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断狱 >

第321章

断狱-第321章

小说: 断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乃至于痛恨。
  “杨哥哥,快告诉我,那下药之人到底是谁!”
  虽然下药之人同样是阻止杨镇侵害她的人,但瑞国公主对此人却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因为如果没有他下药,根本就不会发生这一切,集英殿的晚上,必将成为她的一段美好回忆,如同以往每次溜出宫来玩耍一般寻常!
  杨璟见得瑞国公主如此,便朝众人说道:“集英殿乃是琼林宴举办之地,上至达官贵族,下至瓦栏班子,都必须接受严格的搜检,当夜集英殿之中的所有人中,便只有两个人没有经过搜身…”
  杨璟点到即止,瑞国公主也是恍然大悟!
  是啊,这是多么简单的一个问题,竟然却被重重假象说遮蔽了,其他人都经过了搜身,不可能将药物带进集英殿,唯独只有两个人,是没有经过搜身的!
  而这两个人,便是中途偷溜进集英殿的瑞国公主,以及她的贴身宫女!
  瑞国公主是不可能自己给自己下药,那么剩下的,便只能是那个宫女了!
  “是碎玉!不…不可能的…碎玉从小陪着我长大,她…她对我最好,她不会这么做的!杨哥哥你错了!一定是你弄错了!”
  瑞国公主眼眶再度红了起来,因为杨镇在她心里的形象已经崩塌,她从小就没有太多的戒心,因为有皇帝父亲的保护,可在杨镇变成了恶人之后,与她最亲密的人,又成了自己最痛恨的人!
  在别人眼中,她拥有着世间女子无法拥有的一切,她可要摘星星要月亮,她能随心所欲,她是世间最富有的女孩。
  然而她却无法拥有一样东西,那便是友谊。
  真正的友谊,是无法用金钱等购买或者交换的,而碎玉作为陪她一同长大的宫女,是经过了千挑万选的。
  瑞国公主在碎玉的身上看到自己的成长,可以说,碎玉就是她的另一半人生!
  可现在,就在杨镇的形象彻底崩塌之后,碎玉也真正名符其实,如碎裂的玉璧一般,在瑞国公主的心中,迸裂损毁了!
  她记得那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却总是老持沉稳,话虽不多,但却处处维护她的那个碎玉。
  碎玉虽然是宫女,却没有其他人那般势利,在她的面前,瑞国公主才能写下帝女的伪装,回归到十几岁少女的纯真与无邪。
  在她的心里,碎玉是唯一一个没有任何企图心,也没有任何需求,只是真心将她当成妹妹的人。
  她想起碎玉偷偷带着她出去玩耍,回来却被宫中的妈妈毒打,却又把伤痕遮掩起来,不让瑞国公主知晓。
  当她夜里惊醒,偷偷跑到外间去,钻进碎玉的床铺里头,才发现碎玉还在疼得偷偷哭泣。
  她很是恼怒,为何碎玉不告诉她,可碎玉却说,妈妈们也是照着规矩办事,并非有心要虐待她,是她坏了规矩,带坏了公主,活该被打,如果因此而使得妈妈们被公主责罚,自己的罪就更重了。
  瑞国公主很难过,她觉得自己不想再出去玩耍了,免得碎玉又要遭打,但碎玉却说了这样一句话。
  “天孙儿,你该多出去看看的…皇宫里的天,就只有这么大,哪里装得下女儿家的心…”
  那是她唯一一次有些僭越地称呼瑞国公主的小名儿,虽然瑞国公主很希望她一直称呼自己天孙儿的小名。
  眼泪模糊了视线,瑞国公主陷入了回忆当中,一切都是那么的难以置信,她实在不明白,为何碎玉要这么做!
  “杨哥哥…我好难过…碎玉她为什么要毒死谢英棠?她跟谢英棠无冤无仇,甚至素未谋面啊…碎玉她很善良的,一定不是她!”
  杨璟见过太多这种场面,你永远无法想象,最亲近的人,会做出多么让人发指的事情来。
  当法医期间,他见过很多这种家庭内部或者好友之间的惨案,爱得越深沉,但反目或者决裂之后,这种爱便会转化成恐怖百倍的恨。
  他无法体会天孙儿内心的痛苦,那些口口声声说我能体会,我能感受你的痛苦,其实都是安慰的话,因为你没有相同的经历,便不会有相同的感受,即便经历着类似的事情,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
  但他真的理解,这种挚爱之人,或者最为亲密的人,突然变成恐怖的陌生人,仿佛你从未真正认识她的那种痛苦。
  “这位碎玉姑娘并非想要毒杀谢英棠,其实…其实她想要杀的,是周震炎!”
  杨璟如此一说,众人顿时明白过来,因为喝壮胆酒的,本该是周震炎,因为周震炎才是那折戏的主角!
  “可是如果她想要毒杀周震炎,直接毒杀他便好了,为何要在所有人酒里都下那种药?”惊愕过后,董登州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因为碎玉是瑞国公主的贴身宫女,又怎会伤害瑞国公主?
  “虽然她是公主的贴身宫女,但这深宫大内,想要弄到毒药并不容易,那些药…应该是丹房里头的药…用毒的话太明显,她本意应该是将所有人迷倒,在勒索周震炎,将他吊起来,制造意外身亡的假象,可惜杨镇和待制你并没有喝酒,她的计策也就没办法得逞,只能退而求次,直接下毒,没想到谢英棠成了替死鬼…”
  杨璟如此一解释,脉络总算是清晰起来,整个案子也终于是水落石出,然而瑞国公主却仍旧无法平静!
  她已经在悲伤之余,竟然还觉得有些安慰,因为她已经知道,碎玉杀死周震炎,是因为不想自己嫁给这个状元郎!
  早在父亲向她提出,要将她下嫁给士人之时,她就表示了反对,但父亲顶不住文官们的压力,只能答应了下来,她对周震炎是没有任何好感的!
  在别人的眼中,或许周震炎才华横溢,相貌又出众,甚至能够称之为美男子,但对于瑞国公主而言,他并非良配,他并不符合瑞国公主心中的人选!
  瑞国公主就像笼中的金丝雀,她希望自己的男人是一头鹰隼,能够带她飞翔在云端,遨游天下,自由自在,可周震炎是进士,是接受了礼教的古板乃至于迂腐文人,与周震炎结合,对瑞国公主而言,只不过是从皇宫这个笼里,转移到礼法的笼里罢了。
  为了继续待在公主身边,为了公主不嫁自己不喜欢的人,善良的碎玉,选择了杀掉周震炎!
  杀人就是杀人,杨璟并不想将碎玉的行为进行美化,对主子忠诚,或者对姐妹情深义重,并不能成为你滥杀无辜的理由,虽然周震炎也是负心薄幸之人,甚至害死了与他山盟海誓的楚雅弦,但这些都不能掩盖或者消除碎玉的罪孽。
  案子是搞清楚了,但所有人心上都压了一块石头一般沉重,杨镇算是彻底毁了,即便消息不会外传,他仍旧是杨太后最疼爱的侄儿,但往后想要靠近瑞国公主半步,都是不成的了。
  董登州确实保住了自己的义气,却背负了不忠不孝之名,他为了替杨镇遮掩,竟然可以罔顾父亲的安危和百姓的福祉!
  百善孝为先,这在古时封建社会,是金科玉律,孝字当头,这是古人的行为与道德准则,便是宰辅,遇到丁忧,也必须放弃一些高官厚禄,回乡为父守孝三年。
  董登州乃是读书人出身,是天下文官的典范,是宝文阁待制,本该做出表率,但他却在忠孝义之中,选择了个义字,往后想要在文官中出人头地,是不太可能了,一个不忠不孝的人,注定是没有任何前途可言的。
  杨璟也是唏嘘不已,碎玉要做出这样的事情,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这是无法想象的,虽然宫闱之中也是明争暗斗,各种手段更是层出不穷,但作为一个只比瑞国公主大一些的少女,碎玉能够做到这个地步,可见她对瑞国公主的感情有多么的真挚而深沉。
  杨璟还在考虑最终该如何处置这桩案子,此时陈密却从外头匆匆走了进来,朝杨璟低声道。
  “大人,事情不妙,太学生陈宗、刘黼和陈宜中等人,纠集了数百文人和大量的百姓,敲了登闻鼓,在临安府衙前啸聚,要为右相董槐请命,眼下已经闹得不可开交了!”
  早在丁大全联合御史台的翁应弼、吴衍等一众党羽走狗,弹劾董槐之时,太学生们便已经联名具保,优阀上书,要求查办丁大全,恢复董槐的声誉与官职,没想到如今却出了这等事!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两个老百姓的胆子或许很小,但数百上千老百姓,胆子可就大了!
  所谓法不责众,加上侥幸心理,许多百姓都经不起煽动,很容易就会加入到类似的**当中来,而且极有可能会从闹剧演变成惨剧!
  这些太学生之中,还有一个名字让杨璟感到非常的吃惊,那便是陈宜中,这位哥儿在南宋末期的后半段,可是至关重要的人物!


第四百九十九章 临安府衙骚乱不断
  杨璟听得陈密禀报,知晓事态严重,便离开了诏狱,往临安府衙门赶去。
  如今徐佛还没有官复原职,皇城司全由他这个公事官主持大局,谁想到上任还不到两个时辰,就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如果杨璟当初答应董槐,如今他应该与陈宜中等人成为同学了。
  太学也就相当于国立大学,是朝廷办的公学,挑选各地精英,为国家培养预备人才。
  太学生其实是不得议论朝政的,因为这些太学生对舆论的影响实在太大。
  其他朝代暂且不谈,单说北宋徽宗时期,太学生陈东等人便联名上书,将童贯与蔡京、王黼等人列为六贼,声讨这些奸佞,陈东虽然获得了极大的声望,但最终也落得个身死的下场。
  如果杨璟没记错的话,这个陈宜中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今次声讨丁大全,会为他们六名太学生赢得“六君子”的名声!
  陈宜中家境贫寒,但才华出众,言辞优美,文章犀利,在太学生之中有着不浅的人望。
  不过杨璟依稀记得,这位哥哥后来还是依附了贾似道,蒙古人打进来之后,南宋朝廷节节退败,贾似道也被罢相夺职,那时候已经是太皇太后的谢道清,便任命陈宜中为宰相。
  这陈宜中也曾做过抵抗,不过收效不大,接连失败之后,又跟6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南宋三杰”组织了南宋流亡小朝廷。
  没有调查就没有言权,杨璟与陈宜中没有太多接触,也没有关于这个人的资料,对于此人的人品或者历史功过,杨璟暂且不去评说,也无法去做出客观评判。
  但眼下却不得不去面对这个人带来的群体影响,如果事情闹大了,临安城可就乱了!
  陈宜中等人的行为确实出于大义,但对于董槐等人而言,绝非什么好事。
  丁大全弹劾董槐的名目就是功高盖主,以权谋私,意图谋反,如今太学生和百姓气势汹汹来声援董槐,你让官家作何感想!
  难道他赵昀就是昏君?难道他赵昀在太学生和百姓的眼中,还不如董槐?
  所以他们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雪上加霜!
  杨璟并不否定他们的动机,但很多时候,往往都是好心办坏事。
  这些太学生是传统的学院派,没有实干经验,不懂审时度势,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乃至于空想主义者。
  历史上已经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想要笔杆子里出政权,根本就是痴心妄想,诸如康有为梁启等人的失败,也都同样如此,所以咱们的伟大领袖才会说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名言。
  杨璟一边赶路,一边思考着对策,不知不觉便来到了临安府衙门前头。
  但见得乌泱泱满大街都是喧闹的百姓,已经将临安府衙围得水泄不通!
  这登闻鼓嘛,也是宋朝的特色,便是许多电视剧里头击鼓鸣冤的原型,本是用来直接向皇帝陛下提出诉求的,但这里头有个规矩,无论是谁,无论什么样的状况,只要敲了登闻鼓,就先打你几棍屁股再说事。
  当然了,这个登闻鼓确实有个鼓,但这个鼓其实只是个形式和象征,对皇帝有什么诉求,通常会以正式的文书,先向开封府或者现在的临安府递交,得到批复,才能继续下面的流程。
  这就有点像后世的集会,以及游行示威制度了,朝廷不会剥夺你的这项权利,但必须要通过朝廷的批准。
  也好在杨璟从宫内头出来,并未换上官服,其实也因为他才刚刚被任命,贾似道刚把旨意递交到政事堂,还要下有司,从流程上来说,杨璟其实还没有得到正式的任命文书,所以官服自然也就没有准备好。
  多亏没有穿官服,杨璟才在陈密等人的簇拥下,从义愤填膺的人山人海之中挤出一条路,来到了临安府衙的前头。
  临安府的官兵以及皇城司人禁军都在警戒,殿前司的人也纷纷从皇城调遣过来维持现场秩序。
  人群的前头,大批文士装扮的人正在振臂高呼,临安府尹赵宗昌也亲自出面,安抚这些太学生和人群。
  赵宗昌从矩州通判被调回京城之后,便主持临安府的事务,这临安与北宋开封不同,通常来说是不设府尹的,反倒是南京等却设置了府尹。
  然而赵宗昌的身份另有辛秘,官家亲自下旨,让他当了临安府尹,而非知府,也算是间接承认了他与赵宗昌的关系。
  赵宗昌坐镇西南,在地方官场上也有不少建树,似矩州等地,异族人居多,民族冲突比较严重,所以群体件也是层出不穷,赵宗昌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足以应对这等突事件。
  也亏得官家赵昀有着先见之明一般,将赵宗昌调到了临安,更力排众议让他当了府尹,若换了别个官员,场面早已不知演变成何等混乱而不可收拾了!
  赵宗昌早先已经让陈宜中等六人进入衙门,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诉求,表示愿意将他们的意愿转达给官家,这才将这些人都安抚了下来。
  可有心之人却说朝廷办事拖拉,只是虚以委蛇,敷衍了事,要赵宗昌必须马上派人入宫请命,否则他们就不会散开!
  眼下这些人就是在等待官家的回复,可宫里头也是水深火热,官家才刚刚好转一些,贾似道一面忙着帮助吴潜处理朝政,一面又担心这个消息会让官家的病情加重,因为杨璟说过,官家不得动怒,不得太过忧虑。
  所以贾似道接到了请命之后,也不以为然,一群文人加一些人云亦云的愚夫,能成什么事?
  于是他便让颜明直派了殿前司的人前来支援,而并没有将这个事情通报给官家。
  学生和百姓等不来官家的批复也就罢了,等来的竟然是凶神恶煞的禁军,这些禁军披坚执锐,却是摆出了强势镇压的姿态!
  有人趁机在人群之中煽动,说这些禁军打蒙古人就是软蛋,磨刀霍霍却只知道欺压百姓,对外是虫,对内是龙,于是大家更是群情激愤,眼下已经打算冲击府衙了!
  见得杨璟到了,焦头烂额的赵宗昌也是见到了救星一般,刚忙将杨璟引入府衙。
  “情况如何?”
  赵宗昌听得杨璟问,便一边走一边将情况都说了一遍,他也不清楚宫里头生了什么,官家没给批复也就算了,竟然还调来了禁军!
  杨璟沉思了片刻,便朝赵宗昌道:“对话和安抚才是正道,不如先将这些禁军撤走,避免激怒这些暴民,这些百姓骚乱起来,破坏力不会太大,可如果禁军加入,便要生流血冲突,影响会扩大,事情就更加难以收拾了!”
  被杨璟这么一提点,赵宗昌也意识到,如今激化矛盾的,正是这些气势汹汹的禁军,可如果将禁军撤走,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了!
  临安府衙作为都城的管理部门,如果遭遇到冲击和破坏,事情的性质同样会生变化,同样无法收场!
  赵宗昌将自己的顾虑说了之后,杨璟也点头表示认同,而后他朝陈密道:“动在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