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华为菅-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是不是觉出有些滑稽好笑了?
我向来心思重,性情又极执拗,这半年来让你平白为我担心许久。不过也正因为有你的开解,至少我已经渐渐走了出来,不必和以前一样时时为此郁结于心。
在钟荟出现前,我和半山别墅的人聊不到一处去,闲暇时也只有把自己囚禁在房间里看书、看书。为数不多主动与人交流的时刻,就是和你还有齐先生写信时。
齐先生是我最尊敬的师长,我爱她、敬她,可到底也隔了一点距离,只有你算得上我为数不多的朋友。你那时的确是个不太有趣的人,来信总是公事公办的口气,却又细致地对我提出的每个问题、每点感受做出答复,所以我并不讨厌与你通信。
尽管当时的我不会跟你说心里话,可那些琐碎的心情至少有了一个宣泄的出口。那是你最早给我的慰藉,尽管最初的我们谁都没有意识到。
在我当时的印象里,尽管你家世煊赫,可似乎与学校里的男同学没什么区别。直到那封信里你提醒我国内外的情况后,你在我心中的形象才突然高大起来。
要是当时你在我面前,我一定会用崇敬的目光来仰视你。虽然这样说,那时的你在我心里的面目仍然模糊而刻板,毕竟我们已有许久没见过面了。
后来我们在昆明重逢,或许真是上天注定的缘分。
那时我们常常一起教完课从陆公馆出来,回学校的路上你始终撑伞走在我身边,昆明的雨季似乎绵绵无尽,街那样长,仿佛我们可以一直走下去。你愿意帮我们的壁报题字、给我以指点,似乎只是同学之间交往的小事,可一点点消弭了我们之间的陌生与疏离。你的平和让我心安而自在,我本能地信赖你、愿意亲近你,若我有待你好,只因你也曾待我好。可只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一度犹豫和退缩过。
每次警报响过后,看飞机在云层中轰鸣,炸弹落在大地上,一次又一次地亲眼看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所以后来在你求婚时,我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
在我过去的十几年中,我从未设想过以后嫁人的日子。在半山别墅的那些年,让我意识到,男人大多轻浮可鄙,尤其在对你别有居心时。这样的想法大约不够严谨,不过我的确是那样想的,不能骗你。过往我所经历的一切沉淀下来,形成了那时的我。
我的早熟和世故,让我绝少有普通少女单纯炽。热的恋慕,以至于让你有了这样的误会;我的别扭与不成熟,也平白为我们两人增添了许多波折。
唯一能庆幸的是,兜兜转转过后,我们已订下了婚约。
你是我的友人,亦曾为我领过路,今后或许也该换我拉起你,走完接下来的一程又一程。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愿与君共勉之。
最后一件事我需要为自己申辩,你也不是位关心学生的好先生,过去不曾亲自来问,如今却怪我不够心诚?不过你曾教我的那些,我都已记住了,余下的只等你回来再学。”
从第一回 通信后,他们两人几乎每天都在不停地写信给对方,往往这一封信还没寄出去,另一封又来了,以至于连送信的人每天登门时都要打趣她几句。或许是由于心情渐渐转好,温见宁终于不再整日闭门读书,跟阮问筠一同去了图书馆帮工。
除此之外,她也没少埋头写作。
当初《苦儿流浪记》在艺术上的尝试并不算太成功,由于她把握得不算太好,一些评论家更多把它当成通俗文学作品来看,甚至也有将其当成儿童文学来分析的。
温见宁起初对此有些哭笑不得,不过仔细一想,似乎也没什么不对。
去年回香。港时,钟父询问她是否愿意再写《苦儿流浪记》的续篇,她当时没有给出确切答复,直至近日她才有了续写的念头,打算把续篇的背景放在她所熟悉的港岛地区,写苦儿被拐卖至那边的所见所闻。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了十月,温见宁突然接到来自香。港冯家的电报,说是二叔公重病在床,让他们俩人尽早回来看看他老人家。这边她还没来得及回应,又收到温柏青让人发来的电报,说是廖静秋近日怀孕,正在香。港家中养胎,让她年底有空闲时去陪陪她。
她索性先写了封信寄给冯翊,问他自己是否应该回香。港一趟。
其实温见宁是很想回去的,毕竟二叔公是冯翊的至亲,他老人家生了病,冯翊那边又轻易抽不开身,她这个做晚辈怎么也该去床边侍疾才对。更何况廖静秋怀孕,温柏青那边难得开口,这两件事恰好撞在了一处,合该她回一趟香。港。
不过这件事总要先和冯翊打声招呼,顺便再劝劝他,免得他又要担心。
冯翊也看出了她的意思,来信里只说若是她想回香。港,就回去一趟好了,二叔公那边他也确实有些不放心,有她代为照顾也好。至于冯家其他人,让她不必在乎。若在冯公馆里住得不开心,可以先去钟家暂住,或是在浅水湾饭店订个房间住下。
温见宁转头把昆明这边的少许琐事处理完,就踏上了回香。港的路。
第一百二十九章
冯家人早已接到她要来的消息,专程派车来码头上迎接她,不料钟荟怕她受委屈,也放下手头一切事务亲自赶来了码头。两拨人凑到一块,场面一时令人啼笑皆非。
温见宁自然不可能回港第一天就给冯家没脸,不过这并不妨碍她先和钟荟说会话。
半年多时间没见,钟荟仍没有太大变化。
她仍留着学生时期那头乌黑秀丽的短发,脸庞丰润,气色反而比在昆明时还要好了。
两人迎着码头的海风,不管身边来来往往的行人,聊了许久。
当日钟荟回港不久后,就在蒋旭文任职的那所中学当起了教员,两人每日一起上下班,朝夕相处,也算是补全了这些年来的两地分别。蒋旭文的母亲近来身体好了许多,不过他们还是打算明年就春天完婚,让温见宁、冯翊他们俩到时务必要出席。
尽管她早已从钟荟的来信中得知了这些,可亲眼看到好友的眉眼里都噙着幸福美满的味道,温见宁这才真的放下心来。
不久后,钟荟就先行回去,她一人上了冯家的车,到了大门口时,才突然觉得有些不适应。上一次她来冯家时,身边有冯翊为伴,而这一次却只有她一个人了。
冯父最近正好出国访问,冯公馆内只有那一群姨娘们迎接她。
为首的还是上次见过的那位周姨娘,毕竟冯家没有正经的女主人,长女冯苓毕竟已嫁作人妇,可总不好事事交由她来处理,故而一切家务都交由她来打理。
温见宁这次主要是为二叔公来,只与她们寒暄了片刻,就问起二叔公的近况。
二叔公如今正住在一家德国医院,由于送医及时,目前病情已有所好转。冯家请了专门的护工帮忙料理老人家的吃喝拉撒,几位姨娘每日轮番去照顾,冯苓偶尔也会前去探望。
她听完后,径直起身:“我先去看看二叔公。”
周姨娘显然没料到她刚一回来就要去,连忙劝她稍作休息,再去探病也不迟。
温见宁只是笑了笑:“不必了,麻烦您稍后给我送点吃的过去就好。”
看劝不动她,周姨娘也只好让人赶紧备车把她送到了二叔公所在的那家医院。
等她来到病房外时,二叔公人已经睡着了。
温见宁关上房门放轻了脚步,走至病床边坐下,看着老人家枯瘦的面容。
她曾听冯翊说起过许多二叔公年轻时的事,二叔公是国内著名的学者,年轻时还支持过变法革新,在报纸上跟人论战长达数年,也曾是搅动过时局风云的人物。晚清覆灭后,他老人家深感时代剧变,再加上受到一些打击,最终选择了隐居治书。
可这样的传奇人物在无情的岁月与疾痛面前,也只不过是一个皱皱巴巴的普通小老头,原本就不太丰润的双颊由于生病已凹陷下去,稀疏的头发几乎全白了。
温见宁看得心头有些酸涩,伸手替二叔公掖了掖被角。
如今看来,当日她和冯翊决定留在昆明,未免有些考虑不周。他们还年轻,将来还有许多大好时日可以慢慢度过,可身边的人却等不及。
二叔公年事已高,她不想让冯翊有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那日。
翌日清晨,老人家醒后看到她回来了,很是高兴,张口想说些什么。
他的喉咙之前动过一次手术,这次旧病复发,虽然病情被及时控制住,可短期之内连话都说不出来,凡事用手来比划示意。
温见宁陪了两三天床,很快就能大致看明白他的意思。
等冯家的几位姨娘们偶尔再来接替她时,总能看到这一老一少在病房里说笑,只是一个在手舞足蹈地笔划,一个也不知怎么就能看懂了,笑得前仰后合的。
再后来,温见宁听来送汤的周姨娘说,有一次冯苓也来过了。
只是冯苓来时,温见宁正坐在病床边给二叔公念诗,念的是少陵野老。冯苓只站在门外听了一会,也没进来打声招呼就径自离开了。
或许是由于身边有了晚辈陪伴,不出半个月,医院方面就允许她们将二叔公接回家中静养,温见宁也终于能从医院这边脱身。等她扶着二叔公回到冯公馆时,却发现冯苓正坐在客厅的丝绒沙发上,身前的洋红漆小几上还放了一张烫金的请柬。
温见宁示意佣人先把二叔公扶上楼去,这才在冯苓对面坐下,等她先开口。
冯苓抬手将那张帖子推给她道:“你这些日子都待在医院里陪二叔公,直至今天才回来,大约还没看过这张请柬吧。”
温见宁看了一眼,居然是温静姝下帖子请她这个昔日的侄女去参加宴会。
她并不想和这人打交道,随手把那张请柬搁在茶几上。
冯苓微微挑眉:“怎么,你不想去?”
温见宁的神色很平静:“不想,也没有必要。二叔公虽然暂时病情稳定下来了,可身体还没有大好,身边不能离了人。更何况我还有别的事要做,没有空闲去参加这种宴会。”
冯苓轻笑一声,下巴微微有些抬起,神态倨傲道:“二叔公在家里有的是佣人照顾,你可以去,我也会陪你一起去。不管你那位姑母想使什么花招,你终究是我们冯家的人了,自然要撑得起我们冯家的场面才是。”
在她看来,温见宁一心想融入冯家,眼下她给出。台阶,愿意在外人面前给她撑面子,对方理应诚惶诚恐地接下才是。
“冯苓姐,”温见宁语气十分委婉,可说出的话却毫不客气,“我知道你大约是受了冯翊的托付,或是看在他和二叔公的面子上,才愿意坐下来跟我谈话。甚至还为了冯家考虑,想要为我出头。可这里只有你我两个人,我们都大可不必这样委屈求全。”
冯苓的笑容渐渐敛起,紧盯着她:“听起来你倒是很直率。”
温见宁仿佛预料到她接下来想说什么,淡淡道:“不过还是请您不要误会,我是个心思很重的人,尤其懂得在冯翊身上下功夫。一个人表面逞强,咽泪装欢的事我做不来,您对我所说的话,之后我会悉数转告给冯翊,还请您开口前三思。”
这哪里是什么不要双方委曲求全,分明是让她一个人委曲求全。
冯苓气得说不出话来,当场起身就走,而身后的温见宁也没有挽留。她或许想要和冯翊的家人和平相处,但绝不会指望对方居高临下的施舍。与其双方都心怀不满,虚情假意地去外人面前做出亲热的样子,还不如就像眼下这样,至少大家都心里痛快。
二叔公这边暂时没有大碍,温见宁也终于得闲可以忙自己的私事。
几日后,她去拜访了廖静秋。
此时廖静秋已有四个多月的身孕,身形还算苗条,只微微有些显怀。
两人心照不宣地没有再提起许久之前的那次不愉快,像寻常姑嫂一样闲话家常。
温柏青这些年常在军中忙碌,一年到头也很少回家几次。两人的感情一直说不上多么热络,她也早想有个孩子傍身,如今总算如愿以偿。温见宁听她淡淡地叙说着这些,回想起当年这两人的婚事波折,也不知廖静秋这几年有没有后悔过。
令她意外的是,原本远在上海的孟鹂居然也在廖家。
虽然孟鹂没有明说,不过她也猜得出来,大约是为了廖静秋肚里的孩子而特意来的。
她这才明白,原来温柏青亲自发话让她过来多陪廖静秋说话,也许是担心这两人处不来,让她在其中调解。不过她看这两人的相处,虽然过于客套,可也不像是会起争执的模样。
由于廖静秋身体不便,没有亲自出门送客,孟鹂代她把温见宁送出了大门。
出了门后,两人才得以放开了说话。
孟鹂之前知道她的婚事已定,对此很是高兴,只是有些惋惜冯翊不在港岛,不能为温见宁过眼,还嘱咐她在冯家不要有压力,若是过得不舒心可以来找她云云。
温见宁谢过她的好意,转而问了齐先生的近况。
在离开昆明前,她已有好长一段时日没有收到齐先生的来信了。
孟鹂也并不清楚这些事,只说齐先生总是如此,日军搜查一严,隔三差五就会消失上十天半个月的。等风头过去了,才会托人把信送到她那里去。
她虽如此说,可温见宁还是难免忧心,只是面上不好显露。
从廖家离开后,温见宁暂时也没了别的要紧事,她在港岛这边虽有一些亲友,可也不便打交道,除了闭门写作外,就只余下了和钟家的日常往来。
在钟父他们的介绍下,她也开始参加了几个带有半沙龙性质的聚会。
这种聚会多半在茶室里举行,参加者多是经熟人带来的朋友,大家多是文化界的名人,几乎个个都学识、素养不俗,无论参与者想谈文学、历史、哲学、时事等任何话题,总有人能发表出很有见地的看法。比方说,众人最近讨论最频繁的话题是日美之间即将到来的战争,以及战争是否会波及港岛的问题。
温见宁是以钟父的侄女身份参加的,也很少主动发言,不过只是在旁边听其他人高谈阔论,也觉得他们的讨论确实有不少让人大开眼界的地方。
事实上,自从今年七月听说日。本人从法。国手里抢走了印。度殖。民地后,关于日军是否会攻打感到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平息过。这些年来,日军接连占领了广。州、东南亚各地,逐步蚕食了港岛周边的海陆区域,形成了合围之势。港岛名义上虽是英。国人的殖民地,但英。国本土如今都已分身乏术,只怕顾及不上远东这边的基地了。
冯翊还未离开昆明时,温见宁也曾与他谈论过此事,两人的看法很一致,都认为日军攻打港岛是迟早的事,只是究竟是什么时候,却不是他们能轻易推测得出的。
不过他听这些人讨论,以及报纸上的一些国际关系评论,都断定在日美谈判出正式结果前,太平洋不会爆发大规模战争。即便是谈判破裂,日军陷在中国战场已久,国力也不足以再开辟第二个大规模战场,所以现在担心港岛是否被波及,未免有些言之过早了。
这些分析形势的人里,既有国际问题的评论专家,也有擅长分析国际形势的时评作家,大家几乎众口一词,认为日美两国一时半会还打不起来。
温见宁听得多了,在给冯翊写信时难免也捎带上几句。
回港。岛后,她与冯翊的通信没有之前那样及时了,尽管两人每日都还在不停地写给对方,可往往收到的多是十天半个月前的信。冯翊在信里提议,不如今年她就留在港。岛过新年,也好陪陪二叔公,到时若是能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