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明珠在匣 >

第12章

明珠在匣-第12章

小说: 明珠在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她随缘,不告诉她了。
  —————
  四月十五,药铺如往常开义诊。
  自打来到长安后,阮文卿就时常来到丹青药铺帮衬些,此时正站在卫明姝身旁,安静地看着她写方子。
  卫明姝她停笔,抬袖将安神助眠的方子交予老人。
  老人本随儿子来京城谋生路,不料儿子于路途感染时疫而死,心情大恸,几月以来难以入眠。
  耄耋之年,白发人送黑发人,乃世间一大悲苦。
  卫明姝早些年看诊,本是为了学习医术,后来她才发现,仅这小小一方药铺,便能看清世间冷暖辛酸。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②,即使那场动乱已经过了二十余年,如今这太平盛世,依旧有人于世间挣扎。
  老人步履蹒跚地离开,卫明姝侧头看向任医正。
  来药铺义诊的只剩最后一人。
  妇人梳妆的年轻女子正坐于对面,衣着打扮并不显眼,但那手上的镯子却成色极好,双手嫩白纤细,一看就不是做粗活的模样。
  任医正问道:“夫人可是有什么病症?”
  妇人面露难色,只一手覆在小腹上,向四周看了看。
  卫明姝低眼看去,那妇人小腹还没有凸起,但看这副模样应当是已经有了身孕。
  正将那帕子搭在妇人腕上,任医正的手还未搭上脉,妇人却先开了口:“大夫,我有钱,只要能保下这个孩子,给多少都行。”
  任医正没有答应她,一只手搭上腕子,皱眉道:“夫人今年多大?”
  “十八。。。。。。”妇人小声道。
  “夫人这可是头胎?”
  妇人默不作声,低下了头。
  任医正诊病,向来是心直口快,“夫人年龄太小,头一胎伤了身子,这一胎怕是保不住。”
  那妇人轻咬嘴唇,眼睛泛红,捂着小腹的手微微抓皱了身上的衣裳:“大夫能不能再想想办法?”
  卫明姝看到,面纱下朱唇微叹。
  她生于侯门,这些宅门之事倒也听过不少,仔细想想便也想通了其中的弯弯绕绕。
  这妇人做此番打扮来药铺前义诊,又故意排在了队伍末尾,定是不想引人注目。
  勋爵人家注重子嗣,不管这女子家宅有没有妾室,若让家中知晓她伤了身子,保不住这胎,以后怕都是难过。
  卫明姝拽了拽任医正的衣袖,看向四周,指了指门内。
  任医正似是有些不解。
  阮文卿却立即明白过来,“这位夫人,咱们药铺里面去说。”
  几人进了药铺靠内侧的桌子,妇人仍在哀求,“只要能救,给多少钱都可以。”
  任医正毫不客气,厉色直言道:“这不是钱的问题,这孩子保不了,再大一点,你自己命都难保!”
  “大夫,求求你。。。。。。”妇人捂着肚子呜咽着。
  卫明姝向任医正摇了摇头。
  任医正又看向那妇人的反应,勉强压抑住心中的怒火,“夫人,你这脉象分明已有滑胎的迹象,若我猜的没错,夫人应当是见了红才来寻医,这孩子至多再过一个月,势必保不住,到时候孩子成形,胎死腹中,怕是以后再难有孕。”
  妇人在听到“再难有孕”后身子明显颤了颤,声音已经有些发抖,“大夫,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卫明姝也是为难,默默坐在一旁的阮文卿却果断开口,“孩子固然重要,可夫人自己的身子亦重要。夫人不如先爱惜着些自己,拿掉这孩子,将养上几年,总会再有的。”
  卫明姝听到此言,不禁转头看他。
  妇人心神稍缓,可仍是欲言又止。
  任医正看着妇人泪眼婆娑的模样,也终是于心不忍,“唉,夫人不若这样,我先开你副方子,至多再过半个月,你再来药铺一趟,若还是这个脉象,这孩子说什么要拿掉。”
  妇人眼上仍沾着泪水,听闻此言却如同抓住了急流中的枯木稻草,“谢谢大夫,谢谢。”
  妇人没有再说什么,拿着方子便转身离开。
  卫明姝看了看四周,此时药铺已然没了外人,她轻轻的叹息,脸上面纱微微拂起。
  阮文卿看着妇人远去的方向,“世上女子果然是。。。诸多不易。”
  卫明姝眨了眨眼,饶有兴趣地问道:“阮三郎何以有这般感慨?”
  “没什么,家母从前生小妹时,也是这般。当时阿娘执意要生,却是要了半条命,刚才看见这女子,想到旧事罢了。”他又摇了摇头道:“无论什么人,都该当先爱惜自己的。”
  卫明姝听到此言,心中千回百转,“是这道理没错,可生而为人,亦有许多不得已。”
  她不由问道:“若阮三郎以后过门的妻子膝下无子,就当真不会介意?”
  阮文卿惊诧了瞬间,对向卫明姝的目光,郑重道:“自然不会。”
  “阮三郎倒是看得开。”
  阮文卿笑了笑,“我父母又不止我一个孩子,若要继承家业也轮不到我来操心,更何况,我所要的感情,岂是靠子女血脉来维系的?”
  卫明姝微怔,下一刻眼中已是一片清明,一种冲动而又坚定的感觉呼之欲出。
  她定了定神,看向药铺门口,阳光洒在街道,照亮了小小一方铺子。
  下一刻一个想法涌上心头。
  或许,这便是她的良人呢?
  “时辰不早了,明日我还要去皇后寿辰,今日就不留了。”卫明姝轻笑道:“三郎得空以后不妨多来药铺坐坐。”
  作者有话说:
  ①出自 《赠别崔十三长官》唐顾况
  ②出自《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唐杜甫


第15章 强娶
  ◎陛下,皇后恕罪,明姝不想嫁。◎
  寿宴当日。
  康王府内,康王妃正坐于妆台前,身后的婢女正给其簪着金簪。
  康王妃名为唐清芷,本是襄平郡主,宣帝在位时曾随父于蒲州救助一方百姓,后战乱四起,若非有康王与康王妃一路平乱,守住潼关,先帝也不可能顺利攻入京城。
  先帝登基后,康王妃同康王前往金城,手握西境大权,如今圣上继位,亦是给足了康王夫妇尊荣。
  “王妃,世子求见。”
  康王妃哼笑一声,“让他进来。”
  脚步声渐近,康王妃看着铜镜中模糊的影子,没有言语,又轻轻摆弄了一下婢女刚簪好的簪子。
  谌良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给母妃请安。”
  康王妃没有回头,“你手好些了吗?”
  她刚来京城,就听说自家儿子手断了节,听说是被门夹的。
  倒像是他能干出来的事。
  “都好了。”说罢,谌良安静地站在康王妃身边,向那侍女示意了一个眼神。
  待那婢女走后,康王妃向后瞥了他一眼,依旧没有回头,眼眸中却多了些纵容,“说吧,什么事?”
  她这儿子,向来不会无事献殷勤。
  谌良脸上仍然赔着笑迎合道:“母妃,您今日在那宴席,定也能冠绝四方。”
  康王妃皱了皱眉,回头扫了眼谌良:“你要不说是何事,就下去准备准备,待会儿入宫,别给我添什么乱子。”
  谌良却拿起一旁的撒金折扇,轻轻给康王妃摇了摇,满脸讨好道:“母妃,真有事。”
  “说。”康王妃正色道。
  “您还记不记得我说过的卫家姑娘?”谌良轻问。
  “自然是记得。”康王妃想了想,“怎的,那姑娘今日也要入宫?”
  前段时日,她刚一入京,自家儿子便一直吵闹,说是对卫家娘子一见倾心,求她向卫家提亲。
  她还不了解自家儿子?
  风流放荡。也是她向来惯着他,少时不曾严加管教,待到谌良该娶妻时才知为时晚矣。
  自家儿子惯会招惹些长相妩媚妖娆的轻浮女子,所幸她看的紧,才没有让他做出养外室,未娶妻纳妾之类的丑事。
  他们一家久离京城,她对这京城世家之事了解不多。
  本以为谌良口中的卫明姝也是个有手段的,说不准又是哪个小户人家惯用旁门左道的狐媚子来勾引世子,虽答应了他好好打听,实际上是想前去告诫一番。
  可这卫明姝还真就是正经人家的女儿,为人张扬果敢,颇有武将家的风范。
  倒也算配得上他们家。
  就是家世不太好,还和太子还有些关系。
  这卫家显然是家道中落,那卫家姑娘心气颇高,一心想要高嫁,想来这家人也是想傍上贵婿,这才先后招惹上太子和他们家世子。
  想那李家衰落,皇后也不会允许太子娶这么个没家族靠山的姑娘。
  她也本已经看上了曾将军家的女儿,那姑娘样样都让她满意,他们家和曾家又一向交好,这样一来便是亲上加亲。
  可自己儿子喜欢卫家娘子喜欢到死去活来,既是喜欢成这样,那门第什么的倒也不重要。
  这儿子想要的东西,她给他争来便是,以正妃之名娶过门,倒也不算委屈了卫家姑娘,更省的谌良整日出门沾花惹草,招来些乱七八糟的人,两全其美。
  谌良见自家母妃没有训斥他,喜出望外,“母妃果然聪明!听太后宫里的人说,那卫家姑娘也受了皇后邀请。”
  “说吧,想让我和你父王做什么。”
  谌良勉强地笑了笑,挠了挠头,“父王那边就不必告诉了,母妃,你看能不能借这次寿辰,请皇后和皇上赐个婚?”
  上次沈轩那粗人当着许多姑娘的面掰了他的指头,让他颜面尽失。
  倒不是他不敢和沈家硬碰硬,只是觉得他就这么平白无故被人打了一顿,说出去传开丢人。
  那北方来的蛮子分明也是瞧上了那小娘子。
  他就先下手为强,先娶了那娇娘,他也奈何不了他。
  若是求得圣上赐婚,量他也不会有胆子抢亲。
  到时候他便带着小娘子回江南那边的宅子,关在院子里,天高路远他也追不来。
  ——————
  皇宫内,巍峨的宫殿楼阁错落有致,远处的坤宁宫中,皇室勋爵,或乘着轿撵,或行于青石宫道间,肃穆的皇城此时好不热闹。
  卫明姝不是第一次来这坤宁宫,那是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地面由上好的白玉铺成,宫内有一座雕刻着凤凰的宝座,雕梁画栋,就连那浮窗都镶着琉璃,可那些玉石却是冰冷的,连燕子都不愿意在皇宫的屋檐下筑巢。
  前来的世家纷纷落座,献上祝词贺礼,当今皇后喜画,卫明姝呈上一副牡丹图,跪拜行礼道:“臣女祝皇后娘娘福寿常乐,安康绵延。”
  “明姝请起。”皇后眸子中尽显温柔。
  皇后一直以来是喜爱这卫明姝的,她们李家早年平乱,父兄皆因平乱而死,自己便是李家嫡枝唯一的血脉,她自然知道,一个姑娘独自撑起家族兴衰是怎样的不易。
  只是这卫明姝和太子不合适,太子不是当今圣上,乃是个温吞的性子,不如当今圣上杀伐果断,且圣上亦不是重情之人,膝下皇子公主众多,若太子无家族依仗,将来如何立于朝堂?
  她本以为两人情投意合,想要提点提点,可卫明姝却是自求一纸荐书,去了弘文馆做官,断了自己的前路,倒也为她省了麻烦。
  既只是求个庇护,若这姑娘守矩本分,她给予就是了。
  卫明姝目不斜视,转身回到座中,她能感受到那上首坐着的皇室贵族,有一道目光紧紧盯着她,她抿了抿唇,对这般目光甚是不喜。
  宴席间觥筹交错,卫明姝与魏姝仪同坐一桌,她看着那装满酒的杯盏发愣,似是想看透那杯中的倒影。
  “卫姑娘。”一道女声自身边响起。
  一妇人站在她身旁,眼尾虽已有些斑纹,却不显老态,身穿暗紫色金纹凤尾绣袍,满头钗环金饰尽显雍容华贵,一双凤眼中透露着精明,依稀可见年轻时的明艳风华。
  卫明姝起身行了一礼,“康王妃。”
  康王妃站在案前上下打量着她,直白的目光仿佛将她里外看遍,让她颇为不自在。
  “倒是个聪明的。”
  卫明姝微微拧眉。
  “卫姑娘也不必太紧张。”康王妃说着举起酒杯,“闻卫姑娘风采,想敬姑娘一杯。”
  踟蹰地蹲身举起酒盏,魏姝仪也跟着站了起来。
  手中的杯盏被夺过,魏姝仪从容道:“王妃可能不知,明姝她不擅饮酒,这酒不若我替她喝。”
  康王妃向一旁瞥了两眼。
  这姑娘也是长得极好,可惜五官没那么精致小巧,比起面前这个缺了点我见犹怜的韵味。
  自家儿子就喜欢长成这款的,她也没办法。
  康王妃不禁面露不满,“我好似没同姑娘说话?”
  魏姝仪手下杯子捏得紧了些。
  魏家本就和康王家朝堂不和,康王妃虽不认得她,可听她一副长辈训话的高傲模样,让她很不舒服。
  察觉到周围气氛凝滞,卫明姝压下魏姝仪的手,摇头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卫姑娘倒是爽快。”
  “王妃过奖。”
  卫明姝坐下后便觉得心口有些发闷,脸上微微泛着些红晕,口中一片苦涩。
  魏姝仪见后轻叹:“明姝,你这又是何必?”
  卫明姝摇摇头:“只是一杯酒罢了,无妨。”
  康王虽久不在京城,但毕竟是宣帝之后大黎唯一的亲王,得皇家和百官敬重。这宫宴上这么多人,她公然拒酒,颇为失礼。
  况且康王和魏丞相素来政见相左,若真让魏姝仪替她挡酒,怕是很不妥。
  宫廷内仍是杯觥交错,众人把酒言欢,台下极具风情的西域美人正身披薄纱,翩翩起舞,乐声靡靡。
  卫明姝在欢悦的异域乐声中心情稍缓,也随即想明白。
  康王妃多半是听说了谌良的荒唐之举。
  那她过来和自己敬酒,是警告?
  卫明姝仍若有所思,周围管弦漫舞褪去,宫殿又恢复了以往的庄严,众人皆坐于席间,惠帝开口道:“许久不见,听闻皇叔前阵子身体抱恙,如今恢复得如何?”
  康王坐于席首,身穿沉紫绣纹锦袍,虽已年近半百,面容却依旧俊朗分明,“陛下放心,臣无恙。”
  “人既在这长安,就是回了自家,若缺什么只管吩咐他们。”惠帝笑道。
  卫明姝正百无聊赖的端坐着,手指轻捏汤匙,搅动着碗中的银耳。
  康王妃却是走上前,端庄地行了个礼,朗声道:“陛下既然说了,那臣妇有一事相求。”
  众人目光齐向那声音看去,卫明姝不禁抬起了头,眉头紧皱。
  康王妃道:“臣妇犬子,前不久于春宴宴与一家姑娘一见钟情,恳请陛下赐婚。”
  “哦?”惠帝惊诧,脸上依旧摆着笑容,却是微眯眼眸,低眼向台下问道:“哦?竟是哪家姑娘竟得世子如此爱慕?王妃可否说予我们听听?”
  康王妃道:“此女正坐在这席中,乃是安平侯之女,卫明姝”
  此话一出,一时间鸦雀无声,在场之人神色各异,有人看向康王世子,有人看向埋没于席间的卫明姝,或是惋惜,或是幸灾乐祸。
  更有甚者,悄悄地瞄了几眼太子。
  太子脸上一向温润的笑容骤然收起,眼神有些凌厉,而卫明姝仍旧静静地安坐在席末,并无看向任何人。
  席间小声的议论此起彼伏,有人谈起旧闻,有人谈起新事。
  卫明姝自康王妃求请时便已然心有预感,如今算是彻底想明白王妃刚才的举动所为何意。
  她不愿意,说什么也不愿意!
  眼下这种情况,她要如何是好?
  这康王妃惯来眼光高,如何能看得上她?莫非真是纵子到了不知分寸的地步?
  卫明姝忽的想起昨日阮文卿所说,或许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她应当为着自己反抗一次。
  可她向来对于权势都是依附讨好,为什么如此小心谨慎,却还是会淌一身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