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

第202章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第202章

小说: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那块地的企业不准在土地使用期内,更改市场经营内容!”
  狄思科直起腰问:“真的只能建蔬菜批发市场啊?”
  潘芝花颔首。
  狄思科:“……”
  艾玛,这不是刚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嘛。
  大钟寺不肯合作,我们就自己建一个蔬菜市场!
  潘芝花提醒:“咱现在什么都有,就是没钱……”


第152章 
  区里新规划的这个蔬菜批发市场, 对经合办和农贸公司来说,就是吊在眼前的大肥肉。
  农贸公司与市里的蔬菜公司,在经营内容上相似。
  但人家蔬菜公司在全市各区都分布着自己的国营批发市场、菜市场, 以及国营菜站。
  销售渠道四通八达。
  而农贸公司呢, 零!
  除了企业、学校、机关食堂的采购订单, 再无其他。
  开一家蔬菜批发市场,既多了一个销售渠道, 又能为配送中心提供充足的蔬菜货源。
  可谓是一举两得呀!
  所以, 经合办众人很快就为批发市场的项目忙碌了起来。
  然而,运气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不堪一击。
  即使已经规定了土地用途,那块地的最终成交价仍然高达八位数。
  农贸公司最多能从银行贷到几十万的建设资金。
  最终也只能望地兴叹罢了。
  为了拿下批发市场,狄思科不但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还搭进去不少人情关系。
  光是请客吃饭就请了七八顿。
  结果却是一场空, 这让他着实消沉了好几天。
  “早就跟你说了,咱家可以投资那个农贸市场,”于童一手捏着掏耳勺,一手揪着他的耳朵, “是你自己说可以搞定, 不需要帮忙的。”
  “那块地叫价上千万,咱家哪要得起啊?”
  “谁说咱家要不起?”感觉光线晃动得厉害, 于童对儿子说,“宝宝,你把手电筒的光对准爸爸的耳朵。”
  “……”狄思科疑惑扭头,“咱们要得起吗?”
  家庭收入全权由于总安排,他还真不知道家里具体有多少钱。
  他之前跟二哥合伙解决三角债, 拿到了一百多万。
  交给媳妇以后,自觉不是吃软饭的了, 就心安理得当起了甩手掌柜。
  虽说现在工资没有在企业的时候多,但每个月的几百块都归他自己支配,偶尔还能有点结余。
  他这小日子过得也挺快乐的。
  “掏耳朵呢,别乱动!”于童按住他的脑袋,又调整了一下儿子手里的光源,“要得起。不过,我听说人家拿地都是贷款的,咱要是拿下那块地,也可以贷款啊!”
  “人家贷款拿地都是盖房子的,房子一卖就能让资金快速回笼。但莲花乡那块地,只能建蔬菜批发市场。咱家现在的业务基本都跟娱乐产业有关,跟农业根本就不搭边儿!批发市场是个长线投资,一千多万砸进去,不知多少年才能回本呢。”
  “不是说可以像卖房子似的,出售市场摊位的使用权嘛。几百个摊位卖出去,也能卖不少钱呢!”
  “算了,地皮不是尖椒,尖椒卖不出去,咱家能自己买点,”狄思科叹气说,“但地皮不是小事,那批发市场不赚钱的时候,没人说什么,万一以后赚了大钱,就该被人说成是咱家的夫妻店了。咱俩就算有十张嘴也解释不清。”
  这样明显存在隐患,又费力不讨好的事,狄思科才懒得干。
  于童小心地用着掏耳勺,嘟哝道:“难得看到你事业受挫,我不是想支援你一下嘛。”
  “工作哪有一直顺风顺水的,偶尔受挫也没什么。咱妈说,有可能是她最近去拜佛的频率降低了,才导致我们拿地失败,”狄思科好笑道,“她今天又跑去雍和宫了。”
  于童:“……”
  要是雍和宫能出个月票年票什么的,她婆婆肯定会掏钱。
  隔壁的钢琴声出现了短暂的停顿,于童接过儿子的手电筒说:“姐姐练完了,该轮到你了!”
  狄嘀嗒趴在旁边,磨磨蹭蹭地不愿动地方,“让姐姐继续弹吧,我不想弹。”
  狄思科感慨:“儿子,咱家有现成的钢琴,你都不乐意弹啊?我小时候要是有这条件,现在没准就是钢琴家了!”
  俩孩子的爱好一直挺一致的,一起学唱歌学外语都没问题。
  可是,轮到学钢琴的时候,狄嘀嗒的兴趣明显不怎么浓厚。
  狄嘀嘀已经能练习弹奏《小星星变奏曲》了,这小子还没怎么入门呢。
  “你不想练啊,那今天就不练了,你去跟姐姐说,今天钢琴都归她用。”
  听到儿子蹬蹬蹬跑出了门,于童才说:“孩子还太小了,不乐意练就不练吧。本来就是培养个兴趣爱好,他要是每次弹琴都跟上刑似的,还算什么爱好。”
  她和表姐也是从小学琴的,不过她俩都对钢琴没什么兴趣。
  她只学了一个月,就跟着妈妈跳舞了。
  郑雪茹比她强点,坚持了快一年,才转去学中提琴。
  于童十岁那年,参加文艺汇演的时候,看到有个同学演奏了一曲《东方红》,感情充沛,气势磅礴,然后她突然就对钢琴产生了兴趣,这才重新跟奶奶学起了钢琴。
  狄嘀嗒年纪还太小了,硬逼着他练琴只会适得其反。
  “明天周末,我带他们去明星学校转转,不喜欢钢琴,兴许会喜欢别的。”于童挺看得开,“孩子的兴趣爱好是要慢慢培养的。”
  狄思科在这方面没什么经验,只能听媳妇的。
  他在媳妇腿上翻个面,把另一只耳朵亮出来,“那我陪你们一起去吧。”
  夫妻俩计划得挺好,但翌日一早却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下了一上午,明显不适合出行。
  狄嘀嘀和狄嘀嗒最喜欢这样的天气。
  周末不用出门,他俩练完琴,在回答几道口算题,就可以跟杰克一起看《蓝精灵》了。
  几个小孩窝在沙发里看了一上午动画片,直到荣大夫跑来狄家喊孙子吃饭,才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
  “荣大夫,今天在我们这边吃吧,”狄思科笑着邀请,“我们也要开饭了。”
  “不了,我特意去早市买了菜,午饭已经做好了。”荣润良问,“狄主任,听郭老师说,你们单位现在有送菜服务?咱们北海公园这边能送吗?”
  “送到是能送,但我们现在只做团体订单,暂时还不能做个人业务。”狄思科遗憾道,“我们现在人手有限,没办法因为一两个私人订单送一趟货。”
  “你们送一次货最低得消费多少钱啊?”
  “单笔订单超过一百块。”
  “啊,”荣润良有点犯难,“那我确实买不了那么多,你们都有什么菜啊?能送肉蛋之类的吗?”
  “市面上常见的蔬菜都有,还有各种调味料和干货,肉类的话暂时只有猪肉,都是肉联厂当天的新鲜猪肉。”
  郭美凤插话说:“荣大夫,您不是请了一个小保姆吗,有小保姆买菜做饭,您就别操心了。”
  荣润良摇摇头:“小保姆上个月就走了。”
  他家里人口太少,只有祖孙二人,根本看不住那保姆。
  自打请了这个保姆回来,他药柜里的名贵药材就无缘无故丢了好几次。
  上个月找借口把保姆辞了以后,倒是再没丢过药材。
  荣大夫带着杰克回家吃饭了,狄思科原以为买菜的事就算过去了。
  可是,傍晚的时候,居委会温大妈又带着四个老太太,找来了老狄家。
  “狄主任,我听荣大夫说,您这边可以帮忙送菜,是真的吗?”
  “……”狄思科耐心解释,“蔬菜配送服务是我们单位的一项业务,暂时只做团体客户,比如学校、企业、机关食堂。”
  “那我们要是七八个人一起买菜,算不算团体客户?”温大妈问。
  “只要单笔订单超过一百块就算。”狄思科提醒,“温大妈,我们的运输车都是上午送菜,但咱老百姓习惯晚上买菜做饭。这时间上恐怕对不上。”
  隔壁的李大妈说:“晚上买菜的都是年轻人,像我们这样的退休老年人都习惯早上买菜,新鲜!”
  狄思科:“……”
  那行吧。
  “明天我把菜单和菜品单价送去居委会,您几位要是能凑够一百块的订单,我们就让司机送菜的时候,顺路往咱们胡同这边跑一趟。”
  几个老太太答应着,欢天喜地出了门。
  郭美凤拉着老五说:“要是真能往咱们这边送菜,你们单位也算做了件好事。”
  狄思科连忙摆手,“这是做生意,跟好事坏事可没关系!”
  “怎么不是做好事呢!眼瞅着就该入冬了,外面天冷路滑,年轻人还没什么,但老年人可就遭罪了。咱这一片儿,每年冬天都有老头老太太被摔骨折。你们如果能把菜送到家门口,能给大家省不少事呢。”
  这一片儿退休老人的退休工资都挺多的,不怕花钱。
  但像自家这样请小阿姨的人家还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自己买菜做饭。
  夏天还好,冬天可就麻烦了。
  狄思科听老妈讲了一箩筐冬天买菜的困难,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就让人重新列了一张价目表。
  个人业务的价格肯定不能按照批发价走,但是加上服务费以后,仍然比菜市场便宜。
  毕竟他们是产地直销,真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大爷大妈们天天逛菜市场,对各种蔬菜肉类的价格门儿清。
  见到那张价目表以后,立马就开始呼朋引伴了。
  “老李老李,赶紧来居委会!这边的菜可便宜了,西红柿比菜市场便宜一毛五!大蒜便宜两毛!”
  “啊,哪儿的菜啊?怎么这么便宜?”
  “听说是本地菜,产地直销的。”
  “那我也赶紧去看看。这么便宜的菜,还新鲜吗?”
  “不知道呀,我也没见到菜呢,现在只有一张价目表,听说早上从地里摘下来,上午就送到了,比菜市场的菜还新鲜呢!”
  一群老头老太太都跑去了居委会询问价格。
  为了照顾老年人,狄思科特意叮嘱办公室用特大字号打印菜单,所以大家伙不用带老花镜也能看得清。
  有人看清菜价后,询问道:“老温,这菜怎么买呀?”
  “拿菜单回去,需要什么菜,就把序号写下来。比如你想要2斤黄瓜,就写13号,2份。除了香菜每份一两,其他的菜都是每份一斤的。前一天把订单送到居委会来,顺便交钱。第二天上午就能拿到菜了。”温大妈甩了甩手上的菜单说,“谁想买菜,就来我这里取菜单!”
  结果,不到一小时,二十张菜单就被人领空了。
  狄思科次日下班回家,接到这份高达600块的团购订单时,表情出现了短暂的空白。
  600不算特别多,但是用600买菜就很多了。
  有的大食堂一天也要不了600块的货呀!
  他哭笑不得道:“温大妈,只要订单满100块,我们的司机师傅就可以每天往这边送一趟菜。大家没必要买这么多菜,这得吃到猴年马月呀!”
  “我跟大家伙儿说了,但他们都不听呀,”温大妈乐呵道,“这订单里不光是蔬菜,还有猪肉和排骨呢。”
  狄思科往订单上瞄一眼,好家伙,光是猪肉就下单了90斤。
  要知道,一头猪才出肉180…200斤,这群老头老太太直接拿下了半头猪。
  温大妈似乎知道他在担心什么,笑道:“你就放心送吧,现在天气凉快了,多买点东西也坏不了。”
  “这是多少户人家的呀?”狄思科问。
  “26户。”
  狄思科:“……”
  他以为能有十户买菜,就顶天儿了。
  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参与。
  还是低估了大爷大妈们的影响力啊!
  问题是,他不可能让人家司机给这26户挨家挨户送菜呀!
  他盯着那份订单,沉吟许久才说:“我们的送货司机顶多能帮忙将货送到居委会,或是指定的某户人家。把货送上各家的门是不太可能的。”
  “没关系,到时候我们居委会会组织人手的。”
  “咱居委会为住户们服务本是好意,但蔬菜这玩意,损耗不小。发给这家的菜好,那家的菜不好,很容易引起居委会跟住户的矛盾,而且这中间还掺杂着菜金的问题。”
  温大妈被他这样一说,心里也有点打鼓。
  他们本想找七八个熟人组团买点菜,到时候私下分一分,省了去市场的麻烦。
  可是,经过大家的宣传后,竟然招来了二十多户人家参与其中,这是她也没料到的。
  狄思科给出一个方案,“每天要送那么多菜,让居委会一直免费为大家服务不是长久之计。要不咱们在胡同里找个合适的人选吧,最好是年轻腿脚好的。司机把菜送到他家或是居委会,然后,由他对照着订单,将每户的菜分好后送货上门。他的工资由我们农贸公司出,每份订单给他4%的提成。”
  低于一百块的订单,农贸公司不接单。
  也就是说,负责送货的人,每笔订单至少能赚到四块钱。
  每天上午忙活一会儿,就能赚一笔外快,对于手脚勤快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工作。
  这人要是懂得宣传,将更多住户介绍来买菜,那赚得就更多了。
  温大妈对胡同里各家的情况一清二楚,马上就给出一个人选,“前头开裁缝铺的小刘,她爱人叫李报国的那个,最近下岗了,找不到工作正帮她看店呢。人挺勤快的,就是嘴拙,照着他媳妇差远了。要不然让他试试?”
  “那就让他试试吧,菜金也由他那边代收。前半个月每天结账,半个月后,一周结账一次。”
  于是,北海公园这边的住户们,就率先享受了免费送菜上门的服务。
  连老狄家也加入了团体采购的队伍。
  狄思科原本以为,这个业务干不了多久,等到大家的新鲜劲儿过去了,还得回归家门口菜市场的怀抱。
  然而,街坊们在家收菜的热情持续走高,直到过年前,购物热情仍未减退。
  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万多块,将近两万块的订单,不比机关食堂的走货量差。
  李报国这个配送员,每月能赚好几百块的提成,直接把送菜当成了正经工作来做。
  唯一不足的就是,这些街坊们的要求太多了。
  这天下班回家,狄思科刚进门,就听于童说:“刚才刘大妈来串门了,让我问问你,能不能往菜单里加点水果。”
  狄思科:“……”
  因为这些街坊们,他们配送中心已经联系了牛肉羊肉鸡肉的货源。
  要不是鸡蛋的损耗量太大,连鸡蛋都能给弄来。
  “他们总不能天天在家呆着吧?没事也去菜市场溜达溜达买点水果嘛。”
  郭美凤和小阿姨,拿着最新的菜单勾勾画画,随口说:“过年前的水果涨价涨得厉害,你们要是能弄来水果,咱家也从配送中心买。”
  “即使我们有水果,也不会太便宜。”狄思科摇头道,“现在的水果大多是从南方运来的,价格都不算低。”
  他嘴上抱怨街坊们太能找事了,次日去上班的时候,还是把农贸公司的供销科长喊了过来。
  张文青曾经是市蔬菜公司下属国营菜站的站长。
  前几年蔬菜公司搞体制改革,关停了几个菜站,他就顺势下海贩水果了。
  结果水果的水比蔬菜还深,他因为两车皮的烂柑橘赔了一半身价,此后彻底上岸。
  正赶上星火农贸服务公司招人,他就来公司当供销科长了。
  此时,听说狄主任想卖水果,张文青连连摇头。
  “狄主任,听我一句劝,水果的损耗量太大了,冬天的水果一冻就烂,咱还是专心卖蔬菜肉类吧。咱们的保鲜库不够大,千万别招惹水果。”
  “我寻思过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