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

第185章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第185章

小说: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狄思科其实很怀疑一千一百万这个报价的真实性。
  这次招商并不是公开竞标,企业之间并不知道对方的报价。
  电视台说什么就是什么。
  狄思科很小人之心地想,李组长要是已经跟某个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先用一个超高报价把其他竞争者吓退,也不是没可能的。
  李组长一直注意着两人的表情,猜到北方日化厂可能拿不出这笔钱,便用遗憾和安慰的语气说:“零点倒数计时每年只有一次机会,全国人民都在电视机前等着呢,万众瞩目的,不怪大家都想上。我们台里也挺为难的,要是能每小时报一次时,我们恨不得让大家都上春晚!”
  于童轻轻放下一次性纸杯,想着回头要给公司里也换上这种纸杯待客。
  她浅笑着问:“李组长,台里真的愿意让大家都上春晚呀?”
  “那当然了,我还能骗你们不成?说句实在话,”李组长笑得真诚,“台里也愿意多收广告费,把晚会办得更好!”
  于童转着纸杯说:“想收广告费还不容易,咱春晚就多弄一些广告位给大家分一分嘛,到时候各方都满意,谁也不会空手而归。”
  狄思科心里一动,在余光里瞄了眼媳妇,就顺着她的话附和道:“虽然没有了零点报时的唯一性,关注也会少一些,但相对的价格肯定要降一降的嘛。”
  李组长顿住,“这,这广告位怎么能随便加呀!”
  “怎么不能加呢,零点报时那么关键的位置都能打广告,其他位置为什么不能打?”
  李组长:“……”
  好像也有些道理。
  “你们两口子可真是……”李组长摆摆手说,“不行不行,加广告的事不是我们广告部就能决定的,这还得看导演组的意思,不能破坏晚会的整体性和艺术性嘛。”
  狄思科很好说话地颔首:“那您帮忙跟导演组商量商量,我们北方日化厂赞助春晚的诚意十足。”
  与李组长告辞后,狄思科搭着媳妇的肩膀问:“你说导演组能同意增加广告位么?”
  “八成能答应,谁会跟钱过不去啊?”
  至于破坏整体性和艺术性这种话,随便听听就得了。
  ……
  电视台没让日化厂等太久,过了没几天就打电话来说,可以适当增加几个广告位。
  日化厂若是有赞助意向,请去电视台面议。
  这回是狄思科和曾浩田一起去的,想着还得参考女同志的意见,就把尹甘露也带上了。
  三人在电视台耗了一整天,最终花费四百八十万买下三个点位。
  第一个是在小品节目中带出逸丝洗发水,第二个是在魔术表演中,让逸丝洗发水作为道具出镜,第三个则是主持人的五秒钟口播。
  虽然广告比较分散,不如零点报时的万众瞩目,但价格便宜呀!
  不到五百万就能上一次春晚,大多数人都觉得挺划算。
  以后他们厂就可以加上“春晚赞助商”的前缀了。
  当然,不同的声音始终存在,一部分人觉得厂领导有了钱就败家,有这五百万还不如解决一下职工的住房问题。
  花这么多钱打广告十有八九要赔本。
  不过,当93年春晚正式播出,大家在电视上看到自家厂生产的产品时,这些骂领导的人也闭了嘴。
  *
  日化厂这四百八十万花得并不亏,逸丝洗发水的广告植入到了陈庆山和蔡老师的小品中。
  过年期间,除了重播整场晚会,相声小品集锦也在央视和各地方台重播。
  随着小品的反复重播,逸丝的广告词也频频出现在电视中。
  连狄嘀嘀都能随口说上两句。
  春晚的广告效应是毋庸置疑的,春节过后,来厂里拉货的车一辆连着一辆。
  幸好曾厂长和尹甘露有先见之明,刚交了广告费,就要求洗发水车间人停车不停,三班倒搞生产。
  这才没出现司机拉不到货的尴尬局面。
  产品卖得好,曾浩田整天笑呵呵的,好多工人都在私下调侃,老曾高兴得跟升官了似的。
  这天在食堂吃午饭的时候,尹甘露还跟狄思科嘀咕:“老曾好像要调走了!”
  狄思科停下筷子问:“你听谁说的啊,我怎么没听到半点风声?”
  “外厂人跟我说的。”
  干部调动这种事,本单位的人有时还真不如外人消息灵通。
  “曾厂长高升是好事呀,说明领导认可了咱们厂的成绩。”狄思科由衷道,“上级最好能顺便安排一个副厂长过来,我就是长出八只手也忙不完这么多工作啊!”
  庄有德因为违规给亲属安排住房,被调离了日化厂。
  尹甘露和郭万全一个分管生产,一个分管技术,都有自己的一摊子事。
  这销售工作就落在了狄思科肩上。
  供销科和进出口部都由他分管,过完年以后,他真是忙得焦头烂额。
  只想让上面赶紧再安排一个人手过来,让他从繁杂的工作中挣脱出来。
  尹甘露在狄思科脸上瞄了两眼,似是在分辨他是否在讲客套话。
  曾厂长高升是好事,但她觉得,对狄思科和另两个副厂长来说,还真未必是好事。
  有老成持重的曾浩田在,让狄思科当副厂长是没问题的。
  可是,曾厂长走后,领导却未必会让年轻的狄厂长转正。
  最大的可能是安排另一个老同志来掌舵,让狄思科再在副厂长的位置上干上三年。
  而如果第一副厂长的位置不动,她和郭万全在厂里也动弹不得,除非被调去其他单位。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厂里的工作,发现曾厂长来食堂吃饭了,尹甘露跟对方招招手,将人请了过来。
  曾浩田乐呵呵道:“食堂换大厨了吗?感觉最近几天的饭菜水平提高了不少。”
  “没换。”尹甘露揶揄道,“您是人逢喜事,看什么都高兴吧?大家都在传您要高升了。”
  曾浩田摆手说:“没有的事,别信那些谣言!要是真的有人事变动,组织部门会找人谈话的!”
  他其实已经接到了好几通老伙计的恭贺电话,近几个月市里和集团即将进行人事调整,听说他也是候选人之一。
  但这些话都是民间组织部长们瞎传的,曾浩田也分辨不出真假。
  这两年,尤其是在春晚上打过广告以后,日化厂的效益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曾浩田私心里当然也想趁机再往上走一步。
  不过,在没有正式任命前,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不会承认的。
  不但不能承认,还得表现出与平时一般无二的云淡风轻。
  “咱厂里还有那么多事没完成,我能升到哪儿去?别的就不说了,怎么着也得把职工的住房问题解决掉,我才能安心呀!”
  见他主动提起了住房问题,尹甘露犯愁的同时又有点想笑。
  曾厂长心血来潮,突然提议在企业里搞民主管理,在厂里设置了一个厂长信箱。
  职工们随时可以将意见建议,以书信的形式反馈给厂长。
  曾厂长第一次查看职工来信的时候,还郑重其事地将几位副厂长都喊去了他的办公室。
  邀请大家一起听听职工们的心声。
  然而,那信箱里,九成九的来信都是要求厂里为无房职工安排住房的。
  曾浩田算是用一个信箱,把自己逼进了墙角。
  原来职工反馈不到领导面前,领导还可以假装不知道。
  现在白纸黑字已经送到领导跟前了,领导总不能继续无视了吧?
  狄思科对于解决住房的问题,也有点犯怵。
  厂里有两千多号人,现在还有好几百人没有分到住房呢。
  狄思科将空饭盒盖子盖好,大胆提议道:“要想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我看最直接的办法还得是盖新房。”
  “职工们被私房的高额房租压得喘不过气,”尹甘露说,“当务之急是给职工增加住房补贴。以前的住房福利是通过住房实现的,现在大部分房子被买断了,就可以通过补贴现金实现。顺便把咱们厂自有房屋的租金也提一提,跟市场上的私房价格看齐。”
  吃饭还要讨论住房问题,曾浩田只觉味同嚼蜡,“给大家发补贴是应该的,正好从咱们建行的专项资金里出。但是盖新房恐怕没戏,咱们厂现在没有空余的地皮。”
  日化二厂和三厂从市区搬来郊区时,集团在一厂附近补贴了一块地皮给日化厂。
  那块地皮之前一直空着,不过,随着洗发水和牙膏需求量的提高,厂里决定在那块地皮上修建新厂房。
  所以,日化厂现在并没有多余的地皮可以用来建新住房。
  全市各单位都在排队申请地皮建房子,市里也打算转让地皮盖商品房。
  日化厂想在群狼环饲的情况下搞来一块地皮,简直难如登天!
  然而,谁也没想到,他们很快就有了一个可以免费使用地皮的机会……
  *
  曾浩田要高升的消息在私下里传得沸沸扬扬,钱运旺也在默默关注曾厂长的动向。
  周六下午,临近下班时,钱运旺进来跟狄思科汇报说:“曾厂长好像接到市里的电话了,让他去市政府谈话的。”
  狄思科:“你从哪打听的?”
  “厕所。”
  “……”狄思科关心道,“你要不要请假去医院看看啊?怎么总往厕所跑?”
  钱运旺面上一红,讪讪道:“就是凑巧被我听到了,嘿嘿。”
  “没事少打听,回去好好工作吧。”
  他这边刚把人打发了,曾厂长就出现在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说:“走吧,狄厂长,王副市长有请!”
  狄思科讶然:“我也要去吗?”
  “嗯,要求一二把手一起出席。”曾厂长瞄一眼手表说,“要求五点之前报到,咱们尽快出发吧。”
  两人没敢耽搁,提上包就匆匆赶往市里。
  他们以往来市里,能在秘书室有个座儿就算是优等待遇了。
  喝茶看报什么的,根本不要想。
  今天却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王副市长的秘书竟然特意给他们安排了一间会议室!
  大家可以坐在这里边喝茶边等。
  但是,马上就要面见领导,以防尿急出洋相,谁也没动面前那杯茶。
  领导不在,大家倒是聊开了。
  会议室里来了七八家企业,既有日化厂这样的工厂,也有商贸公司和百货商店。
  这些企业的一二把手都是被领导临时喊来的,谁也不知道被点名的原由。
  不过,有那反应快的人,就低声提醒:“咱们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点。”
  “?”
  那人指了指曾浩田和狄思科的方向,“咱们都是经营日化的,你们想想最近市里的大事!”
  哦,明白了。
  四洋化妆品公司嘛。
  这算是最近的大新闻了。
  去年年底,四洋的职工跑来市政府闹了好几次,想让市里出面阻止企业领导把公司卖给外商。
  可是,在他们来政府讨说法之前,这份并购合同其实已经签好了。
  外商还交了一大笔定金。
  四洋公司是市属国营单位,虽然经理是法人代表,但这项并购案并没有经过市里批准,市里不承认这份合同的合法性。
  要想合作可以,那得光明正大地谈,绕过市里偷偷摸摸签合同算怎么回事?
  这年头撕毁合同的事屡见不鲜,外商本就心思不纯,只要把定金退回去也就没什么事了。
  然而,就在市里敦促四洋退款时,外商的这笔定金却不翼而飞了!
  有人说这笔钱被领导层私吞了,还有人说是被会计挪用去炒股炒没了,会计还因此跳了楼。
  官方暂时没有明确说法。
  狄思科觉得四洋公司的领导,不至于傻到明目张胆贪污公款还不跑,问题八成出在会计身上。
  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就是,上千万的定金没了!
  四洋要想解决这个麻烦,要么拿出上千万还给外商,要么继续之前的合作,把公司卖给人家。
  四洋若是能拿出上千万,也就不至于走到卖公司这一步了。
  所以,这事最终还得由市里出面解决。
  曾浩田和狄思科心里有了数,在办公室里听了王副市长介绍的情况后,就没露出多少惊讶表情。
  王副市长说:“你们北方日化厂最近一年的生产销售情况不错,听说你们还打算新建厂房了,那新的生产线上应该需要不少熟手工人吧?”
  狄思科心想,看来市里也不想赔那近千万的定金,打算把四洋化妆品公司卖给外商了。
  曾浩田一脸为难道:“领导,我们厂今年在调整产品结构,有些销售情况不佳的产品就让它停产了。盖新厂房其实主要是为了安置那些停产车间的工人,即便如此,还有不少闲置劳动力呢。”
  这类推托之词王副市长已经听了一下午,他笑了笑说:“市里的困难,你们应该已经清楚了,北方日化厂是日化大户,需要的人手多。正好也有拓展业务的需求,希望你们能尽量为市里安排一部分就业困难的下岗职工。”
  狄思科与曾厂长对视一眼,接话说:“领导,我们厂也希望能帮市里解决眼下的困难,甚至可以接手四洋公司的一部分生产设备。”
  王副市长面露满意,欣慰地点点头。
  不待他发表意见,狄思科又继续道:“但是,您是知道的,我们日化厂经历过三个厂的合并重组,厂区里一直挨挨挤挤,十分紧凑,早就没有空余的地方了。要想接手四洋的设备和职工,没有地皮新建厂房肯定是不成的。”
  市里收了外商购买地皮的一大笔钱,怎么着也得在郊区给日化厂划一块两倍大的地皮才说得过去吧?


第141章 
  领导仓促把人喊来, 看座上茶礼遇有加,就是明摆着的鸿门宴。
  被点到名的企业,无论如何都要帮助市里解决一部分困难。
  哪怕只是接收三五个职工呢, 也算全了领导的面子。
  与商贸公司和百货商店相比, 日化厂显然是更适合接收这些职工的。
  所以, 在会议室等候时,曾浩田和狄思科就私下商量好了。
  如果王副市长提出消化下岗职工的要求, 他们就答应下来。
  到时候二人在领导面前打一下配合。
  曾浩田负责哭穷, 摆困难。
  狄思科负责跟市里讲条件。
  最佳方案就是免费接收四洋化妆品公司的设备和职工,顺便跟市里要一块地皮。
  另一个方案是走国企并购的流程,但这其中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四洋化妆品公司被卖给了外商。
  从法律上来说,四洋已经不复存在了,但烂摊子还在。
  因此, 当王副市长领会了他们要房子要地的“无理要求”后,并没有当场否决。
  要是能迅速解决四洋公司的麻烦,有些条件是可以谈的。
  曾浩田问:“领导,如果让我们厂来接手四洋的职工和设备, 我们要跟四洋的领导层谈, 还是直接跟市里谈啊?”
  王副市长不动声色地说:“这件事暂时由市里接手了。”
  从公司账面上转走一千万,并不是会计一个人能够办到的。
  会计虽然跳楼了, 但是根据警方的调查,他挪用公款炒股的金额是一百万,而不是一千万,剩余的九百万不知所踪。
  所以,公司的几个主要领导都被控制了起来, 尤其是女儿已经在国外留学两年,妻子也办签证要去陪读的总经理, 更是目前最大的嫌疑人。
  四洋公司乱成这样,被挪用的资金还在追讨中,职工的安置问题就只能由市里出面解决了。
  双方有了初步合作意向,具体要如何安排,市里还要开会讨论。
  而狄思科和曾浩田也没闲着。
  他俩按捺了一晚上,次日清早,曾浩田在厂里召开职代会,狄思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