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回倒是不用爹妈再劝,很听话地走出唱歌队伍,跑去跟两个小哥哥站在了一起。
狄思科佩服地望向于童,只觉得自家媳妇周身都散发着天兵天将的光芒。
不稳定因素被剔除了,正式练习终于开始。
声乐老师坐到钢琴前,很快就带着大家从头走了一遍,听到呈现出来的效果后,微不可查地蹙了眉。
她是歌舞团的专业声乐指导老师,平日里指导的不是专业歌唱演员,就是明星学校里有一定基础的小学员。
经合办这群乌合之众实在太业余了。
合唱团团长潘芝花只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基本没什么声乐知识,所以分唱段时,也只是分了男女,并没有对高低音声部进行详细的划分。
这样几近零基础的学员,王老师平时是不收的,更何况是将近四十号人的队伍。
可是,她瞟了一眼亲自扛着摄像机,在排练室里帮忙拍摄花絮的于童,只好在心里叹口气。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她是于童奶奶的学生,从前没少受白主任关照。何况在陈庆山明星学校授课时,于童给了她课时费的八成,这是学校的最高抽成了。
第一遍合唱结束后,王老师将每个合唱团成员都单独提溜出来,让大家合着钢琴伴奏唱上一两句,然后将每个人都放到合适的声部。
可是,这群业余选手不怎么争气。
大家一起合唱的时候,一个个都挺自信的,可是一旦被老师点名挨个唱歌,有些人就扭捏了起来。
尤其是前方还有一大群家属围观。
这就是公开处刑啊,更不好意思了。
狄思科站在队伍里,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大家一定要珍惜被王老师一对一指导的机会,王老师是歌舞团的专业声乐指导老师,也是很多知名歌星的声乐老师,一般不给业余人士指点唱法。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啊,秦勉、金雪茜、黄炜、沈晶莹,这几位歌手大家听说过吧?”
众人纷纷点头,家属们也跟着点头,秦勉和金雪茜连续出了好几首情歌对唱,今年新出的情歌更是火遍大江南北,被很多媒体称作“金童玉女”。
“王老师就是这几位明星的声乐老师,他们发唱片前,都要请王老师指点唱法、纠正发音的。”狄思科笑着说,“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次被明星老师亲自指点的机会,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大胆提问!”
他的这番话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自认歌唱水平不错的人,都跃跃欲试等着老师一对一指导。
而五音不全的那几个,心里更没底了。
王老师应付这种情况很有经验。
她把第三排那个最没自信的郭宏伟提溜出来,让他站在围观人群里仔细观察同事们的表情,然后请大伙合唱了一遍。
最后一个音落下后,王老师笑着问:“发现问题了没有?”
郭宏伟颔首,在其他人都很自信的情况下,越是忸怩的人,越容易被凸显出来。
反正他的目光就一直被“走调三人组”中的另两位老伙计吸引。
王老师反复强调了几遍自信的重要性,又让大家按照新分好的声部重新唱了两遍。
此时,第一排的小姑娘们站得太久,早已经席地而坐了。
其中两个还掏出毛线,玩起了翻花绳。
狄嘀嘀年龄太小手指头也短,尚未接触过这种游戏,坐在两个小姐姐中间,紧盯着人家翻飞的手指瞧。
王老师拍拍手,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刚才那首歌小朋友们都听过吧?会唱的小朋友留下,不会唱的小朋友就可以出去玩了。”
闻言,六个小姑娘走了俩。
还剩四个。
狄嘀嘀唱不下来整首歌,只会唱前面的一段,但她觉得自己这种情况就属于会唱那一拨儿里的。
所以,她很自然地留了下来。
王老师也让每个孩子都和着伴奏唱一段。
当着陌生人的面唱歌,几个小姑娘都有点不好意思。
尤其前方还有一台摄像机正对着这边,这就更让人紧张了。
狄思科给自家闺女鼓劲儿:“谨言,你先带头唱一个,跟在幼儿园一样,随着伴奏唱两句就行。”
狄嘀嘀捏着蓬蓬裙上的一层纱网,欢快地呼扇了两下,然后像在幼儿园一样,抬头挺胸立正站好,钢琴伴奏一响,便自然地唱道:“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稚嫩的童声很清澈,音准和节奏也都控制得很好。
只可惜,唱完这两句就停下了。
王老师望过来,示意她继续往下唱。
狄嘀嘀:“唱两句就行。”
王老师:“……”
这孩子还挺听话的呢。
大致情况已经了解了,她就没逼着孩子接着唱,让旁边的几个女孩继续。
第二第三个小朋友也表现得不错。
兴许是前面三人给到的压力太大了,轮到第四个小女孩时,这孩子太紧张,竟然卡壳忘词了。
伴奏又给了一次,仍是没想起来歌词,孩子心里一慌,蹬蹬蹬自己跑下台找妈妈去了。
王老师有点忧愁地望向仅存的三颗硕果。
三岁半的,五岁半的,六岁的。
这也太小了。
这么小的孩子很不好控制,万一也像刚刚那个小姑娘似的顶不住压力,在正式舞台上落荒而逃了。
那这节目基本就算砸锅了。
她将目光转向围观人群问:“年纪大一点的同学,有没有想参加合唱比赛的?”
刚刚还因为唱歌跑调不自信,被老师单独提溜出来的郭宏伟,立马冲人群里的儿子招招手:“小磊,你来试试啊!”
虽然他唱歌走调,但他儿子没继承这部分劣质基因,唱歌还是很好听的,现在是他们学校彩虹合唱团的成员。
今天特意把儿子带来歌舞团就是想让他见见世面的。
被点名的小磊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大方地站出来,走向了合唱团的第一排。
与他一同出现的,还有小尾巴狄嘀嗒。
于童在半路拦下了儿子,“你怎么也跟着出来了?”
狄嘀嗒指指小磊,“小小子也能去。”
那他当然也要去啦!
于童:“……”
你还挺能找机会的。
她一晃神的工夫,就让这小子给跑了。
蹦蹦跶跶地奔向了姐姐旁边。
姐弟俩好似久别重逢一般,深情拥抱了一下。
于童心说,可以找个电影让他俩出镜了,真是一举一动全是戏。
王老师又找来两个年龄稍大的小朋友,让每人都试唱一次。
有的小朋友记不住歌词也没关系,距离歌咏比赛正式演出还有一个月,记歌词足够了。
因着只唱这首歌的前几句,并没有暴露自身短板的狄嘀嗒,竟然奇迹般地被王老师留了下来!
成为了童声部的七名小朋友之一!
而且还兴致勃勃地混在大人堆里,跟着专业的交响乐团合练了两遍。
凭借自身瞒天过海,鱼目混珠的硬实力,愣是在合唱团里混到了最后。
特别洪亮的嗓音,也得到了王老师的单独表扬。
亲爹妈:“::::::”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他俩都不好意思把儿子撵下台了。
否则会显得这对父母非常无理取闹。
*
于童当年在团里练过女声小合唱,但是看着儿子在台上唱歌,她感觉比自己上台表演还紧张。
她屏着呼吸,生怕狄嘀嗒的下一句就会突然跑到太平洋去。
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于童,在周末的第一次合练结束后,回家给儿子开起了小灶。
甚至还请了白主任出山,亲自指点重孙孙唱歌。
务必让他能混到正式演出那天,要是中途让人发现他唱歌走音,被老师刷了下去,那可太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了!
而狄思科则觉得自家儿子的运气很不错,属实不需要他这个老父亲多操心。
并且希望能从儿子身上沾到一些好运,尽快让经合办把农贸公司搞起来。
兴许真的借到了儿子的光,新一周再次到来时,狄思科接到了崔主任打来的电话。
全国信息蔬菜网络的项目有了眉目。
让他当天就去一趟商业部副食品管理局,找个姓吴的处长。
“崔主任,这位吴处长是负责哪个处室的啊?”
“肉食蛋品处的,”崔主任不紧不慢道,“这件事得由蔬菜处和信息中心负责,不过我联系不上那边,老吴是我在党校的同学,你直接去找他,他知道怎么办。”
狄思科连连道谢,放下电话就找到了罗雯,“罗主任,我上周说的,采购计算机的事,你安排的怎么样了?”
罗雯一怔,连忙问:“主任,咱们真的要买计算机啊?”
那玩意可不便宜,而且经合办没什么业务,买了计算机回来真是没用。
那点抄抄写写的活儿,文员就能处理了。
狄思科颔首:“对,尽快安排吧。”
“哎,我已经打听好价格和型号了,”罗雯在工作上是从不马虎的,“您要是着急用,我一会儿打个电话,下午就能送货安装。”
狄思科交代完采购计算机,就驱车去了副食品管理局。
在肉食蛋品处门口询问吴处长时,隔着不远的一个办公室里有人喊:“在这呢,直接过来吧?”
狄思科越过挂着“蔬菜处”牌子的办公室,在处长办公室的门上敲了敲。
里面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个靠坐在办公桌上,见他进来便笑道:“早上接到崔大姐的电话,我就没敢离开单位,一直等着狄主任上门呢。”
狄思科走过去,笑着与对方握手说:“有劳吴处长了。”
“客气了,崔大姐说今天给我一个见大明星的机会,我才答应帮忙办事的!”
狄思科在身上摸了摸说:“崔主任没提前给我通气呀,早知道我就带点签名照之类的了。”
“哈哈,一会儿在申请单上签名也是一样的。”吴处长回头跟办公桌后面的人说,“老孙,这位就是我刚才给你介绍的狄主任,你们那个蔬菜信息网络是怎么个情况,你也跟人家介绍介绍。”
孙处长笑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为了配合解决各地的菜篮子问题,部里决定建立一个全国蔬菜信息计算机网络系统。邀请各大中城市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将本地的蔬菜信息录入到系统中来。”
狄思科问:“孙处长,这个蔬菜信息指的是国营、集体、私营所有单位的信息,还是单指国营单位的信息?”
要是囊括全市所有相关企业的信息,那工作量可就太大了。
他得考虑一下,有没有必要因为几万块钱,接下这么麻烦的一项工作。
“主要是针对农贸市场和国营菜场的蔬菜供应量和价格进行采集,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全市调入调出的蔬菜和农副产品的品种、数量和价格进行录入。”
狄思科点头表示明白,又问:“现在已经有其他城市在做这项工作了吗?”
“对,南方有两个城市已经开始录入信息了。北京要是也加入的话,就可以在系统里面查阅到这两个城市的蔬菜信息,对于外埠菜进京,南菜北运也是有帮助的。”
按理说,这种需要采集大量数据的工作,最好能由各市的农业部门或是蔬菜公司来做,毕竟条件得天独厚嘛,数据信息都是现成的。
但是他们部里将这项工作推下去也有些时日了。
很多城市并不重视这项工作的推进,或是对计算机使用不熟悉,或是不想增加负担。
反正主动上门来做这项工作的单位没几个,他们又不能强制性要求地方执行。
所以,尽管狄思科所在的单位只是区经合办,但人家能主动上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是其他单位不能比的。
部里着急推进这项工作,可是每个城市只能选一个单位来负责这个项目,谁积极主动,谁就能得到机会。
孙处长让人拿了两张申请表给他,让对方回去填好送过来即可。
不过,狄思科担心夜长梦多,在外面的办公室找了张桌子,当场把申请表填了。
请相关工作人员将两张表都仔细检查一遍,确定无误后,他就带着表格驱车赶回单位盖章。
否则申请表修改几遍,他得来来回回跑上好几趟。
提交了申请以后,狄思科在距离不远的饭店,请吴孙二人吃了顿便饭。
经合办的工作涉及到很多内贸业务,借着这个机会跟部里的相关领导混个脸熟是很有必要的。
“孙处长,我今天回去就可以让人准备一下挂牌了吧?”狄思科笑着问。
“挂什么牌?”
“我们当上了全国蔬菜信息系统的采集站点,不得挂个牌子嘛!”狄思科笑道,“我们办成了这么大的事,总得让大家伙都知道吧?也扩大一下咱这个信息系统的影响力嘛。”
孙处长还真没想过挂牌的问题,这个系统算是一个内部系统,暂时只有各省市的相关部门可以查阅。
主要是为了监控蔬菜供应和调运信息的。
但是,挂个牌子似乎也可以,毕竟是个全国性的项目。
于是他点点头说:“那就挂个牌子吧。”
狄思科这才把心放回了肚子里,准许挂牌就说明这个项目真的能落到经合办了。
项目的专项资金也能落到他们的口袋里了,像蔬菜公司那样的大单位未必瞧得上这点钱,却能解经合办的燃眉之急呀!
*
商业部的这笔专项资金很快就带帽下到了市里,经合办的账户上一下子就多了八万块钱。
大家谁也没有声张,悄悄地挂了牌,悄悄地取钱,加上账户里原有的资金,他们可以去申请注册公司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们也该跟区里通个气了。
该争取的支援还是要争取的。
徐叔阳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听说经合办要开公司时,属实惊叹了一番。
“你们经合办怎么还开起农贸公司了?”他还真的从没往这方面想过。
狄思科当然不能说是他遛孩子遛狗的时候找到的灵感。
他一脸深沉地现编了一段心路历程。
“菜篮子工程是市长亲自挂帅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副食品供应问题。咱们区的农用土地面积广阔,种植蔬菜瓜果的农户数量又比较多,所以,经过细致的走访调研以后,我们经合办决定将近期的工作重点转移到菜篮子工程上来。”
“市蔬菜公司掌握着全市七成的蔬菜市场,但剩下的三成市场也是有很大发挥空间的。我们经合办已经得到了国家商业部的一笔专项资金,专门建设全国蔬菜信息系统,不但要为本区的农户找到蔬菜销路,也要积极推动南菜北运,让外埠菜顺利进京。”
徐叔阳接过他提供的资料,仔细阅读起来。
说实话,经合办这个部门虽然已在本区存在多年,但是徐叔阳觉得有点像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他刚上任的时候,就想将这个部门与计委和经委合并。
不过,经合办人员冗杂,把这么多人合并去哪个单位都像是吃闲饭的,打破了人家单位的原有平衡。
所以,当狄思科表态愿意跟着他来区里工作后,徐叔阳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把他放到经合办主任的位置上。
经合办的老主任退休,两个副主任里,一个是老机关,让他守成或是搞搞办公室政治还可以,另一个刚从乡镇调上来半年,基本没做过对外的经济工作。
把狄思科放过去,就是让他发挥天马行空的思路,开疆拓土的。
徐叔阳以为他会需要一点适应时间,然后搞个大项目。
但是着实没想到,还不到一个月,他就盯上农业这一块儿了。
不是什么大项目,但切入点非常不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