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断狱 >

第488章

断狱-第488章

小说: 断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空之类的。
  早先也已经说过,陈氏王朝之所以能够取而代之,是因为陈守度让自家侄儿陈煚,娶了李氏王朝的女王李昭皇,这才将李氏王朝给吞了。
  陈煚碌碌无为,只是傀儡罢了,陈守度却是个厉害人物,为了放置李氏复辟,他便让所有姓李的,全都改姓了阮,即便到后世,阮姓都是越南第一大姓氏。
  这太尉阮文雄在陈氏夺国之时出了大力,掌控着安南很大一部分军队,又是陈守度的心腹,今番便上来迎接杨璟的大军。
  阮文雄也是个知兵的,对大宋也保持着警惕,带了几千人过来,如何都不愿意让大军再往南。
  只说让杨璟带着亲随去见陈朝国主陈煚以及太保陈守度。
  这阮文雄约莫五十来岁,黝黑干瘦,但一双眼珠子却如毒蛇猛兽一般凶狠。
  侬池高已经彻底沦为带路党,没有什么话语权,杨璟与阮文雄见面之后,阮文雄便想来个下马威。
  可惜他碰到的却是杨璟。
  杨璟看了看这老儿,便开口朝他说道:“阮太尉,如果本帅的消息不差的话,忽必烈想必已经攻破咸子关、章阳渡和西结、万劫等多个要塞,只怕如今要堵到国都升龙了吧?”
  这升龙就是后来的河内,古往今来可都是安南的中心地带,因为安南的区域是个南北宽中间窄的地形,建都需要很多考量,这升龙在地理位置上而言,乃是最合适的一个地域了。
  杨璟想要跟安南人打交道,又岂会一无所知,早早便让江满渔的壮族蛮兵带着暗察子,将情况打探得一清二楚!
  杨璟如此一咋呼,阮文雄果真脸色白,色厉内荏,强作镇定道。
  “杨侯爷本事果然是大,不过这些蒙古蛮子也讨不到什么好处,这烟瘴之地让他们苦不堪言,即便没有大宋的支援,他们也迟早会退兵的。”
  杨璟见得阮文雄死要面子,也不说破,只是笑了笑道。
  “阮将军所言甚是,就怕陈太保可不是这么想的呢。”
  “若本帅没猜错的话,陈朝王爷是不是曾经向蒙古人乞降,希望能够通过进贡来消除兵灾?”
  杨璟此言一出,阮文雄双眸怒睁,但很快就败下阵来,因为杨璟如同未卜先知一般,竟然全都言中了!
  这些内幕可不是探子能够打听出来的,杨璟若不是有先知之智,又岂会知晓!
  这些情报还真不是暗察子们查到的,早先杨璟倒是从侬池高口中套取了不少消息,但那是一个多月以前,早就滞后了。
  杨璟之所以知道,那是因为他前几日思考药方之时,突然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纪录片。
  那个纪录片是讲战争年代,远征军在野人谷死伤的事情,述说热带雨林对军队而言是如何的一种噩梦,顺便提及了元朝三次入侵越南却最终铩羽而归的历史资料。
  若照着历史轨迹,忽必烈远征越南还要过个年,可杨璟在哈尔和林搅得风雨不宁,忽必烈为了拖雷一脉,提早动了侵略,这就是杨璟没办法预料的了。
  不过杨璟也在想,虽然提前了,但局势却是一样的,忽必烈想怕也会用同样的战略。
  他其实也不敢确定,这是想咋呼一下阮文雄,这些个地名他是记不住的,前几日想起之时,才向张长陵以及江满渔等人询问,只是觉得这几个名字有些耳熟,眼下才用了出来。
  而且即便是说的时候,杨璟也都含糊其词,生怕阮文雄听出差别来。
  不过阮文雄乃是安南人,杨璟的大宋官话也有些口音,这些地名本来就都是音译,听起来也就似是而非了。
  总之杨璟是成功镇住了阮文雄,因为别人不清楚,阮文雄却心知肚明!
  忽必烈久攻不下,陈朝也是苦不堪言,陈守度便派人议和,愿意投降蒙古,提出了“三年一贡”的条件,而作为交换,蒙古即刻退兵,陈朝愿意接受蒙古册封的“安南国王”。
  然而忽必烈却不愿退兵,而是让陈朝投降,让他们借道北上,攻伐大宋的两广路!
  连阮文雄都知道警惕杨璟假道伐虢,陈朝对忽必烈的要求必然是拒绝的。
  再加上侬池高带回了大宋的消息,将主帅杨璟吹成了天神一般的存在,更是将火炮塑造成了天雷一般的威猛神器,安南是夹在中间,两头都难做人。
  可陈守度毕竟是个有脑子的,安南与大宋接壤,可谓一衣带水,而蒙古却千里征战,蒙古人打输了大不了跑路,他们可跑不了,无论如何,但凡有点脑子,都知道该投降大宋,而非蒙古!
  除非此时蒙古从北面或者西南方向,将大宋打成半死不活,否则他们又岂敢选择蒙古!
  再说了,侬池高带回来的可不止杨璟的情报,还有安丰军等大宋边军北伐节节胜利的消息!
  收复两淮乃是赵昀的“丰功伟绩”,国内歌功颂德,都快吹上天了,侬池高回来这么一说,陈守度自然知道蒙古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灭掉大宋的。
  如此一来,自然也就很容易做出抉择了。


第七百五十七章 谈妥条件最后战备
  阮文雄本就预料到杨璟不好对付,只是没想到这个大宋主帅如此不好对付。
  这个男人仿佛对安南的一切了如指掌,虽远隔千里,却早已洞若观火,甚至于将他们的软肋都看得一清二楚!
  安南如今的处境相当窘迫和尴尬,正如侬池高所谏言的那般,除了依附大宋,他们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蒙古人绝不是易与之辈,大宋是温文儒雅的高贵雄鹿,而蒙古人则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狮子老虎!
  他确实需要杨璟领兵去升龙解围,但绝不是十万大军,因为十万大军不仅仅能够打退蒙古人,还足以鹊巢鸠占,将整个安南都给踏平!
  在别人看来,杨璟的军队没有披甲,甚至显得很狼狈,可在阮文雄这样的老手看来,这才是保存实力的最好法子,能够做出这等指示的人,绝对精熟于丛林作战!
  若大宋的军队放不下架子,迟早要死在丛林里头,可如今他们就如同那些蛮兵一般,身上手脚都涂抹泥巴作为防护。
  疾病和毒虫瘴气没能打倒这支大军,这一路走来,他们只会变得更加的强大!
  也正如阮文雄所见那般,大宋的军士们在杨璟的激励之下,在张长陵严酷的治军之下,俨然已经脱胎换骨!
  大宋偏安已久,即便在南宋建炎初的那些年,也少有能够离境,作战于国门之外。
  今次是为数不多的一次,这些军士除了激动与不安,心中更多的则是与有荣焉!
  在杨璟的不断洗脑之下,他们都已经下意识认为,这是足以名留青史的一次战争,他们在行军,更是在缔造传奇!
  也正因此,当他们看到那五千安南士兵,当他们看到安南士卒落后的武器装备,看到他们干瘦矮小的身形,一股优越感油然而生,他们在这些军士的身上,找到了自信与身为大宋子民的自豪!
  阮文雄始终有些不愿意接受现实,心中多少有些不甘,更是碍于情面,如何都不愿意自动低头。
  “杨侯爷倒是想得多,只是不知杨侯爷是从何得知我国主要投降蒙古人?我大越的后裔虽然势单力寡,但血性犹在,杨侯爷这是在侮辱我的族人了!”
  杨璟只是呵呵一笑,若阮文雄干脆地认了,杨璟反倒要生疑,如今他要反驳,杨璟就更加笃定自己的猜想了。
  “据我所知,整个安南的兵力并不算多,在咸子关和章阳渡等地的恶战,一定会损耗不少,如今升龙被困,大军全数在城中抵抗,阮太尉能带出五千兵马来,已经算是极限了吧?”
  “太尉能够带兵马来迎接本帅,礼节也是做得周全,不过本帅却有疑问了,太尉有心思来接我,怎地不带兵去解围?”
  杨璟说到此处,阮文雄的脸色已经铁青起来,杨璟却视若无睹,继续说道。
  “这只能说明,蒙古人势大,即便太尉带着五千兵马去,也解不了升龙的围困!”
  杨璟如此一说,阮文雄终于低下头去,只是沉默不语,紧咬牙关,显然在忍耐心中的愤怒与无奈!
  “太尉,本帅是个有话说话的,我大宋虽然偏安一隅,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想必太尉已经知道,我朝已经开始北伐,而且接连收复两淮乃至于河洛之地!”
  “实不相瞒,蒙古人如今国主未定,内乱纷纷,忽必烈是病急乱投医,只是想捞些军功回去当做赌注和资本,太尉真以为他能够吃下大宋的南方?”
  “他的目的只不过是安南,相信安南的几万颗人头,足够他耀武扬威回去了!”
  “我大宋真想要谋求你安南这弹丸之地,早就动手了,又何必等到现在,只不过地理位置所制,唇亡齿寒,我朝官家才命我过来支援安南罢了。”
  “太尉若继续存疑,本帅按兵不动便是,且看看忽必烈是否真的有胆子,在攻破升龙之后,还敢继续北上犯我大宋国疆!”
  杨璟连骗带打,一番话说将出来,阮文雄也是无言以对,毕竟局势就摆在这里,形势比人强,他还能说些什么?
  “杨侯爷所言固然有些道理,但我安南也不是随意进出之地,这十万大军若进来了,国中百姓又如何安生?”
  杨璟听得他松口,也给了他个台阶:“既是如此,太尉意欲如何?”
  阮文雄虽然前来迎接杨璟大军,但也不是自己能拿主意的,想怕早得了陈守度的叮咛,此时才开口道。
  “侯爷的军队可以进入扶南,绕安南而行,抄截蒙古人的后路”
  这阮文雄也不傻,陈守度更是精明过人,竟然连这种提议都说得出口!
  扶南便是老挝,此时是吴哥王朝,大理泰国缅甸老挝越南,这几个地方恩恩怨怨数百年,多少有些纠缠不清,杨璟也不太确定这吴哥王朝是否接受过大宋的册封,但无论如何,吴哥王朝并没有陷落,让他们借道,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杨璟看着阮文雄,脸色也越阴冷,稍稍走近了一步,压低声音朝阮文雄道。
  “本帅不会绕道扶南,若陈朝始终放心不下,本帅可领兵三万解救升龙,一应军资用度需由你们负责,若你们做不到,本帅并不介意隔岸观火,若你们想要投降,也不是不行,只是后果你们自己斟酌,这是本帅最后的底限,太尉可回去与太保商量,本帅静候佳音便是!”
  阮文雄也知道杨璟懒得讨价还价,陈守度原本打算将杨璟的一半兵马留下,如今杨璟只带不到三分之一,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一个结果了。
  至于军资用度,虽然安南并不富足,眼下又是战时,国都还遭了围困,但安南是个全民皆兵的彪悍民族,拼拼凑凑还是能够养活这些大宋军人的。
  再者说了,安南盛产水稻和各种瓜果,别的东西或许筹措不到,若只是军粮,还是没太大问题的。
  杨璟说到这个份上,如果阮文雄再迟疑,只怕这桩事情真要黄了,旁边的侬池高也一直在使眼色,阮文雄终究还是叹了口气,朝杨璟问道。
  “便依着侯爷的意思办吧,希望侯爷能够整顿军伍,驻扎在凉山,挑选精兵强将,我等会在前面引路,带你们去抄袭蒙古围军的后路。”
  杨璟也不想带着太多的军队,毕竟出境作战,必要的后援还是需要的。
  见得阮文雄适才还在僵持,如今又在催促,杨璟也不觉有些好笑,朝阮文雄道。
  “太尉说风是风,说雨是雨的,我大宋军士跋山涉水,多少需要歇息两日,养精蓄锐,才能上阵杀敌,太尉也是沙场老将,不会不知道欲则不达的道理吧?”
  被杨璟这么一说,阮文雄也有些尴尬起来,第一次展现勉强的笑容道。
  “杨侯爷说的是,是我着急了”
  杨璟也只是摆了摆手,朝阮文雄介绍道:“这位是我军副帅张长陵将军,有关打仗之事,无论人事战略或是地形之类的细节,全由副帅与太尉商议吧。”
  杨璟如此一说,阮文雄便有些不悦,只觉着杨璟太过托大,事干安南存亡,竟然甩手交给了副帅!
  不过眼下刚刚与杨璟说合起来,阮文雄也不好作,与张长陵见过之后,又见得旁边还有一个脸色难看的文官,不由问道。
  “杨侯爷,不知这位是?”
  杨璟心中暗笑,故意拍了拍额头道:“瞧我,只顾着打仗的事情,竟忘了介绍了。”
  “这位是我大宋皇帝的股肱重臣,国舅爷贾似道贾总督军大人!”
  阮文雄历经李朝和陈朝,又手握重兵,对大宋的军制也是有所了解的,都听说大宋是文强武弱,即便是出征,都是文官监军,武将说话从来做不得数。
  如今见得贾似道老老实实,敢怒不敢言,被杨璟压得死死的,再想起适才与杨璟的交锋,阮文雄终于是有些相信侬池高带回来的情报了。
  “这杨璟果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就是不知道打仗如何了”
  贾似道受了杨璟的气,又看不起阮文雄这样的蛮夷官员,自然没什么好脸色,但他身为文官之,必须要在蛮夷小国彰显大宋的天国威仪和礼教,只能强忍着心中怒气,故作大度地敷衍起来。
  张长陵下命令,让大军安营扎寨,阮文雄又让人送上犒军的牛羊和粮米瓜果等等,场面顿时热火朝天。
  这安营扎寨最是考验军纪,阮文雄也终于见识到何谓令行禁止,这有条有理的行动,与散兵游勇一般的安南士卒相比,真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若只是杨璟故作排场,挑选部分人出来作秀,以此来震慑阮文雄也便罢了,可阮文雄所见之处,军士虽然满脸疲惫,但眼中满是亢奋的战意与斗志,一举一动都有板有眼循规蹈矩,实在让人印象深刻。
  再看大军前头,竟然还有一支数千人的壮族蛮兵,阮文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因为他深知这些蛮兵有多难缠,他们时常骚扰大宋边境,最让他们头疼的便是这些壮族蛮兵,此时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然而杨璟似乎有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竟然拉着阮文雄,与江满渔等头人见了一面!
  杨璟自然不是为了让他们套交情,寒暄了几句,便转入了正题,朝阮文雄道。
  “太尉,早先本帅跟你约定过,一应军需用度,必须由你们来提供,其实我朝富足,军粮倒是不虞短缺,之所以提这么一茬,其实是有个事情需要太尉帮忙。”
  阮文雄不由警惕起来,开口就要拒绝,杨璟可没给他这个机会,指着一名蛮兵道。
  “就这弟兄身上的藤甲,我希望太尉帮我准备一些。”
  阮文雄不由松了一口气,安南这边也都是藤甲藤牌,这些藤蔓在别处是稀罕东西,在安南这种丛林之地,却遍地都是,安南的工匠对于制造藤甲藤盾也是熟门熟路,各地更是有着不少库存。
  “侯爷想要多少?”
  “最起码人手一套吧。”
  阮文雄:“  ”


第七百五十八章 蒙古大军窘迫境地
  升龙也就是陈朝的都城,唐时安南为交州,设置了安南都护府,在交州修筑城池,作为安南都护府的驻地。
  这城池乃是升龙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名唤紫城,而后又改称罗城、大罗城,所以交州又称为罗城。
  到了南宋年,李朝的太祖李公蕴也是个夜郎自大的人,认为大罗城位居天下中心,物产丰富,往来繁华,便将大越国的国都迁到了大罗城。
  李公蕴也玩起了祥瑞那一套,当时的说法是,他抵达大罗城的时候,正好看见一条黄龙腾空而起,扶摇直上九重天。
  李太祖认为这是吉兆和天意,便照着这祥瑞,将大罗城改称为“升龙”。
  如今陈朝取代了李朝,但国都仍旧是升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