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

第118章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第118章

小说: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狄思科小声打探:“何氏怎么会让一个外人当家?王生入赘了吗?”
  “怎么会!”乔治连忙帮偶像辟谣,“你刚来港岛,不要听那些坊间传闻,王生只用了二十多年就让何氏的资产翻了好几番。以他的能力怎么可能入赘?”
  狄思科暗道,让资产翻番的能力,是婚后才表现出来的,这跟他是否入赘又没有直接联系。
  “可是我听说他的两个儿子都姓何啊!”
  乔治反驳:“他是为了表达对妻子的爱护,才让两个儿子都姓何的。”
  狄思科:“……”
  这种说法你自己信吗?
  乔治由衷感慨:“王生王太是出了名的恩爱夫妻,像王生这个年纪的富商,哪个身边没有姨太太?只有王生始终守着结发妻子,从没与哪个歌星影星传出过花边新闻。”
  早前的港岛华人可以按照《大清律例》纳妾,连稍微有点家底的贩夫走卒都要纳个小妾,享齐人之福。
  像王生这样洁身自好的富商真的特别难得了。
  王生这样的人品在师奶圈里特别讨喜,因为老板夫妻恩爱,家庭和睦,连带着何氏旗下的百货公司和国货店都非常受师奶们的青睐。
  闻言,王铮安在狄思科心里的印象立时就高大正面了许多。
  家庭和睦的人,确实能轻易获得他的好感。
  旁听了他们谈话的阿华,一边噼里啪啦敲着键盘,一边加入讨论。
  “爱妻爱子,家庭和睦都是富商们特意塑造出来的形象,专门骗你这样的痴线仔!你没发现吗?每年耶诞节和农历年之前,报纸上都有何氏夫妻恩爱的新闻,这就是为了博得师奶们的好感,为他们旗下的商店提高营业额!”
  乔治不服气道:“王生是生意人,适当营销是聪明且合理的。而且他爱家是事实,我之前工作的玩具厂,就是王生为了生产女儿喜欢的玩具,才出资投建的。他后来还用女儿的名字为何氏旗下的童趣城堡命名呢!”
  狄思科听他介绍了王生玩具厂里那些花样繁多的玩具。
  会哭会笑会说话,还会尿裤子的娃娃。
  会走会坐,能向人摇尾乞怜的玩具狗。
  能叫孩子起床,提醒孩子刷牙的闹钟。
  ……
  狄思科对王生是否真的爱妻爱子不得而知,但他对何氏旗下的玩具店生出了浓厚的兴趣。
  内地玩具厂生产的主要还是毛绒玩具,像这种加入电子控制、音控、光控的玩具比较少见。
  这些玩具听上去就很有意思,他可以给他家狄嘀嘀挑几件呀!
  狄思科正寻思,找个时间带媳妇去婴儿用品和玩具店逛一逛,没过多久就接到了于童打到办公室的电话。
  “你还没下班吗?”于童问。
  “快了。”狄思科瞧一眼手表,刚过五点,可以下班了。
  他现在过的是朝九晚五的生活。
  五点一到准时下班。
  这边的加班费比工资还高,他们三个是来交流学习的,没人会要求他们加班。
  于童语速飞快地说:“那你下班以后别回家了,直接来清水湾片场救个场!”
  狄思科立马挺直脊背,问:“你们在片场出什么事了?”
  他媳妇在家里呆不住,开始带着杜金金去方菲所在的娱乐公司学习。
  演而优则唱,唱而优则演,是港岛娱乐圈的常态。
  方菲的公司最近给她安排了一部电影,正在清水湾那边紧锣密鼓地拍摄。
  于童今天要去探班,把杜金金和郭美凤一起带去了电影拍摄现场。
  “别紧张,算是好事,在电话里说不清,你赶紧过来吧。”
  郭美凤在话筒旁敲边鼓,“儿子,你别坐公共汽车了,打个面的过来,我给你报销!”
  狄思科:“……”
  这老太太难得这么豪横!
  不知三位女同志又在搞什么把戏,狄思科按照老妈的指示,出门就叫了一辆的士,直奔清水湾片场而去。
  杜金金等在片场门口,见他从后座钻出来,便拉着他往片场里面跑。
  “金姐,到底怎么回事?你总得跟我说清楚再进去吧?”
  “剧组缺个演员,正好让你顶上,拍一场就有五百块的劳务费!”
  如今1港币可以兑换2。1人民币,五百港币相当于一千多人民币了。
  狄思科早知道港岛的用工成本高,但是没想到居然会这么高?
  拍什么戏啊,一场就能有一千块?
  杜金金跑得气喘吁吁,“先别问,得先由导演过目,导演同意用你,咱们再说其他的。”
  方菲和于童正围在导演旁边说话,见到西装骨骨的狄思科被带进来,方菲跟导演介绍:“这就是我跟你说的那位演员,京剧唱得很好。”
  狄思科:“……”
  他是业余的,只能算是票友里唱得不错的。
  于童小声问:“你会唱《红鬃烈马》吧?”
  “哪一折啊?”
  “《投军别窑》。”
  狄思科长时间不唱,早就把戏词忘得差不多了,但是想想那一千块,就一脸自信地说:“会唱。”
  导演四十多岁,戴着一副大墨镜,打量狄思科两眼,便招手说:“靓仔,先唱两句听听!”
  狄思科唱了记得最熟的那几句薛平贵戏词,“可恨王允太不仁,害得我夫妻们两下离分,催马加鞭往前进,叫声三姐快开窑门……”'1'
  导演不是京剧票友,听不出所以然来,见他唱得有模有样,架子也拿得十足,心里先肯定了五分。
  他把一个年纪更大的副导演请来,想让他也帮着参谋参谋。
  方菲却拦下说:“李导,他是刚才那位郭老师的亲生儿子,从小跟着母亲学戏。从北京来的,京剧唱得不比阿生差。”
  “那行,让他加紧准备吧,咱们先拍下一场戏。”导演瞅瞅天色说,“半个小时后再拍这场堂会。”
  方菲要留下拍戏,狄思科则蒙头蒙脑地被媳妇带去了化妆间。
  穿过乱糟糟的片场,于童挽着他轻声解释:“原定的两名京剧演员在其他片场轧戏,暂时赶不过来。导演已经等了他们一整天,实在拖不下去了,才想换人试试。”
  狄思科也悄声透露:“我唱不了完整一折子戏啊,戏词都忘得差不多了。”
  “没关系,反正你不是主角,一会儿跟王宝钏对对戏,能唱几句就行。”
  狄思科闻言便放了心,推开化妆间的门,就与化妆镜里的“王宝钏”对上了视线。
  “妈,您也要救场呀?”即使画了全妆,狄思科也一眼就认出了亲妈。
  “当然了,这场戏的主演是王宝钏,你这个薛平贵只是绿叶。”
  “王宝钏是青衣,您是刀马旦,都不是一个行当的,年纪也不符合,您能行吗?”
  郭美凤抹了抹鬓角,自信道:“我刚入行的时候就是唱青衣的,有什么不行!你赶紧化妆,一会儿咱俩对对戏。”
  狄思科跟她透露了自己学艺不精,只能唱几句戏词的实情。
  “那咱们就可着你会的唱,”郭美凤以前也跟着老狄去片场旁观过,知道拍电影是怎么回事,“他们不可能把一折子戏都拍下来,只是截取一段当个背景而已。”
  在《红鬃烈马》中,她是主角。
  但在这部电影里,方菲是主角。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故事,方菲饰演大军阀的三姨太。
  因为酷爱戏曲,三不五时就要招戏班子来家里唱堂会。
  一会儿要拍的这个场景,就是有人借着给三姨太唱堂会的机会,混进戏班子里,对大军阀行刺。
  狄思科一面让人给自己上妆,一面向郭美凤打听,“妈,他们给您多少片酬啊?”
  郭美凤掷地有声道:“八百块!”
  “……”狄思科按住化妆师的手,不客气地问,“我好歹也是出过三张录音带,拿过金唱片的大明星了,凭啥片酬比您还低呀!”
  他觉得需要找自己的经纪人评评理,便转向坐在一旁休息的于童,状似认真地控诉道:“经纪人,我这身价怎么还不如一个没名气的老太太呢?”
  于童无奈摊手,“画了全妆以后,谁能认出你本人呀?你这个角色只是龙套,连演职人员表都上不去。有五百的外快就偷着乐吧,别挑了!”
  郭美凤撇嘴说:“就是!你的唱片又没在港岛发行过,来港岛这么久了也没人认出你这个大明星!”
  “那好歹得一碗水端平吧?同样是唱戏,怎么只给我五百?”
  郭美凤掏出自己的红色工作证,自豪道:“就因为这个!我可是北京戏校的戏曲老师!专业的京剧演员!身价当然要比你这个无名小卒高一些!”
  “而且我还要刺杀大军阀,”郭美凤比出一个手/枪的手势,“biubiubiu~连开三枪,把大军阀干掉,抢走三姨太!”
  狄思科:“……”
  抢走三姨太是什么走向?
  就您这把年纪,能抢得走三姨太吗?
  不过,好在导演还没糊涂,正式开拍的时候,只让他俩拍了在戏台子上的部分。
  郭美凤举着道具枪,冲台下开了三枪后,他俩的戏份就算结束了。
  后面的混战和抢人情节,由年轻的武行完成。
  过程说起来简单,但是他俩穿着全套行头,将这场戏拍了八遍才被导演通过。
  如今天气湿热,重新返回化妆间时,狄思科浑身都湿透了。
  郭美凤年纪更大,比他还难受。
  “赚这五百块可真不容易,”狄思科将衣裳都脱了,光着膀子吹电风扇,冲正在数钱的于童说,“我正想给咱狄嘀嘀买点高档玩具呢,正好用这笔外快,给孩子多买点。我看他们这里的孕妇都穿那种孕妇专用鞋,明天给你也买一双。”
  于童好笑道:“五百块而已,除了你自己的,恨不得把全家的东西都安排了。”
  “五百不少了!”狄思科回望向瘫在圈椅里的郭美凤,“妈,您那八百块要不要给彬彬他们买点玩具呀?”
  “不要,他们的玩具够玩了。”郭美凤在自己的脸上抚了抚说,“我要用这笔钱去商店买那种进口的高级雪花膏,好好保养一下,没准儿还会有人找我唱青衣呢!”
  于童将钞票收好,笑着说:“还真有人找您了!不过不是唱京剧,副导演听说您是刀马旦,问您能不能胜任武行,隔壁有个武侠片需要一个女武行。”
  “我这个年纪能行吗?”郭美凤来了精神。
  “人家就需要您这个年纪的。”于童犹豫道,“武行容易受伤,我没答复他。”
  “干我们这行的,哪个不受点伤呀!”郭美凤爽气挥手,“先答应着,反正也不需要咱们交钱。要是有挨打的戏,咱就随时退出来!”
  望着有商有量的婆媳俩,狄思科蓦地问:“媳妇,你签的第一个有经纪约的演员,不会是咱妈吧?”
  于童:“……”
  这还真不好说。
  *
  因为一场救场戏,郭美凤的戏曲事业突然就回春了。
  作为婆婆的临时经纪人,于童也第一次正视起与唱片业同样赚钱的影视行业。
  片场间的消息都是相通的,郭美凤是从北京来的专业京剧演员,又是有一定年纪的女武行,这在各大片场都属于稀缺资源。
  所以,这几天他们家的电话响了好几回,都是给郭老师联系业务的。
  狄思科兼职接线小弟,在老妈和媳妇的指挥下,给郭老师安排了好几个试镜。
  正巧最近有台风吹袭,不适宜出海,原计划在这周末去大屿山的行程只能延期。
  白天不用去大屿山,狄思科就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了嘉合盛商行的七十周年晚宴上。
  宝莱集团是生产销售日化产品的,非常重视何氏这个渠道商,最近一直在内地跟进合资项目的谭先生,在庆典之前匆匆返回了港岛。
  不但带着夫人和亚太总部的几位高管一同出席,还让狄思科三人,以合资企业代表的身份,出席了何氏的晚宴。
  宴会设在维港附近的五星级酒店,阔朗的大厅里星光闪耀,灯火通明。
  不但有本港政商名流,还有许多只能在电视里见到的当红明星到场。
  三个内地企业干部,除了几个明星,其他谁也不认识。
  不过,倒也不能说全然不认识,王铮安代表何氏上台讲话的时候,狄思科在何氏家属区见到了两个面熟的年轻人。
  最开始他没认出这二人,等到王铮安的讲话结束许久,他才恍然想起,好像两年前曾在深圳见过这对兄妹。
  时间过去这么久,他没有冒然上去打招呼,只与两位同伴呆在一起。
  刘国忠虽然三十多了,却是第一次面对这种大场面,总是下意识去抻自己的西装下摆。
  被焦虹用眼神提醒了好几次,才接过狄思科递来的香槟,让无处安放的双手有了着落。
  “咱就把这次晚宴当成展销会或者交易会,”狄思科对两位同伴说,“这些宾客都是咱们的潜在客户,要是能帮公司拉到客户就最好了,拉不到也不要紧。”
  闻言,焦虹轻舒一口气,挺胸抬头,从侍应生的托盘里端起一杯红酒,踩着八厘米的高跟鞋,气势汹汹地冲进人群。
  要是把这些宾客看做潜在客户,她就轻松多了。
  她这个科长的位置可不是靠男人就能得来的,她最知道怎么跟客户打交道了。
  三人散开,各自融入人群,寻找谈话对象。
  狄思科刚来港岛的时候,但凡说粤语,一开口就能被人认出是大陆仔。
  不过,他最近听身边人说得多了,也总结出了些经验。
  他是跟金兆辉和陈旭学的粤语,广东人的语调更加抑扬顿挫,但港岛人说话似乎更柔和一些。
  他让自己的语调更加和缓,使用港岛人惯用的词汇表达,再时不时穿插几句英文。
  当他自我介绍是刚来港岛的内地企业干部时,与他谈话的几人都笑说,他的粤语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了。
  不仔细听还以为他是本地人。
  狄思科成功收到了几张洋行和外贸公司老总的名片,正想寻找下一个目标,不远处的谭先生却向他招了招手。
  “小狄经理,我来向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今天宴会的主人,嘉胜集团的董事长王铮安先生。”
  狄思科客气地与对方握手并自我介绍。
  顺便近距离打量起乔治的偶像,大名鼎鼎的王生。
  王铮安的大儿子已经三十岁了,但他本人看起来只有四十出头,高个宽肩,鼻梁高挺,只看眉眼的话,似乎有点异国血统。
  狄思科快速回忆了一遍刚才家属区的情景,好像只有大儿子与他相貌最像,其他孩子的长相都没有什么异域风情。
  王铮安握上他的手,用力晃了晃,语气温和地问:“听说小狄先生刚从内地来港岛没多久,还适应港岛的环境吗?”
  狄思科笑着说:“除了经常被琳琅满目的牌匾绕晕,钱包不太适应,其他方面都很适应了。”
  王铮安哈哈笑了起来,目光炯炯地望向对面,“我这些年也跟几位内地干部打过交道,小狄先生是我见过的,姿态最放松的一位。”
  “我在内地干部中算是比较年轻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嘛。”狄思科坚决维护咱内地干部的面子,“其他同志比我更加稳重。”
  谭先生也帮腔说:“小狄经理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宴会,状态这么松弛确实非常难得!”
  狄思科纠正道:“我可不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宴会!我曾在经贸部当过两年的翻译,陪领导出访过,也参加过规模相当的外商招待会。”
  他还在聚集了几百家外企高管的迎春招待会上唱过歌呢!
  咱可是见过大世面的。
  区区一个商行周年庆,有什么了不起的!
  “好好!没想到小狄先生年纪轻轻,阅历却相当丰富,年轻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