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冠冕唐皇 >

第468章

冠冕唐皇-第468章

小说: 冠冕唐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以警内外,骁力盛用,破贼定边!”
  契丹近年虽然壮大于东北,但也仅仅只是大唐羁縻秩序下的一个东胡部落而已。就连久为草原霸主的突厥与盛极一时的高句丽在大唐铁蹄征伐下都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区区一个契丹闹乱,本也不算什么大患。
  但这件事之所以难以令人接受,还在于时机实在是不巧。突厥刚刚寇掠河东,朝廷在河东的战况已经不够光彩,结果本来征发用作反攻突厥的东胡契丹再反,这往小了说是北方的羁縻秩序已经近乎崩溃,往大了说就是高宗旧年所取得的边事盛功几乎毁于一旦。这个旦还不是指的时间,就是当今圣人!
  皇帝于朝堂中悲哭失德失治,乃至于要拔剑自杀,群臣当然不允许发生这样的情况。但总要有人站出来承担这样一个罪过,历数内外,只有中书侍郎韦承庆这个真宰相才有这样一个资格。
  除了韦承庆之外,也不是没有别人够资格。比如说皇长子、豫王李成器,但李成器本身就与幽州方面无甚牵扯,而且此前豫王担任天兵道大总管驱逐突厥,虽然没有什么确凿大功,但起码是将突厥赶出了河东。
  —————
  当然,除了朝中诸众,还有另一个人更具分量,那就是坐镇陕西的雍王李济。虽然说雍王与东北局势牵连更少,但雍王分陕以来,大兴征伐、恐吓诸胡,将贞观以来所形成的羁縻秩序破坏殆尽,这也使得周边诸胡与大唐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越发尖锐起来。
  事实上过去这段时间来,朝中就有一些声音在主动的将都畿道大肆征发课役所激发的怨情指向雍王。雍王好武功,屡屡挑衅积忿于诸边,以致边情紧张危急,也迫使朝廷不得不失恤于民,修戈备武于边。
  不过这一类的声言逻辑实在不值得推敲,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边患频生,朝廷也实在不敢过分触怒雍王,因此这一类的声音都被压制下来。
  非但不敢招惹,反而要优加抚慰,就在新年刚过不久,天兵道大军抵达并州逐走突厥后,朝廷便又加封雍王千户食邑,以犒奖陕西道诸州积极响应朝廷此前的招募征集,只是被雍王给拒绝了,并不以此为功。
  此时在皇帝一番作态下,韦承庆不得不主动站出来承担相关责任,还算是识趣。皇帝当然也不可能真的降罪诛杀韦承庆,只是将之左迁秘书监并罢知政事,算是给幽州此乱定下一个处理的基调。
  至于莘国公窦孝谌,那自然只能是死国的忠烈了,需要优加抚恤追赠。营州都督赵文翙,纵容契丹藏奸为祸,未能早作查发,论罪遣使就州斩之。
  除了一应追究示意之外,最重要的自然还是该要如何平定叛乱。
  叛乱爆发于此时,对朝廷而言既是不幸,也是幸运。
  不幸之处自然不必多说,而幸运则在于当下这时节,李尽忠虽然兴兵叛乱,但因其部众寡弱,又适逢冬寒大雪,虽然短时间内窃据幽州,但随着单于道前锋杨玄基部回攻,不得不引众退回其松漠州族地,兵乱没有波及到其余河北州县。
  所以说定乱是一定要定乱的,不过并不像去年冬里突厥入寇那么军机急促,朝廷仍然不失调控的时间。起码在开春雪融之前,契丹暂时是没有足够的力量向河北出兵。换言之,朝廷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可以调控人物力量,以布置定乱。
  可问题是,就算有这两个多月的时间,朝廷也未必能够筹措出足够的人力物力。年前河东一战,都畿征员达十万之众,人物俱已用穷。
  经过突厥一番寇掠,河东诸州俱损失惨重,已经不能做到就地为补,而且还要防备突厥食髓知味、卷土重来。可以说,聚集在河东这十万卒众,无论是就地驻扎,还是转赴河北镇压契丹,朝廷都没有足够的钱粮支用!
  至于河北诸州则就更不必说了,年前年后已经经过一轮征发,人物聚集于幽州准备出兵漠南,结果却被契丹造反所搅乱,短时间内也很难再作新一轮的征用。
第0753章 举世狭计,不能容我
  正当朝廷还在因为契丹叛乱一时而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神都皇城中又发生一桩恶事。
  事情最初并不大,一名六品南省郎官于官廨衙署堂食之际陡发恶迹,暴毙于食堂之中。事情虽然很让人悲伤,但本身也不算什么干涉朝政的大事,无非亲友伤心,发付有司处理即可。
  然而在处理丧葬事宜的途中,事情却开始逐渐发酵。首先是有关这官员的死因判定,其家人延医就视,发现官员堂食乃是陈豆,其人本有气疾旧患,脾胃不调,食料窝积于腹、以致暴毙。
  这自然就引起了官员家人们的不满,与所署官厨人员吵闹起来。但这件事职责也真不在于厨者,官员堂食虽然也是朝臣们福利之一,食料出给则在于光禄寺。因为去年年尾有大用兵,所以官员福利方面便有所削减,光禄寺虽然所司百官堂食食料,但太府支给唯几千斛陈豆,谷米都少。
  由于这名暴毙官员家人吵闹,为免事情进一步发酵扩大,于是与光禄寺人事往来密切的左监门卫便私自将官员尸首收殓发其私邸。
  但左监门卫本身就不涉官员丧葬事宜,仓促之间收殓秘器又用错规格。这暴毙官员本来是五品散职的朝散大夫,死于官廨王事,该具少牢之礼,还要赠给治丧墓夫并丧葬明器之类,但左监门卫却给薄棺收殓直发于邸,这无疑是大大的不合礼制。
  如此一来,事情的性质便严重了。本来此官便已经是死于非命,结果在丧葬处理方面又不依规格。这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人生死荣辱问题,还关系到一个衣冠户子孙荫给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样一个处理方式,其家人当然不能忍受。结果就是其子孙负棺重返皇城端门,其嗣子更于端门前持刀剖心以作明志,义不受此非礼之辱!
  如此一来,这件事自然在朝野内外都引发了轩然大波。虽然朝廷反应也算及时,皇帝亲使豫王奔赴端门外,以五品之礼盛殓孝子,但人已经死了,哪怕再作什么补救之计,恶劣影响也已经无从挽回,从民间坊曲到朝中百司,事态一直在进行发酵。
  所谓兔死狐悲,首先受到朝士们发难的自然是包括太府、光禄在内的官员廪料、给食等有关诸司。
  京官禄料供给逐年削减,本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去年用兵以来,府库因此而空竭,四品职事以上诸司官长或还能有所保证,但五品以下大量在事者廪料屡有违欠。堂食的削减还仅仅只是一个方面,许多官员就连基本的俸禄都被拖欠多时。
  此前或还可以国事多艰、忠勤相忍而作自勉,可现在是出了人命了!满朝臣员才力捐献以助国事,结果待遇却一再削减,朝廷何以如此刻薄于士?
  如果是别的事情,朝廷或还可以强硬的按压下去。可现在是大量中下层的朝臣问责朝廷,满朝朱紫、谁也不敢轻作置喙,以免引火烧身。
  “都畿诸仓,难道真的已经没有钱粮可支?百官为国捐力,结果却受如此苛待,若无物使给,有何面目去平息众怨?”
  大内政事堂中,皇帝拍案咆哮,震怒之余,眸底更有一份掩饰不住的惊恐。四边祸乱或还有计可定,但朝情积怨那就真的危及根本了!
  然而无论皇帝如何咆哮有加,在堂诸宰相们也只能默然以对。革命以来,朝中财政状况便始终马马虎虎、堪堪维持而已。
  年末一场兵事,十万人马陡作征集、强用于河东,已经将都畿财货消耗得差不多了。眼下即便是再向诸外州县增加料课征集,也需要一个运转的周期,实在很难在短时间内筹措出足够补偿朝士俸料的物货。
  “满朝相谋国事者,竟无一人能解眼前疾扰?”
  皇帝又追问一句,语气已有几分沙哑颤抖。
  好一会儿之后,兵部侍郎孙元亨才开口道:“旧时狄相公在直尚书都省,臣入奏事机之际,曾闻狄相公欲就汴州傍运河漕渠、以诸州常平仓库余加设和籴仓。事因诸州运渠漕力改制,常募亡客以充脚力,需另设杂仓以为开支……”
  “速往尚书都省询问计点!”
  李旦听到这话,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连忙使员前往尚书都省查问。
  中官不敢怠慢,旋去旋归,并带回几大箱笼的尚书都省旧时文书。这会儿诸宰相们也不敢再作矜贵姿态,忙不迭各自分拣籍卷翻阅检索,很快便将相关事项给整理出来。
  这和籴仓所设不独汴州一处,运河沿岸的宋州、徐州等州县也有所设。因为是漕事相关,所以交付州县各自经营,而相关的事则归在了都水监统一筹计。也正因此,去年年末朝廷财计度支没有纳入比部勾检之中,而由各州判官进行勾计,所以这一部分钱粮仍然存放在诸州县和籴仓中没有调用。
  如今诸州仓储合计一番,竟然还储钱绢谷物等诸项合计三十余万缗。这一笔钱粮虽然不多,但对当下怨情汹涌的神都朝廷而言,无疑是一笔救命钱!
  “狄公真能托国事者!”
  看到这样一个结果,皇帝心情总算略有镇定,先作敕遣各路使者入州起运这一笔钱粮,接着便又说道:“狄公处事、井然有序,丰年不奢、荒年有备,如此贤良,荣养可惜,即刻作制就府,召狄公入朝论事!”
  听到这话,政事堂中诸宰相神情也都略有一变,有人喜上眉梢,有人则愁云暗聚。
  不待余者发言,宰相韦巨源已经开口说道:“国情内外多事,狄相公立朝年久,归朝分担的确雅合众望。但和籴仓所计钱粮微小,实不足以彰显狄相公施政之才。况漕仓和籴本非立论于狄相公,乃雍王殿下旧事门下所陈事则几桩之内,狄相公亦因此而成计略。”
  听到这话,皇帝脸上笑容微微一滞,过了一会儿才又说道:“狄公诚是谋国大臣,因此小计片纸为召确是不显庄重,来日朕当亲就其邸,问计授事!”
  且不说政事堂中的这一点小波折,朝廷大张旗鼓的遣员入州收取和籴仓积储以补京官廪料的消息一俟传开,也的确是让朝士群情有所平复。
  大多数中下层官员,本身最感愤慨还是自己的努力付出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但心里也都明白一旦继续吵闹下去,非但于朝情无益,可能还会砸了自己的饭碗。现在朝廷积极张罗补救,姑且不论效果如何,起码这态度还算诚恳,让人心有所安慰。
  然而正当朝廷为此松一口气的时候,接下来却又有乱事发生。神都城中诸勋贵人家突然盛集家奴,直接抢了位于立德坊新潭附近的左藏署官仓!
  去年下半年来,朝廷频作封奖规计,当中自然也涉及到大量的钱粮赐给。但这在当时多数都还只是空头支票,只有赐书而无赐物。
  本来朝廷的计划是以去年的贡赋来支兑这些赐物,结果因为西京甲兵盛聚,诸州番上之卒仓促入都,以至于耽误了诸州贡赋的运输。之后河东兵祸,钱粮大量使用彼方,相关的赏赐自然只能再作拖延,仍有大量没有赐给。
  这一次朝士们喧闹,朝廷调诸州和籴仓储以作支计,但制敕之中仍然无涉勋贵封赏。坊中更有传言说诸勋贵人家非但赐物要被截留,甚至就连人员都要调往河北平定契丹叛乱。
  如此一来,诸勋贵人家自然不能忍受。难道只有那些在事朝堂者才算是唐家忠臣,而他们这些祖辈便为唐家社稷流血捐命的忠良之后都是后娘养的?
  朝士躁闹,还止于文书奏章。但勋贵闹乱,却是直接抢劫官仓。此事发生后,本来还有所平缓的朝情局势再生震荡。两衙宿卫将士紧急出动平定骚乱,就坊抓捕涉事勋贵人家足有近百户之多!
  涉事人员虽然控制起来了,没有在坊中酿生更大的动乱,但接下来该要怎么办?诸勋贵人家可谓与国同荣,所受赐给也都是制敕明文,现在因为赐物违期而闹乱,虽然的确是干犯典刑,但若真的量刑处理,那无疑是将整个朝情都给颠覆过来!
  ——————
  事情发生之后,皇帝便留驾于大内贞观殿,甚至不再轻出大业门前往外朝会见群臣。这一次已经不再是要向宰相们施压,而是真的不敢去!
  朝士躁闹诚然可虑,而勋贵鼓噪则更加要命,甚至随时都有可能酿生畿内兵祸!
  “朕推恩及众,长恐老臣之家荣禄有亏,母子相隐的伦义尚且不顾,诸家以此报我?朕何罪之有,举世狭计,不能容我!”
  李旦颓坐殿中,闷饮苦酿,有中官趋行至前,小心翼翼说道:“方今外朝诸种扰乱,所患唯钱荒而已。府库空虚,圣人纵有巧计也难施为、迎就众愿。但都畿之内仍有一处钱粮盛储,得此必能告慰群情、稳定局面……”
第0754章 权势之内,概不容情
  新年以来,神都城内便深受各种内忧外患所扰,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坊曲百姓都不能幸免,使得整座城池都颇有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凝重氛围,使人惴惴不安。
  但也并非所有人都忧困于此,起码有一人是不受外界诸众困扰,而且其所经营的人事反而有了一个质的提升,那就是太平公主。
  今日太平公主并未留守于上阳宫,自天街入坊来到洛阳城西的戏坊,召见在事诸员并作出吩咐:“近日戏坊会演诸事暂且停一停,当下边患频生,朝廷兵事营张,实在不宜再作什么声色娱戏。”
  经过数年的经营,太平公主名下这座戏坊早已经成为都畿风月胜地,诸种声色娱乐使人流连忘返,讲到繁荣几乎仅次于神都南市。而这戏坊给太平公主所带来的收入也是十分惊人,甚至都超过了封国田邑所出。
  因此当听到公主殿下决定暂时关掉戏坊营生,管事的家臣也都诧异不已,忍不住开口劝告道:“公主殿下尊贵皇亲、圣人元妹,何惧坊曲间的人情扰动。眼下戏坊就事营生几千之众,一旦关张,损失巨大。如今都畿物料滥涨,几千生口一旦生计有断,也是一大忧扰啊……”
  “让你做什么,即刻去做!自家产业作何算计,需向谁人交代?”
  太平公主闻言后,有些不悦的冷哼一声,稍作思忖后才又说道:“细审此间谋生者,若真孤弱无依、捐身傍我,准备一批物料,补助他们生活。但若只是借势谋私,直接逐走,不必理会。”
  等到家臣恭然领命,太平公主才又说道:“此间楼阁院舍,尽快清理出来,暂时充作仓储之用。”
  畿内虽然人情躁动,但却并没有影响到戏坊的生意,反而由于都畿形势整体的压抑,许多时流更需要声色慰藉。偌大神都城中,自然也有别的声色场所,但讲到后台,谁又能比得上太平公主。因此一些声色场所已经陆续关闭,使得此间更加繁华,营收更甚往年数倍,日进斗金都不足以形容。
  但随着形势越来越严峻,太平公主也不得不顾忌一些方面的影响。即便不在乎朝中御史对她的攻击,声色场所本身就品流复杂,容易意气滋生,在当下这样一个敏感的时节,太平公主也不想因为些许货利就卷入麻烦中去。
  像是此前哄抢立德坊官仓的一些勋贵人家,审问过程中就有许多人交代是在太平戏坊策划筹谋。在从一些司刑官员口中得知这一情况后,太平公主心中也是安生凛然。
  当然,除了一些规避政治上风险的考量之外,促使太平公主做出这一决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神都飞钱发展势头强劲。
  去年飞钱业务新进展开,还是一个入不敷出的状态,太平公主甚至要暂借朝中诸司公廨本钱作为营帐资本。但是随着突厥入寇,神都富贵人家便开始大量的将钱货入寄以开具飞钱,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