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 >

第164章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第164章

小说: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杭峰点头。
  今天是比赛的第二天。
  周末。
  也是正式比赛,决出冠军的日子。
  从1/4赛到半决赛,再到决赛,其他人没有把握,但冲着冠军去的杭峰,大概率是要滑三场。
  每场20多分钟的比赛,精神高度的集中和体力上的消耗,对每一名选手都是很大地挑战。
  出发之前,简过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个水杯,另外一只手拿着一板药。
  “什么?”杭峰问。
  “养胃的药,预防万一,我已经和大赛组报备了。”
  “谢谢简。”杭峰直接接过来,知道简做的安排一定是最好的,更不需要担心药的成分会不会影响尿检。
  吃了药,杭峰也没什么感觉,他现在精神很好。
  主要是昨天获得了太多的经验,现在非常想要去尝试一下,过高的兴奋度压下了所有。
  简和他一起出门,蹙眉提醒他:“到底只是视频,没有经过实际的训练,你能运用多少都是小事,关键还是不要影响了你本来该有的成绩。”
  杭峰点头,说:“太细节的部分我也不敢尝试,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挑选着执行。”
  “那就好,1/4赛是你最后适应场地的机会,但也不要小看了这场比赛,一个大的失误你的优势可能就不在了。”
  其实昨天晚上简也没有睡好。
  他有点后悔让杭峰学习新路线,这个时间门才去调整路线太晚了,尤其还没有经过训练就直接上赛场。两条不同的路线这样交织在杭峰的脑袋里,就像两个系统的碰撞,出现问题都是小事,就怕崩溃。
  但当时没有阻止,现在看着兴致勃勃的杭峰,简就更不能将自己的担忧说出来。
  或许杭峰可以呢?
  退一万步说,就算杭峰不行,他也还有很多机会。这么年轻,才17岁,最黄金的运动生涯都还没到,输一次也不是大事。
  就在这样的复杂的,截然相反的心情中,两个人出发前往赛场。
  今天参赛的选手少了将近一半,但观众却更多了。
  有一些人就算没有买到座位,也选择买票入场,所以除了观众席上坐的满满的人,在一些边缘处,还增加了不少的座位。
  这些人,基本都是闻讯赶来的岛国人。
  昨天原田丁次在资格赛拿到第一名的消息传出去后,在岛国引起了轰动。
  有很多人连夜买了机票来看比赛,到了才知道门票早在一个月前就卖空,大赛组最终决定增售了300张门票,所有的空间门都被填满,就连远离终点线的位置都有人坐。
  杭峰往观众席那边多看了几眼,又看了一眼天。
  今天的天气还不错,阴天有风,有点冷,但大家挤在一起就热乎了,总比烈日酷暑好。
  一转头,威尔逊一脸菜色地走过来,上下打量他,竖起了一个拇指。
  威尔逊是黑人和白人的混血,肤色很深,杭峰能看出他的脸色不好,说明人真的很不舒服。
  “还好吗?”杭峰问。
  威尔逊摇头:“一晚上都在滑滑板,早饭吃下去就吐了。”
  “简带了些食物,要吃吗?”
  “我也带了一些,放心吧,我会调整。”
  昨天威尔逊虽然提前离开,但晚饭后又训练了三次,大概是过于勉强的原因,那时候离开脸色就已经很不好。
  杭峰看着同病相怜的威尔逊笑:“如果实在不行不要勉强,只能怪我们自己急于求成。”
  威尔逊说:“就算知道,也忍不住诱惑啊。”
  可不是嘛,杭峰想说自己就是最受不了诱惑的那一个。
  到了地方,阿拉法特已经等在那里,这一次到底没有再做些特权行为,甚至已经规矩地换好了速滑衣。
  看见阿拉法特,两人一致地调整脸色,不再提晕眩呕吐的事。
  倒是阿拉法特看出异样,得到答案后长叹了一口气,显然也很后悔自己好心做的坏事。
  杭峰说:“这种训练方式很新颖,我们只是还没有适应而已,如果这次比赛真的能够得到提升,以后或许会成为固定的训练方式之一。”
  威尔逊捂着脑袋:“要做一段这样的VR视频投入可不低,恐怕很难真正普及,到时候断层更明显。”
  杭峰想到一句话,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如果没有资本赞助,谁有阿拉法特这样的雄厚财力做视频。
  阿拉法特笑了:“并没有你们想的那么严重,一个人做出来,其他人只需要付版权费就够了,分摊到个人头上并不贵,或许还会有赚。”
  这就是“生意经”了。
  威尔逊很有兴趣的和阿拉法特聊了起来,杭峰听了一会,见时间门差不多,起身去换衣服。
  再回来,便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静坐,闭着眼睛继续脑内复盘。
  晕3D的不适还是有的,但能够克服,而且专注在思考上,不适感还会变淡。
  脑内复盘做了几次之后,杭峰反倒觉得舒服了一些。
  再睁开眼,比赛即将开始。
  1/4赛的分组早就公布在官网上,到了赛场也有公告栏立在最显眼的地方。
  杭峰和原田丁次是“种子”。
  他们分别在A组和B组,保证在决赛前绝不会见面。
  剩下的14名选手就由电脑随机安排,分布在AB组里,一共四个小组里。
  大概是缘分,杭峰和阿拉法特再度分在了一个小组。
  排在第三名的默林·鲍威尔,则在A组。
  换句话说,前四名被实力均匀地分开在两个组别,要说这都是电脑分组的结果,谁信啊!
  不过“X…games”就是这样,在巨大的名利诱惑下,来参赛的选手都默认了强者们不会在决赛前提前厮杀的情形出现。
  不公平?
  那就去参加常规赛吧。
  什么?滑板速降没有常规赛?
  那你就不要来参加比赛了嘛。
  但这种安排,对于杭峰他们这类选手是有好处的,不用提前相遇,最后就算输掉比赛,成绩也不会太差,更不会发生类似于1/8都无法晋级的情况。
  算是保全了一点脸面。
  威尔逊非常幸运,他在B大组的第二小组,唯有这个小组没有特别强的选手,发挥的好,就有可能进入半决赛。
  威尔逊资格赛排名10名,如果可以进半决赛,就冲进了第八名,他的世界排名也会有所提升。
  爱莎则在A组第一小组。
  她在1/4赛会和原田丁次竞赛,如果晋级又会同时遇见原田丁次和默林。
  这一场,威尔逊运气胜!
  杭峰睁开眼的时候,原田丁次和爱莎等四人早就已经出发在山顶等待。
  威尔逊也换好了衣服,找了个地方躺下闭目休息,不知道是在睡觉调整,还是和杭峰一样脑内复盘。
  临近比赛,很多人都静了下来,各有各的备赛方式。
  看见杭峰睁眼,简递了个面包过来,杭峰蹙着眉吃了。
  阿拉法特看见,对身边的人低声吩咐一句,五分钟后,杭峰拿到了一杯热牛奶。
  “谢谢。”
  杭峰吃饱喝足,刚刚消耗的能量补充,精神大好。
  阿拉法特笑道:“那就拿个冠军打破记录,我会非常期待这一刻的诞生。”
  回过神来,第一组的比赛马上开始。
  紧张感降临。
  杭峰喝下最后一口热牛奶,说:“我起身活动一下。”
  阿拉法特跟着站起身:“一起。”
  听不见枪鸣,比赛却已然开始。
  先是观众席传来的掌声,隐约的还能听见“冠军!冠军!”的喊声。
  这些喊声落在耳畔,随后很多目光落在了杭峰和默林的脸上。
  但位于目光焦点的两个人,却都无视了大家那透着几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挑衅目光,各自埋头准备。
  默林集合出发。
  杭峰埋头热身。
  这一热身,一直热到原田丁次冲过终点线。
  在山呼海啸的尖叫声中,杭峰出去迎接了原田丁次,随后和大家一起看了原田丁次的成绩。
  原田丁次:23分33秒43
  这一次原田丁次的成绩没有资格赛好。
  别看只是1秒的差距,随着比赛的进行,对手间门的水平会越来越接近,每一秒都是竞争的关键。
  资格赛上,杭峰不也正是以一秒之差,输给了原田丁次。
  看见这个成绩,原田丁次说不上不满意,但也说不上满意,他转身抱了一下身边人,又看向杭峰,笑了一下。
  没说话,却像在说:哎呀我成绩退步了,给了你机会,让我看看你有什么表现。
  有点像宣战,但并不让人讨厌。
  杭峰微笑着离开,他差不多也要出发了。


第122章 一破记录
  第一小组比完。
  第二组比赛也随后开始。
  杭峰来不及看默林的比赛, 就被工作人员叫着集合,往山上出发。
  他们这一组就有意思了,被点了名站出来的时候, 相视一笑,都是缘分。
  资格赛的小组里, 竟然有三个人又再度分在了一起。
  杭峰、阿拉法特和西本弓步。
  杭峰实力出众, 拿了“种子”。
  阿拉法特有高科技助阵,资格赛排名第四。
  西本弓步既是东道主选手,又运气好在资格赛拿到了强者组的签,最后成绩排在12位, 进入1/4赛。
  除开杭峰这种“变态级”, 西本弓步作为大赛的新人,能够在第一次参加的世界大赛上, 获得资格赛12的排名, 算得上是实力强劲。
  要知道威尔逊从事滑板速降运动十多年, 参加的世界大赛都不下10场, 也不过排名第十。
  再给西本弓步几年的时间成长,早晚能在总决赛的赛场上争夺奖牌。
  这也正是他能够拿到联合推荐名额的原因。
  除了他们三人,还有一名选手说起来也很有意思。
  阿莫斯·科姆,公园滑板的世界冠军。
  在昨天的资格赛里,险之又险的以16的排名晋级。
  大概是经过一场比赛后, 大家都比较熟络了一点。又或者是气场相近的原因,才聚在一起,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聊了起来。
  无意义的交谈恰恰是拉近关系的好办法,他们对阿拉法特的房车感兴趣,对滑雪冲浪感兴趣,对公园滑板感兴趣, 甚至对这次比赛结束后,该去哪里逛一逛都感兴趣。
  热情的交流一次持续到坐上缆车才安静下来,杭峰抓紧时间闭目休息了一会儿,再一下车,几个人又自然而然地聚在了一起,一路聊到了赛场。
  他们大概是今天气氛最好的一组,就连裁判都在倾听他们的交流,差一点就错过了比赛时间。
  “好了好了,男孩儿们,准备开始比赛。”
  融洽的气氛和笑容,裁判开口说话都显得温柔,他将众人招过来,目光落在杭峰身上:“杭峰来选赛道吧。”
  杭峰上前对身边的人说:“那我就不客气了,我选2号道。”
  阿拉法特说:“3号。”
  西本弓步选了1号道,留给阿莫斯的自然只有4号道。
  阿莫斯半开玩笑地说:“虽然天气很冷,但我不需要摩擦生热,弯道的时候给我留一点位置就好,不需要很多。”
  他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了一下。
  这当然没问题。
  众人笑了起来。
  最后整装,教练们都上前又说了几句。
  简也上前,有点不放心地提醒杭峰:“不要把两条路线混淆,你没有试错的机会,还是要以之前的训练为主。”
  杭峰点头应下,也在心里这样告诉自己。
  “准——备!!”
  出发点的裁判拉了一个长音,把所有人的注意拉扯回去。
  简和其他教练一同转身离开,再待下去就会被判违规了。
  杭峰最后调整了一下头盔,放在滑板上的脚轻微调整到最合适的位置,抬头看向前方。
  裁判的发令枪举过头顶。
  其他三人都严阵以待,眼里再没了说闹的笑意,表情变得凝重严肃。
  “嘟”的一声响!
  山间回荡。
  四个人如同离弦的箭,向前射出。
  连续五次蹬板,便已经进入弯道。
  上板!
  这一次,杭峰优先挑选赛道,是他最舒服和合适发挥的位置。
  连续几个转弯,在进入“蛋糕塔路段”前,左转右弯都没人阻挡,杭峰轻而易举就滑在了最前面。
  前面没人,由他自由地滑。
  “蛋糕塔”的第一个弯还好,轻松过弯。
  只是弯道一出来,杭峰就在心里道了一声“糟糕!”
  他的脑子里,他的眼前,恍惚间似乎出现了两条线。
  在这个弯道,他一直以来训练的习惯都是在3号道过弯,但是阿拉法特的VR路线里,却建议的是2号道过弯。
  理由是弯道出去后的赛道相对宽敞,内圈进外圈出更有利于提高速度。
  杭峰也认可这个结论。
  只是心里认可是一回事,实际去做是另外一回事。
  分秒必争的赛场,容不得一点点的失误。
  保持习惯,杭峰可以轻松出线。
  在赛场改变,却要承担出错的风险。
  他背负着那么多人的希望,要是因为自己的狂妄和自大,却连1/4都没能晋级,还有脸回国吗?
  就连简都在反复地提醒他,不要被路线干扰,一切还是以稳为主。
  犹豫,让时间过的很快。
  结论还没出来,弯道已经近在眼前,这时候再想变道也晚了。
  身体在他分神的时候,自发做出了选择,让他滑在自己最熟悉的路线上。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这样了。
  杭峰手臂抬高,身体倾斜,脚尖往下用力,一个外刃的弯道便完成。
  身体上扬,从短暂的上坡冲出,有一瞬间地腾空。
  杭峰身体弯曲,落地的同时配合弹压减震,滑板下宽厚的公路轮与地面碰撞出轻微的声响,继而冲向直坡。
  速度很不错。
  没有测速器,但单凭脚感,杭峰就知道自己滑出了这个路段该有的实力。
  已经很不错了吧。
  没必要再去做改变。
  这可是比赛,临时调整风险太高!
  杭峰这样告诉自己,让自己安分下来。
  就这样,又滑完了一个“蛋糕塔”的弯道。
  一切都很好。
  速度很好。
  他一直在前面。
  而且非常顺手。
  顺手到即便这样分神了,似乎都没有影响到成绩。
  所以,就应该是这样的。
  他就应该……
  明明知道自己正走在一条正确的路线上,可是心里那被点亮的火苗却始终无法熄灭。
  理论上,18分就可以滑完全程,而他们却因为滑进23分钟而沾沾自喜。
  这是比赛。
  但也是极限运动啊!
  极限运动难道不就是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吗?
  这样一成不变地活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别说早晚会出现更有冒险精神的年轻人超越自己,就连这场比赛的冠军都是未知数。
  原田丁次在资格赛已经赢了自己,接下来未必没有更好的成绩。
  默林·鲍威尔的世界记录可是22分42秒,随时有可能再现这个成绩。
  自己既然没有碾压其他人的水平,又有什么资格给自己划定舒适圈?
  要挑战!
  要赢!
  要全力以赴地迎难而上!
  热血在胸口涌起,杭峰不再给自己犹豫的机会,脚下轻微用力,变化赛道,滑到了隔壁的3号道。
  来吧!
  不就是换个内进外出的方式吗?
  又不是多难的技巧,至于纠结成这样!
  运动员的根本还不就是自身的素质,只要技巧足够强,再难的赛道都能滑!
  在他身后五米左右,正变换赛道的阿拉法特一抬头,就看见自己前面被杭峰挡了道。
  这是,选择了科学路线吗?
  阿拉法特的嘴角轻微勾起来,期待感瞬间被拉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