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狱-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就像在擂鼓,鼓点甚至于杨璟先前鼓励刘汉超而击打出来的将军令有着极其相似的节奏!
那蛮子的脑袋瞬间开花,内等子虞侯从城头方向走来,蛮子们纷纷倒向两边,或者自己被打飞出去,或者让内等子虞侯踩踏在脚下,再也爬不起来。
眼看着杨璟就要支撑不住,一杆铁枪就要刺入他的下腹之时,内等子虞侯猛然一跃,左右短棍齐出,双管齐下,杀出一条血路来,终于将杨璟救了下来!
“你不要命可别拉上我陪葬!”内等子虞侯显得很是气愤,但杨璟此时已经知道,官家赵昀之所以将内等子虞侯派遣过来,只怕不是为了保护赵京尹。
因为赵京尹根本就不需要上战场,上战场的是他杨璟!
难道说赵昀早早便知道会有这样的一战?还只是说他只是为了以防万一,内等子虞侯也没想到杨璟会陷入敌阵险境,才如此不满?
无论如何,杨璟也终于安心下来,他知道有内等子虞侯在,自己算是捡回一条小命了。
想起适才自己不要命地冲击敌阵,只是为了杀死忽必烈,杨璟也是一阵阵后怕。
不过他心里也很清楚,忽必烈是不是天命所归还两说,便是从现实角度来考虑,自己想要在万军丛中杀死忽必烈,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
但同样不可否认,这样的机会曾经如此无限地接近,杨璟也确实差一点点就杀了忽必烈!
内等子虞侯的出现,也让蒙古蛮子意识到一个问题,这大理守军之中,除了杨璟和刘汉超之外,竟然还有更加凶猛的人!
内等子虞侯一直护着杨璟,从鱼梁道杀回城头,忽必烈此时却已经不管不顾,眼看着杨璟就要走脱,他大声下令道:“放箭!放箭!”
他身边的副将也是脸色大变,此时双方正在混战,身后的弓箭手也都是在抛射,想要射杀的都是城墙后头的守军,如果平射的话,一定会伤及己军的袍泽!
然而他们同样目睹了杨璟和内等子虞侯是有多么的凶猛,那弓箭方阵的参将也不再迟疑,抬起手来,用力往下挥舞旗帜,蒙古神射手们拉开硬弓,开始了无差别射击!
“咻咻咻!”
“噗噗噗!”
不断有蒙古蛮子中箭,这些蛮子就如同割麦子一般倒下,杨璟和内等子虞侯很快就暴露在了箭雨的笼罩之下!
内等子虞侯身上有铠甲,并不怕箭雨,而杨璟却已经精疲力竭,内等子虞侯只好将头上的面盔摘下来,不容置疑地扣在了杨璟的头上!
“将面甲放下来!”
他如此提醒着杨璟,杨璟戴着这个头盔,突然觉得有些暖心,但更多的则是振奋!
他将面甲扯下来,蒙古蛮子们登时四处退散,一来是避免被忽必烈的神射手误杀,二来则是被杨璟的面甲给吓了一跳!
那黑色的头盔是个凶灵的造型,而黑铁面甲则如恶鬼一般,再加上杨璟身上破裂的金甲,以及他浑身浴血的模样,血腥气便如同一条条从他体内散发出来的红蛇蟒蛇一般,将蒙古蛮子都给吓退了!
也多亏了内等子虞侯的救助,杨璟终于回到了城头,他遥遥看了一眼,才知道原来自己适才已经杀到了鱼梁道的尽头!
此时他看着鱼梁道的那一头,蒙古蛮子已经重新占据鱼梁道,而远处的忽必烈,同样看着杨璟,眼中满是遗憾和惊骇。
第四百零零一章 守无可守无奈撤退
杨璟也算是有惊无险地回到了城头,但眼看着到嘴的鸭子都飞了,蒙古人也是群情激奋,怒火都疯狂宣泄到了城头的守军身上!
杨璟被内等子虞侯救回来之后,高泰祥和段智实等人都上前掩护,众守将却看着内等子虞侯。
此时他的短棍上全都是鲜血,滴滴答答血淋淋,无论是守将还是寻常士兵,大家都感到有些不满。
因为内等子虞侯分明有万人敌的本事,如果他能够在城头坚守,蒙古蛮子或许就没办法得逞了。
然而将杨璟救下之后,内等子虞侯便擦拭干净短棍,默默地退到了一边,就好像这场战事与他完全没有关系一般。
事实上高泰祥已经知道这位内等子虞侯的身份,他也知道这场战争确实与这名绝世高手没有任何的关系。
令他震惊的是,保护大宋皇帝的死士,竟然会为了杨璟而深入地阵,保护大宋皇帝的这名死士,竟然拼死在保护杨璟!
虽然早知道杨璟在使节团之中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高泰祥还是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他也知道这种事情无法强求,只是好生将杨璟掩护到了城头,杨璟浑身插满了暗箭,见得高泰祥,便急迫地问道:“这里怕是守不住了,那边还没准备好吗?”
高泰祥看了看杨璟,而后回答道:“高炽那边已经结束,不过。。。不过王爷的御驾已经登上城头,还需要准备,否则只有前功尽弃了。。。”
杨璟顿时皱了眉头,朝高泰祥道:“咱们还需要守多久?”
高泰祥轻轻摇了摇头,而后才朝杨璟答道:“约莫还需要半个时辰。。。”
杨璟不由露出愤懑的表情来,高泰祥也有些不满,而西海侯段智实则有些羞愧。
“王爷能够登上城头,对咱们的弟兄们而言,便是最大的鼓舞,这边是反败为胜的契机。。。”
杨璟素来沉稳,喜怒不形于色,甚至很少大声说话,可此时也由不得骂出口来。
“再守半个时辰,这里的守军将全军覆灭,他段兴智即便登上城头,也只能等着被蛮子乱刀砍死,还鼓舞个球的士气!”
杨璟虽然是大宋使节,但也不能直呼大理王的名讳,此时他如此骂着,难免有些大不敬,若是在之前,段智实说不定会怪罪杨璟,但亲自加入战斗之后,他也终于明白,为何杨璟和刘汉超这两个汉人,能够获得大理守军爱戴的原因。
而且他也知道,杨璟一直是这场战争的策划者,对于这场战争的作用,丝毫不亚于大理相国高泰祥。
所以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杨璟似乎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居功自傲的嫌疑,便朝高泰祥道:“相国,咱们再守一刻钟,一刻钟之后开始撤退,让高炽的人都准备好便是。”
高泰祥想了想,也只能点了点头,因为他知道,杨璟的建议是对的,就如同他建议将精锐的僧兵派到苍山的山口一样。
起初杨璟要高炽调离龙首关,将精锐的几千僧兵全部带走,却枯守在苍山的山口,一直持续了三天,蒙古蛮子的没有绕路,也没有偷袭。
在那个时候,漫说守军中的诸多参将,便是高泰祥自己,也都开始质疑,认为杨璟不顾大局,只凭着自己的推测,便让高炽带走精锐。
若蒙古蛮子最终没有从苍山绕路,便白白浪费了高炽的那几千僧兵,龙首关的失守,杨璟便是最大的罪人!
然而就在今天破晓时分,高炽的人终于传来了捷报,上万蒙古蛮子果然翻越苍山,从那隐秘的捷径偷渡,想要瞒天过海暗度陈仓。
结果刚刚越过山口,便遭到了高炽的僧兵埋伏,死伤数千人,许多人在逃亡的途中,坠落山崖,一万多蛮子竟然所剩无几!
事情便如杨璟事先预判的那般,那些蒙古细作和搜粮队能够通过苍山捷径,绕过龙首关,在龙首关遭遇顽强的抵抗之后,急功近利的蒙古人,果然选择了苍山作为突破口!
而苍山的山口如同葫芦口一般,那山脚下的山口,就如同扎紧的布袋口子,易守难攻,最适合埋伏,高炽带着僧兵,几乎没有太大的伤亡,便大获全胜,可谓四两拨千斤!
捷报传来,高泰祥对杨璟更是刮目相看,当然了,这也得益于他的雄才伟略和高瞻远瞩,如果不是他信任杨璟,根本就不可能让高炽带走数千僧兵。
在守城的过程中,高泰祥也有好几次想要将高炽和僧兵给调回来,也多亏了杨璟极力反对,这才没有成行,否则僧兵被撤回,蒙古蛮子从山口下来,会师之后便能直捣王都,他高泰祥可就是罪人了!
由于杨璟的预测都已经应验,所以高泰祥对杨璟的战略也不再反对,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这里的守军都死光了,最后一道城墙即便能够守下来,蒙古人即便选择退兵,大理国的家底也就真的会在这里耗干净。
大理王段兴智的安危固然重要,但既然选择了“御驾亲征”,既然选择登上城头,那么段兴智早就该有这样的觉悟,而不是为了自己的仪仗,而让守军大量死伤。
所以一刻钟之后,高泰祥果断地选择了放弃第四道城墙,率领守军往最后一道壁垒撤退!
蒙古人因为最终无法杀死杨璟而感到愤怒和憋屈,这股怨气自然要撒在守军的身上!
他们越过城墙,如潮水一般掩杀,在经历了三天三夜的士气低迷之后,此时竟然又有了一些士气如虹的意思!
而此时的第五道城墙上,大理王的仪仗已经抵达城头,赵京尹陪着大理王段兴智,就坐在高高的城楼里头。
因为两道城墙相隔并不远,他们一直能够看到第四座城墙所发生的事情,而探子斥候也不断来回递送实时情报,所以段兴智也能够及时了解战况。
大理的文武百官就在城楼里头,他们同样听着战报,听着刘汉超以血肉之躯堵住城门的壮举,听着杨璟于尸山血海之中追杀蒙古敌将的惨烈!
守军的斥候们早已将这三天三夜里的状况作了汇报,段兴智也是惊叹连连,而赵京尹却有些沉默。
他并非嫉妒杨璟和刘汉超,因为他没有这个本事,即便有这样的本事,他也未必敢这样做。
作为大宋正使,他本该感到倍儿有面子,因为杨璟乃是副使,大理能够支撑到现在,杨璟可谓功不可没。
可从另一方面来说,赵京尹是奔着和谈的目的来的,此时大理破釜沉舟,想要跟蒙古人和谈是不可能的事情,他的出使任务也早早地宣告了失败。
然而他却得到了最高规格的待遇,陪着大理王,在审视着战场,虽然任务失败了,但赵京尹的心性却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这才是他感到最为难的地方,也是他沉默的原因之一。
他对杨璟抱着成见而来的,早在未抵达矩州之时,他对杨璟就已经没有什么好感。
即便杨璟救了他,即便杨璟在石城军替他洗刷了冤屈,又掌控着他的耻辱把柄,但赵京尹都没有感到太过信服。
直到他亲眼看到杨璟浴血奋战,他才体会到,为何刘汉超等人会誓死追随杨璟。
杨璟绝不是一个只懂卖命而没有脑子的莽夫,但很多时候他都会挺身而出,即便明知道凶险异常,却仍旧亲自去验证自己的推测和预判,因为杨璟不能让别人来为自己的失误买单。
赵京尹真正感到惊惶的是,在这一路出使过程中,他由一个抱有成见,对杨璟恨之入骨的人,变成了由心支持杨璟,信服杨璟的人,这才是让他感到最惶恐的原因!
杨璟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霸气,也没有什么领袖气质,许多时候都平易近人,将身边的伙伴当成兄弟姐妹,真诚以待。
可就是这种气质,却很容易让人信服他,只要你给自己一个机会,给杨璟一个机会,真正深入地接触到杨璟,就会不自觉地被他的行为所折服!
高泰祥如是,段智实如是,他赵京尹也是一样!
当斥候们传来消息,说是相国与杨璟等人已经进入最后一座城门,守军也都顺利退回来之后,便是大理王段兴智,都站了起来,领着文武百官,下了城楼,到城门来迎接相国高泰祥与大宋副使杨璟等人。
当他们看到杨璟等人之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高泰祥身为堂堂相国,此时浑身浴血,身上还插着羽箭,而杨璟金甲碎裂,脸上的黑铁面甲仍旧带着,身上却插了足足二三十支暗箭,箭杆已经被削断,箭头和剩余的箭杆却仍旧历历在目!
而刘汉超早已成为一个血人,浑身上下便只有一双眼睛是清晰分明的,西海侯段智实也都浑身是伤。
若果说杨璟、刘汉超和高泰祥都无法撼动你的心灵,只能说明这些文武百官早已麻木不仁,可连酒肉王爷段智实,都亲自上阵杀敌,而且身负重伤却没有叫唤,反而展现出铁血姿态来,这就不得不让人动容了。
一个绝世战将冲锋陷阵杀敌,与一个软弱无力的人突然爆发出英雄的气概来,拼着付出生命也要当英雄,二者间哪个更能打动人心?
段兴智快步上前,被绊了一脚,显得有些窝囊,当他并没有太多的尴尬,直接走到了高泰祥的面前来,眼眶当即就湿润了。
“相国,尔等便是我大理的长城壁垒啊!”
他拖着高泰祥的手,蟒袍上沾染了血迹,却仿佛毫无察觉一般,从这一点来看,段兴智也并没有任何昏庸的迹象,也算是大理人的福气了。
高泰祥并未居功自傲,就如同他掌控着大理的军政,却仍旧对段兴智忠心耿耿,他如往常一般跪下行礼,而段兴智却没有及时扶住,结结实实受了高泰祥这一礼。
杨璟顿时看出了些什么,心中也只是叹息,他抬头看了看城墙,但见得杜可丰等人已经在城头上准备就绪,杨璟不由露出微笑来。
第四百零零二章 真武铁炮盘踞城头
夜色深沉,漆黑如墨,蒙古人点亮火把,并在战场上烧起熊熊大火。
纵观历朝历代,便是再焦灼的战役,也都少有夜战,因为夜里不能视物,漫说规整和指挥调度阵型,便是厮杀过程中,也不容易分辨敌我。
当蒙古人决定夜战之时,蒙古人内部也都有着不少反对的声音,忽必烈便是反对夜战者之一。
可一旦决策定下来,他又是最坚定的执行者。
当杨璟与高泰祥带着为数不多的守军,狼狈撤退之时,忽必烈和蒙古人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他们本以为一个小小的大理,很快就能够攻陷,却没想到一脚踩入了泥沼之中而无法脱身。
更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窝阔台汗竟然会驾崩,贵由瞬间面临着急需返回北方皇庭争夺汗位的问题。
此时忽必烈以及其他蒙古将帅们也都非常清楚,他们需要一鼓作气,将夜战的策略执行下去。
眼看着大理守军在第四道城墙被打残了,他们正该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第五道城墙,直面王都羊咀咩城,否则让守军在第五道城墙扎根下来,他们又将面临苦战。
由于需要承受敌人的正面攻击,所以第一道城墙最高最厚,防御工事也最多,器械也最充足,到了最后一道城墙,基本上便只是个摆设和装饰。
不得不说,作为大理北方最后的屏障,拥有五道城墙的龙首关,堪称第一雄关。
此时忽必烈抬头远看,那昏暗的夜色之中,那摇曳的无数火把之中,不远处的城墙就像一条盘踞的大蟒,黑黝黝地,只能看到一个轮廓。
明明只要踏过这道城墙,他们就能够打下大理国都,就能够享受这个遍地流着奶和蜜的富饶之地,他们能够得到足够的补给,能够精神振奋地回到北方皇庭争夺汗位。
可忽必烈看着这城墙,仿佛看着一条蛰伏的黑龙,稍微挑拨,这条黑龙就会醒来,给他们带来万劫不复的灾难一般!
贵由已经来到前线,这位蒙古雄主并不高大,反而有些黑瘦,脱下身上的亲王袍服,也就跟寻常士兵相差无几,唯独一双眼睛,像草原上的飞天鹰隼一般,犀利,阴狠,深沉。
忽必烈想要劝谏,可又自觉不能因为心中的不祥预兆,就破坏了夜战的大战略,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贵由高高举起蒙古帝国的金旗,朝蒙古勇士们高声道:“踏破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