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大佬一心向学-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本弓步转头看见阿拉法特靠过来。
不能碰上!
只能保持在自己的赛道里。
这样一来,卡罗尔想要往内侧赛道挤的计划就落空了。
他不能硬挤西本弓步,比赛才开始,后面还有大把的机会,强硬的抢位就是损人不利己。
接着,这连续的第二个向左的弯道来了。
杭峰的机会也来了!
之所以说,杭峰并不在意卡罗尔占了1号赛道,就是因为这个赛道差不多。
卡罗尔固然在前两个赛道获得了领先,并且还能在进入左侧弯道的时候,往内挤了大半个赛道。
可是杭峰这边的内侧转弯比上一个连续转弯的弯度大。
弯度大,内侧的优势就大,双方就算抹平了。
当然,如果杭峰让了,没有“抵”住往自己这边压的对手,他再想突围可能就麻烦一点。
所以能进1/4的话,选赛道还是不能要这个4号道。
杭峰提醒了自己一次,注意力再度集中,身体倾斜,背手压风,轻松地压线过弯。
弯道一出来,眼前豁然开朗!!
山下。
观众席上响起解说员的声音。
“杭峰冲出来了!”
在稀稀拉拉的掌声中,另外一名解说员说:“是的,真是捏了一把汗。杭峰的4号道还是很吃亏啊,前面被压制的很明显,好在他的技巧更强,抓住了突围的机会。”
“是的,观众朋友或许看不出来,但通过我们的官方仪器检测出的速度,杭峰的速度比其他人平均价快了1~2迈,他的压风非常棒,弯道不但没有损失速度,还有所加速,这是一个在技巧方面非常优秀的运动员。”
解说员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纵然比赛才开始,不停的过弯过弯再过弯,好像没怎么滑就要过弯,大家的速度似乎都没有提起来,可是杭峰还是尽可能的把自己的技巧运用到极致,抓住那哪怕只有1迈的优势,一点点的为自己创造机会。
一开始,他在外侧过弯,虽然被压制的很明显,可他没有让自己被其他人拉开太远。
保证自己的赛道前面没有人,为后面的反超做准备。
要不是他的速度比其他人就是快一点点,他也不可能“抵住”压向自己这边的队形。
就像默林·鲍威尔那一组,滑在第3赛道的默林,在连续两个右侧弯道结束后,直接就压进了4号道里,根本不给4号道选手的反抗的机会。
在滑板速降运动里,1迈的优势都至关重要。
杭峰在出发后,极致运用技巧,兼顾每一个细节部分,比其他人更早的压风,比其他人更精准的压线过弯,还有丝毫不避让不减速的决心。
终于!
在他从第四个弯道出来后,一举冲到了最前面!!
是的!
原本还倾斜,杭峰落后的排位,从弯道出来后,杭峰不但滑到了阿拉法特的前面,还反超了半个板位。
他超阿拉法特半个板位。
阿拉法特超西本弓步半个板位。
西本弓步超卡罗尔一线。
所以杭峰领先了!!
他在最前面!
而且不仅仅是借助弯道的优势,杭峰获得了领先,在接下来的直坡上,杭峰也在拉开和他们的距离。
这代表杭峰此时的速度比他们快。
过的同样的弯,踩着规格同样的滑板,还都是世界级的运动员,但杭峰依旧在四个弯道上,做到了他们做不到的程度。
快1迈。
每滑出10米就多了将近10厘米,即便现在还在山头,直坡不长,但也接近50米,滑到弯路前,杭峰就可以获得接近半米的优势。
滑板长度85厘米,半米的优势就是接近一个板位,再加上之前领先的半个板位,杭峰直接就拉开了第二名的阿拉法特接近两个板位。
一个板位用来外线往内线压时的消耗,另外一个板位用来变道时,与其他选手的距离。
这其中的节奏,杭峰把握的极为精准,超过一个多板位,第一个就切进阿拉法特的赛道,接着再拉开一点速度,便冲进2道,挡在了西本弓步的前面。
既保持了自己的领先,还拿到了好的赛道。
杭峰成功领滑!
其他人看着冲在前面的杭峰,也是百味杂陈。
心里虽然想着到时候可以跟着杭峰滑,可是内心深处谁不想赢,谁不想滑在最前面?
可杭峰还是凭借1~2迈的优势,滑在了他们的前面。
比赛才开始。
接下来还有20多分钟的比赛,他们真的能追上杭峰吗?杭峰在高速过弯上尤其厉害,等他速度起来,自己就算想跟滑也跟不上了。
真想把脚落在地上再蹬两次板,加一点速度啊啊啊!
害,不行。
只能靠滚轮的机械动力加速,而如何获得更大的优势,则完全取决于驾驭滑板的选手的实力。
不出意外,杭峰会一直在他们前面。
那就跟着他的节奏走吧,什么时候进弯,什么时候出弯,什么时候压风,有更强的选手带着,指不定就进入1/4了呢。
身后三人调整心态,决定跟滑,杭峰并不知道。
比赛才开始,他专注在前面的赛道上,注视着前方的弯道,大脑就像一部高速运转的计算机,发出一道道指令,身体协调完美配合,调动每一缕的肌肉,精准的在最正确的位置开始发力。
脚腕用力。
肩膀倾斜。
手臂微微抬起来过弯。
身体稍微往下压一下。
就连这个身体倾斜的角度,都完美的如同教科书一般。
2号道进弯,3号道出弯。
速度无损,又提高了一点。
终于进入40迈了。
但同时,也进入到了这条赛道闻名全世界的“蛋糕塔路段”。
8个近乎于黏在一起的弯道,叠在山顶上,犹如在蛋糕上来回挤下的奶油,在回转的部分接近360度的圆形,在出弯的瞬间不但不是下坡,还是一个上坡。
拥有上坡的滑板速降道?
全世界就这一个了。
喜爱滑板速降的运动员追逐的都是速度,但这条赛道不但不给你加速,还不断减速。
何止难。
杭峰头几次滑到这里的时候难受的想吐血,每一个上坡都在降速,速度降低到了极致后,一不小心,脚就落在了地上。
后来练的多了也就明白,在进弯道前,速度进入40迈很重要。
不然初始速度的惯性滑到后面,脚落地都是小事,搞不好还能倒滑回去。
世界大赛的总决赛选手倒滑,搞笑吧?
当然,能参加总决赛的选手谁没有两把刷子,即便一开始滑不习惯,多适应一下,也不会出现倒滑的情况。
只不过如何在这个“蛋糕塔”路段保持住更快的速度,就需要选手们调动全身的力量,精准的控制滑板,将技巧运用到极致了。
到底是比赛。
即便杭峰觉得自己前面都处理的没有问题,但是当其他人往自己这边压的时候,状态多少都会受到一点影响。
导致他进入“蛋糕塔”路段的速度,并不是他的最快速度。
无法做到完美进入路段,杭峰只能在路段里专心致志地运用技巧。
从这条路段的第一个弯道出来,40迈的速度冲一个五六米的上坡,坡度不大,但掉速最少5迈。
这里不能动,越短距离冲过去越好,尽快地完成上坡。
滑到上坡,就要为下一个弯道做准备。
接下来是一个左侧的弯道。
杭峰在其他人的注视中,却稳在2号道,不动了。
他要在2号道完成这个路段的第二个弯道。
固然,内侧过弯的距离更短,但这个赛道和其他赛道不一样,他必须有意延长过弯的距离,才能获得更多的惯性,保证自己有更多余力冲击下一个上坡。
他不动。
身后的人却在动。
西本弓步变道2号道。
杭峰和身后的人拉开了距离,变道很轻松。
但阿拉法特和卡罗尔却同时想要挤进3号道。
都是高水平的运动员,再说这条道也滑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怎么处理“蛋糕塔”路段的上坡问题,最完美的解决方案就那么一个。
杭峰的位置是最好的。
再往外圈走绕的太远了,往内圈走距离又有点不够,所以现在最优路线就是3号道。
这两人同时动作,但卡罗尔没抢过阿拉法特。
这样一争夺,卡罗尔心里一惊,阿拉法特的速度比他快!!
杭峰滑在前面三个多板位处,差距非常明显。
西本弓步占据三号道的优势,因为不用变道的原因,所以虽然在杭峰后面,却排在第二位。
之前卡罗尔和阿拉法特中间隔着两个人,不知道先后,直到两人一起往杭峰身后挤,滑在前面的那个人,理所当然就抢到了道。
阿拉法特竟然比他多了将近一个板位?
这家伙竟然很真会滑板速降?
卡罗尔心里突了一下。
跟个小丑似的家伙,做着奇葩的事,本以为是为了博人眼球,结果却比他厉害。
比赛到了现在,出发点赛道的优势早就荡然无存。
谁领先谁落后,已经全凭技巧。
毫无疑问,阿拉法特的技巧比卡罗尔高。
而且卡罗尔不知道,阿拉法特还让了西本弓步一瞬,才来和他抢位置。
阿拉法特也就落后西本弓步一点点。
西本弓步硬抢位置他就让了,但还是比卡罗尔快。
赛场上的队列形状看起来发生变化,但却又像是没有变过。
一如一开始承诺,阿拉法特抢到了最接近杭峰的位置,紧跟在身后。
西本弓步和阿拉法特交换赛道,或许想要借机冲到杭峰前面,又或者有别的想法,总之他放弃了跟在杭峰后面。
卡罗尔保持原位,脸色有点难看,他竟然排在最后,连一个网红就滑在他前面。
输给杭峰还能接受,被西本弓步暂时领先也没关系,可是阿拉法特……不能忍啊!!
身后的竞争逐渐变得火热,彼此间互相盘算,明争暗斗,不断交错变化着彼此的位置。
只有杭峰岁月静好。
第119章 听,滑板的声音
没有人能追上他, 也就没有人打扰他。
专心致志在对“蛋糕塔”路段的处理上,有点儿像训练的时候,但又比训练的时候更加专注,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状态。
杭峰滑第2道,身体极致下压压风,尽可能的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弯道。
接着,背在身后的一只手放下来,稳一下平衡,“唰”的一声,就滑过了这个弯。
40迈过弯, 很简单。
接着板头上翘,迎来上坡。
杭峰控制滑板,沿着公路的脉络, 笔直冲上七八米长的上坡, 这个过程速度一直在以每秒1~2迈的速度在降, 尤其接近坡顶的时候, 速度会骤然降低更多, 接近3~5迈。
好在上坡路段并不长, 再一次损失了5~6迈之后, 来到了下坡部分。
杭峰第一时间将身体压下去,一定要在这难得的直下坡把速度追回来。
同时。
脚下轻微控板, 以一种流畅自然的过程来到3号道。
接下来,他将会在3号道过下一弯。
在他身后,竞争变得越发明显。
卡罗尔必须要换赛道了,如果还在1号道,他就变成了最内侧过弯,这么短的距离, 又是在内侧,冲击上坡的速度不足,届时他损失的速度只会更多。
这一次,卡罗尔变化赛道非常的顺利,轻而易举的就到了3号道。
可他一点不开心。
因为他落后了,而且落后的非常明显。
上一个弯道他吃了大亏。
没关系,比赛时间还长,自己抓住机会未必不能冲到前面,稳住,能行!
西本弓步脸色也很紧张。
杭峰来到了他的赛道,再一次地挡在了他的前面,而且他清楚地看见,只是一个弯道出来,杭峰又再度拉开他一个板位,如今已经滑在了前面接近三米的位置。
要是再加上滑板的长度,杭峰竟然已经超了他四米。
作为这次比赛,东道主的联合推荐选手,他的实力自然不弱。
最关键的,他可是东道主选手。
他熟悉这里的温度气候,占据了天时。这条赛道他小时候就滑过,大赛方才一确定这里作为总决赛赛道的时候,他就被安排过来训练,占据了地利。再说今天来看比赛的,大部分都是岛国观众,就连大赛组的人也多是岛国的工作人员,熟悉的语言,大家对他的特别关怀,是为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
他以为自己这场比赛最多比杭峰差一点,也不是没有获胜的可能。
没想到,比赛才开始五分钟,他就被超了将近四米。
现在超四米。
剩下的将近20分钟,岂不是要被拉开一分多钟?
他和杭峰的差距有那么大吗?
同样年轻的,17岁的西本弓步,有点急了。
而且更让他急的是,他就算不如杭峰,也应该排在第二位,可现在,就是第二位都有点不保。
阿拉法特上一个弯道借助2号最优路线的优势,成功追上了西本弓步,此刻两人各自处在一条赛道上,板头几乎并齐,不分先后。
但随着时间推移,在难得的直线下坡路段,阿拉法特的滑板正一点点地超过西本弓步,从5厘米到10厘米,再到20厘米、30厘米,差距拉开,领先的一目连然。
西本弓步急的头顶冒汗。
阿拉法特的速度竟然比他快?
难道自己上一个弯道选择3号道真的错了?
还是说跟着杭峰真的有些优势呢?
不容他更多的分析,杭峰率先进入了这条路段的第三个弯道。
没有人拦在杭峰的前面,杭峰自由发挥,心无旁骛。
38迈左右进弯,出弯后速度再度来到40迈,一举冲向上坡,损失5迈,来到直坡后重新积累速度。
别看这几迈几迈变化,全都是技巧运用到极致后,才没有丢失速度。
就看他身后,西本弓步不过就是晃了一下神,比杭峰慢了一点切入弯道,他的过弯就显得仓促了一点,导致他即便滑在最优赛道上,冲上上坡的速度也没能达到40迈。
惯性力量降低,冲击上坡的损耗就变大,一进直道的下坡,西本弓步要疯了。
刚刚还勉强平行的阿拉法特,竟然直接冲到他前面一米多的位置,速度明显比他快,接下来只会比他更快。
再想追回来,就变得格外的困难。
这就是所谓的赛场状态吧。
老选手就算暂时落后,也能够稳住,尽量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年轻的选手则遇事容易慌乱,仅仅是被人超过了一点点,就胡思乱想,影响发挥。
明明占据最优赛道,却没有抓住机会,可惜。
阿拉法特出乎意料的稳,技巧更是出乎意料的好。
被大赛方特别邀请的选手,即便是个逗比网红土豪,要是没有真材实料,大赛方怎么做这样的安排。
如果赛后复盘分析,就能够看出来,阿拉法特在前面几个弯道细节的处理都非常出色,在技巧上也就比杭峰差了一点点。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他的判断力。
果断地换赛道,果断的不换赛道,他都有自己的想法,不会被赛场的节奏带走。
此刻,他紧跟在杭峰身后两米左右的距离,看着杭峰的目光里都是凛冽的战意。
接下来没有人再干扰他了,剩下就是他和杭峰的竞争。
即便嘴里说的再好,没有人会真的在赛场上选择输给另外一个人,他的教练团队也仔细分析过杭峰的比赛视频,万事没有绝对,只要他表现的足够好,他超过杭峰的机会就是五五开。
真要是赢了杭峰,进1/4还难吗?
阿拉法特将目光从杭峰后背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