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狱-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人都觉得有些懵了,赵昀的态度很明显,往后杨璟是没办法进入实权官员的行列了!
杨璟得罪丁大全的消息才传开不久,如今就传出杨璟受了封赏,而后被授予宫观闲职,这无疑会让丁大全的恶名更加的凶赫啊!
陈密早早便收到了消息,只是他不明白,如果杨璟真的与皇城司再无瓜葛,为了提举大人并未让他收队,而是继续让他留在杨璟身边?
非但是他,连李彧陆长安林爵等人,也都没有收到上头的命令,难不成杨璟这个封赏和任命,只不过是表面功夫而已,官家暗中对杨璟还另有重用?
无论如何,这样的任命实在让人心灰意冷,虽然杨璟一脸的无所谓,但身边的伴当们却都觉得无法接受。
而赵京尹因为出使的功劳,如今成为了敷文阁直学士,距离入相又进了一大步!
不过赵京尹并没有来探望过杨璟,似乎已经忘记了出使大理的旧情。
这任命一出来,只怕敢来或者愿意来探望拜访杨璟的人,也就更少了。
好在杨璟并非无人问津,因为任命下来之后的几天,终于有人来拜访杨璟,而这个拜访者,也同样刚刚收到新任命。
此人便是从矩州通判摇身一变,成为了临安府尹的赵宗昌!
这临安府尹的官职实在太过敏感,便如同北宋时的开封府尹一样,纵观历朝历代,帝都的府尹,从来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位置,赵宗昌此时被任命为临安府尹,这里头的事情,可就更加复杂了!
对于赵宗昌的到来,杨璟自然是欢迎的,而杨璟心里也有着一些期待,希望赵宗昌能够透露一下内幕,毕竟杨璟即便能够猜到赵昀的心思,却也不知道宫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
而赵宗昌无疑便是最好的消息来源!
将赵宗昌迎进来书房之后,杨璟与他很快便聊到了主题上来。
“恭喜赵大人荣升府尹了,只是杨某倒是成了闲人。。。”杨璟不由苦笑着自嘲了一番。
赵宗昌却摇了摇头道:“杨大人不必如此丧气,本官今日前来,正是给杨大人送密旨来了!”
第四百八十章 密旨委任创立新衙
对于赵昀的封赏,杨璟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想法,甚至于有些乐得见此,因为在他看来,京城比战场还要凶险,杨璟如今还没有什么根基,太过张扬高调,并非好事,所谓树大招风,便是这个意思。
所以听赵宗昌说有密旨,杨璟也顿感惬意,胡命桥为了让他入京,做出了很大的让步,甚至将武当山的绝学内功大黄庭都传给了杨璟。
如此大费周章,投入这么多,赵昀不可能弃用杨璟,或许是赵昀也察觉到了事情不对,才让杨璟从台前转入幕后
赵宗昌取出密旨来,交给杨璟,反正也就两个人在场,不需要那些个繁文缛节,杨璟也不太习惯跪拜,正合了杨璟的心意。
“其实宋慈大人去年便上过折子,想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刑讼衙门,不在三司二十四部的管辖之内,独立署理重核大案要案,尤其是涉及官员的冤案。”
对于宋慈的这个想法,杨璟也是心中有数,毕竟那是宋慈为他争取的,本来打算让杨璟来管理这个新衙门,将大宋的刑讼断狱之事再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按说大理寺就是这样的工作职责,奈何这么多年过去,大理寺本身也是一身腌臜,朝廷内外都已经腐朽不堪,提出建立这个新衙门,宋慈的本意也是想任用有锐气和朝气的新人,一洗朝廷的污秽作风。
然而折子最终还是被留中不发,没想到如今赵昀果然要重开这个衙门!
“早在年后的二月初,宋慈大人便再三上奏,官家当时身子有恙,没来得及考虑这个问题,如今你回来了,正好让你来办这个事情。”
“这新衙门还需要经过宰辅和诸位大臣的审议,阻力会很大,短时间内官家是不打算公开,所以由你暗中筹措,直接听命于官家,负责大案要案,审刑侦缉,纠察百官,但凡与刑名有关,皆可过问!”
“就我一个人?”杨璟也没心思看那密旨,见得赵宗昌在一旁解释,倒不如直接问他。
这赵昀也是小心谨慎,毕竟这个新衙门对付的重点就是朝廷的文武百官,必定会遭到官员们的一致反对。
所以赵昀让杨璟暗中展开工作,一旦做出成效来,才有正当的名目,制造契机,让这个新衙门得以顺利建立起来。
赵宗昌见得杨璟如此发问,也有些尴尬,朝杨璟道:“官家希望能够从皇城司抽调人手,所以新衙门没建立之前,杨大人必须与皇城司精诚合作,皇城司会给杨大人提供必要的帮助,除了提举徐佛徐大人之外,皇城司公事官差事官大小勾当管目档头暗察子,全都需要听从杨大人的调用!”
赵宗昌说到此处,连自己都激动起来,从怀中取出一个鎏金木盒来,递给了杨璟:“这是你的令牌,非到关键时刻,不得出示泄露于人前。”
杨璟打开盒子,但见得里面乃是一面金牌,上刻“钦赐提辖审刑侦缉巡察公事杨璟”,后背则刻着:“皇城司乙字科一号绣衣暗察。”
有了这面金牌,杨璟终于是有了底气,他早已感受得到,赵昀并非完全的昏君,只不过很多政令无法施行,如今对朝堂的掌控力度也渐弱了,才无力施为,也无心理政罢了。
杨璟将金牌收了,而后朝赵宗昌道:“臣杨璟必不辱命!”
这密旨乃是赵宗昌代为下达,杨璟要谢恩,自然也要通过赵宗昌,赵宗昌可不敢受杨璟这一礼,朝杨璟道:“既然杨大人已经领命,本官也要赶回宫里去了。”
杨璟也不好挽留,走出书房之后,又小声朝赵宗昌问道:“官家今日精神可好?”
在古时,作为臣子,私底下探听皇帝的健康状况,那可是极其敏感和忌讳的事情,很多时候都会被谋反二字牵扯到一处,所以没谁敢这么做。
不过杨璟和赵宗昌是知根知底的人,赵宗昌也正是因此才回到临安来,就是以防不测,听得杨璟问起,赵宗昌便轻轻摇头,答道:“总之,过不了几日,官家必定会召见杨贤弟,你还是做好准备吧。”
杨璟听得如此,也感受到不太乐观,既然赵宗昌都不愿说,他也就不再追问,奈何孙二娘鹿白鱼葛长庚都不在,想要给赵昀看病,杨璟也就没了多少底气。
赵宗昌走了之后,陈密便来拜见,说是杨璟已经得了新任命,总不能住在客馆,皇城司提举徐佛大人给杨璟准备了一处宅子,想带杨璟过去看一看。
杨璟此时也终于知道,为何陈密等人都没有离开自己,只怕徐佛早就知道官家的决定,甚至于赵昀就是跟徐佛商量过之后,才给了杨璟这么一道密旨。
这多少有些像将杨璟当先锋的意思,无论如何,杨璟在京中没什么靠山,徐佛掌控皇城司,杨璟与皇城司又素有渊源,杨璟自然不会拒绝徐佛的帮助。
陈密很快便将杨璟带到了涌金门附近的一处宅子,虽然年代久远了一些,但听说是高宗年间大奸臣秦桧的宅子,也没什么人愿意住,一直掌握在皇城司的手里头,如今正好给杨璟用。
杨璟也是哭笑不得,赵昀算是委以重任,徐佛将这宅子赠予杨璟,也有提醒之意,希望杨璟不要当奸臣,而是要忠心耿耿回报官家的意思了吧。
杨璟也不跟他计较,让高采芝等人全都搬了进来,若非寨子里头没有锻冶房和工匠作坊,杨璟恨不得让杜可丰等科技团的几十人都给搬进来了。
如今杨璟有四品忠勇伯的封爵,这是有实封食邑的,虽然食邑七百户,但实封也就五六百户人,以一户人二十五文的补贴,杨璟每个月从朝廷处领取的俸禄其实不算高,好在提点应灵观也有饷可领,杨璟也算解决了用钱的问题。
莫看这些个宫观闲职没有什么实权,但宋朝官场从来都是僧多粥少,许多人想要补宫观闲职的差,也是很难补的,毕竟不需要干活,每个月有钱领,很多人都喜欢这种生活吧。
由于宫观闲职渐渐成为了放逐实权官员的一种选择,或者说是给那些个下台的官员们一个面子,很多官员其实都没有去过自己管理的宫观。
应灵观到底在哪里,杨璟也不清楚,更不知道自己这个宫观官,到底需要做些什么差事。
但往后的工作重点肯定要放在新衙门的建立上,杨璟自然不会太在意这个宫观闲职,不过如果有时间的话,杨璟还是要过去点一下卯的。
再者,管理这些个宫观,起码还有个特权,若宗云等人在北方辩论失败了,道士们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劫难,到时候还能够收留一些道门精英,说不定能够趁此机会,偷偷发展一下双鱼山宗呢。
再说了,即便不为宗云和双鱼山宗考虑,到时候还能够让花团锦簇成为道士,将他们养在应灵观里头也是好的。
得了密旨的任命之后,杨璟也就安定了下来,白日里与宗师团研究汉阳造老套筒步枪的图纸,与杜可丰等人一道配置火药,稍晚些时间便与高采芝一道,参观花团锦簇的排演。
高采芝见识太多太多繁华风物,渐渐也就摆脱了心里的忧伤,倒是对鱼龙蔓延等古彩戏法颇感兴趣,而且她可谓天赋异禀,竟然想拜关鱼龙为师。
关鱼龙知晓高采芝的真实身份,哪里敢收大理郡主为徒,只是见得高采芝天赋和悟性都非常高,也是倾囊相授,这小丫头便每日里跟着幻人团学习绝技。
约莫过得十来天的样子,高采芝竟然成为了幻人团的主角儿,毕竟在幻人团里头,她的容貌算是出众的了,而且为人机灵,又古灵精怪,身子娇小,颇有赵飞燕那股掌上轻舞的风姿。
赵昀迟迟没有召杨璟入宫,胡命桥等人也没有过来寻杨璟,倒是徐佛隔三差五便让陈密过来,带着杨璟去熟悉皇城司各个据点,以备杨璟往后能够随意调动皇城司的人手。
到得这天,郑卓群上门来,拜访杨璟的同时,也给杨璟带来了一个消息。
说是殿试的结果已经出来,状元郎果真是周震炎!
而琼林宴也已经定在三日之后,在宫里举行,让杨璟和花团锦簇做好准备,提前入宫去熟悉场地和提前排演,为琼林宴的表演做好准备。
杨璟一听说周震炎如愿当上了状元,不由想起撞死在柱子上的楚雅弦,想起目中无人的丁大全,想起自己不得不低调行事。
得了同进士出身的刘汉超,此时心里也极为忐忑,他并非读书之人,当初讨要进士身份,也是一时气话,如今真的得了同进士出身的赏赐,要去参加那些个文曲星们的盛会,刘汉超简直比上战场还要紧张。
不过杨璟也帮不了他什么,只是将郑卓群留了下来,众人聚在一块,突击学习一下琼林宴上的一些规矩,以免到时候丢人现眼。
高采芝其实应该以大理使节团的身份入宫的,但段智实的大理使节团据说在大宋得到了礼遇,甚至于连官家都召见了赵京尹和使节团,所以出使格外顺利。
杨璟本想将高采芝送回使节团,但高采芝如何都不愿意,杨璟也就没勉强她,没想到高采芝竟然要入宫了,而且不是以使节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幻人的身份。
高采芝本来就是个爱玩之人,如此新奇刺激的经历,自然让她心花怒放,趁着还有一两天的日子,没日没夜练习着。
如此这般,琼林宴的日子也终于到来,郑卓群给杨璟等人换上官服,上上下下里三层外三层地穿上礼服,杨璟让风若尘扮成长随,也没敢再带其他人,留了陈密以方便联络皇城司的人,一行人便跟着郑卓群入宫去了。
只是杨璟也没想到,这欢欢喜喜的琼林宴,会让他重操老本行,时隔半年,杨璟终于又要查案子,而且还是个惊天大案!
第四百八十一章 提前准备琼林盛宴
古人有诗单说这琼林宴,诗曰: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壁奎间。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
这首词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南宋末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而此时的文天祥约莫才十来岁吧。
宋时殿试之后,便有琼林宴,琼林宴过后乃是东华门唱名,红花白马游街三日,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
又有宋人诗云:白发青衫晚得官,琼林宴罢酒肠宽。平康过尽无人问,留得宫花醒后看。
可见这琼林宴乃是天下读书人最为荣耀的一个盛会。
这琼林宴又称闻喜宴,始于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殿试的制度,也就是在礼部试之后,再由皇帝亲自主持,在宫殿里头举行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决定录取的人员和名次。
殿试之后,皇帝会举行宣布登科进士们名次的典礼,而后在琼林苑举行宴会,为这些新科进士庆祝,于是便称之为琼林宴了。
这琼林宴虽然起始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但到了后来,赐宴的地点不在琼林苑,也习惯地成为琼林宴,便是辽国或者后来的明朝清朝等,也都习惯称之为琼林宴,乃是新晋进士们最为荣耀和难得的盛会。
要说这琼林苑嘛,本是北宋时期东京的一处皇家园林,就在顺天门大街,金明池的对面,大门牙道,皆是古松苍柏,苑内宝砌池塘、锦石缠道,又有花萦凤舸、柳锁虹桥,这些个花草鱼虫怪石,可都是全国各地搜罗所得,集天下之美于一园。
在这样的地方举行皇家宴会,规格可想而知,便是不吃不喝,到里头走一遭,也都能够饱饱眼福。
当然了,宋朝一直被誉为饮食业的巅峰时期,彼时的东京城,每日宰杀的生猪就有数万头,活鱼鸡鸭羊等更是不计其数,宫内更是四司六局,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所谓四司便是账设司、厨司、茶酒司和台盘司,又有六局: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等等。
不过没有哪个人去参加琼林宴,仅仅只是为了观赏美景和品尝美食,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人的仕途也就堪忧了。
许多人参加琼林宴,是为了这份荣耀,意味着这些新科进士们,即将踏入官场,步入仕途,许多人会将琼林宴当成结交的第一步,大家都是同年考中,便有同年之谊,往后自当相互扶持,在官场上一起打拼。
今次的琼林宴自然不可能在琼林苑,因为琼林苑乃是东京汴梁的园子,靖康之难后,东京沦陷,眼下京师在杭州,在临安府。
大宋朝虽然打仗不行,但做生意却很好,经济乃是历史上最发达的一段时期,不过宋朝皇帝都没怎么大兴土木,在这么多朝代里头,宋朝的宫殿是最小,也是最不起眼的,甚至连御街都开放出来做商铺。
若在唐朝,严格的坊制度,不是三品以上的王公贵族或者有特殊贡献,由皇帝发话的,连府邸门口都不准对着街道开。
或许也正是这种开明甚至开放的风气,连御街都贡献出来当商铺,才使得宋朝的经济如此发达了吧。
到了南宋,虽然在吴越宫殿上进行了扩建和增建,但规模比北宋的开封城要更小,宫殿也比较少,只有殿三十、堂三十三,斋、楼、阁、轩、台、观、亭等也很少,除此之外,便是太子的东宫和高宗、孝宗禅位退居的德寿宫。
文武百官最为熟悉的莫过于大庆殿和垂拱殿,因为这是用来开大朝会的,除此之外便是后殿,那是官家在冬至和正旦等节日之时,用以斋宿的。
今次琼林宴则在端诚殿举行,这端诚殿是个多功能大殿,不同的用途,会换上不同的匾额,比如作为明堂来郊祀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