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这张芯片,汪大海这两天都没怎么休息好,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说:“采购部门的同志已经以最快的速度跟美国那边联系了,AL450的进口报价,比AL410高50%,而且他们被要求控制AL450的出口量,不能像之前的芯片一样不限量地供给咱们。”
只能等到其他芯片公司研究过AL450,生产出类似芯片以后,这款AL450才可能降价并且放开供应。
人家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有资本囤积居奇。
想使用人家的技术,就要按照人家制定的游戏规则玩。
马援朝把茶杯往桌面上一放,“价格高点就高点吧,赶在其他厂商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咱们先更新升级,三张芯片的功能合为一张,不但可靠性提高了,生产成本也降低了很多。无论如何,这次技术升级是利大于弊的,最起码有更多人能买得起VCD了。”
他自我安慰似的讲了一通,最后吐出一口浊气说:“就是总在关键技术上被人卡脖子,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要多少钱咱就给多少钱,这个真他娘的让人不爽啊!”
众人都在心里叹气。
谁说不是呢!
国内没有有实力的芯片生产研发企业,导致他们这种整机生产企业,还得额外分神操心。
有了进口新型芯片,尽快更新升级的决议,接下来的工作就没什么悬念了。
不过,大家的心情并没变得更轻松。
狄思科沉吟许久,见其他人都不打算发言了,他才突然出声说:“咱们腾飞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法实现所有元器件国产化,不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拖拉机也不能立马变成法拉利。问题还得一点一点解决,大家不如换一个思路试试。”
马援朝期待地说:“狄总,你展开说说。”
“其实思路很简单,咱们目前主要有两样元器件是依靠进口的,一个是芯片,另一个就是解码板。在研发芯片这条路上,咱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相比于芯片,解码板的研发要容易很多吧?咱们能解决一样是一样,要是能让解码板实现国产,咱也能给国家省点外汇。当然了,在技术方面我是门外汉,具体有没有可操作性还得听各位技术专家的。”
孙总工作为技术部门的代表,率先发言:“狄总,相比于研发芯片,攻克解码板的难度当然要低一些。但是解码板在国内市场上也是一片空白,咱们从无到有地搞研发,恐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
从公司的角度来讲,如果能研发成功解码板,这将会是腾飞除了传呼机和VCD影碟机以外的第三大吸金利器。
解码板不但能在VCD整机中使用,有些音乐发烧友还会单独购买解码板,将CD机改装成VCD影碟机,另外,个人计算机上也能使用到解码板。
总之,解码板的用途和销路还是很广的。
狄思科微微颔首说:“如果腾飞决定开辟解码板业务,最高效的办法当然是从外部引援,邀请做过相关课题,甚至是有了实质进展的科研团队加入到咱们腾飞来。”
闻言,翁佩云就笑着问:“狄总是不是已经有人选了?”
否则以狄思科的谨慎,不会冒然提出这个话题。
他们这个狄总虽然年轻,却不是没谱儿的愣头青。
“没有具体人选,大家如果认识这方面的人才,可以为公司引荐一下。”狄思科笑道,“咱们上个月才设立了‘伯乐奖’,为公司推荐高级研发人才是有推荐奖金的,目前这笔奖金还没发出过呢,大家别客气,有合适的人选就积极推荐啊!领导层的各位也是能得奖金的!”
董事长马援朝更是直接说:“只要研发人员到位,咱们的解码板项目可以立即上马!我看这个决定也不用择日再议了,大家今天都在,直接举手表决吧!同意的请举手。”
大家全举起了手。
在研发资金充裕,人手齐备的条件下,生产研发解码板对腾飞只有好处。
没人会拒绝这个项目。
反正资金不用他们担心,签字的一支笔握在总经理手里,资金有狄总操心呢。
那大家就同意呗!
于是,研发解码板的提议,就这么草率地通过了。
至于什么时候才能真正上马,那得看研发人员什么时候能到位。
狄思科心里其实真的有个合适的人选。
就是那位庄晓梦同志,黑猫警长壮壮的姑姑,清华半导体专业的高材生,目前在人合公司担任技术研发部副主任。
过年前,两人在腾飞组织的那场联谊舞会上见过面,当时庄晓梦就介绍过,她的小组在研究为计算机配套的解码板。
狄思科后来也间接了解过,这个项目在人合公司似乎并不被重视,庄晓梦已经独自研发将近两年了,但人合公司内部并没有正式立项。
庄晓梦这一系列动作,看起来像是干私活的。
这个项目与人合公司的主要业务不匹配,但狄思科真是太稀罕这个项目了。
一心想把庄晓梦挖来,并许诺可以给她一个研发主任的职位。
他最近已经向庄晓梦提出过两次邀请,给出了高工资、高福利、高补贴、解决住房问题等诱人条件。
然而,庄晓梦始终不为所动,对老东家忠心耿耿。
那坚定的态度,让狄思科怀疑,人合老总是不是救过她的命!
散会以后,狄思科又给庄晓梦打了一个电话,约对方在下班后见面。
庄晓梦语气坚定道:“狄总,谢谢你的邀请,但我现在真的不能离开人合。”
“庄主任,你是不能离开还是不想离开?”狄思科笑着相劝,“有什么阻碍,你说出来嘛,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庄晓梦就是单纯的不想换工作,不想去适应新环境,不过说出这番话,别人显然不会相信。
她从没想过离开人合,腾飞对她来说,诱惑力也并不足以让她选择跳槽。
但是,她现在与当初的狄思科一样,几次三番地拒绝别人的邀请,难免有些不好意思。
她踯躅片刻,咬牙道:“哎,总在电话里拒绝你也确实不太好,要不咱们见一面吧。你下班以后来我单位这边,我当面跟你说。”
狄思科:“……”
这是要当面拒绝的意思呗?
行吧,当面交谈的效果确实要比电话里更好。
见面聊一聊,兴许能将人说动呢!
狄思科跟对方约好了时间,就驱车前往人合公司。
抵达停车场的时候,距离预定的时间还有二十分钟,狄思科想坐在车里等一会儿,便没下车。
他盯着办公楼大门,琢磨着今天会上的内容,思绪有些飘远。
然而,过了没两分钟,他就发现庄晓梦从大门里跑了出来。
狄思科正想放下车窗跟对方挥手,却见有另一人小跑过去,跟她说了什么。
边说还边将一个饭盒塞进她手里。
狄思科眯眼仔细打量那人的侧脸。
不是他家四哥又是谁!
难不成这庄晓梦就是四哥那个单相思对象?
他在心里快速盘算着,请四哥使美人计的可能。
可是看到庄晓梦将饭盒推回给他,狄思科又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
请四哥使美人计,还不如请他家狄嘀嘀出马呢!
第184章
傍晚时分, 天空又红又暗,王铮安的汽车驶入庭院时,正好与三辆驶离的轿车错身而过。
夕阳的余晖映在车玻璃上, 让他没能第一时间认出车主的身份。
因此, 从车上下来, 见到站在门廊里的何文漪时,他随口便问:“刚才离开的是陈太她们吗?”
何文漪神思不属地点点头。
王铮安抬腕扫一眼手表问:“这么早就散场了?”
他长期在内地出差, 孩子们也各有各的生活, 何文漪已经把她家变成了阔太们打麻雀的聚集地。
艾莉每月都会回港陪伴母亲,据她透露,这群阔太的娱乐活动经常通宵。
今天不到六点就散了场,显然并不寻常。
何文漪没心思与他谈论自己的牌友,视线在他脸上游弋几秒, 试探着问:“你怎么突然回来了?是接到消息了吗?”
“什么消息?”王铮安一边进门,一边漫不经心地说,“我回来办事的。”
“你大伯过身了。”何文漪随他一起进门,试图从他脸上找到破绽, “你不是听到消息才回来的吗?”
“不是, ”乍然听到这种劲爆新闻,王铮安也只是意外地挑挑眉, 用没什么起伏的声调说,“我又不是他的孝子贤孙,着急赶回来做什么?”
闻言,客厅里正在收拾残局的佣人们都默默垂头,加快了手上的动作, 除了杯碟相碰的脆响,只隐约能听到麻将机自动洗牌的声音。
尽管不是孝子贤孙, 但王铮安还是问了句:“人什么时候死的?怎么死的?我记得他的健康状况好像还不错。”
“两小时前,车祸,你回来之前我刚接到报丧电话。”
正是因为这通报丧电话,今天的牌局早早散了。
王铮安冷淡地点点头,就没了下文。
他挽起袖子走向餐厅,一下午没进食,他已经有点饿了。
何文漪拉开餐椅,坐在他正对面,见他慢条斯理地吃晚餐,想要质问的话一时有些说不出口。
王铮安客气地问:“要一起用一些么?”
何文漪咽了下口水,违心摇头。
她已经到了连呼吸空气都会发胖的年纪,早就戒掉了晚餐。
强行将视线从面前的菜肴上移开,等到佣人全部离开后,她才压低声音,迫不及待地问:“你大伯的车祸,不是你干的吧?”
不能怪她多想。
王家老爷子下午出车祸走了,两个月没回家的王铮安傍晚就回来了。
未免太巧了些。
王铮安像是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扯了扯唇角问:“你怎么会这么想?他死了对我有什么好处?”
何文漪暗道,经济上未必有好处,但精神上可能会有吧。
“真的不是你?”
王家大伯早已年逾古稀,平日里甚少出门。
今天难得出行,就遭遇了车祸,与司机一起当场死亡。
更重要的是,肇事车辆逃逸了。
当家人一死,王家所有人都只关心遗产分配,除了警方,没人在乎肇事车辆和司机。
王铮安只说:“我不喜欢用这么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王家的生意已经被他料理得差不多了。
与其将对方人道毁灭,他更希望对方能好好活着,亲眼见证王家走向衰败。
对他大伯那样的老人而言,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家族正在腐朽衰亡,他用尽手段,却仍然于事无补。
那才能让他剜心蚀骨地难受。
现在就送他去见祖宗,反而帮他解脱了!
更何况,王铮安现在还有其他牵绊,没必要冒着风险去制造这样一场车祸。
见他否认了,何文漪心里丝毫没有放松,甚至变得更紧张。
她脸上的表情有些僵硬,缓了好半晌才问:“既然你已经回来了,就跟我们一起去参加葬礼吧?”
王铮安放下筷子,擦了擦嘴说:“我还有事,最近要出差一趟。”
“你不出席葬礼?”何文漪抬头望向他,“人死如灯灭,这是最后一次了,就当是做做样子。”
“他活着的时候我都没做过样子,死了做样子给谁看?媒体吗?”王铮安放下餐巾,起身离开餐厅,想起什么问,“宗兴知道消息了吧?现在在哪里?”
“王家那边乱了套,他被喊去王家帮忙了。”
“你想让宗兴争王家的遗产?”
“没有,王家那点东西,还有什么好争的?”
“他现在姓何,是何家的长子嫡孙,这时候跑去王家,以后想撕也撕不开了。”
何文漪面上明显一愣,喃喃道:“消息太突然,一时没考虑那么多,我想着毕竟祖孙一场,让他去送最后一程也好。”
闻言,王铮安只是微微颔首,没再多说什么。
而何文漪却被他那番话闹得心神不宁,追上去问:“你觉得不该让宗兴去王家吗?”
“没什么该不该,看孩子自己的意思吧,像你说的,毕竟祖孙一场,他活着的时候对宗兴不错。但你要劝宗兴掌握好分寸,他马上就是何家的当家人,一举一动会被人放大解读。这孩子从小就心软,小时候又在他爷爷身边待了几年,在他心里,王家那些人都是他的同宗血亲……”
要是用何家的资源去填补王家,王家大伯的谋划就算是成功了,这不是王铮安想要看到的。
在这方面何文漪与王铮安从来都是一致的,她立即恨声道:“宗兴要是不姓何,他能对宗兴掏心掏肺地好?王家的孙子那么多,怎么不见他对其他孙子掏心掏肺呢?”
见她有所警觉,王铮安便不再赘言了,转而说:“你准备一下,咱们这两天把离婚手续办了吧。”
“怎么突然要离婚?”
离婚的事情双方早就达成了共识,何文漪虽然早有准备,可是对他在此时提离婚还是有些疑惑。
“宗兴宗盛这两年都表现不错,已经能独当一面了,”王铮安状似玩笑地说,“时机到了,我当然要放权让位,别让孩子怨我。”
“他俩能行吗,要不再等等吧?”
早在当年分割财产时,王铮安就提出过离婚,不过那时她的两个儿子还太年轻,能力也远不如王铮安,无论是她还是其他董事,都不支持年轻人上位。
为了稳定股价,也为了给儿子更多的成长时间,何文漪跟王铮安商量,先分割财产,晚两年再正式签字离婚。
两人当了这么多年的夫妻,虽说没什么感情,但何文漪自认对他还是有些了解的。
王铮安这两年一直在内地活动,必然是内地市场有利可图。
可他常年不在港岛,也是有意将集团工作慢慢交接给宗兴和宗盛的。
他现在的心思已经不在港岛了。
“你是不是找到你那个初恋了?”何文漪望向他的目光仿若洞悉一切。
王铮安这几年一直在找人,她也是有所耳闻的。
“还没有。不过,万一哪天真的找到了,我这个已婚的身份,确实不好跟她见面。”
“既然还没找到,你那么着急做什么?”
王铮安疲惫地揉揉额角,“咱们不离婚,我就一直占着董事局主席的位置。何家的继承人总是悬而不决,对孩子们没什么好处。早点定下来,早点有个结果,他们也就都安心了。现在死的还只是我大伯,谁知以后会变成什么样?”
何文漪脸色一白,心底隐秘的不安被无限放大,她颤声问:“你什么意思?”
两人的视线在半空交会又错开,彼此都没再说话。
王铮安并不打算在离婚的事情上节外生枝,便耐心宽慰道:“宗兴宗盛的年纪都不小了,也都当了父亲,我在他们这个年纪的时候,早就顶起了家业,你别总将他们当成小孩子看待,该放手就要放手。”
其实,在他心里,这两个孩子的能力都不足以顶起何家家业。
一个优柔寡断耳根子软,另一个心狠手辣眼皮子浅。
都是守成有余,开拓不足的。
若是一路顺风顺水还好,一旦遇上风浪,何家这偌大家业能否保得住很难说。
而现在是什么时期?
何氏看似发展前景一片大好,诸多行业都有所涉足,可是外部政治环境却即将迎来巨大改变。
等到港英统治彻底结束,港岛回归祖国,何氏将何去何从?
但何宗兴和何宗盛目光只看得到何家家产,这两年明里暗里没少窝里斗。
尽管王铮安回港岛的时间不多,可是该知道的都有人向他汇报。
老大有亲爷爷帮着谋划,一