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

第210章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第210章

小说: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突然就要演出?是幼儿园邀请的吗?”狄思科问。
  二舅妈从旁解释:“他们幼儿园下个月要进行文艺汇演,除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家长们也要上台表演节目。”
  狄思科讶然:“小朋友的文艺汇演,让家长掺和什么啊?到时候看家长,还是看小朋友?”
  这幼儿园的花样可太多了,纯粹是为难家长嘛,这让没有文艺特长的家长怎么办?
  “这叫什么什么动来着!”二舅妈忘了那个词怎么说,想了半晌仍没想起来。
  狄嘀嘀麻利接话:“亲子互动!小白老师说,我们班小朋友的家长都要参加。”
  郭美凤主动道:“我打算代表咱家出席,到时候就上台表演一段京剧,让小朋友们欣赏欣赏国粹。”
  既然不用自己出节目,狄思科就不挑理了,他赶忙连声说好。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现在的小孩基本没什么机会接触和了解京剧,您化上妆,戴上行头,上台给他们表演一个,让小屁孩们开开眼!”
  郭美凤整理着袖口说:“不光是我要上台,你跟童童最好也能一起参加。”
  狄思科疑惑地望向二舅妈,问:“父母也必须出席吗?”
  “老师没说,”二舅妈摇头,“只要求每个孩子家长准备一个节目。”
  不待狄思科提出反对意见,郭美凤又扔出一个重磅炸弹:“我最近打算让咱们家参加五好家庭的评选。”
  “啊?”
  “不要惊讶,我早就想参加评选了,就是一直没机会。”郭美凤喜滋滋地说,“五好家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活动,这次去幼儿园演出是一次机会,咱全家一起上阵,也算是家庭文化活动,到时候能给评比资料里面增加一个素材。”
  狄思科无语道:“参加评比的家庭,需要提前好久进行准备呢,您现在才提出来,这不是临时抱佛脚嘛!”
  “也不算临时吧,”郭美凤一拍大腿说,“不过,你这话倒是提醒了我,明天我得抽空去雍和宫拜一拜,抱抱佛脚。”
  狄思科哭笑不得道:“五好家庭成员要讲科学,破迷信,您第一个就通不过评审呀!”


第158章 
  “五好家庭”那块光荣牌, 对老一辈人来说有着特殊意义。
  狄思科记得他上小学那会儿,五兄弟的房间里,除了贴着年画, 还贴着一张《全家争五好, 好了还要好》的画报。
  画报上的一家人围在方桌前, 用毛笔在大红纸上写《决心书》。
  那张画报在墙上贴了好几年,直到褪色卷边儿才被郭美凤揭了下去, 以致时隔二十年, 那个画面仍然刻印在狄思科的记忆里。
  二三十年前,被评为五好家庭,就相当于给一个家庭颁发了先进集体奖,被选出的人家无一不是又红又专,出身好工作好的。
  郭美凤打从年轻起, 就想给自家申请个五好家庭的牌牌。
  可惜,老狄活着的时候,她跟婆婆关系不好,不符合“家庭和睦, 邻里团结好”这一项。
  她不是尊敬公婆的好媳妇, 老太太也不是关心媳妇的好婆婆。
  她们的婆媳关系算是众人皆知的秘密,民主评议的时候必然通不过, 郭美凤也就不去自讨没趣了。
  老狄走了以后,她成了户主,跟老太太也没了联系,本可以申请五好家庭的。
  可是,她家老二当时是远近闻名的刺头, 不太符合“遵纪守法,执行政策好”这一项。
  所以, 她再次错失了得到光荣牌的机会。
  如今她跟着老五过日子,户口本上户主的名字是老五。
  他们遵纪守法,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婆媳关系和谐,还能教育子女,组织家庭文化活动。
  她恨不得自己给自己颁个奖。
  因此,郭美凤重燃热情,打算弥补这辈子的遗憾,冲击那块五好家庭光荣牌。
  狄思科却觉得这事有点悬。
  郭老师是雍和宫年卡的潜在客户,而且不少街坊都知道她这个习惯。
  “我可不是宣扬封建迷信啊,”郭美凤振振有词地强调,“顶多算是风俗习惯,这属于祈福类风俗活动,就像过年贴福字一样。”
  狄思科:“……”
  在老妈的催促下,他这个户主不得不去居委会咨询评选五好家庭的流程。
  温大妈惊讶地问:“你们家还不是五好家庭吗?”
  狄思科顺着她的话说:“已经是五好家庭了吗?那您给我补发一个光荣牌吧,我挂到家门口就成了,省得占用评选名额。”
  居委会的另几个同志凑趣道:“咱可得好好查查资料,不能被小狄蒙混了过去。”
  温大妈一边翻出申请表,一边嘟哝:“我以为你们家早就已经评过五好家庭了。”
  狄思科正经八百地说:“我们家对五好家庭的评选比较慎重,准备充分以后才敢来申报。”
  温大妈将申请表交给他,“你们先填申请表,街道办会组织评审委员会对所有申报家庭进行评审,选出候选家庭。然后在咱们街道进行公示,最终的五好家庭,由居民们投票产生。”
  狄思科拿着表格回家,对郭美凤说:“妈,五好家庭是由胡同里的住户们投票选出来的,我看您甭在文化活动上使劲了,还是跟左邻右里处好关系吧。”
  郭美凤接过表格逐字逐句地看了一遍,皱眉说:“我记得五好家庭的评选很严格呀,由专家评,人家还要来家里家访呢。”
  “您说的是区级以上的五好家庭吧,”狄思科坐到桌前填表,“反正咱胡同里的五好家庭就是邻居们投票的,想被选中就得团结邻里关系。您最近低调点吧,别总在胡同里显摆,小心人家不给您投票。”
  郭美凤暗下决心,这段时间要跟街坊们多走动走动,做点好人好事什么的。
  但她面上表现得对自己的人缘极有自信,满不在乎地摆手说:“评上街道的五好家庭,简直是小菜一碟。我的目标是市级五好家庭,所以咱家的文化活动你跟童童得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文艺汇演,你俩也出个节目。”
  “咱家有您出马就够了,”狄思科唱起了反调,“我俩最近都可忙了,真没时间准备演出节目。”
  于童从公司回来的时候,母子俩还在因为节目的问题争执呢。
  她坐在桌边吃了几口晚饭,还得帮两人断官司。
  “妈,我俩最近确实挺忙的,我们公司要参加电视剧剧本的投标,他是我们的顾问。”于童对婆婆的脾性还是很了解的,“要是这个本子能被市里选中,我给您在电视剧里安排个角色。”
  郭美凤顾不上纠结幼儿园的演出了,坐到她身边问:“真能让我拍电视剧呀?你们这次要拍什么内容的?”
  “国企改革。”
  狄思科问:“不拍知青下乡回城了?”
  “不拍了,主题明确一点,就是聚焦国企改革。我刚找人帮忙查了一下,目前已经播出的电视剧中,没有这种题材的,正在拍摄和准备拍摄的也没有这个题材。”
  所以,知青下乡和回城这部分内容被她摒弃了,故事的时间背景就是九十年代初,围绕国企改革展开。
  “剧本大纲出来了吗?”
  于童起身从背包里拿出一沓剧本递给他,“大概出来了吧,但市里要求电视剧不少于20集,每集的大纲不少于3000字,还有得磨呢,你先帮我看看,我总觉得还差点什么。”
  狄思科接过剧本大致翻了翻,他们选择的背景是一家电器厂,而且是声名显赫的国家一级企业。故事中涉及到了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中层干部大幅精简,部分职工下岗、待岗。
  那种群情鼎沸的场景,与时下很多工厂中的情况类似,应该能引起不少观众的共鸣。
  “我觉得何立峰的成长有点太快了,既不学习新的管理办法,也没有深造机会,完全缺乏成长的契机。”狄思科合上剧本说,“何立峰已经在国营大厂工作了二十多年,早就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那种传统的思路和模式,不是短时间内能改变的。”
  “而且何立峰已经在厂长的位置上呆了五年,正常情况下,再有一年就该被调整了,未必会有心思在厂里搞改革。你们不如把他的年龄改小一点,让他当个副厂长,厂长被调整后,他接手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庞大工厂。”
  “厂里那点事未必能演20集,”狄思科天马行空地想,“可以给他引入一个竞争对手,比如来冲击北京电器市场的南方老板,搞点商战元素。家电行业的竞争,比我们日化行业的竞争还激烈呢,每年都有大量企业被并购和倒闭。”
  “南方老板经营的私营企业,船小好调头,观念更新快,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及时转换企业内部机制。双方的较量,实际上体现了两种观念和机制的冲撞。这个交锋过程,可以成为何立峰迅速成长的契机。”
  狄思科巴拉巴拉讲了半个钟头,给于童的剧本挑了一大堆的毛病。
  于童最终不得不承认:“编剧要是能搞好企业改革,人家就去当厂长了。他们写故事还行,但涉及到专业问题还是需要请教专业人士的,要不你帮我们推荐个电器行业的业内人士吧。”
  “电器行业嘛,有个现成的人选,就是以前日化厂的厂长老曾,但老曾在电视机厂当厂长的时候,正是家电行业的野蛮生长期。他还没能经历改革的阵痛就改行搞日化产品了。所以,我尽量帮你在区里找一家电器厂,实在没有选择的时候,再去找老曾。”
  *
  狄思科当晚就收到了于总诚意十足的谢礼。
  为了不失信于媳妇,次日一早,他刚到单位就把周健将喊了过来。
  “区里报名参加名牌认证的企业有多少了?”
  “暂时有7个企业,10个品牌。”
  “这么少?”狄思科食指在桌面上扣了扣,“把名单拿给我看看。”
  周健将早有准备,径直将手上的资料递了过去。
  狄主任最近在市里工作,留他在经合办看家,这让他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秘书不在领导身边服务,说明领导身边有你没你一个样,那还有啥发展前途?
  他这阵子异常焦虑,只能想尽办法把工作做到前头。
  狄思科在名单上快速扫了一眼,七家企业里有三家是乡镇企业。
  没什么名气,像是来碰运气捡漏的。
  剩下的四家企业还算有点看头,包括日化厂,电器公司,药企和啤酒厂。
  狄思科皱眉盯着名单,先联系了熊猫电器公司,把于童的电话号码报给了对方。
  若是于童的剧本能被市里选中,那么作为以真名出镜的企业原型,熊猫电器将会收获巨大的广告效益。
  是否要合作,就看企业领导的选择了。
  安排完了媳妇交代的任务,狄思科继续琢磨名单上的几家企业。
  市里是首次评选本地名牌,今年要评出88个名牌,每个区经过初选之后,可以推荐20个品牌。
  也就是说,他们在初选阶段,至少要收到40…50个品牌的申请,才能让这个初选有意义。
  经合办对外公布的报名时间是十五天,十五天后就要进行初选。
  可是,三分之一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他们只收到了10个品牌的申请。
  关键是,夏主任反复强调了,名牌认证要坚持企业自愿原则,坚持不增加企业负担原则。
  经合办即使想劝人家来参加认证,也不能开这个口。
  狄思科在心里寻思着对策,周末的时候,他把徐叔阳约出来钓鱼了。
  “这渔场不错啊,你从哪找到的?”徐叔阳将鱼竿支好,眯着眼睛望向水面。
  “水产研究所的副所长帮忙联系的,我们农贸公司跟这家渔场有合作,淡水鱼都是从这里进货的。”
  相比于徐叔阳这样的钓鱼老手,狄思科就是个嫩瓜,学着他的样子将鱼钩甩出去,就算完成了任务。
  “好不容易赶上了大礼拜,咱也出来休闲娱乐一下嘛。”
  从今年三月起,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始实行“大小礼拜”制度。
  休息两天那周是大礼拜。
  休息一天那周是小礼拜。
  大小礼拜循环休。
  这周正好是大礼拜,他们迎来了周末的两天假期。
  狄思科早早地跟徐叔阳约好了,周末来渔场钓鱼。
  徐叔阳笑道:“你们农贸公司最近风头挺盛啊,周一不是才跟铁路签订了合作开发批发市场的合同嘛!”
  “那还多亏了区里的大力支持呢,要不是您眼光独到,当机立断,我们现在还跟没头苍蝇似的。”
  徐叔阳刚用手捏过鱼饵,在水桶里随意洗了洗手,就坐回了小马扎。
  “农贸公司步上正轨以后,你们应该尽快让农贸公司独立出去。最近市里开了两次纠风工作会,要求’三清‘、’一刹‘、’两脱钩‘,这两脱钩里就包括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你们虽然是事业单位,但该注意还是要注意的,财务税务问题要交割清楚。”
  狄思科微微点头,“我已经在给农贸公司物色经理人选了,而且我们经合办的工作重心也在转移,最近接手了市经委派下来的项目,搞’工业名牌工程‘的申报和认证。”
  “咱们区里这些企业的情况怎么样?”
  “不太积极,”狄思科遗憾道,“我觉得咱们区算是浪费了一次机会。”
  “怎么说?”
  “大家对这次名牌评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以为是走过场,有的甚至连过场都不走。”狄思科透露道,“第一批88个名牌,都是各行业的佼佼者,市经委的相关资源都会向这些名牌倾斜。”
  徐叔阳本人对这种名牌认证也不太感冒。
  一个品牌是否是名牌,不是政府能够决定的,那得经过市场的考验。
  而且现在五花八门的名牌太多了,存在很大的水分。
  “你觉得这项认证的含金量怎么样?”
  “说不好,”狄思科摇摇头,“我只能保证区经合办的评选是完全公平公正没有水分的,其他区还有市里的工作,我保证不了,一旦有走后门的情况出现,这个名牌认证的权威性就会被质疑。”
  阳光有些刺眼,徐叔阳带上墨镜“嗯”了一声。
  “不过,它对咱们区来说,也不是全无优势。”
  “怎么说?”
  “这个认证的最大优势就是,不收费。”
  徐叔阳:“……”
  这算什么优势?
  哪个企业还差那点认证费啊?
  “您别笑,不收费真的是这个项目的优势。参加这个名牌认证,企业只需要派人提交资料,等待专家上门审核即可,没有门槛和额外投入,大家都可以试试。”
  狄思科盯着水面上的浮漂说:“您在几次大会上都着重强调,要大力扶持和发展行业龙头企业。那什么样的企业算是行业龙头呢?我觉得可以用名牌认证工程来考验一下。”
  徐叔阳也望着水面,墨镜后的眼神没什么波动。
  “名牌的标志是商标,但它的内涵却是很丰富的,这包括产品质量、知名度、市场覆盖率等等。您也是从企业出来的,咱们都知道创名牌难,但保名牌更难。很多名牌是被营销出来的,通过大量的广告投入,可以让一款产品在短期内的销量大爆发。但是,想要保住名牌,除了宣传,最终还是要着眼在质量上。”
  这番话徐叔阳很认可,他默默点了点头。
  “国际上一直实行的是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咱们国内前年推出了等同ISO9000的GB/T19000系列标准,但很多企业并没有引起重视,国内做这个认证的企业非常少。”
  狄思科继续道,“我刚从经贸部那边得到消息,很多国际企业,比如西门子和松下,已经通过了认证,并且从今年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