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

第162章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第162章

小说: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红绿灯要哇哇哇,见到其他坐自行车的小朋友也要哇哇哇,见到排队买早点的人群还要哇哇哇。
  两个崽还隔着人力车夫交流心得,吵得狄思科耳朵疼。
  于是,再一次经过早点摊子的时候,没等他俩哇哇哇,狄思科就停下来问:“你们饿不饿啊?要不咱们吃点?”
  出门前他俩每人吃了半碗鸡蛋糕,一路上除了叭叭地说话,基本没有能量消耗,当然是不饿的。
  不过,听说可以在外面吃东西,俩小孩仍是违心地点头喊:“饿啦!”
  狄思科知道他俩就是瞎嚷嚷,其实吃不下什么,所以就只买了三个包子,他自己吃一个,把另两个包子的皮掰开,让他们自己吹凉,每人咬两口包子馅,剩下的都进了亲爹的肚子。
  尝了两口包子馅儿的双胞胎,快乐得仿佛吃了龙肝凤髓,一路上都手舞足蹈。
  进入幼儿园,见到小白老师时,狄嘀嗒激动地说:“白白老师,我我我今天坐车车啦!还吃了包子!”
  小白老师对小孩子的一惊一乍早已习以为常,语气真诚地夸了他们两句。
  然而,同班小朋友就没那么捧场了,听了狄嘀嘀连比带划,神态夸张的炫耀后,梳着五六个彩色喇叭花的玲玲噘着嘴说:“我天天坐车车,吃包子!”
  “哇——”狄嘀嘀星星眼。
  尽管因为词汇量匮乏,没能吹出更多彩虹屁,但玲玲已经从新朋友的情绪里感受到了崇拜和羡慕,便慷慨地贡献出自己的巧克力豆,决定让狄嘀嘀咬一口。
  牙还没长全的双胞胎从未被允许吃巧克力,狄嘀嘀瞅着那黑乎乎的东西不敢下口。
  见状,玲玲更加来神了,学着妈妈的样子,在她的小揪揪上抚了抚说:“这个可好吃啦,你尝尝!”
  狄嘀嘀被小伙伴成功诱惑,于是就应邀咬了一口。
  只不过,巧克力豆本就不大,她这一口下去就把一整颗豆全含进了嘴里。
  狄嘀嘀仔细品了品滋味,有点苦,还有点甜,好朋友没有骗她,果然好好吃!
  而玲玲瞅瞅她那两颗黑乎乎的门牙,又瞧瞧自己空荡荡的手心,呆立几秒后,“哇”一声又哭了。
  *
  骑车来到单位的狄思科,尚不知他闺女每天都有一个气哭朋友的小技巧。
  刚进入办公室就听说,大华超市那边的清洁套装即将售罄,厂里得尽快送货过去。
  “这才几天呐,六千份都卖完了?”
  钱运旺精神振奋地点头:“咱们这个套装,很受中老年顾客的欢迎,有的大爷大妈要买好几套呢!”
  狄思科一下子就想到了他家郭美凤身上。
  最近郭美凤的电视剧杀青了,平时除了去戏校上班,就没什么别的正经事。
  因此,在街坊们的鼓动下,她每天下班后,都要载上两个老太太,一起开着小土豆去大华超市采购。
  奶粉、清洁套装、附送牙刷的儿童牙膏、一袋十个的椰蓉面包,都成了他们的必选项目。
  北京大妈是相当有号召力的,尤其是一群老太太围在清洁套装展台前,相互交流心得,挑挑拣拣的时候,那聚集效应相当不一般,立马又召集来一帮同好老太太。
  连路过的年轻人都忍不住停下脚步顺手拿上一箱。
  狄思科只知道郭美凤这些天给汽车加油的频率挺高,却不想那些积压库存真的能被老同志们买断货。
  “仓库里已经没有清洁套装了吧?”
  “没了,尹厂长组织人手在仓库那边搞包装呢!”钱运旺乐呵呵地问,“厂长,积压库存清空以后,咱是不是就可以让停产车间重新恢复生产了?”
  “恢复生产倒是可以,但清洁套装就不能按照这个价格卖了。否则咱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椅子还没坐热,他就起身跑去仓库看情况了。
  仓库这边简直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
  因着超市那边催得急,厂里也想趁着这个机会赶紧把库存清掉,所以曾厂长打算把所有剩余库存,都包装成清洁套装,送到大华超市去。
  除了停产车间的工人,几个厂长副厂长也全都蹲在地上给箱子贴封条呢。
  狄思科之前没管过包装的工作,没想到仓库里是这样蹲在地上打包的。
  他忍不住问库管:“之前那六千份清洁套装也是这样搞的包装啊?”
  “对啊。”
  “那也太辛苦了。”
  “嗐,这都是没办法的嘛。”
  发现曾厂长已经在锤后腰了,狄思科将他搀起来说:“厂长,我看咱还是把这批货拉去肥皂车间吧。那边不是有传送带么,用传送带搞流水作业更方便。把传送速度调低点,每两人负责一种产品,一个做质检,一个往箱子里投放。”
  “我最近收到了不少消费者反映,咱清洁套装里的次品率太高了,有的洗洁精和洗头膏上,字都印歪了。”
  曾厂长抹了一把汗说:“确实得搞流水作业,否则费时费力,效率太低。咱们下午就得先拉一批货送去大华那边。”
  曾厂长将后续工作交给尹甘露,然后低声跟狄思科商量。
  “你说,送咱们厂的职工,去大华超市那边帮帮忙怎么样?”
  狄思科讶然问:“大华超市向咱们求助了?”
  “不是,我这几天每天都去大华看看,客流量有增不减,连工作日的白天都有不少顾客。不过,大华的人手明显不足,所有员工都忙得团团转。”
  曾浩田将音量压得更低,“那大华超市至少要在市里开三家店。我问过了,进驻每家店都要交一笔进场费。咱们不可能每次都好运气地被减免进场费。所以,我想趁着他们需要人手的时候,来个雪中送炭,跟人家拉拉关系,以后也更好合作嘛。”
  狄思科很佩服地说:“您这个想法不错啊,临上轿时才缠脚确实不行,平时就得把关系维护好。”
  曾厂长对自己这个主意也有些自得,不过,“就怕职工不乐意去。”
  好像在用职工做人情似的。
  “咱们从仓库挑一些熟手借过去,大华那边应该会有所表示吧?”狄思科想了想说,“没关系,咱就派十个人,要是大华不发工资,咱厂里可以意思一下。”
  曾厂长颔首说:“行,每天给大家多发七八块钱的工资。”
  一天顶多八十块。
  这可比请客户唱歌吃饭便宜多了。
  然而,人家大华的领导还是很懂规矩的,厂里给对方打电话说,可以支援他们一些理货能手时,对方特别高兴。
  当即就表示,十个人不够,借我们二十个吧!
  每人每天给补贴十五块的交通食宿费。
  这个日薪可够高的,听到消息的职工们报名相当踊跃,厂里当天就出了一趟车,将这二十人送去支援大华超市了。
  *
  临近下班时,狄思科接到了媳妇打来的电话,她今晚临时有饭局,晚上接孩子的任务仍是他的。
  狄思科毫不犹豫地答应着,正好让他家那俩土包子,再感受一次坐车车的快乐。
  “媳妇你晚上跟谁约的饭啊?用我去接你不?”
  “咱大哥和嫂子约的我,不用接,应该不会喝酒。”
  狄思科皱眉,她口中的大哥和嫂子,显然就是他大哥和林桐了。
  如果是她娘家大哥于晏的话,她会说“我大哥”。
  “大哥找你啥事啊?还至于跑到外面请一桌?有什么事就来家里谈呗!”
  “好像还有其他客人,来咱家可能不方便吧。”于童隐约能猜出个大概,但她没跟二狗子说。
  狄思科问清楚他们聚餐的地点,说了声晚上一起去蹭饭,就挂了电话。
  他骑着豪华双人座椅二八大杠赶去了幼儿园,接上孩子后,又带着他们领略了北京晚高峰时段的自行车大潮。
  吭哧吭哧骑到饭店时,整个后背都湿透了。
  晚上这次轮到姐姐坐在后座里,狄嘀嘀嘟着嘴给爸爸吹吹,虽然一丝凉意也没能感受到,仍是把老父亲感动到了。
  在闺女的小揪揪上使劲撸了一把。
  “一会儿在饭局上,想吃啥就跟爸爸说啊,咱今天可劲儿造!”
  狄嘀嘀很自然地说:“吃巧克力!”
  “嘿,都知道吃巧克力啦!幼儿园里教的东西挺杂呀。”狄思科将车子锁好,怀里抱着一个,肩上扛着一个,敲开了包厢的房门。
  包厢里已经坐了五个人。
  除了大哥两口子和于童,另两位也算是半生不熟的熟人。
  其中一个是电影演员陈庆山,这两年内地比较火的青年演员,因拍摄喜剧电影而走红。
  另一个狄思科也认识,电影厂的老牌导演孙奇保,早年间跟灯光师老狄合作过,现在又跟大哥这个小狄合作了。
  狄思科将孩子们放到地上,热情地跟两人握手寒暄。
  “孙导的电影我从小看到大,陈老师的作品也是一部都不落,每次上映都要第一时间去电影院抢先看。没想到今天能见到大明星真人呀!”
  另两人也笑着说,狄老师的每张专辑都有买,好几首歌都非常喜欢。
  双方商业互吹了一波。
  狄思科知道这些人约饭肯定是有事要谈的,让两个孩子跟客人们问好后,就默默伺候这俩小祖宗吃饭了。
  两个崽坐在椅子里,还没有桌面高。
  抻着脖子往饭桌上的菜色瞄,看中了什么,就像万岁爷似的,伸手一指。
  狄思科得了指示,便像侍膳那什么一样,给人家布菜。
  父子三人对菜色都比较满意,而主张请于童吃饭的孙奇保,心里却有些焦急了。
  “于总,这个本子是我打磨了三年的,之前想找美国或者日本的公司投资,不过,我寻思这到底是咱自己的电影,总不能一直靠着外国人的投资。”
  于童只在孩子们刚进门的时候,抽空瞅了一眼,之后就没再管过其他人,静静坐在那里读剧本。
  她觉得孙导这话说得不实诚。
  外国公司投资内地电影,主要是投资第五代名导的片子,内容有一定厚度,反应历史或社会问题,在国外电影节上能够斩获奖项。
  但孙导这个本子,明显是一部喜剧,虽然也有些黑色幽默,针砭时弊的内容在里面,但是想要用这种本子吸引境外投资,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她放下剧本,笑着说:“孙导,不瞒您说,我对投资影视行业还是很有兴趣的……”
  闻言,孙奇保眼睛一亮,他觉得事情有戏。
  “只不过,这两年国产电影明显在走下坡路,我那个影视公司是刚成立的,只敢在电视剧上试试水,对电影市场还是有点摸不准的。前段时间有朋友想让我接手一家电影院,我对电影市场也做了一些了解,叫座的电影基本都是从境外引进的……”
  当下流行的是合拍片,以张导和陈导为代表的第五代名导,率先打破计划经济的桎梏,从境外电影商那里拉来投资,拍了好几部在国内曲高和寡,但是冲向国际却斩获数个奖项的合资电影。
  而单纯的国产电影几乎是拍一部赔一部,连电影制片厂都不敢投资制片了,目前都是靠着出租电影设备器材和提供劳务,换取这类合拍片在国内的发行权。
  制片厂都完不成振兴国产电影的任务,何况是她呢!
  她还没自视甚高到,比专业制片厂还牛的地步。
  孙奇保自信地笑道:“于总,你对电影行业的情况还是了解的太片面啦!有些电影拍出来,确实不太叫座。但是这里面可不包括喜剧电影啊!陈老师这两年拍的喜剧电影,哪一部赔本了?那都是既叫好又叫座的!”
  林桐附和道:“陈老师的电影我也是每部都看的。”
  她在桌子下踢了踢狄思国,让他也表个态。
  今天这顿饭局就是为了跟老五媳妇拉投资的。
  电影厂自己不投资拍电影,导演没有电影可拍,相应的这些工作人员也没有拍摄工作。
  狄思国虽然还能按月领工资,但是照着这个势头走下去,保不齐哪天就要下岗了。
  还不如紧跟一个有能力的导演,主动出来拉投资,自己拍电影呢!
  要是能让于童为这部电影投资,狄思国肯定会进入剧组,说不定以后就是孙导的固定灯光师了。
  狄思国端起酒杯,对于童说:“弟妹,这个剧本不错,孙导的执导能力也是没得说的,国产电影虽然在走下坡路,但也不是没有特例。只要本子好,演员阵容亮眼,未必不能受到市场肯定。你要是对投资影视感兴趣的话,可以考虑一下孙导的这个本子。”
  而且孙奇保是电影厂的老牌导演,在厂里很有人脉,于童要是想投资影视的话,少不了要跟电影厂打交道。
  在这时候给孙奇保雪中送炭投一点钱,肯定吃不了亏。
  狄嘀嗒瞧见大伯把酒杯端起来了,他以为又到了全家举杯欢庆的时刻,连忙放下勺子,将自己面前的空杯也端了起来。
  发现是空的,还让爸爸帮他满上。
  狄思科心说,让他俩打个岔也好,于童那边明显还在摇摆不定,拿不定主意呢。
  他往儿子的酒杯里倒了点水,也给闺女倒了一些,鼓励道:“儿子,今天有孙爷爷和伯伯们在,你得给大家唱一首《祝酒歌》吧?”
  这《祝酒歌》是于宝塔教的,只要有饭局,那必然是场场不落的!
  每次都要让他们带来一场精彩表演,调剂酒桌气氛。
  林桐捧场鼓掌说:“狄嘀嘀和狄嘀嗒一起来一个!”
  这俩孩子已经是酒桌常客了,闻言就爬上椅子,露出了半个身子出来。
  当场就给大家表演了一个“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前奏的调子跑去南天门,又从南天门拐回来。
  几位观众听他俩“来来”了老半天,才终于听到了接下来的歌词。
  “十月里响春雷~亿万人民举金杯~舒心的酒啊浓又美~千杯万盏也不醉……”
  尽管吐字不清,调子也跑得不成样子,但这俩孩子唱得十分自信。
  一曲终了,狄嘀嗒还双手端起面前的玻璃杯,冲对面的客人举了举说:“爷爷,伯伯,切耳丝!”
  客人们:“……”


第124章 
  于童的影视公司与演出文化公司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目前只投资过两部电视剧。
  一部是郭美凤参演的那部室内剧, 正在进行后期制作,预计明年播出。
  另一部还在选角阶段,她打算把旗下的金雪茜推荐给剧组。
  相比于一派欣欣向荣的电视行业, 日渐萧条的内地电影, 投资风险是非常高的。
  不过, 再次翻了翻手上的剧本,她又觉得错过这个本子有点可惜。
  别管深度厚度什么的, 只要笑点够密集, 作为一部喜剧片就算合格了。
  这个故事的男主角窦尔囤是一名灶上学徒,在为村长家准备升学流水席时,意外偷听到村长女儿的大学名额是冒名顶替的,而被顶替的人正是他那翘首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小表妹。
  窦尔囤前脚拿了村长的三千块封口费,后脚就将升学宴闹得人仰马翻。
  不等村长一家找他算账, 他便带着钱南下打工了。
  此时的大城市里正流行出国热,窦尔囤被资本主义的纸醉金迷迷了眼,将全部家当交给劳务公司,想要争取一份去美国的劳务派遣工作。
  然而, 劳务公司没能给他介绍工作, 却介绍了一位归国华侨给他。
  该华侨是个年近七十的富婆,靠着在股市上的精准眼光, 攒下了千万身家,而且无儿无女无老伴,想找个会说她家乡话的年轻小伙一起安度晚年。
  按照劳务公司经理的说法,窦尔囤不会外语,没有一技之长, 去了美国只能刷盘子,不如趁年轻, 陪老太太几年,届时将有千万美元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