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

第225章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第225章

小说: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言,狄思科表面淡定,却在心里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
  “哎,”万锦摇头说,“汪总,您别忘了,传呼机要与电话机配套使用,现在农村的电话普及率极低,农村老汉在田间地头接到一个传呼,要跑几里地去乡里回电话。您觉得他们会买传呼机吗?”
  金明亮:“……”
  倒是忘了这个致命缺点。
  马援朝和狄思科一直没怎么发言,任由几个副总和他们各自带来的工程师唇枪舌剑,强调各自提案的优势。
  “移动电话需要的集成电路芯片是传呼机的一倍不止!”录音机产品线的工程师说,“应用的芯片也更高端,现在巴统对咱们实行的还是1微米以下微电子相关技术产品禁运。你就算搞明白了移动电话,没有芯片也是白搭!”
  办公室里一阵静默。
  巴统的全称是巴黎统筹委员会,是西方对我国微电子全方位封锁的主要渠道。
  几十年间,随着内地研发水平的提高,巴统对内地禁运手册上的内容,也从8微米以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备、技术和产品,变成5微米以下,3微米以下,最近又变成了1微米以下。
  微电子技术常年被卡脖子,他们能进口传呼机的集成电路芯片,却搞不到手机的专用芯片。
  除非国内在这方面有重大技术突破。
  万锦平时是个万金油,和气得谁也不得罪,可是这会儿被对面两人一起针对,他也被激出了火气。
  他翻开一份文件扔在两人面前,“这是上面制定的,关于四种电子产品实行减免税和提取研究开发经费的通知。其中一项产品就是集成电路!只要咱们研发和生产集成电路,不但能减免税,还能从目前的销售收入中提取10%作为研发经费!”
  “而且董事长和狄总不是跟市电子办争取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申报机会吗?咱们趁此机会申报通信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项目,也能得到市里的一笔科研经费。”
  汪大海叹气说:“万总,我们都理解你的迫切心情,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有了经费又怎么样呢?咱们厂这些技术人员可能研发出突破性的技术吗?市里的经费也不是白给的,一旦咱们项目进展缓慢,人家就撤资了!”
  厂里这些技术人员,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但这个水平无法满足芯片的研发需要。
  见对面不吱声,汪大海拿起他面前的策划案,直言道:“相比于研发移动电话需要的高额投入,我们的VCD影碟机项目,简直就是毛毛雨!只需要在CD机上加装一个MPEG…1解码器,就能组装出一台VCD机。研发成本低,投入低,市场售价却非常高。咱们是一家企业,而且是频频濒临倒闭的企业,我觉得咱们的选择应该更切合实际一些!”
  “相比于VCD机,我们的多功能录音机投入更小,录音机和CD机的技术都是现成的。市面上暂时没有这种录音机,市场前景一样被看好!”金明亮马上跟进。
  “大海明亮同盟”说散就散,刚刚还好得穿一条裤子,一起狙击移动电话业务,结果一个小时不到就分道扬镳了。
  *
  一场产品会开了一整天,狄思科和马援朝又与相关方面的人员开过数次会议以后,决定让VCD影碟机项目再提交一份详细的生产研发预算。
  这就相当于间接毙掉了移动电话和多功能录音机项目。
  听到消息的万锦,特意跑来了狄思科的办公室,不可置信地说:“狄总,我觉得以你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移动电话的前景啊!”
  狄思科给他倒了杯茶,安抚道:“万总,你说得对,移动电话的前景任谁都能看得出来!但我现在要考虑的是,哪个项目更适合咱们腾飞公司!腾飞不能一直在破产的边缘徘徊。”
  万锦:“……”
  狄思科在他肩上拍了拍说:“汪副总的话也不无道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目前不上马移动电话项目,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是我们就放弃这个项目了。移动电话需要大量的研究经费和精英人才,这些都从哪里来?听说清华那边的队伍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微电子技术研发队伍,你不如找机会跟他们接触看看。”
  万锦点点头,还想继续争取一下:“那VCD机毫无技术含量,随便找个小厂都能生产,咱们这样的国营企业应该看得更远才对吧?”
  “我如果让你上马移动电话项目,你能保证在两年内将腾飞的移动电话做到行业前三吗?”狄思科问。
  万锦:“……”
  开什么玩笑?
  别说移动电话了,两年内传呼机都未必能做到行业前三。
  “不能吧?”狄思科很有自信地说,“但VCD影碟机可以!VCD影碟机还属于新鲜玩意,市面上的VCD影碟机,无论是国产还是洋品牌都不成气候!只要这个项目上马,我有信心把他做成行业前三!”
  万锦是搞技术出身的,这两年又一直接触高科技领域,就有点看不上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产品。
  把VCD机做到行业前三又能怎么样?
  狄思科笑了笑说:“咱们腾飞牌沉寂太久了,我需要一个契机给腾飞打出名气,需要树立咱们的品牌形象!一个行业前三的品牌,称得上是名牌了吧?”
  万锦无话可说地点点头。
  狄思科玩笑似的说:“现在VCD影碟机的产量不高,市场价却非常高,你别总是看不起人家,兴许移动电话的科研经费还得指望人家呢!”


第169章 
  儿女们渐渐出息以后, 郭美凤在衣着打扮上也讲究了起来,算得上是整个胡同里最潮流的老太太。
  不过,她最近把那些时髦服装都放到了一边。
  购置了两套蓝黑色为主的工厂女干部装, 并且忍痛剪了一个女干部专享短发造型。
  冷不丁一瞧, 时光仿佛倒退了二十年。
  于童赶到片场时, 一眼就看到了她婆婆那头齐耳短发。
  “妈,您怎么把头发剪了?”
  冲动剪头的郭美凤心里正在暗暗后悔, 不太自信地问:“是不是不好看啊?”
  “您在哪儿剪的?这师傅手艺不行, 一会儿我带您去家好点的发廊吧。”
  “我在你三嫂那剪的,”郭美凤叹气说,“我让她帮我剪成这样的,剧本里说胡副书记是个梳着齐耳短发的女干部,我想早点适应一下短发造型, 就跑去把头发剪了。”
  于童公司参与投标的剧本《火红年代》,经过几轮筛选后,已经中标了。
  作为合作方之一的家属,郭美凤也幸运地在电视剧中得到了一个角色——思想僵化, 跟不上时代, 还经常闹幺蛾子妨碍工厂发展的副书记。
  在剧中形象不算太正面,给人的整体印象就是刻板严肃, 惯于上纲上线。
  郭美凤头一回演女干部,虽然角色不讨喜,但她还挺认真的。
  电视剧还没正式开机,她先把头发剪了。
  剧里的角色其实可以戴假发,然而, 于童望着婆婆的新发型,也只能说一句:“挺贴合角色的。”
  郭美凤将剧本递给她, 而后不知从哪摸出一个卡子,别在了耳后的碎发上,“你先忙吧,编剧那边又要改剧本,刚才喊我呢!”
  她拍过电影,也拍过电视剧,还是头一回遇见《火红年代》这样的剧组。
  市委把这个剧列为“五个一工程”来抓,中标剧作被选中以后,评委又对剧本提了一大堆的意见。
  国企改革的题材定下了,可是几个编剧和主要演员都得重新去深入生活,市里还给剧组安排了几个政策理论研究专家。
  郭美凤拿到的剧本已经是第三版了,听说昨天市委审核的工作组又跟导演和编剧开了一次会。
  今天是正式开机的日子,可是她到剧组没多久,就被通知又要改剧本了!
  郭美凤这边刚离开,便有人在身后将于童喊住了。
  “于总,好久没在剧组见到你了,最近忙什么呢?”
  于童停驻脚步,距离对面的年轻男人两步远,“《火红年代》的项目有专人对接,我平时不怎么来剧组。”
  从选剧本开始,她对这个项目就格外重视,按理说剧组筹备期间,她应该更关心才是。
  不过,对面这男的整天在剧组晃悠,她也就懒得来了。
  这部电视剧演员多,场景多,投资多,是由好几个单位合拍的。
  除了承接任务的北影厂电视剧部,还有中央台影视部,以及负责投资的两家影视公司。
  对面这位年轻的李总就是另一个影视公司的老板,二世祖一个,据说之前在广东开保健品公司,最近才回北京搞影视的。
  李续并不介意她的冷淡态度,语气热情道:“还是于总有底气,这么大的项目说放手就能放手!我可不行,我们公司头一次投资这种大项目,我得在片场学习学习。”
  于童点点头,随意道:“那李总忙吧,我先去导演那边看看。”
  “哎,导演还要准备开机仪式呢。”李续跟在她身后说,“片场里人来人往太乱了,我请于总去附近的希尔顿酒店坐坐吧?那边餐厅的口味还不错!”
  “不劳李总破费了。”
  于童用左手捋了一下鬓边发丝,顺便露出了无名指上的钻戒。
  她不想跟这个李续多接触,总觉得这人热情得有点反常。
  于童自己就身处演艺圈,圈子里的环境有多复杂,她是最清楚不过的。
  男男女女那点事,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
  只不过,男老板通常只对年轻女演员感兴趣,像李续这样,对女演员的女老板异常热情的,不是没有,但比较少见。
  “不破费不破费,”李续热情道,“可以把郭阿姨也带上,咱们一起去坐坐。”
  闻言,于童这才放缓了脚步。
  难道是她误会了?
  人家请客吃饭,还愿意把她婆婆喊上,应该不是那方面的意思。
  既然与男女关系无关,多半就是跟工作有关了。
  “李总有工作上的问题要跟我谈嘛?”
  李续并不想谈工作。
  但是,他感受到了这位冷美人态度上的转变,连忙说:“就是想跟于总请教点事情,于总涉足影视行业比我早,可以给我些指点。”
  人家将姿态放得这么低,于童自然不好继续冷着脸,她轻笑道:“李总客气了,指点谈不上,不过要是有合适的项目,咱们可以一起聊聊。”
  在李续的印象里,于童似乎只对自己笑过一次,就是在第一次见面的主创会上。
  之后几次相见,都是冷若冰霜的样子。
  李续盯着她脸上的浅笑,搜肠刮肚找到一个借口说:“于总,听说中影改制以后,引进了不少进口大片,《亡命天涯》很快就会上映了,这会不会让内地电影市场有些好转呢?我现在投资拍电影不会亏本吧?”
  电影市场谁能说得准?
  于童当然也无法做预测。
  她在文化局有关系,早就知道中影引进了十部进口大片的事。
  但这大片五月就已经引进了,现在已经十一月了,半年的时间一直没有上映。
  据说是中影和北京电影公司因为分账发行的问题扯皮了好几个月。
  中影甚至还越过市电影公司,直接找到了海淀区电影公司合作。
  这个举动算是彻底把市公司惹毛了,双方打嘴仗打了小半年,到现在还没扯明白呢。
  所以,即使有很多好导演和好本子来找于童拉投资,她依然不打算往电影里砸钱。
  改革不彻底,发行体系内部还一片混乱,她现在进去硬闯,很可能从“先驱”变成“先烈”。
  于童跟李续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想法,不过,聊了一会儿,她觉得这位李总好像有点水,目光飘忽,脑袋瓜不太够用的样子。
  她也就失了聊天的兴致。
  老话儿说得好,宁跟聪明人打一架,不跟糊涂人说句话。
  她喜欢跟聪明人合作。
  “于总要不要考察一下进口大片的市场?”李续不知他等了好几天的大美人已经把他当成了水货,继续热情相邀道,“《亡命天涯》就快上映了,到时候我请于总一起去看看吧?”
  于童:“……”
  什么鬼?
  恰在此时,刚刚离开没多久的郭美凤,又风风火火地跑了回来,“童童,我的剧本是不是在你这呢?”
  “嗯,我正要给您送过去呢。”
  “哎,不用送了,只有两处改动。”郭美凤接过剧本,用钢笔在空白处写了几笔,又抬头问,“李老板,您要请我家小于去看什么电影啊?”
  “《亡命天涯》,美国大片儿!郭阿姨,您也跟我们一起去吧?”
  于童:“……”
  她真的被这李续弄迷惑了。
  这人到底是什么路数啊?
  郭美凤:“我就不去了,你们去吧。”
  不等李续继续假意相邀,她又不经意似的说:“两位老板考察市场,哪有带着婆婆的道理!回头等我儿子有空,让他陪我们娘几个去看看。”
  李续:“???”
  他卡壳好半晌,才迟疑地问:“您不是于总的母亲吗?”
  “哈哈哈,小于是我儿媳妇,但我们娘俩这关系跟亲母女也没什么区别了。”
  李续:“……”
  他听于童喊妈,两人语气神态又很自然,一看就是长期相处养成的默契,还以为两人是母女关系呢。
  谁能想到,他邀请心上人看电影,竟然还险些邀请了对方的婆婆?
  带个妈妈,和带个婆婆完全是两回事。
  他当然知道于童已婚,但在他们这个圈子里,已婚或是未婚有什么关系?
  只要看对了眼,没有撬不动的墙角,结了婚也能离。
  郭美凤又在剧本上记了几笔,指着剧本对于童抱怨:“你看看我这剧本,所有句号都被涂黑了!八成是家里那俩小捣蛋干的!”
  于童早就看到了,语气笃定地说:“肯定是狄嘀嗒那臭小子干的,回家我就收拾他!”
  “你别亲自教训孩子,别影响母子感情,最好让他爹去收拾!”
  婆媳俩一唱一和,聊起了孩子,倒是把李续晾在了一边。
  于童闯荡演艺圈这么多年,明示暗示她的狂蜂浪蝶遇到过不少,但她不是没背景的小演员,也不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拿捏的。
  这种明知人家已婚还硬往上凑的男人,就属于跟她三观不合的。
  三观不合的水货,她通常不会与之合作。
  但这次的情况比较特殊,她在《火红年代》上投注了很多心血,就是奔着得奖去的,不可能中途撤资。
  而李续的影视公司只成立了不到半年,就能被市里选为投资商之一,背景必然不简单。
  双方还要继续合作,不能撕破脸,就只能点到即止了。
  *
  公司里还有其他项目,于童忙碌起来就没时间往《火红年代》的剧组跑。
  她也就把李续这个人忘了。
  剧组正式开机半个月后,杜金金回到公司便神神秘秘地说:“童姐,骄阳公司的李总好像回南方了,最近在剧组都没看到他。”
  于童颔首。
  毕竟是生意人,怎么可能长期在剧组守着!
  “我听说他在广州的保健品公司被查了。”杜金金一副大快人心的表情说,“看他那个样子就不像正经做生意的,查他就对了!明知道女同志结了婚,还往单位送花,什么东西嘛!”
  送花的桥段在言情小说里明明很浪漫,可是放到那个李总身上,真是把杜金金膈应得够呛。
  “他给我送花了?”于童皱眉,“什么时候的事?”
  “上个礼拜吧,你当时去电视台了,没看到花。”
  “那花呢?”
  “被小狄总扔了。”
  于童:“……”
  怎么还有二狗子的戏份?
  “小狄带着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