球。
  常规赛的赛场都是以国家为单位在奋战,杭峰何洲都穿着深红色的长袖上衣,下半截则是黑色的五分短裤,胸口和袖口上都绣有华国队的国旗。
  何洲在2号位,和杭峰中间隔着一个荷国的褐发选手,这种被“夹击”似的站位让这位褐发选手有点紧张,眉心一直蹙的很紧。
  何洲更紧张。
  还在说:“这种浪我经验不是很足啊,现在紧张的手脚都僵硬了。”
  又说:“卧槽,风太大了,迷我眼睛。”
  还说:“连别人的表现都看不见就上场,这是我拿过最糟糕的位置。”
  杭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这家伙虽然不是故意的,但负能量有点大,对于即将上场的杭峰而言,多听他说一个字都属于浪费时间。
  再说何洲也不是非得杭峰给出回应,比起在和杭峰交谈,不如说他是在自己絮絮叨叨的,用这样的方式缓解压力。
  紧张到话痨的选手,杭峰在赛场上遇见的还挺多。
  终于在最后一点时间里有限地活动了一下后,裁判按下了鸣笛枪。
  杭峰四人同时往前跑去。
  将近60米的沙滩转眼即过,海水卷上了脚趾。
  初初一接触海水,是冷的,从足底蔓延上来的寒意让人一个激灵,头脑都清醒了几分。
  他们迎着海浪,抱着浪板,朝着海洋深处冲去。
  摩托艇在两侧开道。
  越往深走,海水的阻力越来越大。
  浪太大了,甚至看不见等待区的旗标。
  所有人在只能凭着感觉往前冲。
  海水漫过小腿,又来到大腿,继而淹没了腰腹。
  前方一个大浪涌来,靠近岸边的浪已经降低到了两米,却还是有种铺天盖地的威势,杭峰等人的动作一致,在浪抵达的前一刻双手按在了板头上,用力往上一跃,双手下压。于是板头就像快艇最尖锐的部分,劈开风浪,钻进了大海。
  杭峰整个人趴在冲浪板上,双手抓紧板头,身体像是与冲浪板融合在一起,也一头扎进了海里。
  浪的力量很大,撞在板上,捶打他的肩膀,海水劈头盖脸地将他淹没,威风凛凛的像是一头海兽。
  然而在身体都钻进海浪里之后,整个世界又安静了下来,“咕噜噜”的声音在耳边流淌,水温柔的将身体包裹,就连那推拒的力量都变得欲拒还迎。
  终于,这个浪过去,杭峰抱着浮板从海里站起来。
  这一浪几乎将他推出五米远,再度回到了岸边。
  但很快,去到尽头的浪在海岸上消失,新一轮的吸力传来,就像大海在呼吸,杭峰被吸着往更深处冲去,同时双手并用的在划着水。尽可能的在下一个浪到来之前,冲的更远。
  这是一个很消耗体力的过程,每次冲浪前,他们都需要先面对五六个浪才能抵达旗标所在的区域。
  所以如果可以少面对哪怕一个浪,都是一种体力上的优势。
  杭峰也尽可能的在赛前节省体力,但在这方面他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最后大家几乎不分先后的,都在第六个浪结束后,抵达了赛区。
  在这靠近旗标的地方,他们一字排开,横在大海里,开始了真正的比赛。
  这里很深了,双脚早就踩不到底,所以需要抱紧冲浪板来节省力气。他们扶在水里,浪涌的很大,从脚底下出现,带着他们往高处推,然后又落下去,整个过程有点像过山车。
  但不用再潜水了。
  大海的浪是由风和特殊的地貌形成,只要在“壶口”外等待,就不会担心会被浪盖住,这里是没有浪尖的,只有在海水深处涌动的浪涌。
  杭峰在距离最远的地方,观察那些来了又去的浪,寻找最好的浪抵达的规律。
  终于,一号选手动了,他看好一个浪,他翻身上了冲浪板,于是用身体做的“锚”就被拔起来,这个浪推着他往岸边走。
  浪往前行,浪尖逐渐出现,他站起来,开始自己在浪尖上的舞蹈。
  杭峰看了一眼就将目光收了回来,视线落在何洲的背影上。
  希望何洲只是发发牢骚,而不是真的紧张到无法面对这个程度的浪。
  在岸上看着今天的浪确实很凶猛,但当他们来到这里后就会发现,面对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这个浪远没有那么可怕。
  至少在杭峰看来,当自己站上浪尖的时候,无论是两米的浪,还是五米的浪,都没有明显的差别。
  一号选手在第一个动作的时候就掉板了,但浪太大,在海里的人看不见,所有人都在看浪,等待自己看中的最优质的浪出现。
  终于,何洲动了。
  他翻身上板,开始比赛。
  杭峰扬了一下眉,他觉得这个浪不算好,但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能力也不同,国家级别的选手在看浪上犯错的可能性不大。
  何洲选择这个浪,一定是因为这是适合他的浪。
  何洲上了浪,浪涌推着他不断往前滑。
  他从板上站起来,摇晃了一下,又稳住。浪花在身后出现,就像张开獠牙野兽,在身后追赶着他。
  何洲显然觉得这个位置不是很理想,他上下起伏,压着冲浪板往前快速犹如颤动一般的跳着,往前冲了一点,与浪花距离远了一点。
  终于开始他的第一个浪的技术动作。
  这里杭峰已经看后面了。
  白色的浪花挡住了一切,从他的角度看就像是大海已经吞没了何洲。
  当然不可能。
  还没到覆盖的时候。
  浪高的峰值有个固定的区域,那里才是最危险的,但同时也是唯一可以做技巧拿高分的地方。
  危险与机遇并存,无论哪个赛场的裁判,都更愿意看见选手用高技巧去征服一个真正难度的海浪。
  紧接着荷国的选手也出发了。
  杭峰在他身后,不紧不慢地扶着冲浪板横游了十米左右就停下了。
  整个等浪区就剩下他一个人,1号选手正在努力地再度游过来,何洲也不过刚刚才冲进海里。
  3号选手已经在浪上站起来,但杭峰并不急,他左右看着,耐心地等待自己心仪的浪。
  这个过程很多选手是心焦的,随着浪一个个的过去而不上板,压力会不断地增加,担心自己是否错过了好浪,也担心想要的好浪还要多久才能来,而归根结底就是害怕裁判会没有耐心。
  杭峰不能说自己一点压力都没有,毕竟这个赛场的裁判对他的印象应该不会太好,耐心不足也是正常。
  不过他更希望自己的每个浪都有足够的品质,这样他才能驾驭这个浪拿到更高分。
  杭峰一直等到何洲游过来,他身后的1号选手也有点不耐烦的时候,他等的浪才终于过来。
  海浪有规律,弱弱强,或者弱弱弱强,亦或者弱弱次强最强……总之有些浪就是不好,在上面很难发挥实力,有些浪太强,也可能会容易失误。
  怎么选择只看个人。
  杭峰等了六个浪,才等到自己需要的,那个最强的浪。
  浪还没有进壶口呢,就带动着所有人的身体往上疯狂地涌,俨然已经有白色的浪花出现。
  杭峰终于在这个浪出现的时候,翻身上了板。


第90章 挑战高难度一周转体
  他的选择落在其他人的眼里再明显不过, 他是要挑战最难的浪。
  何洲在心里默默吼了一声,汉子!
  这当然是夸奖。
  但多少有点形容杭峰鲁莽的意思。
  至于是不是真的鲁莽,这就要看个人的能力了。
  何洲做不到, 不代表杭峰做不到。
  杭峰翻身一上板, 还没等站起来, 就先被狂肆冰冷的海风裹挟。
  冷!
  相比起来,泡在海里简直就像泡在温泉里。
  冰冷让他身上的肌肉像是瞬间冻成了冰坨,他必须用强大的意志力与这股僵硬感对抗,在摇晃不休的冲浪板上站起来。
  这也是前面几个选手,包括何洲在上板之后, 都会摇晃一下的原因。
  不是不稳, 而是利用身体的摇晃去找平衡。
  杭峰在起身的瞬间, 冲浪板也左右地摇晃了一下,就像抖落了身上覆盖的冰霜, 在起身的瞬间,那股因为寒冷而存在的束缚力, 终于消失不见。
  不是不冷了。
  而是有更值得用尽全部的注意力去关注的事情。
  景色快速的往后飞。
  脚下的浪板被激流推动着,摇晃不休。
  浪花逐渐变大, 从浪的边缘处开始往中间翻卷。
  这最大的浪有可能会形成管状波,可惜因为卷出的管孔太小,除非人完全蹲在里面才能勉强通过。
  但这样,就无法做技巧了。
  杭峰对管状波并不感兴趣,他将脚稳稳扎根在板上,身体压下来, 沿着浪脊往前冲。
  浪尖在脚下形成,逐渐变得薄细尖锐。
  杭峰能够看见自己被送的很高很高,从两米到五米的时间不过两个呼吸。
  最可怕的部分来了!
  浪终于成行。
  杭峰被送到了将近五米的高度。
  之所以是五米, 是因为他不可能真的站在浪尖上,但这个浪绝对超过了五米。
  明显更高的浪将杭峰推到必须仰视的程度,单是看着就很恐怖。
  深蓝色的浪挥舞着刀锋,从杭峰的头顶上压下来,杭峰就像漂浮在半空中,他现在的位置距离浪的底部足有他一个半高的距离。
  而“怒水红牛”的浪比这还要大,唐隽明明知道不应该,这是杭峰的事业,必须跨越的挑战,但该有的担心一样不少。
  他很怕海浪翻过来,将杭峰吞下去。
  就在这时,杭峰终于动了。
  他的核心力量开始发力,控制着脚下浪板的方向,然后腰胯猛地用力一拧,于是滑板在浪上滑出一个漂亮的圆弧形,海水在身后泼洒出扇子的形状。
  非常高质量的一个“弧形旋”,板尾甩的非常有力,而且他完成了一个无限接近“O”的弧形,再加上完成之后稳稳地站在浪板上。毫无疑问,裁判必须给这个动作一个高分。
  况且到目前为止,杭峰前面的三个都掉板了。
  对!
  没错!
  浪太大太急,还没有更好适应这个环境的前三个选手,包括何洲在内,全部在做第一个技巧动作的时候失去平衡掉进了海里。
  并不是大赛组小看了青年组的赛场,但事实就是年轻的选手对这个环境的适应力就是不如老选手。
  也只有三米高左右的浪,才是最适合“世青赛”的赛场。
  可架不住有人煽动联合,说是请求,实际却是“逼宫”的让大赛组照常举办比赛。
  杭峰其实并不需要担心自己在裁判心里的印象,因为有人比他留下的印象还要糟糕。
  这些说来都是后话,正在海里比赛的杭峰此刻脑袋里除了眼下的赛场,再没有其他。
  他能够感觉这个浪确实有点难,主要是高度的问题,他在做技巧的时候,冲浪板横在浪上的瞬间,会被非常可怕而强劲的力量带到高处,他必须要用出全身的力量将冲浪板拧回去。
  除此以外,就是那骤然被送到四五米的高度,对于不习惯这个高度的选手而言,有着非常大的压力。
  杭峰能感觉到难度提高了,但他适应的很好。
  从U型池走出来的他,对这种带着一点弧形的“壁”非常熟悉,高度也是一样。
  其他人害怕他是没有错的,他的几个主项确实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就是滑板速降这类更符合他喜好的运动,在冲浪这个赛场上,也会对他的速度感有很好的提升作用,让他可以更加从容的面对速度的变化。
  杭峰的第一个技巧完成的非常好,而且他还是第一个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技巧的选手。
  岸上响起了掌声,很多还是选手的亲友团和教练。
  但掌声落下,该紧张还是要紧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