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

第221章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第221章

小说: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能趁机搞个项目,还能给公司弄点科研经费什么的。


第166章 
  狄思科用三十个下岗女工的名额, 换来了今年科技攻关项目的申报机会。
  今天的发布会很成功,来宾们的反馈都很正面,在酒店设置的临时业务窗口还卖出了34台传呼机。
  这让他的大脑一直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状态。
  直到他离开酒店, 驾车驶入拥堵的车流, 才让过热的大脑稍稍冷却下来。
  而后他蓦然发现, 事情好像不太对劲。
  科技攻关项目不是小事,邢主任怎么答应的那么痛快呢?
  “你说这事里是不是有什么猫腻啊?”狄思科让媳妇帮他分析分析。
  “什么猫腻?”于童一脸莫名其妙, “领导不答应, 你不高兴,领导答应了,你又疑神疑鬼,你怎么那么难伺候?”
  趴在书桌上画画的狄嘀嗒,听见爸爸吃瘪了, 忍不住偷偷扭头,冲他做个鬼脸。
  狄思科的心思还在项目上,懒得搭理讨人嫌的臭小子,警告地瞪了他一眼就说:“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都要为那些科研经费抢破头, 我们厂跟专业的科研单位比, 优势不算特别突出,三十个下岗女工的名额不可能这么有价值吧?”
  被他这样一说, 于童也觉出事情不太对了,她松开给小丫头编到一半的羊角辫,忍不住问:“你提出要争取科技攻关项目的时候,你们马董是什么反应?”
  马援朝是搞技术出身的,这方面的工作, 比他们都懂。
  狄思科那会儿的注意力都在邢主任身上,没怎么留意老马的反应。
  他仔细复盘了一下当时的情形, 不太确定地说:“我们跟邢主任分开时,老马的表情好像还挺微妙的。”
  于童也表情微妙地猜测:“他不会是对你们公司的技术水平没信心吧?”
  闻言,狄思科沉默了下来。
  尽管腾飞厂一直在追赶潮流,马援朝也总是表现出信心十足的样子,但高新技术这事儿还真说不准。
  有些话只能糊弄糊弄外行。
  狄思科本人就是个例子。
  他去腾飞公司任职之前,听说他们自主研发了国产传呼机,心里还挺骄傲的。
  可是,当了腾飞的总经理,看了财务报表以后,他才知道腾飞的传呼机算不上完全的自主研发。
  传呼机的最核心元件——集成电路芯片,是从国外进口的。
  当然了,这并不全是腾飞的问题,全国的传呼机,包括洋品牌在内地组装生产的传呼机,使用的芯片都是进口的。
  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国内的芯片生产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暂时无法生产传呼机专用芯片。
  “要是老马对研发集成电路芯片没有信心,那也是正常的,全国那么多科研单位都没搞出芯片,我们只是一个生产企业,技术水平不足以搞芯片,没什么丢人的。”
  狄嘀嗒放下画笔,好奇地问:“爸爸,芯片是什么啊?比火箭还厉害吗?”
  狄思科一时不知该如何跟孩子描述,芯片似乎没有火箭厉害,但他们搞得定火箭,却暂时搞不定芯片。
  他只能含含糊糊地说:“就是传呼机的心脏。”
  狄嘀嘀和狄嘀嗒现在是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每天都要刨根问底。
  狄嘀嘀刚梳好了小辫儿,就加入了为什么队伍,跟弟弟一起围着爸爸追问。
  一个好奇宝宝就够让人麻爪了,他们家却有两个!
  于童抱臂等在一旁看热闹,关于芯片的问题,二狗子自己还一知半解呢,她倒是要看看,自封“百科全书”的小狄总,这回要怎么应付孩子。
  狄思科没打算应付孩子。
  他小时候对家里的半导体很好奇,整天跟四哥凑在一起研究半导体为什么能发出声音。然后,突然有一天,老狄就带着他俩把家里那台半导体拆了。
  满足了他跟四哥的好奇心。
  狄思科记事儿早,老狄做过的很多事都在他心里烙下了深刻印记。
  所以,他这次打算效仿老狄,将自己那台腾飞寻呼机拆了,让两个好奇宝宝见识见识什么是芯片。
  狄思科去四哥那里借来一套工具,便带着俩孩子开始了一次拆机之旅。
  还郑重其事地给两个小孩安排了任务。
  他将拆下来的细小螺丝放进狄嘀嘀的小手里,交代道:“姐姐负责保存螺丝,一会儿传呼机还能否组装回去,就全看你了!”
  接到任务的狄嘀嘀狠狠点头,并死死攥住那两颗小螺丝。
  表情坚毅得仿佛要去炸碉堡!
  旁观的于童:“……”
  二狗子忽悠起闺女来,还是有一手的。
  狄嘀嗒也伸出手问:“爸爸,我呢?我负责什么?”
  狄思科将拆下来的传呼机后盖放进他的手心,“你负责管这个。”
  俩小孩都有了任务,心满意足地站在爸爸两边,围观他拆机器。
  狄思科让开一点位置,用镊子在一个长了很多电子脚的小方块上点了点说,“这个就是芯片,你们瞅瞅吧。”
  “这么小啊?”于童也从后面探出脑袋瞅了一眼。
  芯片什么的,距离老百姓的生活太遥远了。
  要不是二狗子当了科技公司总经理,她恐怕这辈子都不知道芯片长什么样。
  狄思科轻嗯了一声,“就是这个东西,小小一片,贵得离谱。”
  他去车间见识过产品的组装过程,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
  传呼机的工作原理跟收音机差不多,也是接收了混合在一起的信号之后,把自己需要的信号筛选出来,然后通过电路解码,显示在屏幕上。
  传呼机的价格是收音机的几十倍,主要就贵在这些芯片上。
  他拆开的这台传呼机中,包括射频芯片在内,一共用了五枚芯片。
  其中价格最低的是12美元,折合人民币一百块。组装这样一台机器,光是进口芯片就要五六百块。
  狄思科来腾飞工作的唯一体会就是,高科技太贵了!
  俩孩子如愿见到了芯片,好奇心得以满足后,表示可以将传呼机装回去了。
  狄思科便按照之前的流程,将零部件都一一安装了回去。
  然后,他悲催地发现,自己的传呼机罢工了!
  屏幕上没有任何显示。
  “是不是没安电池啊?”于童问。
  “有电池呀!”狄思科在两个孩子怀疑的目光中败下阵来,“那什么,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就得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咱们不要为难自己,回头我去公司找个工程师帮忙看看。”
  于童忍着笑说:“谁让你嘚瑟的!”
  “这不是为了给孩子看看嘛,”狄思科讪讪地摸摸鼻子,听到院子里有狗叫声,就转移话题说,“3。14的主人怎么还不回来?胖大胖二又要进入发情期了,可不能把它们三个放在一起!”
  现在的养狗成本太高了。
  前段时间,于童去交了自家狗子的登记费,提前缴费的话,每只狗子能优惠两千块。
  胖大胖二还有小奶狗哆哆,一共交了九千块。
  于爷爷和于宝塔家里那两只小奶狗的登记费也是于童出的钱,又交了六千。
  这一下子就花出去一万五。
  即便是粉红大亨,交了钱以后也着实心疼了好几天。
  狄思科原本只想找个借口转移话题,可是想到花出去的两沓子钞票,他还真有点坐不住了。
  起身就要出去看看3P的情况。
  于童将人喊住说:“你等会儿,还有个事没跟你说呢!”
  狄思科停住脚步,等待下文。
  “我帮你联系过那个纪录片导演了,你们公司要是愿意参与纪录片的拍摄,可以主动跟彭导联系。”
  *
  中央台要拍摄的这部纪录片名叫《绝处逢生》。
  会在全国众多的国有企业中选择一家进行实地拍摄。
  只看片名就能猜出,电视台倾向于选择什么样的企业。
  就是那种已经走入绝处,濒临倒闭的企业。
  腾飞公司目前的状况,不算进入绝境,但之前也传出过破产的消息。
  再加上公司总经理曾经是个歌星,这让《绝处逢生》的导演对腾飞公司生出了很浓厚的兴趣。
  他听到消息后,与于童联系过好几次,想要争取去腾飞公司取材拍摄的机会。
  而腾飞这边,高层对于拍摄纪录片的态度并不一致。
  纪录片播出后,或许会对腾飞公司的企业形象和产品,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但纪录片跟电影电视剧不同,影视剧的内容会有杜撰和美化,而纪录片讲究的是真实。
  到时候,公司里的所有真实情况,都会被如实地搬到荧幕上。
  好的坏的一目了然。
  腾飞公司若是能转型成功,这部纪录片就是他们的奋斗史。
  反之,则是他们的失败备忘录,以供之后的专家学者研究国企改革失败的原因。
  对于是否参与纪录片的拍摄,大家各执己见,马援朝还为此召开了一次班子扩大会议。
  将董事会成员,总经理,副总经理,纪检监察,妇联,工会和职工代表全都组织到了一起。
  让大家投票表决。
  狄思科从没想过腾飞公司会在自己手中破产,所以他态度很坚决,第一个举手投了赞成票。
  妇联,工会和职工代表也都举手表示赞成。
  他们不是企业主要领导,心里没什么压力,只是单纯地觉得能上中央台,是个不错的宣传机会。
  四个副总里,只有翁佩云投了赞成票,销售副总汪大海、生产副总金明亮明确反对,技术副总万锦选择弃权。
  翁佩云笑着问:“老汪老金,你俩怎么回事?能上中央台,这机会多好呀,你们怎么总是反对?”
  汪大海严肃地说:“咱们是科技公司,内里有很多商业机密和技术机密,怎么能让镜头随便取材拍摄呢?”
  金明亮也表态:“这要是被竞争对手知道了,对咱们没有半点好处。”
  “对嘛,哪个企业会让摄制组进来乱拍啊?”
  “正是,需要宣传的话,咱们就花钱拍广告嘛!”
  两个人一唱一和,目的只有一个,坚决反对参与纪录片的拍摄!
  汪大海和金明亮是四个副总里关系最好的,两人经常一起约饭。
  连马援朝偶尔也会拿这俩人没办法。
  国营大厂也要讲民。主,每次投票表决的时候,这两人都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尽管之前为了总经理的位置,闹了些小小的不愉快。
  可是,狄思科到来以后,两人又迅速修补了关系,亲香得恨不得穿一条裤子。
  至于万锦,别看是负责技术的,其实滑头得很,被马援朝开玩笑似的称为“万金油”,他在这种场合一般不表态,每次都不偏不倚,选择弃权。
  “害怕竞争对手打探消息啊?这是人家摩托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吧?”翁佩云好似听到了什么冷笑话。
  汪大海和金明亮:“::::::”
  “好了,大家有顾虑也是可以理解的。”马援朝放下茶杯,杯盖发出一声脆响,会议室里立即就安静了下来,“电视台那边已经保证了,剧组人员可以跟咱们牵一个保密协议,与商业机密和技术相关的内容不会播出,他们的拍摄范围也由咱们说了算。”
  这就不存在什么安全隐患了。
  可是,这只是大家拿出来粉饰的说辞,真正拒绝拍摄的原因,在座众人都心知肚明。
  狄思科不由在心里叹气,他用指关节在会议桌上轻敲了敲,提醒道:“同志们,我跟大家一样心有疑虑,但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绝处逢生》,不是《走投无路》、《坐以待毙》,或是《一命呜呼》之类的。”
  翁佩云忍了又忍,仍是被那几个古怪的名字逗得笑出了声。
  这小狄总还挺促狭的。
  狄思科无奈道:“中央台要拍摄的是正面题材,不是反面案例,如果咱们公司不幸破产了,人家不会播咱们的内容。事实上,他们选了三家企业,除了咱们腾飞公司,东北和西北也各有一家老牌国营工厂,咱们要是倒了,人家会选别人的素材播出。”
  闻言,大家像是要集体掩饰什么一般,不约而同拿起面前的茶杯喝水。
  一时间,会议室里都是杯盖轻碰的脆响。
  马援朝一拍桌子说:“他m……”
  后面的话还没说出来,想到这是在开会,不宜爆粗口,他隔了几秒,才调整好情绪说:“谁说咱们腾飞会破产?有我老马在一天,腾飞就坚决不会破产!这回市领导把狄总也送到了咱们公司,听说这几天传呼机的销量十分可观,那咱们就更不可能破产了!大家都打起精神来,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别整天担心些有的没的,胡思乱想!”
  参与纪录片拍摄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马援朝这个一把手不拘小节,腾飞的工作氛围其实是很轻松的。
  每次会议结束后,大家都会坐在会议室里继续闲聊一会儿。
  纪录片的问题讨论完了,大家就如往常那般,打算扯扯闲篇儿。
  狄思科却在这时说道:“刚才董事长提到了分管工作,既然今天人来得挺齐的,不如一起讨论一下几位副总的分管内容吧。”
  “也行,那就说说吧。”马援朝无可无不可地点点头。
  总经理全权负责公司的生产经营工作,副总经理是辅助总经理的,所以,对于副总的工作安排,总经理有很大的话语权。
  总经理到任后,通常会对副总的工作内容做一定调整。
  但狄思科这阵子一直忙着筹备新闻发布会,心思都在外面,也就刻意忽视了公司内部的问题。
  他跟马援朝交换过几次意见,本来想等“七天零风险购机”的活动结束再给副总从新调整工作。
  不过,通过大家对拍摄纪录片的态度,狄思科觉得再不整改就来不及了。
  他们不想承担纪录片带来的职业风险,也侧面说明,大家不想承担连带责任。
  改制以后,腾飞公司在企业管理上,换汤不换药,仍是沿用腾飞厂的老办法。
  厂长总领一切,副厂长们分管生产、技术、销售、财务等工作。
  这种管理办法,比较适合传统厂矿企业,比如电厂,钢厂。
  一旦产品出现问题,整个领导层都要负连带责任。
  而腾飞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近些年尝试生产过的电子产品五花八门。
  再让某个副总分管生产,或分管技术,就很不合适了。
  一个人能了解所有产品线的生产情况吗?能搞懂所有产品的技术问题吗?
  显然是不能的。
  而且这样分工还有一个很大的弊端。
  除了传呼机,腾飞公司还生产收音机、录音机、电平记录仪、传声放大器、抖动仪等产品。
  然而,最近传呼机是公司里的热门产品,所以,无论是负责生产的副总,还是负责技术的副总,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传呼机的业务上。
  其他产品就像捡来的孩子,反而没人关注了。
  狄思科将他的一系列想法娓娓道来,作出了详细解释。
  “咱们既然已经改制为公司了,就要用现代企业管理办法来管理企业,我最近专门研究了那些国际大型科技公司的管理框架,几乎所有公司都对业务板块进行了详细划分。”
  “咱们腾飞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是传呼机,录音机和收音机。最好能有专门的副总来分管这三个板块的业务,由一人分管整个产品线的市场、技术、生产、销售工作。”
  四位副总都在琢磨狄思科的这个提议。
  对大家来说,这样分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哪个产品出现了问题,就由分管那个产品线的副总负责。
  其他副总再不用负连带责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