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 >

第176章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第176章

小说: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杭峰听完笑了:“其实就在三个月前,我的愿望还是读书考大学。”
  阿拉法特扬眉:“你学习很好吗?”
  杭峰摇头,又说:“但唐隽的学习很好,他马上就要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竞赛了。”
  “哇哦!”阿拉法特眼睛一亮,他今天一直都在忽略唐隽,只把唐隽当场杭峰最普通的同学,只保持着足够的礼貌,并没有和对方进一步了解的意思,但杭峰这么一说就不一样了,对于富到流油的阿拉法特,他真正需要的是方方面面最优秀的人才资源,有资格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大赛的学生,绝对是一个高智商的代表,是每个国家都稀缺的人才。
  当然,唐隽和阿拉法特后续会不会有合作,杭峰并不清楚,他这样特意的介绍,只是希望自己喜欢的人能够得到朋友的绝对尊敬,况且唐隽有这个资格让人高看。
  两人聊了一下唐隽,说话间门换好衣服来到了滑雪场里。
  滑雪场里是乱而有序。
  才接触滑雪的三中学生自然是笑闹不断,兴奋到整个滑雪场都能听见他们的笑声。不过他们也就在初级区活动,像正规训练的雪道和U型池,他们只能在旁边看看,却没有去滑的资格。
  杭峰了解过阿拉法特的实力。
  作为一名热爱极限运动的大富豪,阿拉法特的运动水平绝对可以用得上一个“杂而不精”来形容。
  他会很多的运动,在“钞能力”的帮助下,都可以达到职业水准,却也只到这个程度。
  这次“秋山道”的滑板速降年度总决赛,阿拉法特要不是有最优科学路线,以他的水平可能也就勉强能拿到比赛的资格,连资格赛都无法出线。
  可要说他不行,他却比绝大部分人都玩的好,就比如杭峰带阿拉法特去玩U型池的时候,他在适当的酝酿后,竟然还可以来个三周的转体。
  这在华国,说不定可以争一个国家集训队的名额。
  当然,阿拉法特的水准碰到了杭峰,就显得非常的“半桶水”了。
  杭峰是专业的。
  世界健将级的水平。
  他重新回到U型池上,就算没有经过恢复训练,只是玩玩的水准,也是国家队的水平,是普通老百姓可能一辈子都无法亲眼见到的水平。
  他这边滑,那边三中的学生可来劲了,完成一个动作就一阵尖叫,一
  个人喊出了十个人的声音,五十来个人喊出了上万人的气势。
  三中的学生们可太喜欢杭峰了。
  等着!姐姐/哥哥/弟弟/妹妹高考结束的,跟着你去世界各地打比赛,为你大喊加油,摇旗助威!
  杭阳在看台上看着,突然对唐隽说了一句:“你对小峰是崇拜?还是依赖?分清楚了吗?”
  唐隽明确地给出回答:“是喜欢。”
  “喜欢他的人可多着呢。”
  “但他只喜欢我。”
  杭阳愣了两秒,笑了。
  是啊,互相喜欢的两个人,还有什么好说的?都什么年代了,喜欢当然要在一起。传宗接代这种事不还有他和杭玥吗?
  杭阳拿出手机,说:“加个微信吧。”
  唐隽定定看着杭阳,最后轻轻“嗯”了一声,说:“谢谢哥。”


第131章 正式加入国家队
  这次的玩闹就像一个开端,当天晚上杭峰就接到了国家队范铭总教练的电话。
  范总说:“这两天白山下雪了,预计一周内的降雪厚度就可以达到滑雪的标准,到时候国家队就会过去训练。你休息够了就尽快赶过来吧,最后这一周我们会重点抓气垫,你现在正需要气垫训练。”
  气垫训练需要在陆地上搭建钢架,仿照过山车一样的结构原理,由特殊材质在半空中搭建成一个类似于滑道的斜坡,运动员在通过斜坡的加速后,会滑上跳台完成空中的技术动作,最后落在一个巨大的气垫上。
  气垫是非常专业的训练道具,而且建造价格不低,大部分省队不会配备这样的训练器材,要训练只能去国家队借用。
  南省滑雪训练队也有气垫,但无论规格还是品质都不能和国家队的比,应对省一级的训练足够,但杭峰这个水准已经不够用。
  杭峰要想将成绩稳定,或者超过四周半,就必须上气垫才行。
  蹦床的自由度到底是不如气垫的。
  范铭这边打电话来是建议,其实语气多少也有点强硬,半是命令的要求杭峰参加气垫训练。
  杭峰在国家队的手续已经办下来,是正经的国家单板滑雪队的一员,他为了参加滑板速降赛已经被特殊待遇,如今所有的比赛都结束,总不能说自己的还要读书的杭峰也没了借口,自然只有答应。
  再说已经确定目标的他,也没有拒绝的必要。
  唯一要说让他犹豫的就只有和唐隽的分离吧。
  两人刚刚表白在一起不久,亲密度是每天都进步一大截,别说杭峰是个正经健康的男性,就是他原先还想慢慢来,这样每天黏黏糊糊的,不该有的念头也有了。
  唐隽在他身边比娃娃还软,杭峰很清楚自己但凡伸出手指头戳一下,唐隽就得倒下,怎么都可以。
  正常人,谁受得了这让人鼻血汹涌的猜想和期待。
  杭峰接范总电话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大家都在期待他接下来在冰雪项目上的征程,他爸老杭同志甚至已经打电话给陈虹女士收拾行李了。
  于是,在一众喜大普奔的人群里,即将面临分离的“小两口”,唯独品出了不是的滋味。
  “算了,我陪你回去一趟。”老杭同志乐呵的不行,高兴的起身跟上,“这次离开怕是短时间回不来,气垫上了还得去白山训练,接着就要打全国联赛了吧,联赛结束紧接着就是洲际杯,你不是还想跟着国家队去外训吗?没有两三个月你回不来,准备的东西多了去了,估计还得邮寄一些过去……”
  老杭同志絮絮叨叨的,后来又说了什么也没听清,正热恋的小两口就听见了“两三个月”这么一个词,那离别的情愁啊,能把人裹成个茧子,emo在黑暗里。
  杭阳看看弟弟,又看看自家欢欢喜喜的老爹,挺身而出:“我跟着回去吧,你车钥匙给我。”
  接着不容置疑的就从老杭同志身上摸出了车钥匙。
  老杭同志一看,只能这样。
  再说阿拉法特这边还需要人招待,他作为浪域的经营者,留下也更方便。
  只能说:“明天还得过来吧?行吧,开车慢点。”
  范总喊的急,明天出发后天训练也算是正常安排,只是留给杭峰和唐隽的时间实在不多,要是他爸跟着回去,别说这一路回去说不了话,就是回了家也被按在家里出不来了。
  最起码要陪到唐隽去上晚自习吧。
  杭峰给了他哥一个感谢的眼神,先对阿拉法特道了歉,又和简定好了京城见面的时间。
  简虽说要走,但也不是现在,肯定会跟去京城带一段时间训练,到时候就算要走,从京城出发也方便。
  阿拉法特则说:“听说华国的白山千年积雪万年松,是华国的第一雪山,等你进行户外训练,我也会过去看看,到时候见。”
  与大家告别,杭峰和唐隽坐上了杭阳开的车。
  他们从滑雪场出来,就在市区里吃的饭,距离住处并不算远,此刻天还亮着,还有一个来小时才上晚自习。
  杭阳把车开回小区,说:“我在车里玩会儿手机,一个小时后一楼见。”
  杭峰探头:“谢啦哥。”
  杭阳不耐烦地摆摆手,转头看见唐隽从耳廓蔓延到脖颈的红,玩味地笑了。
  也不是支持弟弟和男生谈恋爱,只是觉得这份感情绝不轻浮。都是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的人,这样的人就算年纪小做任何的决定也会仔细考虑,什么事情一旦认真了就值得尊重。
  杭阳只是希望弟弟在感情这件事上能够自由决定,而不是在还没有成长起来之前,就被外力影响。
  谁说初恋就不配有好结局?
  他倒是想要看到那个最好的结局出现,也是人生的一份美好。
  得了哥哥的配合,杭峰和唐隽下了车自然是往唐隽家里走。
  如今那小屋就像两个人的家,温馨又安全,装的都是他们的快乐。
  一路无话进了屋,唐隽先去把晚自习的书本准备好,又打开电脑,连上打印机,打印出了厚厚的一沓试题,都是让杭峰带走无聊的时候刷的。
  细细研究,杭峰喜欢刷题,并不是因为他喜欢读书,而是不知道怎么就养成了刷题减压的习惯。
  唐隽在充分了解杭峰之后,他拿给杭峰的题都非常的符合杭峰的喜好,就像去做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一样,有些题甚至不需要过脑子就可以得出答案。
  这样不仅仅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杭峰的压力,还可以巩固杭峰的文化基础,同时在习题册里偶尔加入一点新的知识点,也可以让杭峰跟上现在的课程,继续保持他的“文体两开花”。
  这边打印机“唰唰”的打印着文件,那边唐隽就被杭峰圈在了座椅靠背上,额头、脸蛋、鼻尖,就连眼睑都被珍惜眷恋地亲了又亲。
  最后唐隽主动抬头,在杭峰的嘴唇上亲了一下,红着脸轻声说:“我十一月份也要去国家队集训了,到时候离得近,见面会方便很多。”
  “我十一月份恐怕在白山。”杭峰蹙着眉,特别郁闷。
  唐隽说:“不会,十一月张口子的雪也厚了,我了解过,只要张口子降雪,国家队就会回去。到时候我从市里出发,到张口子走高速也就一个小时,很近的。”
  杭峰说:“你不用过来,我去找你,你一个人在路上我不放心。”
  “有什么不放心的,去澳洲我不是
  一个人?还在机场转机了四个小时,不也到了吗?”
  “那时候情况不一样啊。”
  唐隽就笑,拉着杭峰的衣袖:“乖,谁有空谁去,我想去看你。”
  “好吧。”杭峰说完,视线落在唐隽的脸上,眸色渐暗。
  ……
  杭峰的机票在第二天上午,这次的航班比上次的要晚一点,抵达训练队的时候,正好是午饭时间。
  冬季运动项目一个是冰,一个就是雪。
  华国的滑冰队组建的早,而且滑冰训练和比赛的占地都不算太大,所以训练场就建在市里面。
  滑雪队一开始是零散组织,哪个项目的训练资源简单,就先训练哪一项。
  就比如自由式滑雪队的跳台项目,只需要一个百米多长的雪道,上面架上一个“跳台”,就能训练比赛“跳台滑雪”。
  接着各大雪山的滑雪场有了越来越专业的雪道,就又有了“高山滑雪队”。
  再后来国家大力投入滑雪运动的发展,又有了全长500多米,落差在150的“坡面障碍技巧”和全长120米的“U型池技巧”这类更为专业的训练场。
  一直到小项目足够多了,国家再将所有的滑雪队按照奥运比赛规则进行分类,最终分成了“国家单板滑雪队”“自由式滑雪队”和“高山滑雪队”等滑雪队。
  国家滑雪场建在京城的六环外,气垫基地就更远了,已经往理论上存在,实际上还没有开发建设的七环方向靠,是真真正正的郊区。
  杭峰拖着行李住进了国家队的宿舍,本该是双人间的宿舍现在他一个人住,房间还维持着他上次离开的模样,但是干净的,队里的阿姨经常会帮他们打扫卫生,床上的用品也被洗了换上,闻着还有烘干后淡淡的熏香。
  杭峰到了宿舍,静悄悄的没人。国家队队员都在滑雪场那边训练,要吃过了午饭才会回来。杭峰知道中午这顿得自己解决,放下行李就又出了门。
  再回来,宿舍就热闹了起来。
  滑雪队的宿舍条件真不错,新建的东西肯定比老房子好,一个队住在一栋楼里,男生女生分开两个楼道口,窗洁明亮房间大,每层楼的楼道尽头还有一间专用的洗衣房。
  杭峰回去正是热闹的时候,训练一上午的国家队员也不嫌累,在不同宿舍串来串去,时不时的就从某个宿舍里爆出一阵笑声。
  进了楼里,杭峰先上二楼,按照记忆寻找孙烈的宿舍,拜拜码头。
  一个窜寝室的兄弟正好出来,冷不丁看见个陌生人出现,脚步定住细细打量,下一秒反应过来:“诶?你回来了?”
  怎么说呢?
  杭峰对国家队本来是没什么感觉。他一个人惯了,他爸妈也因为他哥的事,特别宠他,所以从小到大几乎没过过集体生活的杭峰,对这种环境很难产生眷恋感。
  可对方来自本能地说上一句“回来了”,瞬间就让杭峰有了一种受到欢迎的愉悦感,紧绷的脸也舒缓下来,有了笑容。
  这哥们儿的名字杭峰也不知道,但对方却已经在问完话后,热络地靠过来,惊喜地问他:“什么时候来的啊?吃过晚饭了吗?你滑板速降的比赛直播我还看了,厉害啊杭峰,三破纪录,我都不敢想,你是这个!”杭峰看着对方竖起的大拇指,忍不住地笑。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啊。
  俗人自然不能免俗。
  随后,左右两边的宿舍里探出几个脑袋,都一脸惊喜地看着杭峰。
  “诶?回来了?”
  “我就说快回来,赛都比完了还不回来能行?”
  “杭峰,老范可想你了,你知道他咋想你的不?隔三差五看的视频让我们写总结,那么多总结,他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啊!一天想你八百遍!”
  夸张的形容逗笑了一帮人,杭峰也笑了。
  他和这些国家队员不熟的,真的很不熟,可对方并没有给他不熟悉的感觉,这种亲昵热络自然的态度,比起五班的同学也不差了。
  走廊上的说笑传的更远,更多的人走出来,最后就连孙烈都一大步从宿舍里迈了出来。
  依旧一样让人听着舒服的招呼:“哎呦,杭峰回来了?比我想的晚啊,滑板速降比完不都过去大半个月了吗?你这是要把老范急出一嘴的泡啊!”
  杭峰一路回应打招呼的人,快步来到孙烈面前,到了面前站定,几分腼腆地喊了一声:“烈哥。”
  “诶,在呢。”孙烈笑迷了眼,“来屋里坐。”
  孙烈屋里还有个同寝,是葛俊宇。
  华国单板滑雪队成立的时间不算长,也就八年的时间,葛俊宇是第一批国家队员,选进来的时候年纪小,如今还算是在“当打之年”,只不过当年队里的“一哥”退到“1。5线”,估计退役也就这两年的事。
  孙烈23岁的年纪正好,以滑雪运动员状态保持的好,30岁还能征战世界赛场来看,他就算早退几年,也还能再当个三五年的“顶梁柱”。
  这两个人一个和杭峰没什么竞争关系,另一个则已经“佛系”缺失竞争心,对于杭峰的到来自然是真诚欢迎。
  杭峰把带来的礼物给了他们,多的也让队友给分了下去,双方相处的非常融洽,都过了午睡的时间话还没聊完。
  最后是杭峰主动提出离开,运动员每天的运动量大,午休能够很好地恢复体能,影响大家下午训练就不好了。
  离开的时候,葛俊宇对杭峰说:“你下午就别去训练了,不少日用品需要买,明天正式开始气垫的训练再来不迟。”
  杭峰想想也是,托两位师兄向范总请假,告辞离开走廊上已经静悄悄都睡下。
  回忆之前见过的人,确认是没见过董杨和傅宏伟这两人,看来他们和自己在出国名额上算是“针尖对麦芒”地干上了,两个人的敌意非常明显。
  下楼的时候杭峰还在想,自己确实落下了很多,明天训练估计要被暗暗比较,指不定还要来个“下马威”之类。
  稳一稳,忍一忍,比赛开始之前,自己一定能追上超越。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